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心理健康
编号:12237034
惯出来的“美女综合征” 别老觉得自己受伤 等
http://www.100md.com 2012年6月1日 生命时报
怨妇容易失去朋友(人群心态)
求职,切勿过度包装(人群心态)
别拿子女到处炫耀(人群心态)

     惯出来的“美女综合征”(人群心态)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婀娜多姿的美女,就像一道道赏心悦目的风景,谁都忍不住想多看几眼。

    生活中,美女帅哥们也似乎更容易得到命运的青睐,无论情场、职场、升迁、出名……似乎都要比别人机会更多。可一口一个“美女”、“帅哥”叫着,很多人渐渐感觉,身边的美女帅哥似乎开始“走样”,暴露出各种各样的“毛病”,被人们开玩笑地叫做“美女综合征”。

    这些集百般宠爱于一身的“骄子”,习惯了被人重视,稍被冷落就会“很受伤”,开始抱怨、指责他人。平常生活中,他们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喜欢炫耀卖弄,给人留下霸道嚣张的印象。此外,习惯了特殊照顾,一旦别人怠慢或独处时,他们很容易不知所措,甚至顾影自怜,只会感叹生活不公平,而不知道如何改变。

    事实上,美得舒服、温暖、健康,才是真正的美。如果拿漂亮当资本,在行为和性格上走向极端,只能算是一种“伪漂亮”。很多“美女综合征”都是被大家“惯”出来的,因此,对于一般人来说,没有必要给美女帅哥太多的宠爱和优待,最好就事论事、公事公办,把他们的“特权”适当收回。而对于美女帅哥本身,更应该意识到外表不可能永远光鲜,知识、能力、道德品质等内在修养才是持久弥香的。不要在镜子前流连太久,最好走出去,同样去发现别人的好。同时,给自己一些历练的机会,用读书充实内心,争取表里如一,而不要让漂亮成为一种负担。▲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李岳玲)
, 百拇医药
    

    为何有人怕电话(人群心态)

    日益发达的现代社会,通电话、打手机成了我们离不开的交流方式,有人甚至一人好几部,“专机专用”。

    可电话打得越多、需要联系的事越多,有人却渐渐发现,自己开始对电话“发怵”,害怕给人打电话,或者听到电话响。特别是在需要给陌生人或不太熟悉的人打电话时,常常一拖再拖,不到万不得已不打电话;拨号前要反复思想斗争、迟疑很久;哪怕电话接通了,心里还是忐忑不安,甚至说话都没有平时那么利索了。人们将这种现象称为“电话恐惧症”,为了避免这种“电话恐惧”,有人宁可花更多的时间去发短信,也尽量不去打电话。
, 百拇医药
    一般的“电话恐惧”,其实情有可原。面对面交流,除了声音,还有面部表情、身体姿态、环境等可以帮助你判断,而打电话时情况不明、可控因素变少,面对“未知”,多数人都会有些焦虑。此外,如果当事人性格谨小慎微、又追求完美,平时对自己的言谈举止就很在意,时间一长,打电话自然成了一件很累很艰难的事。最后,如果给上级、异性、客户等关系相对疏远的人打电话,心里很容易紧张,不适的感觉更会加重。

    长时间的“电话恐惧”,也是一种“社交焦虑”。要想克服这种情况,首先要提醒自己,不要被以往的“阴影”所束缚。过去虽然有过不愉快,但不代表这次打电话也会不顺利。其次,打电话之前可以在心里积极轻松地“预演”一个愉快的通话过程,给自己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最后,在真正打电话时,声音要尽量洪亮清晰、语气也要尽量平静、随和一些,这会给你增加自信心和愉快感。同时,脸上一定要面带微笑,对方尽管看不到你的笑脸,但是你的表情却会通过你的声音传递给对方。收到了你的“微笑”,相信对方也会带给你积极的回馈。▲ (北京回龙观医院副主任医师 宋崇升)
, http://www.100md.com
    

    事后诸葛亮,虚荣作怪(人群心态)

    “你看,我就说了今天会下雨吧”、“我早就知道这个点球能罚中”……生活中,这样的事后预言似乎随时随地都会上演。

    我们都知道无法未卜先知的道理,但现实生活中却恰恰相反,每个人的心中,似乎或多或少都会存在着“我早已预见此事结局”的回忆式倾向。一旦结果揭晓,很多人会理所当然地强调“不用猜就知道会这样”、“我一开始就知道会这样”等,以证明自己判断准确。这种现象,心理学家委婉地称为“马后炮效应”。

    “马后炮效应”,说到底是内心的虚荣在作怪。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认为,虚荣心是人类天性的一部分。每个人都渴望得到认可和尊重,被自我肯定和他人认同的“尊重需求”,是一种高级心理活动。正是有了这样的渴望,我们才会不断努力,追求卓越。可若是为了维护自尊,让自己“不丢面子”、“更有面子”,不惜用虚假方式来吸引注意、赢得赞赏,则是一种自欺欺人的不良心态,“马后炮效应”便是其中的典型。这种心态,很可能让人像吸毒一样上瘾,越陷越深,落入盲目浮夸、不切实际的泥潭。
, 百拇医药
    偶尔吹嘘、炫耀一下无伤大雅,无需过多批判,可若总是放“马后炮”,则会给人留下“死要面子”、“得理不饶人”的不良印象。因此,我们必须承认,未来无从知晓,没有人能预测出事情的发展方向。一方面,只有根据过去已经发生的经验,以现在的视角重新审视、仔细推敲,争取发现有序可寻的规律,试着做出可能的推测和判断;另一方面,所谓“言多必失”,提醒自己谨言慎行,说话慎重一点、给自己留点余地,总是没错的。▲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李岳玲)

    

    怨妇容易失去朋友(人群心态)

    不看别人优点 凡事往坏处想

    “隔壁家的孩子又考了第一,你怎么就那么不上心”、“楼下老公下班就做饭,你怎么一回家就赖在沙发上”……这样的唠叨,可能每个家庭都出现过。“我又要上班、又要顾家,容易吗”,很多女性苦于无处宣泄压力,于是,成就了一个经典的形容词——“怨妇”。
, 百拇医药
    然而,抱怨多了,伤心的是自己。在心理咨询门诊中,这样的“怨妇”,特别是中年女性,似乎越来越多。这是因为在现代社会中,社会要求她们工作家庭两不误,心理压力并不比男人小,而且多数女人天生心思细腻,一眼就能挑出问题来,并且不断把缺点放大。此外,女人更爱幻想,渴望浪漫、美好的生活,一旦现实和理想有了落差,自然容易求全责备,希望督促身边的人向“完美”靠拢。加上女人的情感似乎更容易表现出来,容易用抱怨、挑剔等语言表达出来。

    适当抱怨、诉苦一下,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宣泄手段。可若成天抱怨不离口,则会陷入“心理偏盲”的误区,就像戴了墨镜一样,总是对身边的人和事选择性地“批判”。最后失去心理平衡,凡事往坏处想,对身边人的优点视而不见,甚至导致冷漠、孤僻,不爱与人交往,逐渐失去了家人、朋友的关心和照顾。

    因此,对于女性来说,一方面,一定要不断提醒自己,“自己的生活并不差”,与其抱怨,不如想想自己希望的到底是什么,然后想办法达到目标。换一种思维方式,生活也许就会变得积极起来。另一方面,聪明的女人会让自己更有“女人味”。可以适当地转移生活重心,多花点心思在自己身上,让生活更有情调一些,让爱人和孩子发现你依然美丽时尚,既能给他们留下更加美好的感觉,也能让自己收获更多赞美。▲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孔令雪)
, http://www.100md.com
    

    求职,切勿过度包装(人群心态)

    拍靓照做简历不可取 有目标凭能力才靠谱

    图片引自江苏招生考试网

    “23岁的年纪就像13岁”、“二道贩子”、“不过脑子的废话、不疼不痒的废话”、“狂浪”、“你这是在装吗”、“你才27岁着什么急、对人生有思考吗”……很难想象,这些尖酸毒辣、充满讽刺味道的言论都来自一档求职类节目主持人的语言。

    天津卫视的求职节目《非你莫属》从开办到现在一直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上。有人指责,在《非你莫属》舞台,评委、应聘者都在表演,误导真正要找工作的人。为了更多作秀,一些老板明知肯定不会用的人也不灭灯。 近日,著名企业家李开复在微博上发起了一个投票,名为“万人实名抵制《非你莫属》”,一石激起千层浪,微博抵制人数已达到20多万人。如李开复所言,在《非你莫属》舞台上,我们所看到的更多的是一种负面的企业文化。
, http://www.100md.com
    我们必须承认,《非你莫属》反映了中国职场的一些陋俗,似乎只有委曲求全、低声下气,把自己弄得很谦虚很卑微,才能被认可。那些稍微有些个性的,稍微有些独立思考能力的、有激情、善于表现的人,却很容易遭到攻击。这影射了我们国家社会各个阶层、各种环境的一个通病,平庸的人总是最安全的那一个,一排人站在一起,个子高的肯定要被剁掉两只脚。此外,中国的职场前辈普遍有着“我是过来人,我肯定比你知道的多”的姿态,导致《非你莫属》的评委把这种“过来人”的姿态肆意放大。

    走到公众面前勇敢推销自己,是求职者面对激烈竞争的积极反应,也是自我挑战的表现。可是,如果节目为了吸引眼球,制造噱头,以单一标准给求职者分出好坏则难免造成误导。事实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过人之处,如何扬长避短、恰到好处、不卑不亢地把自己推销出去,值得我们深思。

    首先,求职者要努力寻找到自己最合适的人生定位,而不是打造全能超强的状态。很多求职者想让自己样样精通,但结果却没一样能精通。全球著名投资商沃伦·巴菲特在总结自己的人生经验时说:我18岁时就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那就是投资。
, http://www.100md.com
    其次,用能力说话。很多人为应对就业难,被迫使自己变成了“考证族”;还有一些人花心思去制作精美的简历、拍漂亮的求职照片或者在招聘会上以另类的语言和行为去博取评委的关注,这些做法反倒会让自己一无所获。职场新人要明白,工作要凭能力去说话,过度包装,就算是被录取了你也没法胜任。

    最后,职场是马拉松,而不是百米冲刺,需要的是持续的热情和持久的努力。财富能作为求职的重要指标,但不是唯一的指标。要明白当你在收获事业的同时,也很可能收获了人生体验。▲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资深心理咨询师 刘宝锋)

    

    别老觉得自己受伤(人群心态)
, 百拇医药
    歌曲《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中有这样一句歌词:“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到底我是做错了什么,我的真情难道说你不懂”……

    就像这句歌词一样,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明明觉得自己脾气不错,为人处事也真诚友善、不藏心机,可遇到问题还是常常被人冷淡、误解,甚至作为攻击和发泄对象。最后,他们自怨自艾,陷入埋怨、自责、懊恼的情绪之中,连连感叹“苍天没眼”。

    这样的情绪状态,心理学上称为“受害者心理”。这是一种消极的应对问题方式,其本质上是一种逃避心理。有了“受害者心理”,很容易通过不断肯定自己的无辜,把责任推卸给他人,而不去解决问题。

    因此,“受害者心理”有害无益,需要积极纠正。首先,学会自我反省。当你觉得受委屈、怠慢时,最好反思一下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或者让其他人评判一下。也许换一个角度,心情就会豁然开朗。其次,学会宽恕。哪怕自己真的受伤害了,也要学着原谅,如果你不原谅那个人,将仇恨记在心里,只会让自己承受更多痛苦。
, 百拇医药
    再次,学会感恩。当帮助他人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时,与其懊恼,不如想想你从中收获的人生经验、自我成长和快乐感受,这才是更值得珍惜的财富。最后,学会解决问题。不要纠缠于“为什么倒霉的总是我”、“我怎么运气这么差”等类似的问题,而要主动去想“怎么办”。可以问问自己“怎么做才能克服难题”、“哪些人能帮到我”,有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动力,自然就会转移注意力,把自怨自艾转换成积极行动。▲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蓝燕平)

    

    别拿子女到处炫耀(人群心态)

    期待太高心理落差大 多些兴趣生活不空虚

    “本人,今年北大小硕毕业,找了份起薪8000多/月的工作,但父亲早就在亲戚面前夸下海口,每年我能赚上百万元毫无压力,知道我的工资之后,对我恶语相加,认为给他丢了脸”。北京大学论坛的这则帖子引发了网友的热议。
, 百拇医药
    也许这样的例子是极端个案,这种遭遇却引发了众多年轻人的共鸣。细心的人不难发现,生活中,父母们在一起谈论的话题大多数都是:孩子考上名牌大学了、儿子当上领导了,女儿找了份好工作等。有时候父母的炫耀会让很多子女觉得很为难。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首先,作为父母,人到老年,青春不再,又离开工作岗位,心理越来越失落。他们迫切需要找到一种方式填补心理空缺,达到精神安慰,把“与众不同”的地方展现出来。其次,有一些父母因为时代的影响或某些不可抗拒的客观因素,导致年轻时候的愿望落空,等他们有了子女,自然而然便寄托在了子女身上,对他们来说,子女的成功也是对当年未完成夙愿的满足和慰藉。最后,近些年来,北大等名牌院校给世人树立起一种能够培养非富即贵成功人士的形象,有的父母在子女上了名牌学校后心理期望过高,因此,当他们发现孩子毕业后赚的钱远没有自己想像中的多,会出现强烈的心理落差。

    中国人的名校情结是有历史的,也是现实的,名校毕业生在就业和升迁上有自然的优势,望子成龙的心情我们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作为父母,如果简单的把孩子读名校当成一种大富大贵的渠道,这样不仅会给孩子过度的压力,还会让孩子对自身定位出现偏差,树立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对中国的教育和整个社会来说,都将是一场灾难。
, 百拇医药
    一个健康的社会,成才的价值观应该是多元的。只以成功论英雄,只以金钱多少、官位高低论成功,是对成功的曲解,我们需要扭转这种错误的观念。

    第一,作为父母来说,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相同的人,当父母将自己的意愿和喜好全部施加于儿女身上时,冲突的种子就已经埋下。父母要明白,比“望子成龙”更重要的是“望子成人”,如今贪污受贿、有财无德的人不在少数,让子女成为一个好人,远比成为一个有钱人更为重要。第二,作为孩子,要理解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情,明白父母的炫耀其实并无恶意,这只是他们用来填补心灵空缺的一种方式。日常生活中可以刻意“制造”一些机会,让父母有可以炫耀的“料”,帮助他们获得成就感。比如带老人听个音乐会、外出旅游一次,让他们在朋友面前可以说说自己的见闻。第三,社会舆论和媒体不应该把眼光停留在名校成功人士风光的表象上,更重要的是要提醒人们,多关注这些人在成功的道路上付出的艰辛和留下的汗水。▲ (首都医科学心理学教研室 杨凤池教授 张婉奇)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