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2389506
艾滋病人群贫困的生产、传递与遏制(2)
http://www.100md.com 2012年6月1日
     (二)诱导因素——认知与行为

    艾滋病人群对艾滋病的认知和应对艾滋病的行为是艾滋病人群贫困产生的诱导因素。在身体受到损害、心理受到创伤的基础上,艾滋病人群对于艾滋病的认知和应对策略将艾滋病人群导向贫困。艾滋病人群对艾滋病的认知是社会公众对艾滋病认知的反映。也就是,社会公众如何看艾滋病,艾滋病人群便如何看待艾滋病;社会公众如何看待艾滋病人群,艾滋病人群便以何种方式解读自己及其思想和行为。首先,艾滋病的不可治愈性让艾滋病人群产生了悲观、消极的情绪。在生命不再有希望的情况下,艾滋病人群消极度日,无心改善自身的处境,经济贫困、能力贫困、权利贫困和关系贫困逐渐显现。其次,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对艾滋病人群的歧视和排斥等现象,使得艾滋病人群在社会的主流权力结构中被边缘化,进而导致艾滋病人群的自我歧视、自我排斥、自我边缘化。艾滋病人群对疾病及患病缘由的认知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该群体应对贫困、缓解贫困的能力,增加了其陷入贫困的风险。个体对疾病的消极认知直接导致了个体的消极行为,这是客观事实,但同时,个体的消极行为也为其他因素所减轻。这里不得不提的是,艾滋病人群对于家庭角色的认知,驱使着艾滋病人群付出较患病前更多的努力。在确认自己感染艾滋病后,感染者从最初的否认、怨恨、妥协、抑郁到最终接受,心理上将经历一段漫长反复的时期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05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