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2393478
反思抑郁
http://www.100md.com 2012年6月1日 《今日文摘》
     你最近总是闷闷不乐,不是晚上睡不着,就是早上起不来;你经常没有食欲,吃什么都味如嚼蜡,但间或也会一口气吃掉一大罐冰激凌;你不想上班,不想完成手头的工作,不想跟人打交道;你发现自己总是爱走神,一整天在电脑前反复刷新页面,却不知道看了些什么;你开始自问,这么辛苦地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一了百了是不是更好……

    如果你对一名精神科医生讲述这些症状,十之八九,你会被当场诊断为抑郁症。但是,如果坐在对面的是埃里克·迈瑟尔,他会立即告诉你:“去他的鬼扯的抑郁症。你只不过是不快乐!”

    迈瑟尔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名执业心理医生和多本畅销通俗心理学著作的作者。在他的新书《反思抑郁》中,迈瑟尔对现代社会中的“抑郁症诊断泛化”现象进行了激烈抨击。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公布的数据,9.1%的美国成年人符合当前的抑郁症诊断标准。在北京进行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15岁以上人群中,抑郁症终身患病率为6.87%。但在迈瑟尔眼中,被定义为抑郁症的这种精神障碍很可能根本不存在。“我并不是说你所经历的那些痛苦并非真实存在。我也不会用一句‘振作点儿’来敷衍了事。我更不否认生理上的那些变化,”迈瑟尔写道,“但我想指出的是,当下对这种特定人类现象的命名与诊治方法存在根本性的谬误。”
, 百拇医药
    迈瑟尔表示,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们的确面对更多的挑战,更容易不快乐。但不快乐不是一种必须靠医学手段才能解决的疾病。把不讨人喜欢、不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那些问题定义成疾病,然后指望用某种灵丹妙药根除这些不想要的特性——内向、不合群、效率低下、厌倦工作——这才是最大的问题。

    迈瑟尔引用众多文献指出,对精神障碍的定义很大程度上受时代的影响。一个世纪以前,人们认为不服从丈夫权威的女性患有歇斯底里症,不过十几年前,同性恋还被当成一种心理变态的反应。如今被诊断为抑郁症的那些人,有多少不过是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冷漠、疏离、复杂、不确定性和工作压力?毫无疑问,因此而导致的不快乐会带来一系列生理变化,但这就像在沙发上呆坐一个月会变得肌肉无力、看一部伤感电影会让人流眼泪一样。然而,现行的抑郁症诊断标准常常混淆了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

    “你的手变粗糙了,可能是因为得了皮肤病,也可能是因为你是个砌砖头的泥水匠。抹点药膏可以缓解粗糙的症状,不管这症状是怎么引起的。”在迈瑟尔看来,近20年来大行其道的抗抑郁药就像是润滑皮肤的药膏——对一部分“抑郁症患者”确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2001年的一项大规模研究显示,抑郁症患者停止服用抗抑郁药物一年后,复发率高达80%,但接受认知行为疗法(一种心理治疗手段)的患者复发率仅为25%。此外,2010年1月发表在《美国医学联合会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对于轻到中度抑郁症患者,抗抑郁药的作用与安慰剂并无分别。更重要的是,已经有大量研究揭示了抗抑郁药物的种种风险:嗜睡,体重增加,自杀倾向……

    在迈瑟尔看来,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拒绝“抑郁症”这一病理定义是通往建设性解决方案的第一步。关注不快乐本身,寻找非药物的解决办法——多和家人朋友聊聊天,多出门走走,甚至哪怕是换一份工作。因为,“药物或许可以‘治疗’你的抑郁,但不能治疗你的人生”。

    (龚光坪荐自《三联生活周刊》)

    责编:katsumi, 百拇医药(鲁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