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2229678
钱塘医派张锡驹考略
http://www.100md.com 2012年6月4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718期
     清初医家张锡驹,字令韶,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生于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卒年不详。传师兄志聪研究伤寒之学,提出以治伤寒之法医治杂病。其著作有《伤寒论直解》、《胃气论》两书。据《清史稿》载:“后有张锡驹,字令韶,亦钱塘人。著伤寒论直解、胃气论,其学本於志聪。”《医砭·名医录》云:“张锡驹,字令韶,明末清初钱塘人。学有家传,其先君子大章公,述岐黄诸书,并伏案而留手泽,尝谓锡驹曰:‘汝当善于继吾志。’锡驹遵遗嘱,朝夕研读,并游名医张志聪门下,钻研伤寒,学乃大进,治疑难重症,药到病除,非時医所能及。撰《伤寒论直解》六卷,刊于康熙五十一年。”《中国医学通史》云:“张锡驹著有《伤寒论直解》(1712年)6卷,书中完全同意张志聪以上主张,甚至除先脉后证外,六经证治的章节安排亦取诸张志聪。其比较突出的观点是强调《伤寒沦》为治百病的全书,并非仅仅为伤寒而设。因此他提出能治伤寒即能治杂证。事实上这个观点成立与否关系到经方医家的社会地位,所以常是他们比较强调的内容。”《中医大辞典》云:“张锡驹(十七世纪),清代医家。字令韶。浙江钱塘人。曾学医于名医张志聪,钻研伤寒学,撰有《伤寒论直解》6卷(1712年刻行),另有《胃气论》(1797年日本刻行)。”可供参阅。
, http://www.100md.com
    根据学医渊源分析,张锡驹当属于钱塘医派。这一医派形成于清初,发达于康乾,延伸至光绪,历二百余年而不衰,从而在祖国医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医药学之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诸国本《钱塘医派·序》云:“钱塘医派指的是明末及清代,以钱塘医家张卿子为开山祖,以张志聪、张锡驹为中坚人物,并有高世栻与仲学辂为传承代表的,以侣山堂为主要活动场所,集讲学、研究与诊疗活动为一体的,以维护旧论为学术主张的医学流派”。张卿子名遂辰,临证经验丰富,对伤寒犹有研究,首倡“维旧尊古”,著有《张卿子伤寒论》至今仍是研究伤寒学必读之书,还培植了一批学验俱富的弟子,最著名的当属张志聪和张锡驹。张志聪尽得师传,著有《侣山堂类辨》、《本草蒙原》、《素问·灵枢集注》、《伤寒论·金匮要略集注》等,由于他建侣山堂论医讲学,同道及生徒从学者甚众,堪称一代大师。

    对其著作,《伤寒论直解》与《张卿子伤寒论》相似,只删去王叔和本“伤寒例”,其余照录。宗旨维护旧论,注释取“汇节分章”法,其突出见解是“六经六气学说”。认为人与天地相通,正常情况下人体六气运行由一至三,即由一厥阴、二少阴、三太阴、而后三阳,是为气传。病邪传变由三而一,即由太阳、阳明、少阳而后三阴,称为病传。气传日传一经,病传不拘时日。以融汇《内经》理论阐注仲景《伤寒论》,对读者理解经义并联系临床实际颇多启示。末附《伤寒附余》一卷,现存初刻本等多种清刻本。由于文字通俗易懂,清代薛承基曾编写《伤寒直解辨证歌》。可见其不仅传师兄志聪研究伤寒之学,而且还独到地认为《伤寒论》是治百病的全书,提出以治伤寒之法医治杂病。
, 百拇医药
    而《胃气论》又名“辨杂症”,署名(清)张锡驹(令韶)撰,(日)中山元吉编,系日本宽政九年刻本复制版本。书成于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之后(根据《伤寒论直解》刻行时间推断)。内容有胃气论及附余49篇,探讨其资生的意义及辨证要点,并附治则、医案等,阐发胃气在各种疾病诊治中的重要性。书前有芸台中山先生校正,文锦堂林以秉谨志云:“芸台先生为门生,刻是书于家塾,予请弘之四方,以遵博施之训。大道公共仁术,普济哲人重命,其鉴于兹。”日人平安中山元吉于宽政丁巳秋八月之“刻胃气论叙”云:“清人张令韶著《伤寒论直解》六卷传于世矣,予藏异本,附以《胃气论》及辨证论说。”书中“胃气论”后附有四明受业门人魏士俊百拜跋云:“吾师令韶,哀今之病伤寒而饿死者,纷纷因痛而横夭之莫救,手著胃气一论,上以阐轩岐之旨,次以发仲贤之论,开世俗之矇瞶,济无穷之夭枉,厥功大矣!”等语,由此可知张锡驹学有渊源,而且有人传承其学。, 百拇医药(洪文旭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