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健康快讯 > 健康新生活
编号:12349381
热量过高营养过剩“长寿食谱”备受质疑 等
http://www.100md.com 2012年6月5日 京华时报
    热量过高营养过剩“长寿食谱”备受质疑

    民以食为天。在长寿的各种秘诀中,饮食是最重要的环节。最近,由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人健康长寿参考食谱”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震动。该食谱建议,国人每天要吃“六两粮食四两肉,六两蔬菜一两油,一两鸡蛋二两鱼,半斤水果一斤奶”。

    对于如此“丰盛”的食谱,不少营养专家表示,这份高能量、高脂肪、高蛋白、少蔬菜的食谱如果得到推广,中国人非但不能长寿,还可能让慢性病发病率猛增。

    “长寿食谱”据称参考10国数据

    这个备受争议的食谱出自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日前发布的《中国现代化报告2012》。

    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何传启研究员曾公开表示,《报告》分析了世界上131个国家从1700年至目前的现代化进程,被热议的“长寿食谱”出自“农业现代化研究”部分。
, http://www.100md.com
    为了计算中国人均营养水平,有关人员对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的营养统计数据进行了分析,借鉴了世界农业现代化和国家现代化的历史经验,并适度考虑中国人的特点,推导出了《报告》里的结论。

    《报告》推荐了健康长寿的人均每天营养标准。具体为,人均营养供应3300千卡,其中植物营养2300千卡,动物营养1000千卡,动物营养占30%;蛋白质100克,脂肪150克。根据年龄和性别差异,不同人的营养标准可以有所调整。

    《报告》同时还推荐了健康长寿的参考食谱。简单地说,六两粮食四两肉,六两蔬菜一两油(植物油),一两鸡蛋二两鱼,半斤水果一斤奶。不同家庭可以根据家庭结构,调整自己的食谱。

    据了解,“长寿食谱”的主要参考依据为2008年世界上平均预期寿命最长国家的经验值,包括日本、瑞士、澳大利亚、意大利、法国、瑞典等10个国家,其平均预期寿命均超过80岁。
, 百拇医药
    何传启表示,由于中国各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和不同收入水平的家庭可以有所区别。比如,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居民消费可以直接参考这个食谱;发展水平稍差的地区,可以借鉴这个食谱;西部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可以有选择地参考这个食谱。

    高热量高营养引发争议

    对此,很多营养学家并不认可,质疑的焦点在于:食谱建议的热量太高和动物营养过多,不利于大部分人的身体健康。

    中国营养学会致电本报健康周刊表示,《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建议,成人每日能量推荐摄入量为2100—2400千卡,蛋白质65—75克,脂肪占能量的20%—30%。卫生部发布的营养与健康调查显示,我国居民平均每天能量摄入为2250千卡、蛋白质66克、脂肪76克,脂肪供能比达到了29.6%。可见我国居民的总热量、蛋白质摄入量已达到或接近建议标准,而脂肪供能的比例也接近了30%的上限。显然,按照《报告》所推荐的食谱,3300千卡的热量以及蛋白质、脂肪等的摄入量会大大超标。
, http://www.100md.com
    “过多能量摄入,直接的影响就是增肥。这个推荐量最大的‘优点’是促进全民加大食量,促进购物和经济发展。”哈佛大学营养流行病博士、弗吉尼亚医学院助理教授宁毅一针见血地批评道:“这是个以健康为目的的营养指南是促肥胖,促‘三高’吗?”

    中国营养学会指出,目前中国人肥胖状况不容乐观,2010年慢性病监测结果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9.7%;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30.6%,肥胖率12.0%,比2002年分别增加了34%和69%。因膳食不均衡导致的营养不良、能量过剩才是目前最突出的健康问题,中国社会由此已经进入了慢性病高发期。

    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程义勇表示,该食谱的最大问题是缺乏科学证据,违背了营养学界提倡的平衡膳食原则,脱离了中国居民目前的实际饮食情况。“如果他提出的高能量、高脂肪、高蛋白食谱得到推广,势必引起中国居民的膳食相关慢性病更快增加。”

    吃什么影响国民整体健康
, 百拇医药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表示,无论在哪个国家,平均每人每天吃什么食物,数量多少,都是关系到一个国家国计民生和营养供应的关键问题。这个数量比例,叫做“食物结构”。只要看看食物结构有什么不同,就能大致推测出这个国家的国民是个什么状态。

    如果动物食品多,油多糖多,就能推测出这个国家的国民通常比较胖,主要的麻烦是心脏病糖尿病之类慢性病;如果粮食比例特别大,绝大部分是素食品,鱼肉蛋都少,烹调油很少,那么主要的麻烦往往是蛋白质不足、维生素A不够、贫血、缺锌之类营养不良问题;如果荤素比例协调,食物品种多样,油糖不过量,那么就能推测出这个国家的国民健康寿命较长,各种疾病都相对较少,肥胖率也不高。

    过去我们中国人曾经是第二种结构,中老年人还记得那些油、糖、肉、蛋限量,大部分人喝不上奶、吃不上鱼的日子。但现在呢,很多家庭又提前进入第一种结构,和欧美一样,大块吃肉,整条吃鱼,炒菜泡在油里,甜食甜饮料随便享用,所以肥胖者和“三高”人群也就越来越多了。
, http://www.100md.com
    范志红表示,如果我们真的按照《报告》提供的那个食谱来吃,就会从全国水平上,一头扎进第一种食物结构当中,“大家一起做胖子”。

    宁毅也表示,按这种食谱来吃,只需5年时间,中国的肥胖率就会翻一倍,这是一件极其可怕的事情。

    “长寿食谱”不宜推广

    对于“长寿食谱”的研究方法,很多营养学者也提出了质疑。

    专家表示,《报告》参照“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的营养统计数据”所公布的食物数量,如果指的是食物购买量,应考虑到家庭储藏中的食物损失以及烹调前处理的损失,还要去掉食物中的不可食部分,如骨头、刺、皮、核、老叶、根等,才是实际食物摄入量,前后有很大出入。比如推荐每日购买300克蔬菜,实际上消费者能吃进去的蔬菜可能不到200克,而这完全达不到健康的需要。
, http://www.100md.com
    另外,一个国家的年人均消费谷物量不仅包括直接入口的谷物,还包括酿酒、制糖、加工等消耗。因此,以这个数据来判断食谱,并不准确。此外,发达国家的食物结构也未必理想,欧美国家的营养学家也一直致力于改善居民的食谱,提倡吃更多的蔬菜和水果、较少的肉类和适度的奶类。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所长马冠生认为,不同国家、地区居民的饮食受当地食物生产、文化、习惯等影响,有其特点,不能不顾国情,脱离实际去提出指南和建议。

    马冠生指出,长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饮食因素,还包括环境因素、医疗条件、精神压力等,不能简单地把长寿国家的人现有食谱当做“长寿食谱”来推荐。中国人的传统膳食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研究证明,这种膳食模式是有利于预防慢性疾病的。西方发达国家高能量、高蛋白、高脂肪的饮食特点,已经给他们带来了慢性病高发的灾难,我们绝不能步其后尘。

    《报告》更偏重于指导农业生产
, http://www.100md.com
    何传启研究员公开表示,他也没有想到《报告》中的食谱会引起这么大的非议和质疑。他表示,这一参考食谱是为中国的平均营养水平设计的,是一个目标值,中国目前的平均营养水平离这个目标还有较大差距。何传启也一再强调他们所做参考食谱中的“几斤几两”对日常生活只是个引导值,对农业政策才是参考值。

    有业内专家告诉记者,何传启并非营养方面的专家,他长期从事国家科技与现代化研究工作,长于宏观性的战略性研究,研究的主要指导意义应该在我国的农业经济和农业产业方面。

    在营养学界,2008年1月,卫生部以1号令的形式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才被认为是中国营养学界最权威的指南。

    
, 百拇医药
    科学营养才能真正健康

    □服务篇

    “中国人健康长寿参考食谱”提出了“六两粮食四两肉,六两蔬菜一两油,一两鸡蛋二两鱼,半斤水果一斤奶”,我们请营养专家来评判一下其中的优缺点。

    一天二两肉足矣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食品科学博士范志红指出,老人、青年、小孩,每个人工作、锻炼、身体健康情况不一样,膳食中所需要的食物比例也要进行调整,没法一概而论。

    她指出,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每人每天吃250-400克粮食(干重),六两粮食的说法还是基本靠谱的。因为每个人身高、体型、性别、年龄不同,体力活动量也不一样,所以不可能所有人主食的摄入量都完全一样。
, http://www.100md.com
    比如在办公室工作的女性,就可以按250克粮食来安排三餐;如果是重体力活动或大运动量锻炼的男性,数量可以比400克再增加。

    主食当中,除了大米白面,健康人建议吃至少三分之一的粗杂粮,包括淀粉种子,如紫米、全麦、大麦、小米、燕麦、玉米、高粱米、红小豆、绿豆、芸豆,还有莲子、薏米等。

    糖尿病、脂肪肝和心脑血管病患者建议能吃到三分之二的粗杂粮,这样有利于帮助控制血糖和血脂,还能提供更多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根据中国营养学会制定,卫生部2008年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每人每天吃一两到一两半的肉(50克~75克)就足够了,所以四两肉太多了。肉类建议优先选择脂肪比较少的肉,或者通过蒸煮等烹调方法减少肉里的脂肪含量。过多的红肉(如猪牛羊肉)会增加心脏病和肠癌的危险,研究证据表明每天平均一两半以下比较安全。

    每天一两油明显偏多
, 百拇医药
    指南称“一两油,六两菜”,一两油多不多呢?现在市面上的油品很多,该怎么科学吃油?

    范志红表示,一两油太多了。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每人每天吃半两油。这是因为油多会增加肥胖的危险,而肥胖与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肠癌等多种疾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油的数量比种类更重要,无论什么油都不能多吃,因为烹调油都是99.9%的脂肪,多吃必然容易肥胖。

    一般认为更换品种较好,但也要看各种油里面的脂肪酸构成的特点,比如豆油、玉米油和葵花籽油差异就比较小;橄榄油和茶籽油差异比较小,花生油、米糠油(即稻米油)和芝麻油比较接近。其中米糠油在日本被认为是烹调操作性最佳的油脂。对于经常吃肉的人来说,不建议常吃猪油、牛油和黄油,其中饱和脂肪和胆固醇较高。

    经常做菜的人会感觉到一两油并不多,可能仅够润个锅底。不过,做菜用油的量,并不是人吃进去的量。由于菜里有菜汤,所以一般真正入口的油并不多。
, 百拇医药
    范志红还表示,蔬菜六两偏少了。蔬菜和粮食不同,它要经过择洗,去掉硬梗老叶,或者去皮去根,实际上吃进去的数量还要打不小的折扣。要吃进去六两菜,实际上要买八两左右才行。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每天吃六两到一斤的蔬菜,是说实际吃进去的量,不包括扔进垃圾桶的量。蔬菜多吃些,特别是吃够四两以上的深绿色叶菜,能帮助降低多种癌症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危险,对健康是极为重要的。

    每天一斤奶暂难实现

    指南中说,要吃“半斤水果一斤奶”,每天一斤奶现实吗?一斤奶要怎么喝?

    广州奶业协会会长王丁棉表示,每天一斤奶是否多和合不合理的问题,要视饮用者的年龄而定。若是普通的成年人,这个推荐量完全可以接受。但对年龄太小的小孩而言就有点偏多。

    除此之外,这一斤奶怎么喝,当中也是有学问和讲究的。每人每天一斤奶应该是从泛指的广义角度去理解,这一斤奶应包含液态奶、固体奶和含奶食品中的奶成分的总和,比如奶粉、酸奶、炼奶、雪糕、冰激凌、沙拉、奶酪,还有生产饼干、糖果、蛋糕和含乳饮品这些食品、饮品中所添加使用的那部分奶粉或牛奶等都应包含计算在内,而不仅仅是单指狭义的液态奶。
, 百拇医药
    王丁棉还表示,按中国人目前的平均生活水平或购买力以及供奶能力,暂时无法实现这一目标。我国将近有14亿人口,若按每人一天一斤奶计算,年需供奶总量需达25550万吨,而目前我国年总产奶量大约只有3800万吨,缺口巨大,欠差6.7倍。

    就目前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经济购买力而言,也是难于做到这一点的。现行市面上销售的牛奶一公斤的售价大约在8—9元,每年每人每天消费一斤奶,每年就得要花费近千元来喝牛奶,从总体上暂时无法实现这一目标。

    营养科普需科学负责

    目前各类营养书籍、健康节目十分火爆,各类有关营养方面的说法也特别多。市民该如何鉴别?

    中国营养学会首席顾问葛可佑表示,市面上卖得“火”的营养书都不是中国营养界的专业人士所作。很多书都是东抄西抄,甚至前后矛盾。
, http://www.100md.com
    科学的营养书该具备三点:一是不能说没有经过科学验证的话,每一句话都应该有证据;二是要写营养学界公认的结论,不能以某一个人做的实验为依据;三是要写和百姓有关的,不要写一些纯理论的东西。因此,营养书一定要兼具科学和实用。要辨别科普书的真伪,只要记住一句话,就是不要相信惊人的、新鲜的、耸人听闻的话,那是炒作,而不是讲营养。

    程义勇强调,营养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科学,社会上许多人士关注营养,讨论营养,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但是应该反对缺乏科学证据的不负责任的言论。希望营养专业人员更多地参与营养科普工作,通过正确的、通俗的宣传营养知识,更好地改善中国居民的营养健康状况。

    

    , 百拇医药


    参见:首页 > 新闻 > 热点关注 >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