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医学评论 > 信息
编号:12229516
两个“舌尖”为何大不同
http://www.100md.com 2012年6月11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722期
     或许,许多人跟我一样,之所以对《舌尖上的中国》深有触动,就是期待在现实生活中的“舌尖”像屏幕上的“舌尖”一样美好温暖。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一夜走红,成为连日来的微博“刷屏利器”并雄居话题榜榜首。很多网民被美食馋得流口水、替美食故事掉眼泪、为博大精深的美食文化而自豪。不过,我看这部纪录片时思维老走神,总想着现实生活的“舌尖”。

    我并不是故意要败坏大家欣赏美食的兴致,而是总觉得与屏幕“舌尖”所展示的阳光与温暖相比,现实生活中的“舌尖”所面临的又是那般恐怖与肮脏。这个与我们每个人生命息息相关的“舌尖”品尝的“美食”却总是用有毒的添加剂、地沟油、增白粉、催熟剂、瘦肉精、农药残留等等材料烹饪的。两个“舌尖”,如此对立,又怎能不令人徒生感慨。

    如今想找点能放心大胆吃的东西,靠“舌尖”去品和“肉眼”去辨已经无法办到了,甚至一些高科技检测设备也无法做到将所有有毒食品干净利落地剔出来。否则喝瓶啤酒就不需警惕敌敌畏、啃个西瓜就没必要当心嘴被炸、吃块猪肉就不会担心瘦肉精……找点东西放心地吃跟趟地雷几乎没什么区别了,一个不留神就很可能令自己乃至一家人等“粉身碎骨”。

    食品市场上演的一幕幕触目惊心的安全事件,压得长嘴要进食的所有人喘不过气来。每次,我进超市、逛菜市,往往拿起一种包装精美的食品,脑海里浮现的却是有毒有害物质,总是心存疑虑。然而,尽管我的“舌尖”被有毒食品吓得忐忑不安,可是嘴老不争气,到点就饿怎么办?

    忽然,想起日前在网上看到的一则微博,博主呼吁向食品安全的麻烦制造者灌输“道德的血液”。我们有谁不是从小就被家庭、学校、社会等不停地灌输诸如“要遵纪守法”、“要诚实守信”、“害人之心不可有”等等“道德血液”,可为什么现在这些“道德的血液”在某些人身体里已经没有了呢?更可怕的是“什么是人类社会绝不能接受的”和“什么是个人绝不能碰的”在一些人心中也已荡然无存,才导致威胁人们生命安全的食品、药品等不断充斥市场。

    说到这里,不由得想起古代中国对待食品安全的态度了。自汉代到清朝,统治者一直用严厉的法律惩治食品造假贩假者。即使以宽容、仁政著称的北宋王朝,打击食品犯罪也决不手软。《宋刑律》规定,如果卖肉者无意中将变质的肉卖出,导致买者食用后中毒,剩下的肉必须迅速焚毁,如果不按规定及时焚毁,则杖打九十;如果卖肉者明知肉变质,还要出售他人,则流放一年;致他人中毒死亡,处以绞刑。由此可见,自古以来老百姓的“舌尖”安全都是受到保护和不可触碰的。

    《舌尖上的中国》以美轮美奂的视觉效果和温暖生动的故事把我们民族几千年的饮食文化娓娓道来,希望它能在某种程度上唤醒食品安全领域所有人的“道德血液”。

    或许,许多人跟我一样,之所以对《舌尖上的中国》深有触动,就是期待在现实生活中的“舌尖”像屏幕上的“舌尖”一样美好温暖。(作者单位:安徽省池州市交通局), 百拇医药(赵柒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