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健康快迅 > 保健新视点
编号:12334609
谨防医学谰言
http://www.100md.com 2012年6月14日 当代健康报
谨防医学谰言

     ■ 江兆云

    随着医学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关心自己的身体,也更容易从各种渠道获得保健知识。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人们从见诸报刊的众多保健文章中得到的并不全是金玉良言,有时倒会被某些所谓的“新发现”搞得晕头转向,无所适从。那你怎么办呢?以下是医学专家推荐的四个以常识为基础的基本原则,可帮助你分辨真伪

    一、勿被数字迷惑

    有许多医学报道都使用相对危险性这个词,其实,相对危险性有时只能道出一半真相。例如,有人曾警告那些爱喝未消毒牛奶的人说,他们感染林沙门氏菌的可能性比喝消毒牛奶的人高150倍。初听上去,这够吓人的。但这里并没有指出喝消毒牛奶被感染的机会。其实,那是很低很低的,根本就微不足道。如果他人遭遇某事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那你的可能性即使比他高若干倍,也不必为此感到惊慌。

    二、认清可信程度

    比如,美国流行病学报曾刊登过一篇研究报告,说研究人员发现一个现象,即妻子文化程度高,丈夫早死的比例也较高。显然,这个结论是不能成立的。对这一现象比较合理的解释可能是那些娶了文化程度较高的妻子的男人,工作压力更加沉重,以致健康受损。即使这个解释,也必须有足够的证据才能确定。

    三、了解自己身体

    通常,一项医学调查都是针对特定对象进行的。这些对象的具体环境、年龄、生活方式可能与你有很大差别。如果你不属于那个范畴,那调查结果也许就不完全适用于你。你应该谨慎地采纳这个调查提出的新的保健建议。在许多方面。你比任何医学权威都更了解自己的身体。当有关调查结果与你的情况不一致时,你应该相信自己的直觉和你信赖的医生的话。调查结果要你将生活方式改变得越厉害,你越要慎思明辨。

    四、注意遗传因素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好吃贪杯,雪茄不离嘴,又不爱运动。根据一般的推断,他无疑会短命,但他却活到了90岁,无疾而终。相反,前世界网球名将亚瑟·爱希虽然身材一直保持得很好,而且从不抽烟,可是到40岁时,却已经心脏病缠身,不得不从网球场上退下来,成了医院里的常客。

    这些看来似乎有悖常理的情况显然是由遗传因素造成的。我们受遗传的影响,会天生对某些疾病敏感,而对另一些疾病却颇有抵抗力。不过,医生们至今还无法精确地估算遗传对人的健康影响究竟有多大。要知道容易得什么病,最简单的方法是以自己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以及兄弟姐妹为鉴。如果你的近亲得过某种疾病,那你对这种疾病也要当心,应设法降低自己患此病的危险性。如果家族中没有人在65岁以前死于心脏病,那你对这种疾病至少可以不必忧心忡忡。,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