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教育 > 信息
编号:12229356
身在此山话教改
http://www.100md.com 2012年6月15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725期
     从2007年开始,北京中医药大学以“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为切入点,大胆进行了中医药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实践,开设了中医药教改实验班Ⅰ期(院校+师承+家传)、Ⅱ期(院校课程改革+师承+家传)、高中杏林班和岐黄国医班。笔者作为2008级教改实验班即教改实验班Ⅱ期的一名学生,来谈一谈自己的切身体会。

    该项目的负责人、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助理、教务处处长翟双庆教授认为,中医药人才的成长规律关键有两点:一是中医思维的建立,二是扎实的中医临床技能。

    中医思维如何建立是大家一直在探索的问题,这绝非一日之功。我们从大一时期就开始学习中医基础理论,实际上作用不大,我甚至怀疑过中医理论的科学性。如果仅凭书本知识和老师的教学,要让我们这些从小学习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辩证法的学生建立起中医理论体系的象思维是很困难的。而中医思维的建立关键是争取时间,这样对理论学习和临床学习都会有帮助,为此经典导师组负责我们的中医经典教学,包括四大经典的背诵、解读以及名老中医读经典的经验交流分享会,让我们受益匪浅。

    中医学是祖国传统医学,如同国学,是不能与传统文化割裂开的。我们虽然是按现代中医来培养的,但仍然不能缺乏国学常识和传统文化素养,良好的国学基础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医学经典。大一第一学期我们就开始学习大学语文与医古文,而一门课90课时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国学导师组专门负责我们的国学功课,比如读一些医古文,还有组织讲座,学习训诂、音韵等。一般是老师点书,先讲解这本书,再经行讨论,社会调研,最后我们写个人体会,再由老师审阅。

    教改师承的方法是早临床跟师学习,我们在临床技能方面的优势是明显的,对专科知识掌握得更好。由于很早就接触临床,所见所闻也相对丰富。我大一刚去临床跟诊的时候,还不懂方药,但是我们可以学习老师和病人如何交流,看老师是如何给病人看病,熟悉整个诊病的流程。随着学习的专业课越来越多,再去临床跟诊见习时,对老师理法方药就由“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逐渐地转变为“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了。

    我们就这样在一次次学习和体验中,逐渐地成长了。, 百拇医药(李韦韦 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级教改实验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