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太缺儿童药了(专家呼声) 等
中国太缺儿童药了(专家呼声)
近日,在北京召开的“儿童感冒用药安全学术研讨会”上,来自疾病预防、临床药学、儿科和呼吸科的专家学者,向记者们强调,确保儿童感冒用药安全,掌握医药常识是关键,并希望媒体及时、精准地传播医药信息和科普知识。
目前,我国14岁以下儿童有2.2亿,虽然我国批准注册的药品基本可以满足治疗儿童常见病的需要,但监测表明,儿童用药大多存在剂型种类少、剂量“含糊不清”、用药不当等多种隐患。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相关数据显示,我国3500多种化学药品制剂中,儿童专用的不足60种,90%没儿童剂型。
301医院的临床药学专家王睿教授也表示,虽然我国当前的药品生产供应非常充足,但专门用于儿童的药品相对不足,可选择性受限。这种情况不但在抗菌药物的选择上,在感冒药领域,很多时候也是将成人用药剂量酌量减少应用。
, 百拇医药
儿童用药缺乏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缺乏临床试验基础。“儿童用药的研发一直存在较大的空白。尽管我们呼吁了多年,但依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我国著名药物不良反应专家、卫生部全国合理用药监测专家孙忠实曾在采访中告诉《生命时报》记者。从全球来看,未经许可不得拿儿童做临床试验、儿童用药市场较小、药企利润较低等原因,导致儿童用药的研发、临床应用评价、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等方面都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中国这方面的情况更严重,难以满足近2.2亿儿童的需求。此外,成本高、投入大、风险高也是影响众多药企不热衷于研发、不重视研究儿童用药的主要原因。儿童用药研发周期长,很多药品需要做一期、二期、三期临床实验。如果在儿童身上做抗病毒、抗菌类药物的实验,成本和风险都非常高。
但值得庆幸的是,国内还有一些药企非常重视对儿童药物的研发、生产,海南快克药业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他们的“小快克”早已深入民心,在国内儿童感冒用药中占有主要的席位。对此,海南快克何天立总经理说到,一个有责任的制药企业,不是只忙着做慈善,而是先要做对、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生产好药,供给社会;以人为本,而不是以利为本。▲
, 百拇医药
儿童药剂型太少
针对儿童用药剂型,国外医药界研究较为深入。在美国,临床医生通常会按照年龄,将儿童分为2岁以下、2—6岁、6—12岁三个阶段。2岁以下的孩子,通常医生开的药都是水剂的口服药,服药时可以用针管打到孩子的嘴里,非常方便;2—6岁孩子吃的药,剂量相对大些,但也基本是水剂,孩子可用小杯子直接饮用;6—12岁的孩子,医生会给开一些丸剂或片剂。
法国药企在研制适合儿童的用药剂型时,还充分考虑了口感。无论口服的糖浆,还是可以搅拌在甜品里的散剂,无一不照顾孩子的口味。除了不想让孩子们吃“苦”,他们还不想让孩子皮肉受苦。当孩子需要打针时,医生会同时开出一种皮肤麻醉药,注射前2—3小时,只需贴在皮肤上,孩子们打针时就不会觉得疼了。
, 百拇医药
相比之下,国内儿童药物剂型种类、口味较为单一,导致依从性差等问题。如静脉注射剂没有儿童剂型,只能用成人的,输一半扔一半,造成浪费不说,剂量把握不准还可能带来健康隐患。
在药物的包覆物方面,安全同样重要。前段时间的“毒胶囊”事件,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父母们的担忧。在这件事上,海南快克的做法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他们就不惜高成本,使用“国内最好的空心胶囊”——按照国家和国际的双重标准严格把关,他们使用的胶囊价格是市场普通胶囊价格的3—4倍。这些年海南快克用优质胶囊生产出100亿粒快克胶囊,相对多花8000万。但是,在“毒胶囊”事件被揭露之前,他们这种做法的价值并不被社会所了解,但他们一直抱着对消费者的敬畏之心坚持着。▲
, 百拇医药
儿童药更不能乱添加
前不久,公众关注的“新生儿和1岁以下儿童禁用含有金刚烷胺的小儿感冒药”事件,将儿童用药安全再次推上风口浪尖,究其原因是金刚烷胺不适用于1岁以下儿童。因此,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日前下发通知,对四类用于儿童感冒治疗的含盐酸金刚烷胺的非处方药(OTC)的说明书进行修订,明确1岁以下婴儿禁用,5岁以下慎用。
海南快克药业决定推出小儿感冒药之初,经沈阳药科大学药学系胡晋教授及集团领导、专家的共同研究,对两种儿童感冒药处方做了谨慎的选择,决定采用不含有金刚烷胺、不含咖啡因的“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处方。不仅如此,快克药业一直呼吁全社会要关注儿童安全用药问题,提出“儿童要用儿童药”的理念。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科学家曾光教授指出,对用药安全的认识是一个发展过程,发现问题后迅速反应,正确处理和解决问题,这是好事。但是,要防范因信息传播不完整、不准确、不正确而导致“次生灾害”的发生。海南快克对此深有体会,何总说,某电视台在做上述“1岁以下婴儿禁用含金刚烷胺小儿感冒药的新闻报道”时,镜头却定格在并不含金刚烷胺的药品——“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即小快克)的包装盒上,引起不少药店工作人员和家长的误解。
, 百拇医药
因此,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媒体在宣传教育时,要多呼吁全社会关注儿童药物的研发;另一方面,在引导消费者安全、合理用药时,要注意准确性,避免误伤无辜的企业和产品,一旦出错,要有纠错机制,避免误导消费者。▲
适合儿童的药物剂型
糖浆剂或混悬剂。这类液体剂型,可按照孩子每次服药时所需的具体量取药,同时起效快、服用方便,口感好,易被儿童接受。
滴剂。药物浓度高,服用容积小,便于小儿特别是婴幼儿服用,也适合吞咽困难的成人使用。
, 百拇医药 泡腾片。放入水中后会冒出神奇的气泡,儿童乐于接受。
咀嚼片。加入糖、果味香料,香甜可口,适于儿童服用。但服用时应充分嚼碎,若直接吞服,效果不好,甚至危害健康。
栓剂。50%—75%的有效成分由直肠黏膜吸收,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胃肠道刺激小,对肝脏毒性小,适于小儿使用。
含化片。在日本,一种不用喝水就能吃的药正在成为药剂发展的新趋势,感冒药、鼻炎药甚至痢疾药等常用药物都可以做成这种剂型。不用水吞咽,适合不愿意吃药的孩子。
加味服务。在美国,果味添加剂让吃药变成一种享受。这项服务由药店的药剂师负责,他们会把药片用研钵磨碎,然后根据消费者的口味,加入果味添加剂,制成糖浆,整个过程只需要30秒。▲
, 百拇医药
用量精准才能保安全
在生活中大多数孩子都不愿吃药,面对不愿吃药的孩子,家长软硬兼施,甚至捏鼻子灌等,但往往无济于事。喂药不得当,如捏鼻子灌,还会引起呛咳等麻烦。
很多家长经常会犯的一个错误是:用一只普通汤匙或茶匙来量药水喂给孩子吃。1茶匙分量相当于5毫升,但一般餐具用的茶匙的容量由4毫升至9毫升不等。随便用一只平常用的匙来喂药水,很容易喂了太多或太少的分量给孩子,影响疗效。喂小朋友吃药水,最好是专门为孩子设计的试管形匙;喂婴幼儿吃药可用滴管。“用滴管的好处,一是确保剂量准确,二是保证孩子能慢慢地吞咽,提高糖浆类药效。”何总说,在快克药业推出的快克露止咳糖浆的每个药盒里放入一只滴管,成本为此增加了1/3,这需要很大的决心和勇气。但让他们倍感欣慰的是,此包装推出后很快就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此外,对于袋装的颗粒剂、粉剂,很多婴幼儿需要酌量减用,比如1—3岁,每次0.5—1包;4—6岁,每次1—1.5包……单纯凭感觉衡量药的剂量很不准确,剂量小了不能有效治病,剂量大了则可能产生毒副作用。研讨会上,大家对“平着剪是一包用药量,斜着剪是半包用药量”的小快克牌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的特殊包装非常肯定。如左图所示:如果只需吃半袋,沿着从1到2的虚线剪开;如果需要吃一整袋,沿着3的虚线剪开即可。
这个看似简单的包装,能解决5个年龄段儿童用药量精准问题。何总解释说,他们摸索了很长时间,花了很多人力物力财力,才稳定了“半袋”装工艺。▲
(本版文章由本报记者王艳、杨立春采写)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