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加工炮炙 > 信息
编号:12211958
中药材加工: 遵古而不泥古,继承更要发展
http://www.100md.com 2012年6月18日 中国医药报 2012.06.18
     □ 黄万循

    药材质量的好坏,小则影响疗效,大则人命关天。因此,中药材的加工炮制质量是一件不容疏忽的大事。有人认为,中药材应“遵古炮制”,照搬传统工艺;也有人说,“有了现代工艺,何必模仿古代的一套!”笔者认为,遵古炮制与改进工艺并不矛盾,二者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

    所谓遵古炮制,就是在沿袭前人炮制的传统经验进行炮制药材的方法;而改进工艺,就是在传统经验的基础上加以整理、提高和发展新工艺。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提倡遵古炮制呢?医本始自三坟五典,中药材炮制是沿袭历代医方书籍。古代的中药和炮制方法是来之不易的,它是历代劳动人民和医药学家们在长年的辛勤劳动中发现和积累,并加以逐步总结的经验结晶,是用血汗和生命的付出得来的医学成果。这些经验和成果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倡导的。

    《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方书,它所讲述的炮制方法有炮、炙、燔、细切、酒渍等工艺,仍是现代炮制的宝典;《黄帝内经》中记载的“治半夏”,即是现在的经炮制的半夏;“燔制左角发”就是现在煅的“血余炭”。南北朝刘宋时代《雷公炮炙论》中所载的许多有关药物炮制方法的基本知识至今仍在广泛应用,如炒法,书中阐述了哪些药物宜炒黄、炒焦、炒炭等方法及其治疗作用,同时指出哪些药物宜麸炒、米炒、砂炒、蛤粉炒及滑石粉炒等,一些药物针对一些病症,如何采用酒炙、醋炙、盐炙、姜炙、蜜炙等,让人一目了然。
, 百拇医药
    对于剧毒药品的炮制,历代都很谨慎、严格。如白附子辛温有毒,采取一定量的鲜姜、白矾制后,不仅降低毒性,还增强了祛风逐痰的功效。天南星是辛温燥烈之品,有大毒,古人采用生姜加适量白矾制后,降低了毒性,增强了化痰作用;经胆汁制后,除去其燥烈之性及毒性外,性味改变为苦寒,尤适用于痰热惊风抽搐等证。对质较坚硬的矿物类药,采用煅法,如石膏,生用擅长清热泻火,为除烦止渴的要药;经煅后,体质酥脆,便于粉碎和煎出有效成分,而且煅后药性也有了改变,偏于收敛生肌,外用治疮口不敛、烫伤等。古人对于这些药物经过炮制加工而致疗效不同的经验,是毋庸置疑的,这些宝贵经验是无价之宝,是给当今医药学者的一盏导航明灯,不能随便变更或取消这些工艺。

    需要强调的是,倡导遵古炮制,并不是主张拘泥于古法。遵古炮制实际是教导炮制人员在进行药物加工炮制中,如何去模仿传统的炮制工艺,严格谨慎操作规程,增强事业心,加强责任感,而不能粗心大意,马虎从事。

    事实上,历代的炮制方法、理论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其中对有的药物主张的炮制记载,而今经过检验,也发现不少问题,这是受当时历史条件的局限所致。如谷芽的主要成分为淀粉酶,故能健脾开胃、和中消食,但淀粉酶不耐高温,一般谷芽煎剂有效力仅为干粉的50%,炒焦的谷芽活性为生谷芽的25%以下,故谷芽以生品或微炒研粉冲服为好,习用炒焦则大大损失了药用有效成分,因此必须改正加工工艺。又如含鞣质的药物,经过高温加热处理,一般变化不大,但温度太高,鞣质就会被破坏,如地榆炭,其鞣质含量由原生药的6.96%下降到1.24%。
, 百拇医药
    因此,改进某些炮制工艺的关键是要改得适宜,既要符合中医治疗法则,又要有科学依据,不能草率行事,这样才能使药物安全有效。如黄芩,传统炮制中常用冷水浸泡,经有关实验证实,黄芩遇冷水变绿,即其中的黄芩甙被水解。而黄芩甙的水解与酶的活性有关,黄芩以冷水浸泡时酶的活性最大,所以目前对于黄芩的最佳加工方法是沸水煮10分钟,以破坏酶的活性,保存其中的黄芩甙。又如川乌、草乌,味辛、苦,性热,有大毒。其毒性的主要成分是乌头碱,沿习用生姜、皂角、甘草制。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乌头碱性质不稳定,遇水或高温加热容易水解成毒性较小的生物碱,所以加热和水处理都能使其毒性降低,这样炮制即节约了辅料,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又缩短了生产周期。

    由此可见,遵古炮制为现代工艺奠定了基础,而现代炮制工艺是在遵古炮制的基础上的不断改进。在现代中药材炮制过程中,我们既要提倡“遵古”,但又不能“泥古”;既要继承,又要发展,使中医药更加有效地应用于临床,造福人类健康。

    注:三坟五典:孔安国序《尚书》曰: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理也。五典指五帝典籍,即少昊、颛琐、高辛、唐尧、虞舜之典籍,言常道也。,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