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2229085
真气运行点穴法(上)
http://www.100md.com 2012年6月28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731期
     中医点穴法是运用中医经络理论,以指代针,以手法的运用,点按身体某些特定穴位,疏通经络,达到调理脏腑经络的作用,起到保健养生、防病治病的目的,是一种简便有效的保健养生和疾病治疗方法。

    选穴特色

    点穴所用的部位一般多取人体脏腑的募穴。

    “募”有聚集、汇合之意。募穴是脏腑经气结聚于胸腹部的腧穴,均位于胸腹部有关经脉上,其位置与其相关脏腑所处部位相近。

    脏腑共有十二募穴。

    肺的募穴是中府,心为巨阙,肝为期门,脾为章门,肾为京门,心包为膻中,胃为中脘,胆为日月,大肠为天枢,膀胱为中极,小肠为关元,三焦为石门穴。

    十二募穴取穴方法与主治病症
, http://www.100md.com
    中府:肺的募穴。

    取穴法:两手叉腰立正,锁骨外侧端下缘的三角窝中心是云门穴,由此窝正中垂直往下推一条肋骨(平第一肋间隙)处即是。见图1 。

    主治病症:咳嗽、气喘、胸中烦满、胸痛、腹胀、肩背疼痛。

    巨阙:心的募穴。

    取穴法: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6寸,即左右肋弓相交之处向下二指宽即是。见图2。

    主治病症:胸痛、心痛、心烦、惊悸、尸厥、癫狂、痫证、健忘、胸满气短、咳逆上气、腹胀暴痛、呕吐、呃逆、噎嗝、吞酸、黄疸、泻痢。

    期门:肝的募穴。

    取穴法:该穴位于胸部,当乳头直下,第六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见图3。
, http://www.100md.com
    主治病症:胸胁胀满疼痛、呃逆、呕吐、吞酸、饥不欲食、胸中热、疟疾、热入血室。

    章门:脾的募穴。

    取穴法:位于腹侧,腋中线第十一肋骨端稍下处,屈肘合腋时,当肘尖尽处。

    主治病症:腹痛、腹胀、肠鸣、腹泻、呕吐、神疲乏力、肌肉跳动、胸胁疼痛、黄疸、闪腰岔气等。见图4。

    京门:肾脏募穴。

    取穴法:位于侧腰部,第十二肋游离端下际凹陷处。

    主治病症:肠鸣、泄泻、腹胀、腰胁疼痛、小腹痛、里急、水道不通、腰痛、骨痹。

    膻中:心包募穴。

    取穴法:位于两乳之间胸骨中线平第四肋间。
, http://www.100md.com
    主治病症:咳嗽、气喘、咯唾脓血、胸痹心痛、心烦、产妇少乳、噎膈、臌胀。见图5。

    中脘:胃的募穴。

    取穴法:位于脐上四寸,腹正中线上。

    主治病症:胃脘痛、腹胀、呕吐、呃逆、翻胃、吞酸、纳呆、食积、疳积、鼓胀、黄疸、肠鸣、泄泻、便秘、便血、胁下坚痛、虚劳吐血、哮喘、头痛、失眠、惊悸、脏躁、癫狂、惊风、产后血晕。

    日月:胆经募穴。

    取穴法:位于乳头直下,第7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主治病症:胁肋疼痛、胁肋胀满、呕吐、吞酸、黄疸。

    天枢:大肠募穴。
, http://www.100md.com
    取穴法:脐旁各两寸。

    主治病症:绕脐腹痛、呕吐、腹胀、肠鸣、泄泻、痢疾、便秘、肠痈、痛经、月经不调、谵语、疝气、水肿等。见图6。

    中极:膀胱募穴。

    取穴法:位于脐下4寸腹中线上。

    主治病症:小便不利、遗尿、尿失禁、阳痿、早泄、遗精、白浊、疝气、积聚、月经不调、阴痛、阴痒、痛经、带下、崩漏、阴挺、恶露不止、水肿。

    关元:小肠募穴。

    取穴法:位于脐下3寸腹中线上。

    主治病症:中风脱证、虚劳、怕冷、羸瘦无力、小腹疼痛、霍乱、呕吐、腹泻、痢疾、脱肛、疝气、便血、尿血、小便不利、尿频、遗精、白浊、阳痿、早泄、月经不调、闭经、痛经、白带、赤带、阴挺、崩漏、阴痒、恶露不止、胞衣不下、消渴、眩晕。见图7。

    石门:三焦募穴。

    取穴法:位于脐下2寸腹中线上。

    主治病症:腹胀、泄利、绕脐疼痛、奔豚、疝气、水肿、小便不利、遗精、阳痿、闭经、带下、崩漏、产后恶露不止。, 百拇医药(贾海忠 中日友好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