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理伦探讨 > 医理纵横
编号:12229064
肃肺降逆法的立论依据
http://www.100md.com 2012年6月29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732期
     肺,位于胸腔,左右各一,上连气道、咽喉,通于鼻腔,开窍于鼻。由于肺位最高,覆盖五脏六腑,故有“华盖”之称。如《灵枢·九针论》说:“肺者,五脏六腑之盖也。”

    肺的生理功能 通过肃降和宣发来实现

    前贤不仅对肺的解剖位置已有正确了解,对肺的形态结构也有清楚的认识。《医贯·形景图说》云:“喉下为肺,两叶白萤,谓之华盖,以覆诸脏,虚如蜂窠,下无透窍,故吸之则满,呼之则虚。”指出了肺组织譬若“蜂窠”,孔孔相通,脉脉朝会,所以吸之则盈,呼之而亏,一呼一吸,满盈有节,亏虚成序。

    肺具有主气、司呼吸、通调水道、朝会百脉等生理功能。然而,肺的这些生理功能却主要通过其肃降及宣发两种特有的方式而完成。肃降,是向下、向内的运动,体现其通降、清肃效应;宣发,是向上、向外的运动,发挥着升宣、布散作用。肺的肃降、宣发运动,决定着其呼吸活动,宣发对应于呼,肃降对应于吸。呼的生理意义在于排出体内的浊气,通过宣发,一则将其浊气向上排出于口鼻,再则将浊气逼向体表,开泄而出。吸的生理意义即在于摄纳自然界之清气,通过肃降,一方面将吸入之气向下降摄于肾,同时,把脾转输而来的水谷精微向下、向内布散于其他脏腑乃及周身。
, http://www.100md.com
    据此可见,“天气通于肺”,而司“清浊之交运,人身之橐箭”(《医贯·形景图说》)。通过肺的呼吸作用,不断地呼浊吸清,吐故纳新,实现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基于肺司呼吸,清气由肺吸入,是人体之气的主要来源,所以前贤反复强调,肺为气之主,“肺者,气之本也”(《素问·六节藏象论》)。不过,肺呼吸的生理功能却全赖其宣降运动,实际上肺的呼吸活动乃是肺的宣降运动在其气体交换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吸即是肃降,呼即是宣发。宣降正常,散纳有度,于是呼吸调匀有序,浊气得以排出,清气得以摄入,气的生成来源充裕不衰。

    人体水液的运行,与肺的宣肃活动密切相关。肺主宣发,水液每随其鼓舞之能而上行头面,外达肌腠。肺司肃降,水液恒赖其下趋之势流注肾与膀胱。

    肺朝百脉,也离不开其肃降与宣发运动。首先,由其肃降活动,使全身的血液流经脉道,内聚于肺。然后,通过肺的呼吸功能,进行体内外清浊之气的交换,最终由其宣发效应,把富含清气的血液灌注百脉,输送至全身。显然,肺朝百脉的生理效应,亦是肺的宣降运动在其血液循行中的鲜明体现。
, 百拇医药
    肺居高位 清肃顺降是其本性

    由是观之,肺的主要生理功能活动都离不开宣肃互协这一运动形式。可是,肺居上焦,其位最高,下者宜升,高者当降,故肺的生理运动虽有宣发、肃降两方面,而最终却以降为主。“金气主降”,肺的清肃顺降特性带来了它特有的生理效应。众所周知,肺叶娇嫩,不容纤芥,亦即“一物不容,毫毛必咳”,凡有微薄之邪侵袭,随即作出排斥反应。否则,呼吸受阻,生命必危。因而肺禀清肃之体,性主乎降,须臾不停地肃清其本身及气道的异物,维持呼吸道洁净、通畅的生理状态,从而保障了肺的呼吸不受阻碍。

    再如水液的运行,随其宣发运动,虽有部分清津经口鼻呼出,或由玄府宣泄,而大部分水液却仍以下行至肾,通过膀胱排出体外。说明肺的肃降运动对水液的输布、排泄有特殊作用,故有“肺气下行,通调水道”之说。

    同时,肺的肃降特性对全身气机产生重要的调节作用。其一,肝主升发,肺司肃降,相辅相成。清肃下行的肺气,可以制约肝木之升发太过,使其不亢不萎,保持协调与稳定。其二,胃居中焦,与肺之经脉相贯互通,承其肃降之气,始得下行为顺,故胃气的和顺有赖于肺气的肃降,而胃气的通降又有助于肺气的清肃下行。其三,肺与大肠由经脉络属而互为表里,肺气肃降有益于大肠的传导下行,大肠的通调也有助于肺气的下降。所以《医门法律》说:“人身之气,禀命于肺,肺气清肃,则周身之气莫不服从而顺行。”
, 百拇医药
    肺位居于上焦,始终以清肃下降为顺;肺的这一生理特性,在促进人体气液的输布和下行,保证气道的通畅、水道的通调乃及血液的生成、营运,脏腑气机的升降协调等方面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果六淫感袭,客邪犯表;饮冷啖雪,恣食寒凉,或偏嗜辛热炙博、肥甘厚腻之物;七情违和;形神过劳;抑或痰浊内阻、瘀血停滞诸因,致金令不展,清肃失司,降下无权,每可影响肺的宣降运动,不仅可直接引起本脏的病理变化,且可酿成相关脏腑病变,发生咳逆、喘促、便秘诸候。是以临床上无论何种病证,只要反映出肺气上迫,气道愆滞这一共同的病机本质,务应力主本法,平金肃肺,使清肃当令,宣降有序,整体气机通畅和顺,进而邪气消弥,愆度自调,人身安和,复奏止咳、平喘、通秘良效。

    需要指出的是,肃肺降逆法重在平金降逆,顺气去壅,故凡真元虚羸,肾不纳气;中州失运,邪水内停;气虚下陷,血不循经等酿成的喘嗽、水肿、失血诸候,则均在所忌。, 百拇医药(范仁忠 安徽省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