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贴 中医外治古法今用
三伏贴 中医外治古法今用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简称“三伏贴”)是根据中医理论,选用一定的药物制作成贴敷膏,在人体的穴位上进行贴敷,达到治病、防病目的的中医特色外治方法。此法方便、易操作,患者无明显不适感,使历经几千年的中医外治法越来越为患者所接受。
北京中医局组成贴敷专家组,向广大市民宣传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方法,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穴位贴敷法常用药物
今年本市三伏贴所用“温阳化痰穴贴”的基本药物组成:炒芥子、细辛、百部、白芷、醋五味子、冰片。其是在专用制剂室无菌、清洁、常温环境下,加工制成的油润、气味清香、黑褐色固体状物的无纺布贴剂,可在常温下保存,用时除去衬纸和边胶,直接敷贴即可。
, http://www.100md.com
穴位贴敷常用穴位
根据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提供的贴敷方案,专家建议方案如下。
成人方案
选穴:辨证选取足太阳膀胱经的肺俞、膈俞、膏肓,经外奇穴定喘,督脉的大椎,任脉的天突、膻中。选用大椎穴时可配膻中或天突穴。心功能不全者可选用心俞,脾肾阳虚者可选用脾俞、肾俞。每次选用2个腧穴(4个穴位点),轮流选用。
儿童方案
选穴:选取足太阳膀胱经的肺俞,任脉的膻中。
, 百拇医药
不良的皮肤反应与处理
由于患者的病情、体质情况等原因,贴敷后可偶发局部皮肤严重红肿、大水疱、溃烂、疼痛,或皮肤过敏等一些不良反应。
若在贴敷期间,出现范围较大、程度较重的皮肤红斑、水疱、瘙痒现象,应立即除去贴敷药物与敷料,并进行对症处理。出现局部皮肤过敏者,可外涂抗过敏药膏。
当皮肤出现不良反应时,应注意保持局部干燥,不要搔抓局部,不要随便涂抹其他止痒药品,以防对皮肤的进一步刺激。
, http://www.100md.com
穴位贴敷注意事项
(1)治疗前要向正规医生详细了解自己是否适用此方法。
(2)穴位贴敷只是治疗疾病的一种手段,不能完全替代其他治疗。正在服药的慢性病患者在进行中医敷贴期间不要盲目减药、停药。
(3)穴位贴敷是传统中医学中一项科学严谨的疗法。除有适宜人群和病种外,贴敷药物须根据疾病合理调配、制备、保存,贴敷时要根据病种、病情辨证选穴等,故不建议市民自行买药、调配、贴敷。
天人阳盛温热助阳三伏贴专祛沉寒痼冷宿疾
, 百拇医药
“冬病”是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容易发作和加重的病变,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疾病。“夏治”是指在夏天疾病的缓解期进行调理,以预防某些疾病在秋冬春季的复发,或减轻其发作的程度、症状和次数。
“冬病夏治”体现了中医学传统的“治未病”思想。中医学的核心思想是“天人相应”,认为人体阴阳气血的盛衰依季节变化而不同,疾病的发生、治疗亦应随季节变化而各异。一些冬季容易发生的疾病,主要是以素体阳虚,又外受寒邪所致。盛夏“三伏”是全年气温最高、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此时借天、人阳盛之时,疾病缓解之期,采用温热助阳的药物(包括内服和外用)对阳虚之体进行治疗,可激发人体的阳气,增强抗病御寒能力、祛除体内沉寒痼冷之宿疾,达到少发病或不发病的目的。
, http://www.100md.com
穴位贴敷具体时间
■什么时间贴敷
传统穴位贴敷时间为农历三伏(头伏、中伏、末伏)每伏的第一天开始,目前每伏的任何一天均可,以晴天的10时至17时为佳。3年后可以继续贴敷,以巩固或提高疗效。
■成人贴敷次数与时间
头伏、中伏、末伏每伏连贴3天,每天1次,每次贴敷6至8小时。每伏间隔7天。
■儿童贴敷次数与时间
头伏、中伏、末伏每伏各贴3次,每次间隔3天,每次贴敷2至4小时。
具体时间为:头伏(7月18日至7月27日),7月18日、7月20日、7月24日,共贴3次;中伏(7月28日至8月6日),7月28日、7月31日、8月3日,共贴3次;末伏(8月7日至8月16日),8月7日、8月10日、8月13日,共贴3次。
, http://www.100md.com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适于阳虚以寒为主顽固肺系疾病
从古至今,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主要适合于中医辨证属阳虚为主,或寒热错杂以寒为主的人,在秋、冬、春季容易反复发作或加重的慢性、顽固性肺系(呼吸系统)疾病。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和目前相关的科学研究证据,中医专家重点推荐的适宜防治病症是:
1.久咳、哮喘、肺痹(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2.小儿体虚易感冒、反复咳喘(呼吸道感染)者。
穴位贴敷简便验廉来自明代白芥子涂法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源自明代张璐《张氏医通》中记载的白芥子涂法,是将药物敷贴到人体一定穴位,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综合干预外治方法。其治疗效果与贴敷方药的配伍、炮制、制剂工艺、贴治穴位、贴治时间,以及皮肤反应等有一定的关系。
, 百拇医药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简称“三伏贴”)是根据中医理论,选用一定的药物制作成贴敷膏,在人体的穴位上进行贴敷,达到治病、防病目的的中医特色外治方法。此法方便、易操作,患者无明显不适感,使历经几千年的中医外治法越来越为患者所接受。
北京中医局组成贴敷专家组,向广大市民宣传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方法,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穴位贴敷法常用药物
今年本市三伏贴所用“温阳化痰穴贴”的基本药物组成:炒芥子、细辛、百部、白芷、醋五味子、冰片。其是在专用制剂室无菌、清洁、常温环境下,加工制成的油润、气味清香、黑褐色固体状物的无纺布贴剂,可在常温下保存,用时除去衬纸和边胶,直接敷贴即可。
, http://www.100md.com
穴位贴敷常用穴位
根据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提供的贴敷方案,专家建议方案如下。
成人方案
选穴:辨证选取足太阳膀胱经的肺俞、膈俞、膏肓,经外奇穴定喘,督脉的大椎,任脉的天突、膻中。选用大椎穴时可配膻中或天突穴。心功能不全者可选用心俞,脾肾阳虚者可选用脾俞、肾俞。每次选用2个腧穴(4个穴位点),轮流选用。
儿童方案
选穴:选取足太阳膀胱经的肺俞,任脉的膻中。
, 百拇医药
不良的皮肤反应与处理
由于患者的病情、体质情况等原因,贴敷后可偶发局部皮肤严重红肿、大水疱、溃烂、疼痛,或皮肤过敏等一些不良反应。
若在贴敷期间,出现范围较大、程度较重的皮肤红斑、水疱、瘙痒现象,应立即除去贴敷药物与敷料,并进行对症处理。出现局部皮肤过敏者,可外涂抗过敏药膏。
当皮肤出现不良反应时,应注意保持局部干燥,不要搔抓局部,不要随便涂抹其他止痒药品,以防对皮肤的进一步刺激。
, http://www.100md.com
穴位贴敷注意事项
(1)治疗前要向正规医生详细了解自己是否适用此方法。
(2)穴位贴敷只是治疗疾病的一种手段,不能完全替代其他治疗。正在服药的慢性病患者在进行中医敷贴期间不要盲目减药、停药。
(3)穴位贴敷是传统中医学中一项科学严谨的疗法。除有适宜人群和病种外,贴敷药物须根据疾病合理调配、制备、保存,贴敷时要根据病种、病情辨证选穴等,故不建议市民自行买药、调配、贴敷。
天人阳盛温热助阳三伏贴专祛沉寒痼冷宿疾
, 百拇医药
“冬病”是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容易发作和加重的病变,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疾病。“夏治”是指在夏天疾病的缓解期进行调理,以预防某些疾病在秋冬春季的复发,或减轻其发作的程度、症状和次数。
“冬病夏治”体现了中医学传统的“治未病”思想。中医学的核心思想是“天人相应”,认为人体阴阳气血的盛衰依季节变化而不同,疾病的发生、治疗亦应随季节变化而各异。一些冬季容易发生的疾病,主要是以素体阳虚,又外受寒邪所致。盛夏“三伏”是全年气温最高、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此时借天、人阳盛之时,疾病缓解之期,采用温热助阳的药物(包括内服和外用)对阳虚之体进行治疗,可激发人体的阳气,增强抗病御寒能力、祛除体内沉寒痼冷之宿疾,达到少发病或不发病的目的。
, http://www.100md.com
穴位贴敷具体时间
■什么时间贴敷
传统穴位贴敷时间为农历三伏(头伏、中伏、末伏)每伏的第一天开始,目前每伏的任何一天均可,以晴天的10时至17时为佳。3年后可以继续贴敷,以巩固或提高疗效。
■成人贴敷次数与时间
头伏、中伏、末伏每伏连贴3天,每天1次,每次贴敷6至8小时。每伏间隔7天。
■儿童贴敷次数与时间
头伏、中伏、末伏每伏各贴3次,每次间隔3天,每次贴敷2至4小时。
具体时间为:头伏(7月18日至7月27日),7月18日、7月20日、7月24日,共贴3次;中伏(7月28日至8月6日),7月28日、7月31日、8月3日,共贴3次;末伏(8月7日至8月16日),8月7日、8月10日、8月13日,共贴3次。
, http://www.100md.com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适于阳虚以寒为主顽固肺系疾病
从古至今,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主要适合于中医辨证属阳虚为主,或寒热错杂以寒为主的人,在秋、冬、春季容易反复发作或加重的慢性、顽固性肺系(呼吸系统)疾病。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和目前相关的科学研究证据,中医专家重点推荐的适宜防治病症是:
1.久咳、哮喘、肺痹(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2.小儿体虚易感冒、反复咳喘(呼吸道感染)者。
穴位贴敷简便验廉来自明代白芥子涂法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源自明代张璐《张氏医通》中记载的白芥子涂法,是将药物敷贴到人体一定穴位,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综合干预外治方法。其治疗效果与贴敷方药的配伍、炮制、制剂工艺、贴治穴位、贴治时间,以及皮肤反应等有一定的关系。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