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快讯 > 研究动态
编号:12245504
中医药研究焦虑障碍的进展与思考
http://www.100md.com 2012年7月2日 中国医药报 2012.07.02
     □ 唐启盛 曲 淼 孙文军

    焦虑障碍又称焦虑症或焦虑性疾病,是一组以病理性焦虑情绪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精神障碍。焦虑障碍患病率较高,一般人群焦虑障碍的终生患病率为28.8%,居所有精神疾病发病率首位,给社会造成了较重的医疗负担。目前,西医治疗焦虑障碍,难以克服副作用、耐药性以及停药后病情反复等难题,使得焦虑障碍的治疗难以实现质的突破。

    中医学对焦虑障碍的认识及治疗优势

    中医学没有焦虑障碍的病名,对本病的认识多在“惊悸”、“怔忡”、“不寐”、“健忘”、“灯笼病”等疾病的文献中进行论述。《黄帝内经》、《金匮要略》、《诸病源候论》、《备急千金要方》等经典著作均对本病的病机、诊断、治疗进行了详细论述,后世医家对此又进行了补充和完善,形成了一套理法方药完备的辨证论治体系。

    中医学认为,本病病位在脑,涉及多个脏腑,病情复杂,病因多由于思虑过度、情志不舒,日久则肝气郁结、心脾亏虚、肾精暗耗,一旦有外界的情绪刺激,则肝气郁而化火,扰及心神,耗伤心血,克伐脾土,伤及肾精,则见惊悸、怔忡、恐惧、怵惕思虑、烦躁易怒、夜寐不安诸症。治疗上多以疏肝理气、清热除烦、健脾益气、补心养血、滋肾填精为主要治法。
, http://www.100md.com
    中医药治疗焦虑障碍具有一定的优势。中医学具有辨证论治的特点,善于从患者的体质出发,根据病情的变化判断其证候特点,再有针对性地进行个体化的遣方用药。中药具有多靶点、多层次干预的特点,可以从多个途径对焦虑情绪进行治疗,且副作用较少。临床疗效上,与西医的SSRI类药物相比,具有起效快的优势,能够较快地对改善焦虑情绪、睡眠障碍及各种症状发挥很好的疗效。与抗焦虑的西药同用,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干预,可以发挥中西药各自的治疗优势,而且能够减轻抗焦虑药物的副作用,保护肝肾功能。食疗、导引、怡情养性等方法对于焦虑障碍的后期调养及预防复发具有较好的作用,能够改变患者的思维惯性及易患体质。

    焦虑障碍的中医药研究现状

    近年来,焦虑障碍的中医药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医药干预机理、中医证候研究、临床疗效评价等方面。研究围绕如何认识中医药治疗焦虑障碍的机制、如何制定焦虑障碍的中医药诊疗方案等取得了一些成果。基础研究主要从神经递质、多肽类活性物质等方面探讨中医药抗焦虑的病理机制。研究发现,以疏肝清热健脾为法组方的丹栀逍遥散,对广泛性焦虑有显著的抗焦虑效果,可能是通过调节血浆神经肽Y(NPY)、心钠素(ANP)浓度水平发挥其抗焦虑的作用,提示了中医药治疗的优势和作用靶点。
, http://www.100md.com
    近年来,功能影像学技术如磁共振波谱(MRS)、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等也被用于焦虑障碍中药药理机制的研究。研究发现,GAD(泛焦虑症)大鼠右侧前额叶皮质存在脑组织代谢物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相对浓度的降低和谷氨酸(Glu)相对浓度的升高,采用丹栀逍遥散治疗GAD,治疗后的GAD大鼠NAA和Cho的相对浓度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异常升高的Glu浓度下降,说明该药可以促进损伤神经元的修复,改善线粒体的功能和细胞膜的代谢,还能调节氨基酸类递质的变化以使其趋于动态平衡。

    证候研究方面,临床流行病学、量表学、统计学、应用数学、复杂系统科学等多个学科引入中医证候研究正在成为趋势。“提取要素,厘定靶位,应证组合;以象为素,以素为候,以候为证;病证结合,据证言病,方证相应;系统对照,回顾验证,互补互动”的研究思路,在证候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数据挖掘技术成为解决证候建模问题的关键技术。基于临床流行病学方法对焦虑障碍进行证候学观察,运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贝叶斯网络、聚类分析、隐变量分析进行证候建模,分析证候规律,提取证候类型,可以为制定焦虑障碍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提供依据。运用数学方法建立证候模型、运用Delphi法开展专家意见调查等以制定证候标准的研究方法逐渐在焦虑障碍的证候研究中得到应用。笔者对北京地区10家医院的705例焦虑障碍患者开展中医证候学观察,运用贝叶斯网络和聚类分析提取证候要素,厘定证候靶位,建立焦虑障碍的证候网络模型,分析证候学规律,提取了焦虑障碍的常见证候类型:肝郁化火、肾虚肝旺、肝胆湿热、心脾两虚、肝郁脾虚、心肾不交。经过专家组论证,制定了焦虑障碍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 http://www.100md.com
    临床研究方面,目前围绕中药、针灸等方法治疗焦虑障碍的疗效评价开展了相关研究。中医药干预方案或以单纯中药汤剂、免煎颗粒、成药、针灸治疗,或者在抗焦虑西药基础上综合应用上述方法进行治疗。西药对照方案多选用苯二氮 类药物或者SSRI类药物〔5-羟色胺(5-HT)受体再摄取抑制剂〕。研究发现,中医药干预的最佳时机是在治疗初期,此时SSRI类药物往往尚未起效,而中药则对焦虑障碍中的焦虑情绪、睡眠障碍等症状可以起到较好的作用,轻度及部分中度焦虑的患者往往单纯服用中药就可以达到临床痊愈。治疗中期,SSRI类药物已经起效,但相应的头痛、头晕、腹胀、便秘等副作用也逐渐出现,中药能很好地缓解上述症状,对抗焦虑药物的应用起到配合作用。治疗后期,中药能对抗焦虑的作用起到巩固疗效和预防复发的效果。针灸疗法对焦虑情绪的缓解有肯定的疗效,尤其是电针疗法对于迅速缓解焦虑烦躁情绪疗效肯定。但是,目前多数临床研究在研究过程中缺乏可靠的质量控制,设计方案欠合理,评价方法缺乏中医特色,以致许多研究结果的循证医学证据级别较低,存在低水平重复的问题。

    卓 艹 焦虑障碍中医药研究的思考
, 百拇医药
    近年来,焦虑障碍的中医药研究逐渐凸显多学科、多领域交叉融合的特点,研究以体现中医药治疗焦虑障碍的疗效优势为目的,从基础到临床各个方面均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随着网络药理学理念的提出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中医药干预疾病机理的研究注重多靶点、多层次的研究,从基因组学、蛋白组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多个层次展开,再运用应用数学方法,综合建立网络模型,比较各层次、各角度指标之间的复杂非线性关系,深入诠释中医药的网络药理作用。目前的研究虽然在某几个靶点上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多靶点之间的关系尚未完全清晰,未来焦虑障碍的中药药理研究可以按照这一思路开展,全方位地探索中药抗焦虑的机制。

    证候研究应当在体现中医药理论特色的基础上,运用数学方法模拟中医理论的思维方式,建立证候模型,深入探索焦虑障碍的核心病机和证候演变的规律,使证候研究得到合理的量化。焦虑障碍证候诊断标准的建立和验证完善应当是研究的关键。此外,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比较中医证候因子与西医指标之间的关系,多角度探索中医证候演变和病机变化的西医病理机制,是未来研究的重要切入点。
, http://www.100md.com
    近年来,关于焦虑障碍的临床研究方法日趋多样,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越来越受到重视,前瞻性研究、队列研究等临床流行病学方法逐渐得到广泛应用。临床试验之前的方案优化设计以及实施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课题管理成为关注的焦点。焦虑障碍的中医药研究应选择适合中医药研究的方案设计,体现中医药优势,探索中医药干预的最佳时机和最佳方案,制订规范的、具有肯定循证医学依据的焦虑障碍的辨证治疗方案。同时,尽量避免重复研究和低质量研究,提高临床试验的质量和循证医学证据的级别是未来焦虑障碍临床研究的方向。

    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方法是焦虑障碍临床试验疗效评价的关键。既往的研究多采用尼莫地平法评价中药疗效,选用的疗效指标也多笼统地选用疾病特异性指标,这种方法在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方面具有一定的缺陷。近年来的临床研究逐渐采用证候评价量表来评价中药针对某一证候类型的疗效,能够体现中医药特色。患者报告结局(PRO)的方法开始广泛地应用于中风、心悸等疾病的疗效评价,PRO侧重于患者的主观感受,对于焦虑障碍等以自我感受为主的情志疾病的疗效评价十分适用,今后可开展此类研究,深入探讨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方法,以提高焦虑障碍中医临床疗效的评价质量。

    (作者单位为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http://www.100md.com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精神内科 > 焦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