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好中医药科学发展的试验田 等
建设好中医药科学发展的试验田
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项目自2009年启动以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相继批准北京市东城区、上海市浦东新区、甘肃省、河北省石家庄市为试验区,各试验区从中医药服务、文化、产业等多方面入手,为建设成为真正的“中医药科学发展的试验田”进行了实践探索。在7月10~11日召开的国家中医药发展改革综合论坛上,各试验区进行了经验交流,现撷其精华介绍如下。
形成多元中医药服务体系
上海浦东:
, http://www.100md.com
上海浦东新区在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中,通过加强中医服务体系的基础性建设、发展重点专科和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和推动中医进社区、完善中医临床质量控制等措施,基本建成适应多元需要的多层次、广覆盖、优质、安全、便捷的,具有中国特色、浦东特点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和中医现代发展模式。
完善中医药医疗服务体系
一是全力推进“3+1”重点工作, 2011年实施了中医药特色服务专项补助办法,兑现补助经费650余万元。开展了中药院内制剂区域内流通机制探索,2011年遴选确立10个院内中药制剂,在市药监局批准下,以区内多点规范化临床验证形式开展中药制剂跨院使用等;二是不断强化中医药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新区4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完成上海市社区中医药服务达标建设任务。2011年,有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评为上海市中医药特色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 百拇医药
2008年以来浦东新区重点对名中医工作室、中医特色专科等中医学科人才加强建设,重点选拔培养了177名中医各类人才。其中,有3人为“上海市名中医”,有9人入选了上海市中医人才培养计划,第七人民医院叶景华名中医工作室被授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医院肾病科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肾病重点专科”。并且与上海中医药大学合作建立了“浦东新区中医药继续教育基地”,联合举办了两期中医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等。
推进中医药科技创新
大力促进中医药研发平台建设。2007年“张江中医药产业集群”被国家科技部列入重点集群,2008年入选中国产业集群品牌50强。目前浦东中医药研发技术平台体系日趋完善,可为中医药研发提供公共服务的平台有30多家。制订了《浦东新区中医药行业知识产权保护三年行动计划》及《中医药知识产权制度应用指南》。建立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联盟及中医药专利数据检索平台,提供新药前景预测分析、专利技术交易等服务。
, 百拇医药
推动成果转化,促进产业发展。截至2011年底,新区重点资助两批25个中医药开发项目,平台建设2项,软课题1项,资助经费965万元。支持8个中医药产业化项目,4个中医药诊疗设备的应用推广,资助经费达2000万元,其中四诊仪已获得上市批文,中药制剂“济泰片”成为公安部获准的戒毒药品,销往世界各国,年销售额达到10亿元。浦东中药新药临床申请获批30件,新药证书获批11件。目前张江园区有待批中药品种40个。2006至2011年,浦东获SFDA临床批件中创新度较高、得到新区科技发展基金开发费补贴的六类以上中药新药10项,其中原创性一类新药1项。
提高中药产业综合竞争力
中药产业水平得到提升发展。浦东新区以张江“药谷”为依托,中医药产业资源进一步积聚,中医药产业集群进一步孕育和发展,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截至2011年,引进中医药企业、研发机构及中医药服务机构等28家,注册资金合计超过7亿元,预计项目产能和销售过30亿元。注册在浦东的规模以上生物医药企业162家,其中中药饮片、中药生产企业12家,中药研发机构20家,中药经营企业469家,从中药基础研究、新药开发、CRO服务、平台支持到孵化中试、药品制造、流通经营,浦东中医药产业链日趋完善。2011年浦东规模以上中药生产企业的工业总产值达13.73亿元,比上年增长36%,全年中药出口交货值2.39亿元。
, 百拇医药
积极宣传中医药文化
在政府组织和倡导下,中医药专业机构、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与,积极开展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活动。通过医院中医药科室标准化项目不断加强医院中医药文化内涵建设,通过立体式、多层次社会宣传强化中医药文化传播,如编制《浦东中医药画册》,开展了浦东中医药“六名”评选宣传活动;“世博会”召开期间,“中医中药世博行”系列宣传活动,辐射人群5万余人次等。
“三分之一制度”推动中医药进基层
甘肃:
, 百拇医药 甘肃是全国中药材资源大省,素有“千年药乡”、“天然药库”之称,医祖岐伯、针灸鼻祖皇甫谧诞生在甘肃。为建设好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省,甘肃制订出台了《甘肃省中医药工作先进和示范市县建设方案》,以建设中医药工作先进和示范市县为载体,推动了全省中医药事业快速稳步发展。
拓宽中医药服务阵地 切实加强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在县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立中医管理科和中医门诊,住院部设置不低于总床位数5%的中医病房,考核西医临床科室的中医药工作指标,鼓励综合医院西医临床科室积极开展中西医结合诊疗服务。加强中医药公共卫生工作,在各级疾控和妇幼保健机构成立中医科,各级卫生监督机构成立中医药监督科。
开展重点中医药专科建设 从1996年起,从省级中医专项补助中每年拿出一定资金,建成了4批共62个省级重点中医药专科。经过积极争取和努力,建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中医药专科11个,民族医药专科1个,列建国家中医药临床重点专科4个。
, 百拇医药
积极培养中医药人才 培养国家和省级中医药师承教育出师合格继承人364名,“西医学中医”、“中医学经典”研究生班培养中医在职硕士100名。利用项目为乡镇卫生院招录4000余名中医药人员。开展省、市、县、乡、村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培养学术继承人3315名。连续4年开展“西医学中医,中医学经典”活动,培养学员3000名。人才成长激励方面,评选了甘肃省名中医三批119名,两批甘肃省乡村名中医两批207名,“中医世家”38家。
整体推进中医药进基层 积极开展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成立了省级培训基地和县级培训中心,每名村医掌握中医药适宜技术10项。在乡镇卫生院推行中医药服务“三个三分之一制度”(即中医就诊人数占总就诊人数的1/3以上,中药收入占药品总收入的1/3以上,中医药收入占总收入的1/3以上),推动每县建成3个以上中医药特色乡镇卫生院,每市州建成2个以上有中医药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示范机构。
发挥中医药在卫生应急中的特色优势 这两年,甘肃的中医药应急在全国反响比较大。概括起来讲,我们通过青海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正宁校车事件的中医药救治,证明了三点:一是中医药有能力参与应急;二是中医药应急效优价廉;三是中医药应急深受老百姓欢迎。
, 百拇医药
强化中医药推广与宣传 在积极做好中医药养生保健、科普宣讲、技能培训、义诊咨询等常规中医药宣传工作的同时,以中医药历史名人为原型创排了大型现代秦剧《皇甫谧》和陇剧《医祖岐伯》,与媒体联合开设宣传专栏,创作了一批通俗易懂、贴近群众的中医药文化和科普作品,提高了大众对中医药常识的知晓率,扩大了中医药的社会影响。
4年创建特色示范村卫生室1500所
河北石家庄:
在“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市”建设中,河北省石家庄市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找准影响和制约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重点做好八项工作:
, http://www.100md.com
一是着力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4年内,所有县级中医医院达到二级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标准,所有乡镇卫生院建成标准化中医科、中药房,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高标准建设“国医堂”,创建中医药特色示范性村卫生室1500所。
二是着力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十二五”末,建成国家级重点中医专科12个,省级重点中医专科25个。每年遴选50名指导老师,为每名指导老师配备1-3名学术继承人;每年培训200名中医技术骨干及中医全科医师,每年完成500名基层卫生技术人员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
三是着力完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全面做好全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服务项目试点地区各项工作,对重点人群实施中医健康干预。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高标准建设市中医院中医“治未病”中心,县级中医医院设立中医“治未病”基地,4年内,建成具有显著特色、功能齐全的中医“治未病”服务体系。
四是着力推进公立中医医院综合改革。到2014年,所有县级中医医院完成综合改革任务。开展农村中医药工作县乡村一体化管理试点,实行机构设置、人员调配、技术服务、饮片配送、业务管理和绩效考核“六统一”管理。组建石家庄市中医医疗集团,形成区域医疗联合体。
, http://www.100md.com
五是着力做大做强中药产业。大力推进医药企业整合重组,鼓励神威药业等龙头企业加速企业扩张,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中药大品种,4年内,打造15个以上年销售额超亿元的现代中药品牌产品。在中医医疗集团成员单位间调剂使用中药制剂,扩大中药制剂使用量。
六是着力抓好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加快各级中医医院以中医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系统建设,促进区域医疗信息交换与共享。计划到2015年,所有县级中医医院建立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系统。
七是着力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两年内,将市中医院创建成为“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每个县级中医医院建立中医药文化知识宣传园地,打造1~2个中医药文化宣传主题公园。
八是着力完善中医药扶持政策。研究制定对提供中医药服务医疗机构的财政补偿办法。增设中医药特色服务收费项目,适当提高中医诊疗技术服务价格。在城镇医保和新农合制度中提高中医药服务的报销比例,降低报销起付线,将治疗效果好、服务价格适宜的中医诊疗项目增补到基本医保和新农合支付范围中。
, 百拇医药
“文化当先”发展中医药
北京东城:
北京市东城区是首都功能核心区之一,也是首都中医药文化资源最为密集的地区。该区实施“文化强区”战略以来,以“文化当先”的发展理念,制订了《北京市东城区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十二五规划》,更是将中医药发展列入其中,进一步明确了以提高民众健康水平为中心,按照“两极多点,三大平台”的发展框架,推动中医药“七位一体”和谐发展。
创新中医药文化传播模式
东城区通过举办国子监国学大讲堂——中医药文化论坛,聘请国内外各领域、各学科院士、专家作关于中医药文化与事业发展的专题报告,共同探讨促进中医药发展的热点与难点,引领中医药发展方向,打造中医药发展的高层论坛品牌。
, 百拇医药
在中医药文化传播中,该区打造地坛中医药文化传播品牌。在皇家园林地坛公园内,按照文化、环境、运动、时间和脏腑养生与景观融为一体的和谐养生理念,建设了国内首个中医药养生文化园,为百姓提供品味中医药文化、享受健康养生的休闲场所。每年5月在地坛公园举办地坛中医药健康文化节活动,已成为中医药文化交流与养生保健适宜技术方法传播的有效平台,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
同时,该区还广泛开展中医药知识普及工作,在古今融会传承中医药文化、创意发展中医药文化、加强中医药合作交流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创建中医药服务网络
目前,该区创建中医药特色健康管理社区,“十二五”期间将实现全区中医药特色健康管理社区全覆盖的目标。强化中医药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加快鼓楼中医院“京城名医馆”软硬件建设;将和平里医院和第一人民医院转型中西医结合医院,不断加强二、三级综合医院中医科建设,探索三级医院与社区双向转诊、化验单直通的新型就诊模式,实现了门急诊类、住院类、检验类三条绿色通道实时畅通,不断满足百姓中医药医疗服务需求。
, 百拇医药
同时,推进家庭医生团队式服务。充分发挥中医全科医生的作用,加强家庭医生式服务团队建设,建立分片包干、责任制管理的工作机制,明确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内容,制定服务规范;利用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平台,实现社区中医药健康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
培育中医药产业
为了培育中医药产业,东城区在《东城区20年总体发展战略规划》《东城区20年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和《东城区十二五规划》中将中医药列为三大新兴产业之首,出台了《东城区关于培育新兴产业发展的鼓励措施》,为中医药产业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持。建立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平台,针对十大严重影响首都市民健康的危险疾病开展科技攻关,建立首都特色的“政府主导、整合资源、团队协作、市场运作”的产学研用一体的中药研发机制,打造首都“十病十药”项目交易暨科技成果推介会、签约会、交易会品牌,并探索中医养生保健机构规范管理。大力促进中医药文化与旅游产业结合,辖区内的地坛中医药养生文化园、鼓楼中医医院京城名医馆、中国中医科学院、同仁堂博物馆4家中医药文化内涵丰富,被评为首批“首都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
, http://www.100md.com
多层次培养中医药人才
该区在国子监举办了“医药圆融”联合收徒拜师会,以培养中医药领军人才。由著名中医专家王永炎院士与中药专家金世元主任药师联合指导,共同培养,医药圆融,开展医药兼通的传承研究,培养新一代中医药领军人才,着力解决中医药“医不精药、药不通医”现状,创新中医药学术传承的思路。
同时,完善住院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加大师承教育力度,提高中医人员特别是中青年中医师的中医临床水平,培养中医药骨干人才。
通过承担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课题、国家政策专题调研课题等培养科研实用型人才。
, 百拇医药
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项目自2009年启动以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相继批准北京市东城区、上海市浦东新区、甘肃省、河北省石家庄市为试验区,各试验区从中医药服务、文化、产业等多方面入手,为建设成为真正的“中医药科学发展的试验田”进行了实践探索。在7月10~11日召开的国家中医药发展改革综合论坛上,各试验区进行了经验交流,现撷其精华介绍如下。
形成多元中医药服务体系
上海浦东:
, http://www.100md.com
上海浦东新区在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中,通过加强中医服务体系的基础性建设、发展重点专科和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和推动中医进社区、完善中医临床质量控制等措施,基本建成适应多元需要的多层次、广覆盖、优质、安全、便捷的,具有中国特色、浦东特点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和中医现代发展模式。
完善中医药医疗服务体系
一是全力推进“3+1”重点工作, 2011年实施了中医药特色服务专项补助办法,兑现补助经费650余万元。开展了中药院内制剂区域内流通机制探索,2011年遴选确立10个院内中药制剂,在市药监局批准下,以区内多点规范化临床验证形式开展中药制剂跨院使用等;二是不断强化中医药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新区4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完成上海市社区中医药服务达标建设任务。2011年,有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评为上海市中医药特色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 百拇医药
2008年以来浦东新区重点对名中医工作室、中医特色专科等中医学科人才加强建设,重点选拔培养了177名中医各类人才。其中,有3人为“上海市名中医”,有9人入选了上海市中医人才培养计划,第七人民医院叶景华名中医工作室被授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医院肾病科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肾病重点专科”。并且与上海中医药大学合作建立了“浦东新区中医药继续教育基地”,联合举办了两期中医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等。
推进中医药科技创新
大力促进中医药研发平台建设。2007年“张江中医药产业集群”被国家科技部列入重点集群,2008年入选中国产业集群品牌50强。目前浦东中医药研发技术平台体系日趋完善,可为中医药研发提供公共服务的平台有30多家。制订了《浦东新区中医药行业知识产权保护三年行动计划》及《中医药知识产权制度应用指南》。建立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联盟及中医药专利数据检索平台,提供新药前景预测分析、专利技术交易等服务。
, 百拇医药
推动成果转化,促进产业发展。截至2011年底,新区重点资助两批25个中医药开发项目,平台建设2项,软课题1项,资助经费965万元。支持8个中医药产业化项目,4个中医药诊疗设备的应用推广,资助经费达2000万元,其中四诊仪已获得上市批文,中药制剂“济泰片”成为公安部获准的戒毒药品,销往世界各国,年销售额达到10亿元。浦东中药新药临床申请获批30件,新药证书获批11件。目前张江园区有待批中药品种40个。2006至2011年,浦东获SFDA临床批件中创新度较高、得到新区科技发展基金开发费补贴的六类以上中药新药10项,其中原创性一类新药1项。
提高中药产业综合竞争力
中药产业水平得到提升发展。浦东新区以张江“药谷”为依托,中医药产业资源进一步积聚,中医药产业集群进一步孕育和发展,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截至2011年,引进中医药企业、研发机构及中医药服务机构等28家,注册资金合计超过7亿元,预计项目产能和销售过30亿元。注册在浦东的规模以上生物医药企业162家,其中中药饮片、中药生产企业12家,中药研发机构20家,中药经营企业469家,从中药基础研究、新药开发、CRO服务、平台支持到孵化中试、药品制造、流通经营,浦东中医药产业链日趋完善。2011年浦东规模以上中药生产企业的工业总产值达13.73亿元,比上年增长36%,全年中药出口交货值2.39亿元。
, 百拇医药
积极宣传中医药文化
在政府组织和倡导下,中医药专业机构、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与,积极开展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活动。通过医院中医药科室标准化项目不断加强医院中医药文化内涵建设,通过立体式、多层次社会宣传强化中医药文化传播,如编制《浦东中医药画册》,开展了浦东中医药“六名”评选宣传活动;“世博会”召开期间,“中医中药世博行”系列宣传活动,辐射人群5万余人次等。
“三分之一制度”推动中医药进基层
甘肃:
, 百拇医药 甘肃是全国中药材资源大省,素有“千年药乡”、“天然药库”之称,医祖岐伯、针灸鼻祖皇甫谧诞生在甘肃。为建设好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省,甘肃制订出台了《甘肃省中医药工作先进和示范市县建设方案》,以建设中医药工作先进和示范市县为载体,推动了全省中医药事业快速稳步发展。
拓宽中医药服务阵地 切实加强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在县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立中医管理科和中医门诊,住院部设置不低于总床位数5%的中医病房,考核西医临床科室的中医药工作指标,鼓励综合医院西医临床科室积极开展中西医结合诊疗服务。加强中医药公共卫生工作,在各级疾控和妇幼保健机构成立中医科,各级卫生监督机构成立中医药监督科。
开展重点中医药专科建设 从1996年起,从省级中医专项补助中每年拿出一定资金,建成了4批共62个省级重点中医药专科。经过积极争取和努力,建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中医药专科11个,民族医药专科1个,列建国家中医药临床重点专科4个。
, 百拇医药
积极培养中医药人才 培养国家和省级中医药师承教育出师合格继承人364名,“西医学中医”、“中医学经典”研究生班培养中医在职硕士100名。利用项目为乡镇卫生院招录4000余名中医药人员。开展省、市、县、乡、村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培养学术继承人3315名。连续4年开展“西医学中医,中医学经典”活动,培养学员3000名。人才成长激励方面,评选了甘肃省名中医三批119名,两批甘肃省乡村名中医两批207名,“中医世家”38家。
整体推进中医药进基层 积极开展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成立了省级培训基地和县级培训中心,每名村医掌握中医药适宜技术10项。在乡镇卫生院推行中医药服务“三个三分之一制度”(即中医就诊人数占总就诊人数的1/3以上,中药收入占药品总收入的1/3以上,中医药收入占总收入的1/3以上),推动每县建成3个以上中医药特色乡镇卫生院,每市州建成2个以上有中医药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示范机构。
发挥中医药在卫生应急中的特色优势 这两年,甘肃的中医药应急在全国反响比较大。概括起来讲,我们通过青海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正宁校车事件的中医药救治,证明了三点:一是中医药有能力参与应急;二是中医药应急效优价廉;三是中医药应急深受老百姓欢迎。
, 百拇医药
强化中医药推广与宣传 在积极做好中医药养生保健、科普宣讲、技能培训、义诊咨询等常规中医药宣传工作的同时,以中医药历史名人为原型创排了大型现代秦剧《皇甫谧》和陇剧《医祖岐伯》,与媒体联合开设宣传专栏,创作了一批通俗易懂、贴近群众的中医药文化和科普作品,提高了大众对中医药常识的知晓率,扩大了中医药的社会影响。
4年创建特色示范村卫生室1500所
河北石家庄:
在“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市”建设中,河北省石家庄市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找准影响和制约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重点做好八项工作:
, http://www.100md.com
一是着力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4年内,所有县级中医医院达到二级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标准,所有乡镇卫生院建成标准化中医科、中药房,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高标准建设“国医堂”,创建中医药特色示范性村卫生室1500所。
二是着力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十二五”末,建成国家级重点中医专科12个,省级重点中医专科25个。每年遴选50名指导老师,为每名指导老师配备1-3名学术继承人;每年培训200名中医技术骨干及中医全科医师,每年完成500名基层卫生技术人员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
三是着力完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全面做好全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服务项目试点地区各项工作,对重点人群实施中医健康干预。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高标准建设市中医院中医“治未病”中心,县级中医医院设立中医“治未病”基地,4年内,建成具有显著特色、功能齐全的中医“治未病”服务体系。
四是着力推进公立中医医院综合改革。到2014年,所有县级中医医院完成综合改革任务。开展农村中医药工作县乡村一体化管理试点,实行机构设置、人员调配、技术服务、饮片配送、业务管理和绩效考核“六统一”管理。组建石家庄市中医医疗集团,形成区域医疗联合体。
, http://www.100md.com
五是着力做大做强中药产业。大力推进医药企业整合重组,鼓励神威药业等龙头企业加速企业扩张,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中药大品种,4年内,打造15个以上年销售额超亿元的现代中药品牌产品。在中医医疗集团成员单位间调剂使用中药制剂,扩大中药制剂使用量。
六是着力抓好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加快各级中医医院以中医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系统建设,促进区域医疗信息交换与共享。计划到2015年,所有县级中医医院建立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系统。
七是着力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两年内,将市中医院创建成为“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每个县级中医医院建立中医药文化知识宣传园地,打造1~2个中医药文化宣传主题公园。
八是着力完善中医药扶持政策。研究制定对提供中医药服务医疗机构的财政补偿办法。增设中医药特色服务收费项目,适当提高中医诊疗技术服务价格。在城镇医保和新农合制度中提高中医药服务的报销比例,降低报销起付线,将治疗效果好、服务价格适宜的中医诊疗项目增补到基本医保和新农合支付范围中。
, 百拇医药
“文化当先”发展中医药
北京东城:
北京市东城区是首都功能核心区之一,也是首都中医药文化资源最为密集的地区。该区实施“文化强区”战略以来,以“文化当先”的发展理念,制订了《北京市东城区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十二五规划》,更是将中医药发展列入其中,进一步明确了以提高民众健康水平为中心,按照“两极多点,三大平台”的发展框架,推动中医药“七位一体”和谐发展。
创新中医药文化传播模式
东城区通过举办国子监国学大讲堂——中医药文化论坛,聘请国内外各领域、各学科院士、专家作关于中医药文化与事业发展的专题报告,共同探讨促进中医药发展的热点与难点,引领中医药发展方向,打造中医药发展的高层论坛品牌。
, 百拇医药
在中医药文化传播中,该区打造地坛中医药文化传播品牌。在皇家园林地坛公园内,按照文化、环境、运动、时间和脏腑养生与景观融为一体的和谐养生理念,建设了国内首个中医药养生文化园,为百姓提供品味中医药文化、享受健康养生的休闲场所。每年5月在地坛公园举办地坛中医药健康文化节活动,已成为中医药文化交流与养生保健适宜技术方法传播的有效平台,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
同时,该区还广泛开展中医药知识普及工作,在古今融会传承中医药文化、创意发展中医药文化、加强中医药合作交流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创建中医药服务网络
目前,该区创建中医药特色健康管理社区,“十二五”期间将实现全区中医药特色健康管理社区全覆盖的目标。强化中医药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加快鼓楼中医院“京城名医馆”软硬件建设;将和平里医院和第一人民医院转型中西医结合医院,不断加强二、三级综合医院中医科建设,探索三级医院与社区双向转诊、化验单直通的新型就诊模式,实现了门急诊类、住院类、检验类三条绿色通道实时畅通,不断满足百姓中医药医疗服务需求。
, 百拇医药
同时,推进家庭医生团队式服务。充分发挥中医全科医生的作用,加强家庭医生式服务团队建设,建立分片包干、责任制管理的工作机制,明确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内容,制定服务规范;利用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平台,实现社区中医药健康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
培育中医药产业
为了培育中医药产业,东城区在《东城区20年总体发展战略规划》《东城区20年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和《东城区十二五规划》中将中医药列为三大新兴产业之首,出台了《东城区关于培育新兴产业发展的鼓励措施》,为中医药产业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持。建立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平台,针对十大严重影响首都市民健康的危险疾病开展科技攻关,建立首都特色的“政府主导、整合资源、团队协作、市场运作”的产学研用一体的中药研发机制,打造首都“十病十药”项目交易暨科技成果推介会、签约会、交易会品牌,并探索中医养生保健机构规范管理。大力促进中医药文化与旅游产业结合,辖区内的地坛中医药养生文化园、鼓楼中医医院京城名医馆、中国中医科学院、同仁堂博物馆4家中医药文化内涵丰富,被评为首批“首都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
, http://www.100md.com
多层次培养中医药人才
该区在国子监举办了“医药圆融”联合收徒拜师会,以培养中医药领军人才。由著名中医专家王永炎院士与中药专家金世元主任药师联合指导,共同培养,医药圆融,开展医药兼通的传承研究,培养新一代中医药领军人才,着力解决中医药“医不精药、药不通医”现状,创新中医药学术传承的思路。
同时,完善住院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加大师承教育力度,提高中医人员特别是中青年中医师的中医临床水平,培养中医药骨干人才。
通过承担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课题、国家政策专题调研课题等培养科研实用型人才。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