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知识 > 心血管系统 > 心脏知识
编号:12236061
权威心观点:不伤心脏的运动处方 等
http://www.100md.com 2012年7月31日 生命时报
心律失常不能只靠吃药(权威心观点)
怎么降压才算达标(权威心观点)
高血压夏季慎减药(权威心观点)
五味过重伤血管(权威心观点)
强化降脂不能只用他汀(权威心观点)
微创术后三天就下床(权威心观点)
大口喝冰水,激出心脏病(权威心观点)
为心脏健康选条正路(权威心观点)
环境污染重,血压很难控(权威心观点)
教“糖心病人”管好血糖(权威心观点)
一半心脏病患者用错药(权威心观点)
8+2 预测脑卒中(权威心观点)
不伤心脏的运动处方(权威心观点)

     不伤心脏的运动处方(权威心观点)

    心跳加快,能吹口哨,微微出汗,次日不疲劳

    专家小传

    徐顺霖,北京大学临床博士后。出诊时间:周三上午、周四下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中央党校院区)

    很多人都知道运动能够改善心脏功能,但在临床上,运动“毁心”的事件也常常发生。我的一个病人,45岁的公务员,男性、肥胖,平素伏案工作、活动较少,体检发现“三高”,一个月前开始锻炼,每天“快走”一小时,约10公里。但自从锻炼后晚上心慌、心跳快、夜间出虚汗。殊不知,像他这种情况,就是运动疲劳的表现,如果不加以控制,长此以往还有损害心脏的危险。

    无氧运动很容易造成运动疲劳,这样的运动最伤心脏。如何判断运动是有氧还是无氧呢?我经常给病人开一个包含“四不”原则的运动处方:一、运动时,心跳加快但不胸闷;二、跑步中还能吹口哨,不喘;三、跑完后半小时微微出汗,不累;四、运动后次日不感到疲劳。
, http://www.100md.com
    如果运动中出现气短、呼吸困难、胸痛、胸闷等症状,很可能是心脏供血不足或者肺功能差,肺活量不够的表现。建议“三高”人士、有潜在冠心病的人在开始规律锻炼前,最好通过计算心率或做运动心电图等方法评估运动强度和安全性,因为这些高危人群的运动往往诱发心肌缺血。跑步跑到气喘吁吁,已经不能吹口哨了,这就是强度过大的迹象,跑步结束后很快心跳就回复平静,这样的锻炼比较适中,如果运动后半小时或者夜间心跳过快,那就要注意自己的运动强度和运动量了;如果运动影响第二天生活和工作,而且有疲劳感,这就要降低运动量和运动强度。

    我们都知道,步行对心脏健康有利,但不分人群、不分年龄、不分体格,不管体检结果和心脏功能的“万步走”和“快走”,对心脏可能弊大于利。美国心脏病治疗指南中定义“万步走”属于运动活跃人群,而“快走”指的是“轻快的行走”而不是狭义的“速度快”,很多人每天日常生活就已经走了3000步—4000步。营业员、护士、手术大夫每天工作状态下就已经走了5000步了。所以锻炼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开展。
, 百拇医药
    此外“三高”人群的运动也各有侧重:想通过锻炼减肥降血脂的人,一天内要保证足够的运动量,计算摄入的卡路里和运动消耗掉的卡路里,保证消耗大于摄入。高血压的锻炼方式切忌“紧张”式的运动,避免对抗性,不拼胜负不计比分,悠闲散步即可。心脏病后的康复锻炼更要注意强度,循序渐进增加运动量,以散步为主。▲

    

    一半心脏病患者用错药(权威心观点)

    美国最新调查发现

    专家小传

    苗志林,辽宁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六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 百拇医药
    近日,权威学术杂志《内科学档案》刊登了美国范德堡大学医学院的一项调查发现,尽管医生再三叮嘱,仍有一半的心脏病患者出院之后发生用药错误。

    其中,最常见的用错药物包括:心脏病药物、利尿剂、镇痛剂、调脂药物、草药及维生素、糖尿病药物以及抗凝血药物等。研究发现,患者出院后前10天,最易发生用药错误。

    其实,类似的现象在我们国家也同样存在,甚至更为严重。根据我在临床观察发现,患者用错药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

    1.漏服:这种情况主要见于年龄大、记忆力不好的老年人和粗心大意的中青年人。应该每天服用的药物没有按时服用,或应该一天服用数次的药物没有按照规定的次数服用等。

    2.用药剂量不正确:包括有意增减剂量或无意中弄错剂量两种情况。不管出于何种想法,有意增减剂量的做法非常危险,会影响疾病的预后,甚至造成生命危险。
, 百拇医药
    3.擅自停药:患者出院后没有按照医嘱疗程用药,而是在症状减轻或消失后即停止继续药物治疗,从而导致疾病未彻底康复,甚至复发加重。

    4.未按规定的时间和方法服药:如阿斯匹林应该在早餐后服用;他汀类调脂药应该在睡前服用。不宜用茶水、牛奶或饮料服送药片等。

    5.用药不对症:由于各种原因,为数不少的患者在未经过系统全面的检查及获得正确诊断的前提下,服用了医生开具的药物。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很难得到正确合理的治疗,达不到治疗的目的不说,还很可能耽误病情。

    6.擅自服用药物:有些患者是看广告自己买药来治病。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个别医生为了经济利益给患者搭配一些并不需要的“贵重”药物,这些价格高昂的“贵重”药物并不具有特别的疗效,实际上是一种过度医疗,患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花费了大量的金钱,只获得了一定的心理安慰。

    为了避免心脏病患者用错药,医生、患者、家属三方要合作。医生要尽量给患者开具一天服用一次的药物,减少药物种类和服药次数。有研究发现,药物种类和服药次数越多,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就越差,出现错误的可能性也越大。其次是患者要严格遵循医嘱,在出院后的短期内(一般是1-2周)回医院随诊,向主管医生反馈疾病的康复以及用药情况,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和用药错误,调整用药。如果患者年龄较大且记忆力不好,最好由患者家属帮忙监督。▲ (辽宁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 苗志林)
, 百拇医药
    

    8+2 预测脑卒中(权威心观点)

    专家小传

    王陇德,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副主任、全国人大常委、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

    近日,在“2012心血管病患者脑卒中一级预防实践项目”的启动会上,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王陇德院士给出脑卒中风险评估“8+2”:其中“8”指的是每个人都应该问自己8个问题,“2”是指高危人群要做2项检查。通过“8+2”,能让绝大多数人了解自己的卒中风险,减少很多因卒中造成致死、致残的悲剧发生。
, 百拇医药
    你的血压正常吗?高血压是脑卒中最常见且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治疗高血压可以降低脑卒中的发生。舒张压每下降5—6毫米汞柱,脑卒中的危险下降42%;仅仅控制收缩压,也可以将脑卒中减少1/3。成年人每年至少要检查一次血压。

    你的血脂正常吗?血脂异常是代谢综合征的主要表现,会引发脑卒中、冠心病等诸多问题。

    你的血糖正常吗?糖尿病是中风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糖尿病患者并发中风者,脑梗死比脑出血多,且以多发性梗塞居多。

    你的心率正常吗?心房纤颤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间有明显的关系,60岁以上有7%—30%的卒中由房颤所致。

    你是否吸烟?吸烟是中风的主要危险因素,每天吸烟1—20支者,比不吸烟者发生中风的危险性大3倍,每天吸20支烟以上,比不吸烟者大5倍。吸烟越多、吸烟年龄越早的人,发生中风的机会也就越多。
, http://www.100md.com
    你的有氧运动量够吗?久坐不动会导致人体内新陈代谢的改变,影响脂肪代谢,减弱酶的活性,使得血液中的脂肪及甘油三酯含量上升,血黏度升高,血流缓慢,容易形成血栓,增加患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你的体重正常吗?俗话说:“胖人多中风”,因为肥胖的中老年人,容易患高血压、糖尿病,常合并高脂血症,所以也容易发生中风。

    你有卒中家族史吗?这个高危因素虽然不能改变,但必须坚持定期体检。

    “2”是指2项检查。如果上面这8个问题占了3个以上,这些高危人群就要进一步检查。一个是查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另一个是查颈动脉超声。

    同型半胱氨酸。它在血液中积累超过一定浓度时,就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凝血过程,造成血栓。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犹如“火上浇油”,在导致脑卒中发生上有协同作用,两者同时存在可使脑卒中发生风险增至近12倍。
, http://www.100md.com
    颈动脉超声检查。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颈动脉就是全身动脉的一个窗口。颈动脉血管壁上一旦有斑块形成,就会形成狭窄,导致血液流通不畅。如果斑块脱落,随血流进入脑部阻塞脑动脉血管,会导致脑梗死,严重时会造成大面积的脑组织缺血,导致失语、偏瘫等,严重者还会猝死。▲ (丁文君)

    

    大口喝冰水,激出心脏病(权威心观点)

    专家小传

    逯春鹏,清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出诊时间:周四全天

    盛夏七月骄阳似火,山西的李先生带着刚中考完的儿子来北京旅游,爬了一个多小时的长城,累得汗流浃背,随身带的水还不够喝,好不容易找到卖水的地方,从冰柜里拿出一瓶冰水便仰头喝下。谁知,几口水刚下肚,心脏就开始一阵乱跳、太阳穴发紧、胸闷气短、感觉像要窒息,赶忙去医院检查,发现血压升高,心律不齐。
, 百拇医药
    中医认为“暑易入心”,夏季是心血管病人容易发病的季节。大量出汗会导致血液黏稠,使心脏缺血缺氧,容易诱发心律失常。夏季过度疲劳,情绪容易不稳定,昼长夜短所致的睡眠不足等都会诱发心血管问题。不适当的解暑方式不但不能让人感到清凉,还可能诱使“心病”发作。

    清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逯春鹏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夏季外界温度高,人体的血管正处于易散热的扩张状态,突然饮水会引起血管的迅速收缩。而突然喝冰水则会刺激自主神经,加重血管收缩和痉挛,导致心血管的供血不足。此外,冰水还会影响胃肠的正常运作,让体内的湿气无法排出从而加重心脏的负担。这些因素会诱发脑中风、心肌梗死等急症发生。同时,猛喝水会使整个身体的血液总量增加,使得血压突然升高,可能能导致心血管病人出现心衰症状。

    除了大口喝冰水,出入温差过大的空调房也会造成身体忽冷忽热,使血管急速收缩和舒张,血管的强力收缩会容易使得心血管病人血管壁上的斑块脱落形成血栓,堵住血管,从而引发心肌梗死。
, http://www.100md.com
    逯春鹏建议饮水时应注意出入量平衡,心脑血管病人最好早晚称下体重,以不引起体重过大变化为准。喝水不宜过冷,应当多喝温水,速度不宜过快。可自制一些消暑饮品如绿豆汤、荷叶茶等。一旦出现中暑症状,应及时就医。▲

    (张瑾)

    

    微创术后三天就下床(权威心观点)

    专家小传

    李毅刚,教授、主任医师,上海交通大学心律失常诊治中心主任、新华医院心内科主任。

    近40多年来,关于心律失常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各类微创手术治疗也获得明显进展。尤其是随着导管射频消融术的飞速发展,心律失常的诊疗进入“根治性时代”。阵发性房颤、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等,都可以通过导管射频消融,获得治愈。
, 百拇医药
    导管射频消融是一种微创手术。术后,患者身上只会留下钢笔芯般大小的创口。术中一般没有明显不适,两三天就能出院。美国2011版《心房颤动治疗指南》就指出,在经验丰富的房颤治疗中心,导管消融可考虑作为阵发性房颤的一线治疗;对于频繁发作的阵发性房颤,若药物治疗无效,也建议早期接受导管消融。

    但成功的射频消融手术并非治疗终点。若术后未能进行健康教育,不控制危险因素,甚至采取错误的“保养”方法,反而会诱发新问题。如老百姓根深蒂固的“静养观念”,就是个错误做法。

    查房时,我经常会听到患者和家属说:“微创总还是有创口吧?这创口在身体里,万一有点闪失,外面都看不出来。多躺两天,才能好得彻底。”

    殊不知,长期卧床,对患者有百害而无一利。若患者本身肥胖、心衰,躺久了,血流不畅,易增加血液淤滞的几率,诱发血栓。而且,对于接受了介入治疗或植入支架的患者,检测手术成功与否的一个简单方法,就是看能否在术后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运动,且有无胸痛等。这些能看出血管是否通畅。
, 百拇医药
    国外就鼓励患者要尽早下床活动。一般会由康复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及心肺功能等,量身定做一套个性化的运动方案,并根据恢复情况,灵活调整,循序渐进。

    动脉微创术后8小时,静脉术后三四小时,可以考虑做些小幅度、简单的肢体活动。微创术后24—48小时后,在体力允许的情况下,护士可以帮助患者逐步从坐于床上,到坐于床边,再到离床,在室内短距离走两步。72小时后适当增加活动量,如沿着病房走廊缓慢步行。活动时还要注意避免移动和弯曲穿刺部位,以防淤血或出血。

    此外,还要鼓励患者生活自理,包括洗脸、刷牙、自己进餐和大小便等。这些日常生活动作能帮助其恢复肢体协调性,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运动量,也能增强自信心。▲ (上海交通大学心律失常诊治中心主任、新华医院心内科主任 李毅刚)

    
, 百拇医药
    强化降脂不能只用他汀(权威心观点)

    高龄、女性、瘦弱人群更要注意

    专家小传

    霍勇,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

    目前,中国血脂异常呈现出“三低一高”的局面:低知晓率、低检测率和低达标率,但发病率高。有数据显示,在接受治疗的患者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达标率为50%,很多人难以降至70毫克/分升的理想值。其中,高危和极高危患者的达标率更低。但恰恰是这类人,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极大。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霍勇告诉《生命时报》记者,造成达标率不理想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患者没有采用积极、合理的药物治疗。
, 百拇医药
    大量临床证据表明,为了防治冠心病,应首选他汀类降脂药。这种药物单独使用时,有一定的局限性。如运用中等剂量以上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就开始升高。高龄,尤其80岁以上的患者,女性,体型瘦小、虚弱,合并多种靶器官损害,使用多种药物,处于围手术期者,合用贝特类、环孢霉素药物或饮食,出现肝酶损伤、肌痛无力的比率高。但高危和极高危患者需要强化治疗,若单纯依靠大剂量他汀类药物,可能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另一方面,血脂异常的致病机理很多,目前较明确的,包括胆固醇在肝脏合成增加,和其在小肠吸收增加。他汀类药物能抑制胆固醇在肝脏合成。但与此同时,人体肠道会防御性地多吸收胆固醇。如此一来,功过相抵,胆固醇水平下降有限,医生不得不加大用药剂量。

    因此,对于需要强化降脂,或是单用他汀类药物降脂幅度不理想的患者,治疗应“强强联手”,联合运用他汀类和依折麦布。这好比治理沙尘暴:他汀类药物能阻止胆固醇形成,如同“植草”,防止水土流失、形成风沙;依折麦布可以阻挡胆固醇吸收,就像是“种树”,以拦截呼啸而来的风沙。这能避免大剂量单一使用他汀类药物,可能导致的副反应。
, 百拇医药
    一般认为,“有效”的降脂方案应该在用药4—6周内,使总胆固醇水平降低20%,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至达标,即70毫克/分升,或降幅超过50%。且病人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少,不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如果效果不明显,就要考虑加量、换药,或联合用药了。若经治疗,血脂已降至正常或达标,就需要继续按此剂量用药。除非血脂已降至很低,一般不减少药量。长期连续用药时,每3—6个月复查血脂,同时检查肝肾功能和测肌酸激酶。▲ (徐李燕)

    

    高血压夏季慎减药(权威心观点)

    下降幅度5—10毫米汞柱、没明显症状者无需调
, 百拇医药
    专家小传

    夏云峰,解放军304医院老年心脏科主任、主任医师。门诊时间:周二下午,周五上午。

    张先生是高血压老病号,服用降压药后,血压控制得一直比较平稳。今年入夏后几次量血压都比平时低,他认为天热了血压会自然下降,于是自行停了药。3天后突然感觉头晕、恶心、心慌,家人陪他到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老年心脏科主任夏云峰给他检查后发现收缩压高达170毫米汞柱,经过1周多的调整才恢复正常。

    夏云峰说,临床上随便减药的患者很多,看到血压降下来了,就把药停了,过几天血压上来了再吃。这种服药——停药——服药的做法是非常危险的,轻者会导致血压出现升高——降低——升高的波动反弹,加重血管的伤害,严重的会导致中风和急性心梗等血管意外以及心、脑、肾等严重并发症。

    高血压是一种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的疾病。一方面夏天温度高,人的周身血管舒张,外周血管阻力降低,血流加快,加上夏季人体又容易出汗,排钠多、肾脏负担相对减小,部分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会比平时有所降低。另一方面夏季人们睡眠质量下降,易造成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入睡后迷走神经兴奋,血管收缩,致使夜间血压升高,诱发脑出血或血液黏稠,形成血栓。
, 百拇医药
    夏云峰建议,两种情况可以不用调药:一是夏天血压如果降得不太低,如不超过5—10毫米汞柱,而且血压在允许控制的范围之内,且没有明显的症状,可以继续按原来的剂量服用。二是,高血压同时合并有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的患者,如果肾动脉没有明显狭窄,而且血压虽有下降,但不低于100/60毫米汞柱,且没有明显症状,也可维持原剂量。

    如果血压在原来基础上下降得比较多,如中年人收缩压低于110毫米汞柱;70岁左右的老年人收缩压低于120毫米汞柱;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收缩压低于130毫米汞柱;高血压患者合并有外周动脉闭塞、尤其是颈动脉闭塞,或合并有冠心病、心绞痛且在不稳定期的患者,如果收缩压低于140毫米汞柱,而且由于血压降低出现头晕、乏力等明显症状的,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对原来服用药物品种或剂量进行调整。在药物调整期间要严格观察血压变化,每天要在吃药前、吃药后两小时、入睡前这3个时间段测次血压,并及时将血压变化告诉医生,以便准确调药。▲ (本报特约记者 张献怀)

    
, 百拇医药
    怎么降压才算达标(权威心观点)

    速度要缓 晨起正常 终生控制

    专家小传

    牟建军,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血压越高,对身体的危害也就越大。科学、有效、合理的降压方案和措施,对于降压治疗成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怎样才算是达到了良好的降压效果呢?最新的高血压管理指南提出了三个“达标”:

    平缓达标——和缓的降压方式。许多人患上高血压后,总是希望尽快让血压降至正常水平。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高血压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多是逐渐、缓慢的病程,进而造成对心、脑、肾等器官的损害。所以治疗不是越快越好,更不宜速战速决。高血压患者,特别是老年人、器官损害较为严重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血压下降必须平缓,不宜过速。日本老年高血压指南强调,起始药先给1/2甚至是1/4常用剂量,然后根据病情变化,逐渐加量。一般治疗高血压以1—3个月为达标期,老年人则时间更长一些。
, http://www.100md.com
    晨起达标——持久降压的原则。正常人体血压一天中呈波动变化,高血压患者尤其变化大。正常血压的特点是“两峰一谷”,其中一峰指的是晨起峰,也就是早晨6点至10点之间的血压波峰。

    研究发现,晨起峰主要与交感神经兴奋、血管张力增加等因素相关。同时晨起峰又是造成心梗、猝死等的重要原因。多数高血压患者的晨起峰值较高,更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悲剧的发生。所以积极、有效、合理地控制晨峰,对降低心、脑等靶器官损坏至关重要。

    临床治疗中,每天给患者服用一次长效降压药,药效可持续24小时以上,从而调节和控制包括晨起峰在内一天的血压变化,以达到长期持久的降压目标。

    长期达标——降压获益根本。高血压是一种长期的慢性病。一些人总是觉得只要几天、几周降压达标了就不用再吃药。由于高血压病因尚无法完全确定,所以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没有一种能彻底治愈高血压的良方。因此即使血压降到正常也并不意味着就治好了高血压,而需要坚持长期甚至终生治疗,控制好血压。
, 百拇医药
    现代高血压防治的理念是:降压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保护重要脏器免遭损害则才是真正的目的。因此治疗高血压,要以控制血压平稳、避免发生脑中风、心肌梗死等并发症为长期目标。想要实现这个目标,首先治疗方案要有效;其次用药要合理,具体问题具体用药,比如在用药种类上,如果是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就和单纯高血压不同;三是药物比较方便,依从性高。▲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 牟建军)

    

    心律失常不能只靠吃药(权威心观点)

    专家小传

    李毅刚,教授、主任医师,上海交通大学心律失常诊治中心主任、新华医院心内科主任。
, 百拇医药
    心律是生命的节奏。若被打破,很可能是心脏在发出“健康警报”。

    心律失常是一类疾病的统称,包括快速型心律失常和缓慢型心律失常。前者常见的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房纤颤、器质性心脏病室速等。几乎每个人一生中均有心律失常。调查显示,每4个人中,就有1人是心律失常患者。心律失常还和年龄、工作压力等紧密相关。年龄越大,工作强度越高,精神越紧张,发病率相应提升。

    心律失常也可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种,并可相互转化。应密切观察,及时干预,采取有效积极治疗。但在临床上,我发现患者和家属存在诸多误区。最常见的莫过于以下3方面。

    能吃药就绝不介入手术。我遇到过不少患者、家属,只肯用药,觉得手术肯定是有创的。事实上,心律失常的治疗药物和手术,如同汽车的日常维修和大修。药物虽然用起来简便,但有近30%的人用后无效;即使有用,也是治标不治本。用药时间长了,还会产生耐药性、副作用,需要加药或换药。与其勉强维持,不如大修一次。目前,根治心律失常多采用微创的射频消融术。其创伤小,恢复快,适用范围广,不良反应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典型房扑、特发性室速等都可以通过导管射频消融获得治愈。80%的阵发性房颤、50%—60%的持续性房颤,都可以通过此方法治愈。器质性心脏病室速消融治疗成功率也得到较大的提高。
, 百拇医药
    手术是“最后选择”。树叶蔫了,浇些水,或许还能焕发生机。若已经枯掉,就无力回天了。对恶性心律失常来说,手术可以避免患者生活质量受影响,防止常年患病造成的心脏扩大,减少心肌病、心衰等发生率。越是拖延着不做,并发症、不良反应就可能越多,而且以后再做成功率可能降低。

    手术肯定比吃药贵。人们往往会算计一次性投入的多少,而忽略了“积少成多”。长期用药的费用肯定高于单次手术。

    我国房颤治疗指南指出,在经验丰富的治疗中心,介入手术可以考虑作为阵发性房颤的一线治疗方案。80岁以下,频繁发作的阵发性房颤,若药物治疗无效,宜积极建议早期接受射频消融。对于药物治疗无效、不伴有显著器质性心脏病、阵发性有症状的患者,这也是首选治疗方法。此外,初发的阵发性房颤患者,若没有或仅有轻微器质性心脏病,可选择性地由经验丰富的术者直接采用射频消融,作为初始治疗措施。▲ (上海交通大学心律失常诊治中心主任、新华医院心内科主任 李毅刚)
, 百拇医药
    

    教“糖心病人”管好血糖(权威心观点)

    专家小传

    王勇,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心血管病中心主任。门诊时间:周三上午

    说起冠心病和糖尿病,很多人会想到一个词——狼狈为奸,但在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心血管病中心主任王勇看来,“双鬼拍门”这个词形容得更贴切。他告诉记者,国际上有一个很重要的研究,对14万急性冠脉综合征(冠心病中最凶险、死亡率最高的一类)患者进行了分析,发现一半病人都伴有高血糖,只要合并高血糖,其死亡率明显增高,更让人惊讶的是,此前没诊断或不知道自己有糖尿病的人其死亡率比已经确诊的糖尿病人还要高。
, 百拇医药
    王勇主任告诉记者,临床上有个“2/3现象”,意思是得了冠心病的人中2/3同时伴有高血糖,因此,“糖心病人”比比皆是。而糖尿病人中八成都死于心血管疾病。普通的冠心病人如果一根血管堵塞,其周围的血管会慢慢把它代替,起到一定的代偿和缓冲作用。而“糖心病人”的血管比普通冠心病人要“糟”,而且是弥漫性的病变,很难形成侧支循环,一旦堵塞,没有“外援”,后果非常危险,此外,高血糖还从多条途径对冠心病患者的心脏产生不利影响,加重病情,增加冠心病患者的死亡率。

    目前我国已经确诊的糖尿病人已经快1个亿,如果不能很好地教会他们管理血糖,那么他们的生存前景令人堪忧,将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不可估量的负担,心血管医生也会不堪重负。因此,王勇主任在各种学术场合都在呼吁,控制好冠心病病人的血糖、降低死亡率,不单单是内分泌科医生的事情,心脑血管医生也责无旁贷。另外,急性心梗合并高血糖病人出院后,医生一定要告诉病人,不仅要关心心脏是否难受,还要管理好血糖,这个不痛不痒的毛病,会被很多人轻视。

, 百拇医药     谈到冠心病人的血糖管理,王勇主任强调三点:

    首先是注意生活方式的改变。他的一个朋友,平时喜吃油腻,红烧肉能吃一锅,体重最重时达260斤,一年前查出糖尿病,降糖药包括胰岛素用了一堆,效果还是不明显,王勇主任教给他两招,一是每餐先吃蔬菜。最好是凉拌的,吃到五成饱再吃别的,二是每天至少快走40分钟。这个病人按照他说的做,不到一年,体重降到180斤,每天只要吃一片降糖药就把血糖轻松控制在正常范围。

    其次,糖尿病人尽量保持稳定的生活方式,用药期间勤测血糖。如果生活环境发生大的改变或血糖不稳定,要及时找医生调整用药。

    再者,冠心病人降血糖,不要把值降得过低,严格避免低血糖的发生,否则一次低血糖可能会把一生降糖的功劳一笔勾销。他遇到过很多病人因为低血糖险些送命的,有一个病人打完胰岛素,用餐前接到一个重要电话,便放下碗筷去干别的事,半个小时后因为低血糖晕倒过去。还有一个糖尿病人坐飞机时,也是在快用餐前注射了胰岛素,结果因为气流不稳定耽误了送餐,导致这个病人出现了出虚汗、无力等低血糖症状,幸亏他有低血糖的常识,避免了昏迷的危险。▲ (王 艳)
, http://www.100md.com
    

    环境污染重,血压很难控(权威心观点)

    专家小传

    徐顺霖,博士。出诊时间:周三上午、周四下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中央党校院区)

    徐顺霖博士在门诊中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患者:有的刚从国外回来,有的从海南、威海等空气洁净度较高的城市来到北京,还有的是从农村来到城市生活,或是入住新装修房屋,这些人原本血压稳定,却在近期都会“莫名其妙”突然增高,原本不用吃药的现在则需服药,这让患者十分苦恼与疑惑。

    对于这样的“异常”,徐博士告诉记者,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有俄罗斯科学家发表环境污染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文献,2009年《每日科学》杂志也提出过环境污染可能造成血压升高的观点。时至今日,环境污染造成血压升高的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医学界和大众的重视。
, http://www.100md.com
    徐博士表示,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很多,比如肥胖、高血脂、高血糖、遗传等都可以导致高血压的发病,但交感应激是高血压发病的核心机制。一种推测是,环境污染中这些外在因素,会通过皮肤和呼吸道进入人体,尤其是通过进入吸收面积巨大的肺部而进入人体,直接造成体内交感神经兴奋,进而影响血管收缩,也就破坏了血压平稳。这就像雾化治疗,虽然剂量很小,但很快会进入人体并发生作用。

    外界的环境污染主要通过肺部作用于人体,当吸入空气后,从鼻部开始一直到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都会逐渐加温、加湿、过滤,并让整个呼吸道逐渐适应外来的空气。当外来可吸入颗粒物进入人体呼吸道,气管、支气管的纤毛会通过喷嚏、深呼气、咳嗽排出这些废物,这就是人体肺部的自洁功能和防御功能的简单体现。但随着现代人日常锻炼的逐渐减少,导致肺功能衰退,很难有效抵御外来的污染。可吸入颗粒物便通过黏膜而吸入,再加上污染中“有毒物”的直接刺激,支气管、细支气管到肺泡都吃不消、排不出后就“中毒了”,全身启动紧急应激,血压也就高了。除了文献报道的一些有毒气体和重金属离子的刺激之外,空气湿度、温度的骤然改变也可以直接刺激呼吸道黏膜,导致人体交感神经的兴奋、血压升高。
, 百拇医药
    为此,徐博士经常告诉患者,除了尽可能远离污染外,最好的办法就是锻炼自己的心肺功能,建议每天在有树林或绿地的空气流通处散步1小时,提升肺部适应环境的能力。另外,平时在家里还要经常除湿、定期更换纱窗、努力营造无烟环境等。▲ (尹若雪)

    

    为心脏健康选条正路(权威心观点)

    专家小传

    吴其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心内科主任。门诊时间:周三全天

    健康的生命在于选择,健康的心脏也在于选择,只有你不断地为自己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行为、健康的心态,你才会一步步踏上心脏健康之路。
, 百拇医药
    生活中,心血管的危险因素,如性别、年龄、遗传,是不可控制的;可控制的危险因素包括饮食结构不合理、缺乏运动、情绪不良、睡眠不足、吸烟饮酒等。

    选择一,健康饮食还是垃圾食品?烹饪时选择植物油、吃家禽类白肉好过用动物油脂吃加工红肉;餐桌上多放新鲜果蔬,不放咸肉泡菜;购买食品时,仔细看标签,选低钠、无反式脂肪酸的食物;多吃新鲜的鱼肉,少吃烟熏过的。

    选择二,久坐不动还是迈开腿?管住嘴、迈开腿是我们一直倡导的预防心血管风险的健康生活方式。管住饮食后更重要的还得迈开腿。家庭成员中有老有小,更要避免成为“沙发土豆”和久坐不动的电视迷。要创造积极、快乐的运动,老幼之间一起玩耍、散步,或一家人周末到户外去运动,如爬山、游泳、打球等有氧运动,如果你在运动中发生了胸闷、憋气、心慌等不适,应该立即停止运动,去医院就诊。

    选择三,关注身体指标还是出现问题再就医?指标包括体重、血压、血糖和血脂。血压一般要降到130/80毫米汞柱以下。血糖控制在6.1以下,长期的糖尿病病人要控制在7.0毫摩尔/升以下。如果这些指标都没达标,要寻求医生帮助,早发现早控制能延缓疾病进展。18岁以上的成年人,建议每两年进行一次体检,35岁以上每年进行一次体检。
, http://www.100md.com
    选择四,吸烟还是戒烟?从点燃一支香烟开始,你的心脏就像被绑上一颗定时炸弹。吸一口烟,尼古丁只需要7.5秒就到达血液中,然后到达大脑,引起激素分泌增加,脉搏跳动加快,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烟草中的焦油、一氧化碳、尼古丁等多种有毒物质,可损害心肌和血管,导致血液缺氧。吸烟时的快感让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这些都是烟草中“毒物”在起作用,从而引起血管狭窄,引发心脏病。

    选择五,肥胖还是苗条?肥胖与心脏病的关系非常密切,特别是高血压心脏病和冠心病。肥胖引起心脏病的主要机理是:过多脂肪堆积,阻碍心脏泵血,引起心脏负荷加重和高血压;更严重的是,脂肪代谢异常及高热量的进食引起的高脂血症,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肌细胞脂肪沉积,从而导致冠状动脉循环减弱,使心脏代偿能力下降。▲

    (袁 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心内科主任 吴其明)

    
, 百拇医药
    五味过重伤血管(权威心观点)

    咸、甜、苦、辣、腻

    专家小传

    张卓伯,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神经内科三病房主任。

    食物分“五味”,甘味能补虚缓急;酸味能敛肺涩肠;苦味能降泄燥湿;咸味能软坚散结;辛味能发表行散,这五味在人们日常饮食不可或缺。可对于保护心脑血管来说,这五味不宜缺,但也不宜过,需合理搭配。

    不过咸:限盐。高盐一直是心脏病、高血压饮食的头号敌人。少吃盐可以减少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建议每人每天吃盐量应严格控制在5克,约一小匙。食盐量还应减去烹调用酱油中所含的钠,3毫升酱油相当于1克盐。咸菜、腐乳、咸肉、腌制品、蛤贝类、虾米、皮蛋以及茼蒿菜、草头、空心菜等蔬菜含钠均较高,应尽量少吃。
, 百拇医药
    不过甜:限糖。过甜的食物不仅对血压升高有必然的促进作用,而且甜食含糖量高,会在体内转化成脂肪,容易促进动脉硬化,增加心脏病患病风险。除了口感甜腻的冰淇淋、各种饮料、奶油蛋糕、巧克力外,一些含糖量高的水果也要少吃,如荔枝、柿子等。

    不过腻:限制脂肪过高的食品。高脂食物会增加体内的脂肪、增加肥胖。肥胖后,心脏病、高血压就会不请自来。建议高血压心脏病患者要限制肥肉、动物油脂(如猪油)、糕点、动物内脏及鸡皮、鸭皮等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每天肉类摄入控制在扑克牌大小,多吃含优质蛋白和丰富维生素的食物,如鱼、牛奶、瘦肉、鸡蛋、豆类及豆制品。

    不过辛:少吃辣椒。各种辛辣食物,包括辣椒、大蒜、大葱、芥末、胡椒、生姜等,虽然能够刺激食欲,但味道过于厚重,对需控盐控油的心脑血管病、肥胖病患者非常不利。另外,辛辣食物使大便干燥难排,易导致大便秘结,患者排便时,会使腹压降低,血压骤升,诱发脑出血。

    另外味道辛辣的白酒也是高血压患者的大忌。男性如果每天饮酒量超过100克(相当于白酒4两),发生高血压的危险会增加3—4倍。男性饮酒量应控制在每天不超过2杯,女性和轻度肥胖者每天不超过1杯。1杯酒的量相当于啤酒250毫升,酒精度12的葡萄酒125毫升或酒精度50的烈性酒40毫升。

    不过苦:吃得过苦可致食欲不振。苦味食物主要是苦麦菜、芥菜、苦瓜、咖啡等。苦能清热,适当吃些有苦味的蔬菜可以清肝、祛心火。但苦味寒凉,过食则损伤脾胃,导致食欲不振、或腹痛腹泻等。▲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神经内科教授 张卓伯)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