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药学版 > 临床药师
编号:12244757
认识他汀类调脂药
http://www.100md.com 2012年8月1日 中国医药报 2012.08.01
     □ 杨 锐

    近来,几位亲友不约而同打来电话向我咨询他汀类调脂药,这让我联想到在世界前十位的畅销药中,他汀类调脂药居然有3个,足见这类药物应用之广泛,也足以证明血脂异常人数增长之快速。

    我国血脂异常的发病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在不断攀升,有报道说目前我国1/3的成年人血脂偏高。但是由于血脂异常就像温水煮青蛙一样,是慢慢侵害机体的隐形杀手,人们对其重视的程度远不如高血压、高血糖,对其预防和治疗也有许多误区——或者不认为这是一种疾病,任其发展;或者不合理地服用一些调脂药。

    有调查表明,我国有80%的血脂异常患者对该病会给自己的健康造成什么样的威胁并不了解,这个比例是惊人的,也是十分可怕的。我们的血脂由4项组成: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项中,只要有任何1项超标就属于血脂异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有抗粥样硬化的作用)。这些多余的物质就像泥垢一样在血管上沉积并形成斑块,使血管腔严重狭窄甚至闭塞,血液流通不畅或阻断,血中的胆固醇又与动脉弹性硬蛋白结合,使血管变硬、变脆,失去原本的弹性,导致重要器官动脉供血不足,从而引发冠心病、脑中风、肢体坏死等。不仅如此,血脂异常还可引发诸如高血压、糖尿病、老年痴呆、肝硬化等多种疾病,甚至诱发癌症。有统计证实,全世界每天因血脂异常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近3600人;我国每年因血脂异常引起的心梗、脑梗、中风、偏瘫、致残、致死人数以每年12%的速度递增。为此,有人把高脂血症称为吞噬人类健康的第一隐形杀手。
, http://www.100md.com
    上世纪90年代初,国际医学界开始进行大规模调脂治疗研究,结果证实,长期服用调脂药物不仅降低血脂,同时也明显减少冠心病、心肌梗死、脑中风的发生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在调脂药物中,当属他汀类的临床研究和使用最为广泛。他汀类药物是上世纪70年代发现的新型调脂药物,自从1987年第一个他汀类药物上市后,从第一代的普伐他汀、洛伐他汀、辛伐他汀和第二代的氟伐他汀,到如今第三代的阿托伐他汀也已应用于临床。

    冠心病临床指南建立了降低胆固醇这一调脂治疗的首要目标,而他汀类药物是降低胆固醇的首选药物。在相同剂量下,其调脂强度依次为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洛伐他汀、普伐他汀和氟伐他汀。近年来又有研究证实他汀类药物除了调脂作用外,还具有改善内皮功能,使血管松弛,抑制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聚集,诱导平滑肌细胞的凋亡和抑制炎症反应等调脂外的作用。多项证据也显示其对动脉粥样硬化不仅能减缓斑块的形成,减小斑块大小,还能稳定斑块,阻止其发展。有专家认为他汀类药物干预的不仅是血脂水平,更多干预的是心血管病危险水平,对于临床心血管事件的防治有重要意义。因而他汀类药物在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高血压、糖尿病、慢性心力衰竭、脑卒中、心律失常、骨质疏松、阿尔茨海默病等等方面都积累了大量临床研究和治疗的数据。
, 百拇医药
    作为一种调血脂药物,他汀类药物在心血管疾病治疗方面的地位已经确立,而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其亦作为一种抗肿瘤药物在进行研究。经研究证实他汀类药物也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及分化,抗血管生成,降低肿瘤细胞侵袭转移能力以及化学预防作用,但其在临床上最终成为抗肿瘤药物还需要时日。

    常说“是药三分毒”,调脂类药物亦不例外。肝脏是胆固醇的主要合成场所,他汀类药主要作用部位也是在肝脏,其对肝功能的影响是临床必须重视的。但肝酶(ALT或AST)升高,多为一过性,一般发生于用药后1~3个月;即使继续沿用原剂量他汀类药治疗,70%患者转氨酶将自行恢复正常,持续性升高的不超过1.2%,导致停药的有0.7%。出现肝酶异常如何处理呢?ALT/AST升高正常值3倍以上需停药,必要时可予保肝药物;ALT/AST升高正常值3倍以下则可继续用药治疗,但需密切监测肝功能。肌毒性是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中较为严重的一种,肌肉症状表现为肌肉疼痛、无力和(或)痉挛,磷酸激酶的含量高于正常值10倍。临床实践中,应用他汀类药治疗的患者肌肉症状发生率为0.3%~33.0%,这是应该引起临床密切关注的。此外,他汀类药物还有轻度的胃肠道反应,主要表现有恶心、腹痛、便秘、胃肠胀气等。

    总之,服用他汀类调脂药应在严格检查之后,在专业医生、药师指导下用药,并做好观察和监测。另外,对这类药物的使用似乎更需要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药剂科),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