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思考 > 杏苑杂谈
编号:12363198
康熙学医记
http://www.100md.com 2012年8月6日 科学公园
康熙学医记
康熙学医记
康熙学医记

     作者:棒棒医生

    康熙大帝于1661年2月17日以八岁幼龄即位,之后马不停蹄的擒鳌拜,收台湾,平三番和准噶尔,至1685年2月,收复雅克萨,签订《尼布楚条约》,这一年他32岁,天下大定,可谓踌躇满志,三十而立。就在这一年,康熙大帝对西医发生了兴趣。

    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5.4~1722.12.20),即康熙帝

    康熙为什么会对西医发生兴趣?康熙是个酷爱学习的好学生,在此之前,中国的学问固不必说,对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如天文、地理、数、理、化等自然科学有浓厚的兴趣,若参加今日的高考,说不定理科综合可以拿到及格的分数,在几千年的帝王中,这该是最高水准了。不仅仅是学习,康熙对中国数学甚至还有所贡献,他在学习代数学时创造的“元”、“次”、“根”等术语简洁实用,一直沿用到今天。在1685年,康熙所爱的四皇子和太皇太后先后患病,眼看着亲人们费劲周折才得以病愈,深受西方科学熏陶的康熙自然想到了西医:“西方的数学天文既然如此精准,医学亦必如此。”于是他一面命太医整理传统医学经典,一面命大学士勒德洪、明珠着钦天监监正传教士南怀仁访求精通西医者。
, 百拇医药
    南怀仁(Ferdinand Verbiest)

    西医进宫南怀仁久居宫中,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接到圣谕后立即致函耶稣会总会长查理·德·诺瓦耶,呼吁派遣传教士医生,并要求邮寄医学名著和大号解剖图谱。他认为医生比数学家更有利于搞定皇帝和传教事业。

    然而,耶稣会的反应极为迟钝,南怀仁等不及了,只好就自己的浅薄所知先向皇帝介绍西方医学,著有《吸毒石原由用法》和《验气图说》,后者介绍了发明不久的温度计,中国医学至此方有对体温的精确测量。

    康熙并不满足于南怀仁的医学知识,1688年,法国传教士白垩、张诚编译西医讲义(铜版印刷的解剖图十五幅和20册讲义包括病理学、药物学等)进呈,康熙阅后颇为赞赏,一高兴之下,废除了禁教令,并辟建西药作坊。然此二人亦不是专业医生。

    强烈的求知欲使康熙对耶稣会的唐塞很不满,终于在1692年6月12日,受耶稣会派遣的卢依道(医学博士)抵达北京,同行的还有一位中国医生高竹,他是个流落街头的孤儿,十岁时被传教士收养并带至暹罗培养成为传教士医生,他是第一个习西医的中国人。
, http://www.100md.com
    卢依道和高竹进宫后,康熙对他们进行了两次考试。第一次是让他们为自己把脉,询问自己既往病史的病因和治疗方法,并与之前的法国神父的诊断相对照。这一场考试基本过关,又命给一位患有子宫疾病的宫中妇女治病,卢依道成功将之治愈,至此算是过关了。然而,当时的西医在治疗上并无多大突破,还保留有草药、放血疗法等传统医学的手段,卢依道此后的治疗实践并不都是成功的,治疗几位亲王都失败了。尤其是1693年5月,康熙大帝亲自患了疟疾,寒热交替,苦不堪言。卢依道虽然知道金鸡纳是治疗疟疾的特效药,手边却没有。京城皇榜一张,每天都有名老中医献方献药,甚至有和尚道士施法术,自然一律无效。这时,法国传教士刘应和洪若趁机献上金鸡纳霜,康熙服后立即痊愈。康熙愈后将几名阻止他服用西药的御医予以流放的严惩,同时,遣返了治疗不力的卢神父。对法国医生大加赏赐,大笔一挥,就把苏克撒哈的旧府赏给了法国神父作教堂。那位中国人高竹医生的运气比卢神父要好一些,然而,医道有时而尽,伴君长如伴虎,不到两年,聪明的高竹向华佗学习,主动请求回乡照料妻子,康熙却不像曹操,因此时手边西医甚多,也不怎么挽留。终康熙一朝,宫廷西医达25位,康熙对西医的态度极为开明,不囿于华夷之辨,只看实际疗效,信任有甚于中医者。
, http://www.100md.com
    金鸡纳霜,奎宁的俗称,由金鸡纳树的树皮研磨而成,图为金鸡纳树。

    康熙学医南怀仁、白垩、张诚都曾对康熙进行过医学启蒙教育,这只相当于中学的生理卫生,算不得登堂入室。到1698年,法国巴多明神父来华,康熙才算是开始了正规的西医学习。巴多明来华后不久就学会了满文和汉文,他以法国解剖学家迪奥尼斯的著作作为基本教材,系统教授当时欧洲最先进的血液循环理论和解剖学。他每翻译完十页讲一次课。康熙据说学习十分认真,不时还对译文进行润色,听课时不断提出各种疑问。而巴多明一一解答,有时皇帝的问题超出医学范围,他会学习化学家的著作后再回答。再现了传说中黄帝和岐伯间君臣切磋学习医学的感人情景。康熙气度恢弘,老实承认“他们在这方面比我们能干,他们想知道自然界中的一切”。他派了三位精干的官员、两名文笔极佳的司书、两名画师、几名拉线工和制版者协助巴多明,历时五年,完成康熙钦定书名的满文译作《钦定格体全录》。该书第一至四卷为解剖学,第五至七卷为人体疾病论,第八卷为女性身体与疾病,第九卷为病理学。康熙对此书严加看管,认为“此乃特异之书,故不可与普通文籍等量观之,亦不可任一般不学无术之辈滥读此书也。”命抄录三本,分藏于北京文渊阁、畅春园和热河避暑山庄,后流落异国。
, http://www.100md.com
    康熙为何对西医著作如此紧张?这得从解剖图说起。西方现代科学传入中国,图画比文字具有更直接的冲击力。利玛窦带来的世界地图胜于一切文字,清晰地告诉中国人,中国并不是世界的中心。西洋解剖图亦是如此。中国最早的解剖实践记于史书的是《汉书.王莽传》“翟义党王孙庆捕得,莽使太医、尚方与巧屠共刳剥之,量度五藏,以竹筵导其脉,知所终始,云可以治病。”但这次解剖活动并未留下图谱。直到五代晋道士烟萝子绘制《内境图》六幅,宋仁宗庆历年间宜州推官吴简画《欧希范(死刑犯)五脏图》。这些图与元明清各代医书中的解剖插图大体相似,均以简单的线条勾勒,形态、层次、结构、大小、比例等均严重失真,经络穴位更是凭空想象之物。而西方解剖图借助透视、明暗等素描技法,使血管、神经、肌腱、肌肉、筋膜、骨骼、器官等比例精确,富有立体感,尤其生殖器官,纤毫毕现,如照相一般真实。对于第一次见过这种解剖图的中国人来说,心理震荡可想而知。即便生于二十世纪的我,大学第一次翻阅解剖教材,首先就偷偷翻看生殖器官。人同此心,岂有异哉。康熙大帝深恐此书流传出去有害于世道人心,故而深藏密置,只自己偷偷的看,后来恩赐给少数大臣看。仿佛以前图书馆里的《金瓶梅》,只有一定级别的高官才有资格借阅一样。
, http://www.100md.com
    康熙行医康熙系统学习西医后,心痒难熬,得机会总跃跃欲试。这就像他跟假太后学了武当功夫后,有强烈的欲望要穿上夜行衣在皇宫里飞檐走壁一样(此为小说家语,不足信也)。每有皇族或朝臣染病,康熙除了遣医以往外,常常赐药,并如医生一般亲自注明药物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1712年7月,江宁织造曹寅患疟疾,康熙赐金鸡纳,并亲笔“处方”:“你奏得好,今欲赐疟疾的药,恐延迟,所以赐驿马星夜赶去。但疟疾若未泄痢还无妨,若转了病,此药用不得,南方庸医,每每用补济而伤人者,不计其数,须要小心。曹寅元宵吃人参,今得此病,亦是人参中来的。金鸡纳专治疟疾,用二钱末酒调服,若轻了些,再吃一服必要住的,住后,用一钱或八分,连出二服,可以出根。若不是疟疾,此药用不得,须要认真,万嘱,万嘱,万嘱。”可惜曹寅等不到御赐圣药就一命呜呼了。作家刘心武对此道“圣旨”别有歪解,认为“人参”是“人生”的谐音,连续三个“万嘱”是暗示要曹寅死云云。作家也罢,坐家也罢,文傻总是这样自作聪明。

    然而,遗憾的是,康熙学习西医只是满足自己的兴趣,并没有将之推广,《钦定格体全书》也没有对中国医学的进步起过丝毫影响。半个世纪后的日本,《解体新书》的出版,直接促进了日本医学的全面西化,甚至超出医学范围,对日本民族的全面现代化有着启动作用。

    君王的个人学识再渊博,个人爱好再高雅,个人才能再出众,若不能推而广之,促进全社会的进步,就毫无价值。就此意义而言,康熙远远称不上伟大的皇帝,他若真的再活五百年到如今,毫无疑义,是我们的灾难。

    原文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f8a5230102e6d1.html,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