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学版 > 生命科学 > 基因 > 信息
编号:12244620
女性比男性长寿或由基因决定 等
http://www.100md.com 2012年8月7日 中国医药报 2012.08.07
    女性比男性长寿或由基因决定

    女性通常比男性更长寿已广为人知,但其中原因尚不明确。英国研究人员最新报告说,他们找到了从基因角度解释男女寿命差异的线索,即有些只影响男性不影响女性的基因变异可以在线粒体中长期积累。

    英国兰开斯特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当代生物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用果蝇进行实验后发现,线粒体基因中存在一些只损害雄性寿命、而不影响雌性寿命的基因变异。

    线粒体是一种细胞器,它拥有独立于细胞核的遗传物质,还有个重要特点是只通过母系遗传。通常,位于细胞核中的大部分遗传物质来自父母双方,如果存在对某一方不利的基因变异,变异会在进化中被慢慢淘汰掉。但在线粒体的基因物质中,如果出现只对雄性有害而对雌性没有影响的变异,变异就会被雌性一代代传下去。

    研究人员戴维·克兰西说,这些只对雄性有害的基因变异经过长期积累,就可能最终导致两性之间的寿命差异。他认为,这为包括人类在内的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两性寿命差异现象提供了有力解释。
, http://www.100md.com
    

    日研究人员发现一种神经疾病致病基因

    东京大学和德岛大学的联合研究小组在新一期《美国人类遗传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发现了遗传性运动和感觉神经变性病的一个致病基因。这将有助于研发运动神经元疾病的治疗药物。

    遗传性运动和感觉神经变性病是一种神经元疾病,在成人期发病后,表现为运动神经出现变化,肩和腰等部位的肌肉力量逐渐下降,与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俗称渐冻症)的症状类似。

    研究小组对于家族中有人患此病的日本西部4个家族共32人的血液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在13名已经发病的人体内,名为“TFG”基因全部出现变异,从而证实这种基因可能是该病的致病基因之一。
, 百拇医药
    研究小组发现,“TFG”基因如果出现变异,名为“TDP-43”的蛋白质就会在细胞内异常蓄积,导致运动神经细胞死亡。此前,研究人员已知渐冻症患者的脊髓中都有这种蛋白质蓄积。研究小组由此认为,遗传性运动和感觉神经变性病与渐冻症有可能是由于共同的分子机制而导致运动神经细胞死亡的。

    

    一个新的“黑蒙症”致病基因被发现

    本报讯 记者白毅报道 来自美国Casey眼科研究所、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等中、美、加、澳和巴西五国多个单位的研究人员联合发现了一个新的莱伯氏先天性黑蒙症(Leber congenital amaurosis,LCA)致病基因——NMNAT1,并首次将NMNAT1基因突变与人类疾病相关联起来,为罕见“黑蒙症”的基因诊断、治疗及药物开发提供了一条新途径。最新研究成果日前已在线发表于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上。
, 百拇医药
    LCA是一种严重的遗传性视网膜病变,始发于婴幼儿时期,到成年时会完全失明。近些年随着基因组学的快速发展,基因治疗LCA患者提供了新的曙光,国外已有数次通过基因疗法使患者恢复部分视力的成功报道。虽然国内外已经发现了17个与LCA相关的致病基因,但在20%~30%的临床病例中,仍然无法在分子层面找出明确的病因,这表明还可能有一些致盲基因未被发现。

    在研究中,科研人员对一例未发生已知的LCA基因突变的患者进行了全外显子组测序,经过一系列数据筛选和分析,发现该患者的NMNAT1基因发生了复合杂合突变,即第769位碱基从G到A发生了错义突变,可导致编码氨基酸从谷氨酸突变为赖氨酸(c.769G>A,p.Glu257Lys),以及第507位的碱基从G到A的发生了无义突变,可导致翻译提前终止。随后,研究人员对50例未发生已知LCA基因突变的患者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发现其中有10例患者的NMNAT1基因发生了复合杂合突变,且均携带有p.Glu257Lys突变。

, 百拇医药     此外,在初步的临床分析中,研究人员发现LCA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可能与NMNAT1基因的突变类型有关。其中,同时携带无义突变和错义突变的患者,在一出生便患有眼盲;而仅携带有错义突变的患者,在出生几年后视觉才有所损伤。

    浙江大学医学院特聘教授、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首席科学家祁鸣教授表示:“先天性黑蒙是目前导致儿童先天性眼盲的主要疾病之一,NMNAT1致盲基因的发现为黑蒙症基因诊断、治疗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候选基因靶点,同时为进一步研究NMNAT1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了新方向。最近基因治疗在眼科领域中所取得的进展,也凸显出LCA潜在遗传机理研究的重要性。”

    相关链接:

    NMNAT1基因包含4个外显子,并可编码烟酰胺单核苷酸腺嘌呤转移酶1(NMNAT 1)的核心亚基。NMNAT 1转移酶是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生物合成限速酶,在NAD+生物合成的最后一步发挥关键作用。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表明NMNAT1基因与轴突退变相关,比如在WId(S)小鼠突变体中,Ube4b/ NMNAT 1复合体可发挥轴突保护的作用;在果蝇中,NMNAT功能的缺失会导致严重的神经变性。此外,NMNAT还有助于成熟神经元的维持和完整性;果蝇光感受器中NMNAT功能的缺失,会导致成熟神经细胞的萎缩退化,造成视网膜病变。
, 百拇医药
    

    首个抗老年痴呆基因变异类型被发现

    英国《自然》杂志网站近日刊登报告说,冰岛研究人员发现了首个有助抗老年痴呆的基因变异类型,携带这种基因变异类型的人进入老年后出现痴呆症状的风险大大降低。这一发现有助寻找治疗老年痴呆症的方法。

    冰岛基因解码公司的研究人员对1795名冰岛人进行健康调查和基因测序后发现,影响老年痴呆症的基因——淀粉样前体蛋白基因有不同的变异类型,有些携带其中一个变异类型的人,相对来说更不容易出现老年痴呆症。

    与其他人相比,这些“幸运儿”在年纪很大的时候也不容易出现老年痴呆症状。分析显示,就活到85岁而仍不出现严重的认知能力下降、记忆力减退等症状的几率而言,这些人是其他人的7.5倍。同时,他们的寿命也相对更长,活到85岁的几率也要比其他人高出50%。
, 百拇医药
    研究人员解释说,老年痴呆症的病因是大脑中出现β淀粉样蛋白堆积。再追根溯源,这是由于β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1会把大块蛋白质“剪”成小块引起的,这些小块的蛋白质就成为堆积的“原材料”。而淀粉样前体蛋白基因上的这个变异类型可以限制β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1的功能,从而降低老年痴呆症的风险。

    参与研究的卡里·斯特凡松表示,该发现为治疗老年痴呆症提供了线索,即应该研发能够抑制β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1功能的药物。目前已经有一些医药公司在这个方向上努力,但还处在摸索阶段。

    

    中美开展1000种罕见病基因组研究

, http://www.100md.com     本报讯 6月18日,华大基因研究院(BGI)和美国费城儿童医院(CHOP)宣布,双方将联合开展1000种罕见病基因组学研究,希望能寻找到更多与罕见病相关的致病基因,为疾病的临床诊断和个性化治疗奠定坚实的遗传基础。据了解,双方将首先对1000个罕见病患者样本进行外显子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罕见病往往是遗传性疾病,也就是患者某些或某个基因出现了少见的突变。由于罕见病的病例稀少,大部分罕见病缺少大规模和持续性的科学研究及医学实验,至今其诊断依然是难题,更多的罕见病也往往超过了一般医生的经验,使其无法快速地找到治疗办法。

    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新一代测序技术由于覆盖度更广、数据准确性更高,较传统的研究方法更为简便、经济和高效,在临床应用中的潜力彰显,成为遗传性疾病诊断和研究的新型重要工具。费城儿童医院应用基因组学中心主任Hakon Hakonarson博士说:“这次合作汇集了双方的独特优势,包括华大基因在新一代测序技术和信息分析上的强大能力和专业知识,以及费城儿童医院大规模的专业的生物数据库和临床转化知识。这无疑将促进罕见病快速、准确地诊断以及引导新的治疗干预。”
, http://www.100md.com
    目前,华大基因已与国内外110余家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并收集到3500多个患者样本,主要涉及神经系统、免疫系统、代谢系统、肌肉骨骼系统、泌尿生殖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眼科、耳科、皮肤科等160多种罕见病。他们与科研合作伙伴已共同找到了遗传性小脑共济失调新致病基因TGM6、高度近视致病基因ZNF644、逆向性痤疮的致病基因NCTSTN、阵发性运动源性运动障碍致病基因PRRT2、重症角化性皮肤病Olmsted综合征致病基因TRPV3等致病基因。(逄莎莎 刘佳)

    

    华人科学家发现导致衰老重要基因

    据美国衰老机制及老年疾病研究的最权威期刊《Aging Cell》最新报道,衰老机制研究是很多生物领域科学家的研究热点,不过却一直少有成果,近期,旧金山加州大学华裔博士潘登(Dr. Deng Pan)的一项研究,发现了导致生物体衰老的重要基因。
, 百拇医药
    此前的人类衰老机制研究中,人们认识到在人体细胞遭受损害后,人体会产生一种应急蛋白--P53蛋白,从而抑制癌细胞产生,防止癌症,但是与此同时,却会促使衰老细胞的产生,导致机体衰老。而人们要想通过调控P53蛋白达到抗衰老的目的,就必须了解在生物体内,P53本身是如何被调控的,是被什么物质调控的?

    潘登博士的这项最新研究成果,正回答了这个问题。他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在生物体内调控P53蛋白的是一种叫做SnoN的蛋白,这种蛋白在正常细胞的表达量很少,但是在细胞受损的情况下,便会产生、进而激活P53蛋白。这一发现让潘登兴奋不已,因为这等于获得了抗衰老药物筛选的重要标志。人们如果能够通过药物将表达SnoN蛋白的细胞清除掉,也就等于清除掉了未来的衰老细胞,从而阻止或者延缓衰老。潘登博士说,目前,实验室正在积极寻求与药物公司的合作,希望这种药物能早日被研制出来。

    潘登说,6年里,他付出了很多时间和心血,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特别是在最初的两年里走了很多弯路,但是,他对生物研究的热爱支持他走到现在。他说,生物领域的研究,由于要进行动物体反应实验,通常周期都很长,而且需要大量动物样本培育和筛选,研究者要付出很多耐心和精力,是一项非常繁琐、枯燥的工作,只有真正热爱这项事业的人才能坚持到最后。在目前生物领域的研究者当中,华人占了很大的比例。潘登说,生物领域的研究,往往有90%都是失败的,但是,正是这90%的失败造就了10%的成功,他的成功便来自于对一次次失败的总结,来自于6年来的坚持不懈。(小江 译)
, http://www.100md.com
    

    轻度忧虑也会增加过早死亡风险

    抑郁症会增加过早死亡的风险是研究者早已发现的现象,但一项最新研究又显示,即便是没有达到抑郁症临床诊断标准的轻度忧虑,过早死亡的风险也会增加,这提醒人们要注意心理健康。

    英国爱丁堡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英国医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对英国近7万人的健康资料进行了分析,这些人年龄都在35岁以上,平均被跟踪了8.2年。研究人员用量表对他们的精神状态进行分析,相关指标包括焦虑程度、抑郁程度、社交情况和自信程度等。

    结果显示,那些重度抑郁患者的过早死亡风险固然很高,但即便是轻度忧虑者,也就是临床诊断上还没有达到抑郁症标准的人群,过早死亡的风险也要比普通人高出20%。

    对死因的进一步分析显示,轻度忧虑者死于心脏病和卒中的风险比普通人要高29%,研究人员认为这是因为忧虑使得他们的生理机能出现某些不好的变化。此外,他们死于交通事故和自杀等因素的风险也比普通人要高。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