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2396429
《黄帝内经》中的“百病生于气”
http://www.100md.com 2012年8月10日 老年日报
     《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指出“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这九种气机失调的形式统称为九气为病,也说明了人体许多疾病的发生都是由于脏腑经脉气机失调所致,正如张介宾《类经·疾病类》所说:“气之在人,和则为正气,不和则为邪气。凡表里虚实,逆顺缓急,无不因气而生,故百病皆生于气。”

    百病生于气

    气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其功能主要表现在推动、温煦、防御、固摄和气化等方面,而气的运动又是脏腑经络组织功能活动的体现。气布散全身,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运动不息,不断地推动和激发脏腑经络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外感六淫、内伤情志、过度劳伤等因素均可导致气机失常,引起脏腑经脉功能的紊乱,从而发生诸多病证,因而气的运动失常是很多病证发生的内在机理。

    《内经》将气的运动失常主要归纳为以下两种形式:一是气虚,二是气机失调。

    气虚

    气虚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气的化源不足,如禀赋不足,先天精气匮乏;脾胃虚弱,纳运失常,水谷精气亏虚;肺之功能减弱,吸入清气减少,致使气的生化乏源。二是气的消耗太过,如后天调养失宜,邪气伤正,久病重病消耗等。此外,劳耗太过,致喘息汗出而消耗精气,如“劳则气耗”。

    气机失调

    气机失调是指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失常。在疾病过程中,由于致病因素的影响,或脏腑功能发生障碍,导致气运行不畅或升降出入运动失去协调。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提出“怒胜思”、“喜胜忧”、“思胜恐”、“悲胜怒”、“恐胜喜”,即中医所说的“以情生情”疗法。而“以情生情”疗法之所以奏效的根本原因,除了情志归属五行、五行之间存在相克的机制、根据情志五行相克而治的原因外,其最根本原因,是利用情志对人体气机的影响,进而通过气机的改变而治疗情志疾病。以情志相胜取效,在古代医案中有不少记载,是治疗情志病变的一种不可忽视的心理疗法。

    综合,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