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疼痛不要一忍再忍
疼痛是人人都有过的感觉和体验,较为严重的疼痛会对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构成非常严重的影响。北京中医医院疼痛科主任郭韧介绍,疼痛是由实际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引起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感经历,特别是慢性疼痛,它不是一个症状,而是一种病。如果一个人长期忍受着各种慢性疼痛,最好及早到医院就诊。
慢性疼痛应及早控制
“疼痛既是机体对创伤或疾病的反应机制,也是疾病的症状。按照起病的时间,疼痛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急性疼痛常伴有代谢、内分泌甚至免疫改变,而慢性疼痛则常伴有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改变,需要及早给予治疗。”
郭韧说,慢性疼痛是一种疾病不仅仅在于疼痛本身,更重要的是在慢性疼痛中,长期的疼痛刺激可以促使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病理性重构,使疼痛疾病的进展愈加难以控制。
“对患者而言,疼痛一方面是机体面临刺激或疾病的信号,另一方面又是影响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调查研究显示,慢性疼痛可以严重影响躯体和社会功能,使患者无法参与正常的生活和社交活动。”
郭韧表示,世界卫生组织将疼痛确定为继血压、呼吸、脉搏、体温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对疼痛的研究越来越被重视。实际上,免除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权利。
男女疼痛有别
郭韧说,与男性相比,女性患者来疼痛科就诊者相对较多,且病情容易反复发作、更严重以及持续时间更长。诸多基础科学、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等证实:与男性相比,女性的疼痛阈值更低,并且对多种疼痛刺激的容忍性更差。
特别是有些疼痛疾病的流行程度存在性别差异,例如: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纤维肌痛综合征、肠易激综合征、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偏头痛等,在女性中流行程度比男性高。而强直性脊柱炎、痛风、头痛、冠心病心绞痛、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在男性中流行程度较女性高。
“此外,疼痛在性别之内差异也很大,疼痛程度可随人的一生中性激素水平的变化而有起伏。流行疼痛中多数观察到的性别差异(即头痛、腹痛和内脏痛)会在女性生育年龄后减小。”
疼痛治疗前后有注意事项
郭韧说,针对慢性疼痛,他们可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手段,综合应用针刀、铍针、手法、针灸、拔罐、中药内服、药物外敷、药物熏蒸、封闭、关节腔麻醉及关节腔注射、神经阻滞麻醉、理疗等非手术方法。但是,在疼痛治疗的前后,有一些注意事项:
首先,治疗前不宜过饱,沐浴或用温水洗净患处,如果皮肤有破损或感染,特别是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和冠心病的患者,在就诊前应主动告知一声。其次,在治疗中如果出现头晕、恶心、心慌或不适时应及时告知医生。最重要的是在治疗后,要遵循医嘱,如果局部出现疼痛加重现象,相应部位可出现麻木、发热、出汗、感觉异常等反应,可能是药物反应,一般在24小时内减轻至消失。同时,治疗后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保持注药处皮肤48小时清洁干燥。 本报记者 缪炜
本版供图/东方IC,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