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方法从一口痰诊断肺结核 等
新方法从一口痰诊断肺结核
英国《自然-化学》杂志日前刊登论文说,美国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简单易行的新型肺结核检测方法,只需在检测装置中加入痰液,若含有结核杆菌,检测装置就会发出荧光。有需要的人可在家自行检测。
肺结核由结核杆菌引起,传染性很强。如果怀疑有感染迹象,及时检查很重要,但过去的一些检测方法耗时较长,且需要专门的仪器设备和人员。
美国斯坦福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报告说,结核杆菌会分泌一种名为BkaC的酶,他们据此设计出一种能与这种酶反应的分子,两者反应后会发出荧光。在此基础上制成的检测装置只需在其中加入痰液,若含有结核杆菌,检测装置就会发出荧光。如果自行检测者拿不准如何判断荧光,可用手机拍照后传给专业医生,无须亲自到医院就能获知检测结果。
这种新型检测方法灵敏度很高,样本中只含少量的结核杆菌就能检测出来。与之相比,传统的利用显微镜观察样本中是否含结核杆菌的方法,在结核杆菌数量很少时常常判断困难。
, http://www.100md.com
过去也有类似探索,但所用分子不只对结核杆菌敏感,也会引起其他一些种类的细菌产生反应。本次研究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改进,所用分子只有遇到结核杆菌分泌的酶时才发出荧光。
据介绍,研究人员正在开发这种检测装置的商业化生产,预计相关产品几年内就能上市。
日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特定神经回路异常
日本研究人员最新报告说,他们在利用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分析脑部图像时,发现了与精神分裂症有关的脑内神经回路异常。这一发现将有助于研究精神分裂症的新疗法。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美国《普通精神病学文献》杂志网络版上。
, 百拇医药
精神分裂症是指在各种不同原因(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下,人的精神活动发生分裂,即人的思维、情感、意志行为之间互不协调,患者对正常事物产生歪曲的理解和认识,行为荒诞怪异,脱离现实。
日本京都大学的研究小组着重研究了连接丘脑和额叶的神经回路。丘脑位于脑的中心部,是产生意识的核心器官,被认为负责统管各种信息。而额叶是大脑皮层的一部分,被认为负责思维、演算和情感。
研究小组利用磁共振成像技术拍摄了37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和36名健康人的脑部该区域图像,然后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在健康人的这些神经回路上,神经细胞结合成束状,能够传递信息。但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神经细胞结合比较弱,而且大脑皮层的厚度也较薄。
研究小组准备今后继续研究这些异常与精神分裂症发病之间的详细机制。
, http://www.100md.com
纳米毒理学国际大会首次在我国召开
本报北京讯 由中国科学院、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毒理学会共同主办,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承办的“第六届纳米毒理学国际大会”9月4日~7日在北京召开,这也是首次在亚洲召开的纳米毒理学领域的国际盛会。
会议期间,针对纳米毒理学、纳米生物学、纳米医学、生物纳米材料、纳米生物分析、纳米环境毒理学、纳米标准化、纳米社会伦理等主题,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日本和中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余名纳米领域的专家学者,通过超过50个大会与分会场邀请报告,100多个口头报告,以及200个墙报交流,围绕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交流和讨论了纳米材料生物效应和安全性研究进展。
在这次会议上,英国《自然》杂志《自然-纳米技术》(《Nature Nanotechnology》设立了“Nature Nanotechnology专场”,专门讨论了在纳米毒理学与纳米安全性的研究中,必须表征纳米材料的哪些化学、物理及纳米参数和指标。鉴于参会的世界著名学术刊物的主编或副主编多达15位,会议创新性地设立了“主编论坛”,为我国研究者和欧美的学术刊物主编之间,建立了直接对话和沟通的桥梁。会议还设立了“未来科学家论坛”,鼓励和培养年轻学者开展创新性研究,特别是博士生和博士后等年轻梯队参加国际学术交流。
, 百拇医药
作为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的纳米科技会议,两年一度的“纳米毒理学国际大会”在我国召开,不仅促进了我国与国际纳米毒理学界的学术交流,而且扩大了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影响和地位,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纳米科技的可持续、健康和快速发展。
图为大会现场。
本报记者 白毅 摄影报道
他汀类药物可能有助抗癌
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近日宣布,该校人员参与的一项研究表明,通常用于治疗血脂异常的他汀类药物可能有助于抗癌。
, http://www.100md.com
来自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研发出一种细胞培养系,并使用这一细胞系对1000余种物质进行了测试。测试中他们发现30多种物质具备抑制淋巴管发育的作用,并对其中两种物质进行详细分析,这两种物质中的一种属于他汀类药物。
研究人员说,淋巴管发育能促进机体内癌细胞的转移,一些癌细胞正是通过淋巴管才得以扩散,某些肿瘤还能分泌促进淋巴管发育的物质。研究人员随后用实验鼠进行了实验,证实服用这种他汀类药物的实验鼠体内淋巴管发育受到抑制,癌细胞的转移也得到防止。
研究人员认为,某些癌症患者可服用他汀类药物阻断癌细胞转移。不过他们表示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以确定患者应服用多少剂量的他汀类药物来达到这一目的。
, http://www.100md.com
科学家发现结肠癌抑癌新基因
本报上海讯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院营养科学研究所陈雁小组新发现了结肠癌的一个抑癌基因PAQR3,并从细胞、动物和人群三个层面揭示了PAQR3是一个参与结肠癌发生发展的抑癌基因。业内专家表示,该研究将为结肠癌的治疗提供一个新的潜在靶点。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肿瘤领域知名杂志《Carcinogenesis》(《癌症形成》)上。
结肠癌指结肠黏膜上皮在环境或遗传等多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发生的恶性病变,是世界第三大癌症。虽然过去几十年来,结肠癌的治疗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其分子病理机制至今仍未被科学家清楚阐明。
陈雁研究组长期致力于PAQR3的研究,发现了PAQR3能通过在空间上调控细胞内关键信号通路来影响多种细胞功能。但是,关于PAQR3是否在结肠癌中发挥作用尚无定论。在陈雁的指导下,博士生王笑等人发现,PAQR3基因的缺失能够促进一种可自发形成肠癌的APCmin小鼠肿瘤的形成,PAQR3基因缺失显著增加了小鼠的肠肿瘤数量。在结肠癌细胞系中,他们发现了PAQR3负向调控细胞增殖以及EGF介导的细胞信号通路的转导。
, http://www.100md.com
此外,他们还通过与营养所方靖研究组合作研究,发现在中国人结肠癌患者的临床样本中,PAQR3的表达水平在肿瘤中显著低于癌旁组织,并且PAQR3的表达水平与肿瘤恶性程度呈负相关。
(岳阳)
我国循证医学研究面临瓶颈 专家呼吁:尽快免费开放公共研究数据库
专家呼吁:尽快免费开放公共研究数据库
本报上海讯 注重“遵循临床医学证据”的循证医学研究在我国面临瓶颈和困惑,目前缺乏免费开放的公共研究数据库是其主要原因之一。9月3日在复旦大学循证医学中心平台启动仪式上,大会主席、我国著名循证医学专家、中华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会主任委员、国际临床流行病学工作网常务理事、复旦大学循证医学中心主任王吉耀教授透露出这样的信息。
, 百拇医药
1996年,王吉耀将Evidence-based medicine正式翻译为“循证医学”,首次把循证医学的理念引入我国。2002年年初,她主编的《循证医学与临床实践》成为国内第一本系统介绍循证医学与临床实践的专著。王吉耀谈到,循证医学尤其注重把收集到的“临床医学证据”转化为最适宜的诊断方法、最精确的预后估计和最安全有效的疗法,应用服务于每一位具体的患者。循证医学研究需要大量数据,资料的可获得性和真实性对研究进程具有重要的影响。但目前我国还没有设立公共数据库对公众开放的机制,因此,研究者根本无法得知哪些单位、哪些个人进行过哪些相关研究等具体信息。正由于不清楚是否有相同的研究正在进行或曾经进行,从而导致重复研究而造成资源浪费。更重要的是,由于有些循证医学研究所获得的“阴性结果”未公开发表,可能导致受试者受到不必要的危害。
王吉耀介绍,在欧美,国家经费资助的项目,其研究原始数据通常对本国公民是免费开放的,数据免费对外开放意味着更多科学家可以利用这些数据进行研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例如,研究人员利用美国人口普查数据、医疗保险和医疗辅助服务中心数据以及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空气质量小时监控数据,就可以分析大气中的污染物是否可能触发某些急性心血管病事件的发生。大家熟知的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调查研究的相关数据,通过不同的研究者不同时期的重新数据分析,获得了许多非常有价值的科学证据。
, http://www.100md.com
王吉耀表示,近年来,我国对医学科研投入力度逐年加大,科研院所科研立项数目不断增长,有的单个科研项目的经费就高达千万元。王吉耀建议,今后在科研选题、立项、可行性评审中,应更多资助优先级研究疾病,考虑实际情况,攻克解决民众最关心的健康问题。如在选题中,研究范围不能过于狭窄,除了关注基因、分子生物学等基础研究外,还应更多地重视社会、心理因素对疾病影响的研究,更多地支持长期随访的研究,让研究证据能够及时转化为临床实践,对循证政策制定起作用。
王吉耀呼吁我国公共研究数据库免费向研究者开放的一天早日到来。如果有关部门尽快把国家资助项目的相关资料对研究者开放,就会有更多的研究者将精力投入到相关研究上,以获得更多的真实的循证医学证据。
(孙国根)
,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