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医学特色诊疗 苗医诊断方法
诊断
苗医在理论上有“两病两纲”之说,即将一切疾病归纳为冷病。热病两大类,“两纲”即“冷病热治、热病冷治”两大治则。现将诊断方法简述如下。
苗医通过望、听、嗅、问、摸、弹等方法搜集疾病表现的各种症状和体征,结合天时地域及其他条件进行综合分析,辨清冷、热二病,分别所属病证,为治疗原则和具体治法提供重要依据。
(一)望诊
主要望形态、神志、面色、眼球、四毛、(头发、眉毛、睫毛、毫毛)、口舌、耳壳、鼻、指纹、指甲、手掌、二便、病灶等,尤对望四毛、口舌、鼻、指纹、指甲、掌纹方面独具特色。
1.望四毛:病人头发光泽,无明显改变,主病情轻而易治,病中头发失泽,枯槁而乱,是重病久病之象,治疗较难。小儿头发干枯无泽,卷曲,眉乱而坚,为“牛胎”病,头发枯黄而乱,多为“猪胎”病。眉毛乱而失泽,欲皱眉而眉不举,称“眉下坎””,是重症病象,眉光秃而面腻为“麻风证”,眉如新月多聪贤,眉乱细软失泽多体弱。睫毛难举,或举而不灵为重病,举而灵者为轻病,双睫毛举而不闭为“突眼病”,单睫举而不全闭多见于“中风证”。望毫毛主要是以两鬓角下、两肘、两膝以下部位,观其色泽、顺乱情况,毫毛竖而卷曲为慢性病,竖乱、枯槁、失泽为重病。望耳壳耳壳枯黄、薄而透亮为冷病、久病,耳壳紫红为热病,小儿耳壳萎黄、薄而透亮、指甲色紫、喜咬于指为“花胎”病。
, http://www.100md.com
2.望口舌:通过对口腔粘膜、口唇色泽、形态、舌质、舌色、舌态、舌苔等变化来诊断疾病,口腔粘膜色红为热病,色淡为冷病,色紫暗而黑为重症,粘膜呈沟路形糜烂、分泌脓液、味臭为“白口腻”,口内生疮色白如菌朵样突起叫“白口菌”。唇色深红为热病,苍白失泽为冷病,孕妇唇苍白谨防难产,唇青时时吐涎,母子难全。久病突见唇若涂朱或人中色白,或上唇缩短,皆为病情危重之象。舌红为轻热,绛红为重热,紫而干为极热,舌淡白或青蓝或紫润者皆为冷病,舌边缘长出两条肉筋抱住大舌(叫双龙抱柱),或舌生恶肉头大蒂小、溃烂而臭,或舌下长出一条似舌非舌的半月状肿物,将大舌往上顶者均为热病,舌胖大淡润,边有齿印者为冷病。
3.望鼻:鼻腔淡白无泽、鼻尖色白,或青、黄失泽为冷病;若腔内潮红或赤肿,或鼻尖色红为热病。男子鼻翼色黑下连人中,多有阴茎、睾丸疾患;女子鼻翼色黑多有经带疾患。鼻内生瘤称为“鼻舌”。初病鼻煽为热病,久病鼻煽为冷病。病中鼻尖歪斜主病危。
4.望指纹;主要用于小儿,观察食指外侧的脉络纹,脉络粗壮一端名“蛇头”,细小一端名“蛇尾”,粗壮端由指根往指尖爬行名“去蛇”,主伤于湿气为冷病;由指尖往指根爬行名“来蛇”,主伤于风雨为热病,脉络连接间断,形如滴水状,时隐时现,名“流珠”,主伤食;连接间断,形如丸珠者名“圆珠”,主热病。
, 百拇医药
5.望指甲:指甲色苍或青,按之回血缓慢,或久病甲青者为冷病;指甲红紫、按之回血快者为热病;指甲扁平或凹陷,周围隆起,多为肝病;若数根或全部指甲中心呈一横条鼓出多为心病;若呈竖条破裂多见于“米黄证”或老年人(老年性甲退化)。
6.望手掌:大、小鱼际红赤为热病,苍白为冷病,黄而枯瘦为慢性病,枯燥色黑为肾病,长期色红,刮之退色,即刻复红为肝病,大鱼际的弧形褶皱纹下端近掌根处的分叉叫“撑叉”,其位置低则孕育功能强,位置高则体衰而孕育功能弱,位置靠近掌心处称不育线,多为孕育能力差。
(二)听诊
主要听病人说话、呻吟、咳嗽、呼吸、打呃、肠鸣、排屁等声音变化诊断疾病。若声音高亢有力,或重浊气粗者为热病;声低沉长无力者多为冷病。初病语音声嘶为热病,久病声嘶为冷病。因恼怒而咳声连作,气不得续,甚或咳血为“气咳”,连续大声呻吟,双手抱腹、翻来滚去,表情痛苦,面色苍白或青,伴大汗淋漓者多为“鲤鱼摆滩经”。
, 百拇医药
(三)嗅诊
是医生嗅病人的体气、口气及排泄物、分泌物的气味变化以诊断疾病。如大便焦臭、小便浑浊而臭,或排屁臭如腐蛋,或汗后有酸臭味均为热病。若大便腥臭、小便清长无臭,或久病屁多不臭均为冷病。
(四)问诊
主要问发病时辰、冷热、疼痛、汗出、饮食、睡眠、二便、经带等内容。如初病发冷热,或先热后冷、先冷后热、冷热相兼皆为热病,长期发冷怕冷、或低热者,均为冷病;急性头痛为热病,久病头痛为冷病;急性腹痛、饱痛、绞痛、刺痛、白天发作、喜冷拒按者均为热病,腹部久痛、饿痛、隐痛、冷痛、夜晚发作、喜温喜按者为冷病;腰部急痛、胀痛、热痛为热病,久痛、冷痛、木痛、酸痛、隐痛为冷病。初病有汗,汗热身热者为热病,病中无汗,或久病汗出,或夜间汗出、汗冷身冷者为冷病,病重而大汗淋漓不止者为危候。病中喜冷饮、多食易饥者为热病、喜热饮或口淡食少为冷病,喜食泥土、生米等异物者多为“蛊疾”,喜吃自己的衣襟、布扣、谷米者为“米黄证”,若久病重病不进饮食,突然狂食暴饮不知饱食足者为病危,预后不良。
, 百拇医药
(五)摸诊
主要指摸脉及病人体表的有关部位。苗医将脉象称为“大脉”(马之意),以喻脉搏跳动象马奔跑一样有节律,脉象有病脉、喜脉、寿脉之分,脉位有头部脉、寸口脉、腕部、五指、内外踝、内外膝眼下、足背、左乳下共16处。
1.头部脉称“大脉杯”,有双耳门前脉、耳后高骨下脉、双下颌下脉三处,此三处脉快而有力为热病,有发热头痛等症状,慢而无力为冷病。
2.上肢脉叫“大脉兜”,又称“上马脉”。包括肘脉、腕后脉、五指脉。肘脉位于肘部外侧,此处脉律紊乱多主消化道疾病,脉搏消失主病情危重。腕后脉分关脉和禄脉,关脉在掌后横纹由桡侧端起至尺侧端止,依次分为外关、中关、内关。禄脉在掌后桡骨小头内侧缘,从远心端起依次为上、中、下三部,禄脉又称总脉,是诊断疾病的主脉,但对某些疾病则要与其他脉位合参,如妇科的“月家乐证”既切禄脉又需与七点零二脉合参,重危病人既切禄脉又切下马脉的内膝眼下脉,如内膝眼下脉消失、禄脉微弱,病人在9日内医治得当尚有生机,否则预后不良;内膝眼下脉消失而禄脉正常,病虽重预后良好。禄脉快而有力为热病,慢而无力为冷病,极弱或难摸到是危候。通过禄脉可测妇女“空喜”、“实喜”,停经妇女双手禄脉圆滑应指多有好为实喜,左手中部比右手下部搏动有力,妊娠多成功,右手下部比左手中部有力,虽妊娠但易流产。禄脉有规律地跳三次停一次为三点零脉,跳四次停一次为四点零脉,以此类推有五点零脉、六点零脉,七次停搏一次,而虎口脉不停为七点零二脉,主妇女月家病。五指脉是患者各指第一、二节的两侧脉位,快而有力为热病,慢而弱为冷病,拇指脉快而有力主头痛、头昏,为惊骇所致。食指脉快而有力主冷热间发、恶心呕吐等,为外感所致。中指脉快而乱主心痛、胃痛。无名指脉急而乱,病情朝轻暮重。小指脉急强,病情日轻夜重,主下身疾患,如带下证、月家证,及男子阴囊。附睾等部疾病。胸部脉又称“大脉拦”,在左乳附近,分天脉、地脉、命脉。天脉在左乳上方,地脉在左乳中右下方,命脉在左乳左下方,此三部脉太弱,主多种“翻”病,过强多为心脏疾患。
, 百拇医药
3.下肢脉又称“大脉闹”,分内踝、外踝、足背三处。内踝脉在内踝上三寸至内膝下三寸处,此脉极弱或停搏多有下肢疾病或重危病。外踝脉在外踝上三寸及外膝下三寸处,正常人此脉较弱,若脉洪大主下肢疾病,如发于下肢的丹毒、疔、癜、癀等。足背脉在足背第一、二趾间后一横指处,此脉消失为重病或足疾。摸诊中对病人有关部位的触摸,以了解局部的温度、痛觉、色块的形状、大小、软硬、波动感等判断疾病。以摸前额对5岁以下小儿疾病诊断的功夫尤精,部位是由两眉中点起至前发际连线,分上、中、下三部,医生以食指、中指、无名指指腹分别摸病儿的上中下三部,三部皆灼手者为热病,可伴有鼻塞、气粗、咳嗽、发热等;三部发凉为冷病,可伴有发冷、呕吐、腹泻等;上、中两部灼手者为受惊骇所致;下部的手甚于上、中二部,多为饮食积滞。
(六)弹诊
, 百拇医药 医者用五指提弹患者腋前、肩背、脊旁、肘窝、腘窝等处大筋或皮肤,若紧束不知疼痛,或随着提弹有色块隆起,或提弹处皮肤迅速出现乌黑色瘀点或瘀斑,并伴有剧烈头痛或胸腹痛,面苍唇白,指尖逆冷,恶心欲呕或吐泻等,多为“翻”病。
治疗
苗医所称的“两纲”即“冷病热治、热病冷治”,是他们治病的两大法则,具体治法则分内治法和外治法,其外治法尤为丰富,并体现了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治疗特点。
(一)放血疗法
用碎瓷片锐端或铁制针具在指(趾)尖、指(趾)甲旁、肘窝、腘窝、人中、舌下青筋等处点刺出血、视病情放一至数滴血。
(二)刮治法
, 百拇医药
用铜钱(或筷子、麻丝)蘸桐油(或菜油)、药液,在脊柱两侧、胸部肌肉丰厚处,头顶、前额、鼻梁、后项、腹股沟、四肢内侧等处进行刮治,一般是从内向外或从上向下刮,力量适度,刮至该处出现暗红色瘀点或瘀斑即可。亦可用生姜块进行刮治。
(三)爆灯火疗法
用灯草芯浸透桐油或菜油,在灯上点燃后往选定的部位迅捷点灼,可听见轻微的爆炸声,被的处皮肤可见高粱大小的白色焦点。
(四)生姜叭法
医者将适量生姜嚼烂含于口中,以口对准患者穴位用力吸至发红,穴位有百会、印堂、风池、风府、肩井、神阙、涌泉等。
以上四法属于急救疗法,多用于各种突发性急证。
, 百拇医药
(五)气角疗法
用2~3寸长牛角尖,在尖端锉一小孔,治疗时将角的圆口紧按于患处,医者用嘴从小孔处将角内空气吸出,造成角负压,然后用蜂蜡迅速密封小孔,角即紧附于患处皮肤。主治麻木、疼痛、扭伤等。
(六)滚蛋疗法
有滚生蛋和熟蛋两种。滚生蛋:取生蛋一只洗净晾干,然后用此蛋在前额、胸、背、腹部、手足心等处来回或顺时针滚动,至鸡蛋发热为止,主治热病。滚熟蛋:用治冷病的单药或具有重镇作用的金、银首饰与鸡蛋同煮,蛋熟后将蛋取出稍候,然后用热蛋在患者前额、额角、背部、胸腹部不断滚动,使热力和药力透过皮肤入内达到治疗冷病的目的。
(七)发泡疗法
将毛茛捣绒,取一团如花生米大小包额角或掌面腕横纹中点,有痒痛感即去掉,有水泡发出,可治疗“摆子”、“牙痛”等。
, http://www.100md.com
(八)佩戴疗法
将药物装在特制小布袋内,佩戴于身,或直接将药物缝在小儿帽缘上,使药物气味通过口鼻吸入来防治疾病,此法多用于小儿。
(九)熏蒸疗法
可根据病情分全身或局部熏蒸法。
1.全身熏蒸法:在土坎边挖个深洞,洞上架数根粗木棍(能够承受一个成人的重量),木棍下面置一口锅,放入药物加适量水烧开产生蒸气后,将火撤去,然后在木棍上铺垫一层松枝,四周用席或布围住,令病人裸坐其中,头露于外,让药液蒸气熏蒸患者至全身汗出为止。主治全身风湿麻木、疼痛、皮肤病等。
, http://www.100md.com
2.局部熏蒸法:用药罐将药煎好后从火上取下,将患处直接放于药罐口,或将药液连渣倒入盆中以药液热气重蒸患处主治局部疾患,还有用口鼻对着药罐口熏蒸治疗咳嗽,鼻塞不通等。
(十)火针疗法
视疔、癀大小,选用特制的不同规格的铁针,然后估量疔、癀顶端与根部的距离,用卡子卡在针尖适当部位(避免刺入过深或不及),将铁针烧红从疔、癀顶端垂直刺入,当速进速出。主治疔、癀类疾病。
(十一)抹酒火疗法
在粗瓷碗内倒适量白酒点燃,医者用手不断蘸燃烧的白酒敷于患处,并施以摸、拍、揉、捏等手法。主治风湿麻木,关节疼痛、软组织损伤等。
(十二)烧药火疗法
, 百拇医药
取绿豆大小的硫黄,或米粒大小的麝香置于选定部位,用火媒子将其点燃,烧至患者不能忍受时去掉。此法具有较强的散寒除湿止痛之功。
(十三)纸媒筒疗法
取5寸长竹筒1个,同草纸浸透熔解后的蜡,裹于竹筒的一端,另一端罩住肚脐,然后点燃蜡纸,至蜡纸烧尽。主治小儿腹胀、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
(十四)外敷疗法
根据病情需要,采用不同的药物和制剂敷于选定部位以治疗疾病。
1.用鲜药捣烂外敷患处或肚脐。可治皮肤、筋骨、关节、脏腑疾病。
, 百拇医药
2.用桐油煎鸡蛋制成蛋饼,趁热敷于脐腹上。
3.取活鸡1只,剖开胸腹趁热仆在患者胸腹上。此两法主要用于各种冷病。
4.将小鸡崽与鲜接骨药共同捶烂捣绒,敷于骨折部位,可以接骨。
(十五)热熨疗法
将颗粒状食盐炒热装入布袋内,趁热熨肚脐、胸腹、背心及其他病灶,也有医者直接用手掌蘸桐油烤热后为患者熨以上各部位,本法主要用于各种病情轻微的冷病。
(十六)刮脊抽腿疗法 用铜钱蘸桐油刮背脊两侧大筋,然后握住患者脚踝用力抽动其双腿。主治部分抽搐或痿瘫类疾病。
(十七)拍击疗法
, 百拇医药
用手蘸白酒在病人小腹及大腿内侧用力拍击,至病人痛不可忍为止。主治“扯肠风”、“缩阴症”等。
(十八)针挑疗法
在背脊肺俞穴、脾俞穴等部位,或大、小鱼际处,皮肤经消毒后,用大缝衣针挑破皮肤,挑出少量皮下脂肪并剪去,然后包扎好伤口。主治小儿疳积、哮喘、小儿麻痹症等。
(十九)外洗疗法
用药煎水或鲜药捣烂兑水外洗全身或局部病灶。主治各种皮肤病、痹证、偏瘫等。
(二十)药针疗法
, http://www.100md.com
根据病情不同有硫黄针和糖药针两种。
(1)硫黄针疗法:取缝衣针1枚,将针尾插入筷子头内,仅留出1.5毫米左右的针尖扎紧备用。在一粗瓷碗内燃烧硫黄,待熔化后用针尖蘸硫黄点刺患处,视患处大小点刺1至数针不等。(2)糖药针(又名弩药针)疗法:以川乌、草乌、南星、一支蒿、半夏、半截烂、断肠草等30多种鲜药榨汁,将药汁置放于阴凉通风处晾晒浓缩成膏状,然后收藏于瓷瓶内备用。用时以竹签挑出一小点如黄豆大,用500毫升酒或冷开水稀释,并加入适量的虎尿、马蜂尿(蜂毒),然后用上述针具蘸药水刺患处,视患处大小点刺1至数针。此两法皆主治风湿麻木、疼痛、偏瘫等。
(二十一)化水疗法
取清水1碗,医者定神运气后,用手指在水面上空根据不同病情画符,并默念口诀或投入必要药物,然后将此水喷向病人患处,可止血、止痛、安胎、催产、清热、消肿等。此法类似于心理暗示。气功疗法的原理。
, 百拇医药
(二十二)饮食疗法
根据不同季节食用某种食物或饮料达到一定的保健或治疗作用。如清明节前后采摘清明菜洗净,加入糯米饭中做成“清明粑”蒸熟食用,可以清热解毒或治劳伤筋骨疼痛,夏日则常以酸菜、酸汤为菜肴或饮料,可生津解暑、开胃止泻,冬腊月则酿制糯米甜酒食用活血行血、补体御寒,另外还有“热羊冷狗”之说,认为羊肉尤其是羊肝具有清热泻火之功,夏天适当食之可泻热清暑,冬季则食狗肉能补虚御寒、强筋健骨。
(二十三)体育疗法
苗胞常利用节日或农闲时间,以家具或农具作体育运动器材,举行拳、棍、刀、弩、叉术,及板凳舞、猴儿鼓等项目比赛或表演,既娱乐了情志又锻炼了身体,起到了增强体质、防病治病的作用。
, 百拇医药
苗医在理论上有“两病两纲”之说,即将一切疾病归纳为冷病。热病两大类,“两纲”即“冷病热治、热病冷治”两大治则。现将诊断方法简述如下。
苗医通过望、听、嗅、问、摸、弹等方法搜集疾病表现的各种症状和体征,结合天时地域及其他条件进行综合分析,辨清冷、热二病,分别所属病证,为治疗原则和具体治法提供重要依据。
(一)望诊
主要望形态、神志、面色、眼球、四毛、(头发、眉毛、睫毛、毫毛)、口舌、耳壳、鼻、指纹、指甲、手掌、二便、病灶等,尤对望四毛、口舌、鼻、指纹、指甲、掌纹方面独具特色。
1.望四毛:病人头发光泽,无明显改变,主病情轻而易治,病中头发失泽,枯槁而乱,是重病久病之象,治疗较难。小儿头发干枯无泽,卷曲,眉乱而坚,为“牛胎”病,头发枯黄而乱,多为“猪胎”病。眉毛乱而失泽,欲皱眉而眉不举,称“眉下坎””,是重症病象,眉光秃而面腻为“麻风证”,眉如新月多聪贤,眉乱细软失泽多体弱。睫毛难举,或举而不灵为重病,举而灵者为轻病,双睫毛举而不闭为“突眼病”,单睫举而不全闭多见于“中风证”。望毫毛主要是以两鬓角下、两肘、两膝以下部位,观其色泽、顺乱情况,毫毛竖而卷曲为慢性病,竖乱、枯槁、失泽为重病。望耳壳耳壳枯黄、薄而透亮为冷病、久病,耳壳紫红为热病,小儿耳壳萎黄、薄而透亮、指甲色紫、喜咬于指为“花胎”病。
, http://www.100md.com
2.望口舌:通过对口腔粘膜、口唇色泽、形态、舌质、舌色、舌态、舌苔等变化来诊断疾病,口腔粘膜色红为热病,色淡为冷病,色紫暗而黑为重症,粘膜呈沟路形糜烂、分泌脓液、味臭为“白口腻”,口内生疮色白如菌朵样突起叫“白口菌”。唇色深红为热病,苍白失泽为冷病,孕妇唇苍白谨防难产,唇青时时吐涎,母子难全。久病突见唇若涂朱或人中色白,或上唇缩短,皆为病情危重之象。舌红为轻热,绛红为重热,紫而干为极热,舌淡白或青蓝或紫润者皆为冷病,舌边缘长出两条肉筋抱住大舌(叫双龙抱柱),或舌生恶肉头大蒂小、溃烂而臭,或舌下长出一条似舌非舌的半月状肿物,将大舌往上顶者均为热病,舌胖大淡润,边有齿印者为冷病。
3.望鼻:鼻腔淡白无泽、鼻尖色白,或青、黄失泽为冷病;若腔内潮红或赤肿,或鼻尖色红为热病。男子鼻翼色黑下连人中,多有阴茎、睾丸疾患;女子鼻翼色黑多有经带疾患。鼻内生瘤称为“鼻舌”。初病鼻煽为热病,久病鼻煽为冷病。病中鼻尖歪斜主病危。
4.望指纹;主要用于小儿,观察食指外侧的脉络纹,脉络粗壮一端名“蛇头”,细小一端名“蛇尾”,粗壮端由指根往指尖爬行名“去蛇”,主伤于湿气为冷病;由指尖往指根爬行名“来蛇”,主伤于风雨为热病,脉络连接间断,形如滴水状,时隐时现,名“流珠”,主伤食;连接间断,形如丸珠者名“圆珠”,主热病。
, 百拇医药
5.望指甲:指甲色苍或青,按之回血缓慢,或久病甲青者为冷病;指甲红紫、按之回血快者为热病;指甲扁平或凹陷,周围隆起,多为肝病;若数根或全部指甲中心呈一横条鼓出多为心病;若呈竖条破裂多见于“米黄证”或老年人(老年性甲退化)。
6.望手掌:大、小鱼际红赤为热病,苍白为冷病,黄而枯瘦为慢性病,枯燥色黑为肾病,长期色红,刮之退色,即刻复红为肝病,大鱼际的弧形褶皱纹下端近掌根处的分叉叫“撑叉”,其位置低则孕育功能强,位置高则体衰而孕育功能弱,位置靠近掌心处称不育线,多为孕育能力差。
(二)听诊
主要听病人说话、呻吟、咳嗽、呼吸、打呃、肠鸣、排屁等声音变化诊断疾病。若声音高亢有力,或重浊气粗者为热病;声低沉长无力者多为冷病。初病语音声嘶为热病,久病声嘶为冷病。因恼怒而咳声连作,气不得续,甚或咳血为“气咳”,连续大声呻吟,双手抱腹、翻来滚去,表情痛苦,面色苍白或青,伴大汗淋漓者多为“鲤鱼摆滩经”。
, 百拇医药
(三)嗅诊
是医生嗅病人的体气、口气及排泄物、分泌物的气味变化以诊断疾病。如大便焦臭、小便浑浊而臭,或排屁臭如腐蛋,或汗后有酸臭味均为热病。若大便腥臭、小便清长无臭,或久病屁多不臭均为冷病。
(四)问诊
主要问发病时辰、冷热、疼痛、汗出、饮食、睡眠、二便、经带等内容。如初病发冷热,或先热后冷、先冷后热、冷热相兼皆为热病,长期发冷怕冷、或低热者,均为冷病;急性头痛为热病,久病头痛为冷病;急性腹痛、饱痛、绞痛、刺痛、白天发作、喜冷拒按者均为热病,腹部久痛、饿痛、隐痛、冷痛、夜晚发作、喜温喜按者为冷病;腰部急痛、胀痛、热痛为热病,久痛、冷痛、木痛、酸痛、隐痛为冷病。初病有汗,汗热身热者为热病,病中无汗,或久病汗出,或夜间汗出、汗冷身冷者为冷病,病重而大汗淋漓不止者为危候。病中喜冷饮、多食易饥者为热病、喜热饮或口淡食少为冷病,喜食泥土、生米等异物者多为“蛊疾”,喜吃自己的衣襟、布扣、谷米者为“米黄证”,若久病重病不进饮食,突然狂食暴饮不知饱食足者为病危,预后不良。
, 百拇医药
(五)摸诊
主要指摸脉及病人体表的有关部位。苗医将脉象称为“大脉”(马之意),以喻脉搏跳动象马奔跑一样有节律,脉象有病脉、喜脉、寿脉之分,脉位有头部脉、寸口脉、腕部、五指、内外踝、内外膝眼下、足背、左乳下共16处。
1.头部脉称“大脉杯”,有双耳门前脉、耳后高骨下脉、双下颌下脉三处,此三处脉快而有力为热病,有发热头痛等症状,慢而无力为冷病。
2.上肢脉叫“大脉兜”,又称“上马脉”。包括肘脉、腕后脉、五指脉。肘脉位于肘部外侧,此处脉律紊乱多主消化道疾病,脉搏消失主病情危重。腕后脉分关脉和禄脉,关脉在掌后横纹由桡侧端起至尺侧端止,依次分为外关、中关、内关。禄脉在掌后桡骨小头内侧缘,从远心端起依次为上、中、下三部,禄脉又称总脉,是诊断疾病的主脉,但对某些疾病则要与其他脉位合参,如妇科的“月家乐证”既切禄脉又需与七点零二脉合参,重危病人既切禄脉又切下马脉的内膝眼下脉,如内膝眼下脉消失、禄脉微弱,病人在9日内医治得当尚有生机,否则预后不良;内膝眼下脉消失而禄脉正常,病虽重预后良好。禄脉快而有力为热病,慢而无力为冷病,极弱或难摸到是危候。通过禄脉可测妇女“空喜”、“实喜”,停经妇女双手禄脉圆滑应指多有好为实喜,左手中部比右手下部搏动有力,妊娠多成功,右手下部比左手中部有力,虽妊娠但易流产。禄脉有规律地跳三次停一次为三点零脉,跳四次停一次为四点零脉,以此类推有五点零脉、六点零脉,七次停搏一次,而虎口脉不停为七点零二脉,主妇女月家病。五指脉是患者各指第一、二节的两侧脉位,快而有力为热病,慢而弱为冷病,拇指脉快而有力主头痛、头昏,为惊骇所致。食指脉快而有力主冷热间发、恶心呕吐等,为外感所致。中指脉快而乱主心痛、胃痛。无名指脉急而乱,病情朝轻暮重。小指脉急强,病情日轻夜重,主下身疾患,如带下证、月家证,及男子阴囊。附睾等部疾病。胸部脉又称“大脉拦”,在左乳附近,分天脉、地脉、命脉。天脉在左乳上方,地脉在左乳中右下方,命脉在左乳左下方,此三部脉太弱,主多种“翻”病,过强多为心脏疾患。
, 百拇医药
3.下肢脉又称“大脉闹”,分内踝、外踝、足背三处。内踝脉在内踝上三寸至内膝下三寸处,此脉极弱或停搏多有下肢疾病或重危病。外踝脉在外踝上三寸及外膝下三寸处,正常人此脉较弱,若脉洪大主下肢疾病,如发于下肢的丹毒、疔、癜、癀等。足背脉在足背第一、二趾间后一横指处,此脉消失为重病或足疾。摸诊中对病人有关部位的触摸,以了解局部的温度、痛觉、色块的形状、大小、软硬、波动感等判断疾病。以摸前额对5岁以下小儿疾病诊断的功夫尤精,部位是由两眉中点起至前发际连线,分上、中、下三部,医生以食指、中指、无名指指腹分别摸病儿的上中下三部,三部皆灼手者为热病,可伴有鼻塞、气粗、咳嗽、发热等;三部发凉为冷病,可伴有发冷、呕吐、腹泻等;上、中两部灼手者为受惊骇所致;下部的手甚于上、中二部,多为饮食积滞。
(六)弹诊
, 百拇医药 医者用五指提弹患者腋前、肩背、脊旁、肘窝、腘窝等处大筋或皮肤,若紧束不知疼痛,或随着提弹有色块隆起,或提弹处皮肤迅速出现乌黑色瘀点或瘀斑,并伴有剧烈头痛或胸腹痛,面苍唇白,指尖逆冷,恶心欲呕或吐泻等,多为“翻”病。
治疗
苗医所称的“两纲”即“冷病热治、热病冷治”,是他们治病的两大法则,具体治法则分内治法和外治法,其外治法尤为丰富,并体现了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治疗特点。
(一)放血疗法
用碎瓷片锐端或铁制针具在指(趾)尖、指(趾)甲旁、肘窝、腘窝、人中、舌下青筋等处点刺出血、视病情放一至数滴血。
(二)刮治法
, 百拇医药
用铜钱(或筷子、麻丝)蘸桐油(或菜油)、药液,在脊柱两侧、胸部肌肉丰厚处,头顶、前额、鼻梁、后项、腹股沟、四肢内侧等处进行刮治,一般是从内向外或从上向下刮,力量适度,刮至该处出现暗红色瘀点或瘀斑即可。亦可用生姜块进行刮治。
(三)爆灯火疗法
用灯草芯浸透桐油或菜油,在灯上点燃后往选定的部位迅捷点灼,可听见轻微的爆炸声,被的处皮肤可见高粱大小的白色焦点。
(四)生姜叭法
医者将适量生姜嚼烂含于口中,以口对准患者穴位用力吸至发红,穴位有百会、印堂、风池、风府、肩井、神阙、涌泉等。
以上四法属于急救疗法,多用于各种突发性急证。
, 百拇医药
(五)气角疗法
用2~3寸长牛角尖,在尖端锉一小孔,治疗时将角的圆口紧按于患处,医者用嘴从小孔处将角内空气吸出,造成角负压,然后用蜂蜡迅速密封小孔,角即紧附于患处皮肤。主治麻木、疼痛、扭伤等。
(六)滚蛋疗法
有滚生蛋和熟蛋两种。滚生蛋:取生蛋一只洗净晾干,然后用此蛋在前额、胸、背、腹部、手足心等处来回或顺时针滚动,至鸡蛋发热为止,主治热病。滚熟蛋:用治冷病的单药或具有重镇作用的金、银首饰与鸡蛋同煮,蛋熟后将蛋取出稍候,然后用热蛋在患者前额、额角、背部、胸腹部不断滚动,使热力和药力透过皮肤入内达到治疗冷病的目的。
(七)发泡疗法
将毛茛捣绒,取一团如花生米大小包额角或掌面腕横纹中点,有痒痛感即去掉,有水泡发出,可治疗“摆子”、“牙痛”等。
, http://www.100md.com
(八)佩戴疗法
将药物装在特制小布袋内,佩戴于身,或直接将药物缝在小儿帽缘上,使药物气味通过口鼻吸入来防治疾病,此法多用于小儿。
(九)熏蒸疗法
可根据病情分全身或局部熏蒸法。
1.全身熏蒸法:在土坎边挖个深洞,洞上架数根粗木棍(能够承受一个成人的重量),木棍下面置一口锅,放入药物加适量水烧开产生蒸气后,将火撤去,然后在木棍上铺垫一层松枝,四周用席或布围住,令病人裸坐其中,头露于外,让药液蒸气熏蒸患者至全身汗出为止。主治全身风湿麻木、疼痛、皮肤病等。
, http://www.100md.com
2.局部熏蒸法:用药罐将药煎好后从火上取下,将患处直接放于药罐口,或将药液连渣倒入盆中以药液热气重蒸患处主治局部疾患,还有用口鼻对着药罐口熏蒸治疗咳嗽,鼻塞不通等。
(十)火针疗法
视疔、癀大小,选用特制的不同规格的铁针,然后估量疔、癀顶端与根部的距离,用卡子卡在针尖适当部位(避免刺入过深或不及),将铁针烧红从疔、癀顶端垂直刺入,当速进速出。主治疔、癀类疾病。
(十一)抹酒火疗法
在粗瓷碗内倒适量白酒点燃,医者用手不断蘸燃烧的白酒敷于患处,并施以摸、拍、揉、捏等手法。主治风湿麻木,关节疼痛、软组织损伤等。
(十二)烧药火疗法
, 百拇医药
取绿豆大小的硫黄,或米粒大小的麝香置于选定部位,用火媒子将其点燃,烧至患者不能忍受时去掉。此法具有较强的散寒除湿止痛之功。
(十三)纸媒筒疗法
取5寸长竹筒1个,同草纸浸透熔解后的蜡,裹于竹筒的一端,另一端罩住肚脐,然后点燃蜡纸,至蜡纸烧尽。主治小儿腹胀、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
(十四)外敷疗法
根据病情需要,采用不同的药物和制剂敷于选定部位以治疗疾病。
1.用鲜药捣烂外敷患处或肚脐。可治皮肤、筋骨、关节、脏腑疾病。
, 百拇医药
2.用桐油煎鸡蛋制成蛋饼,趁热敷于脐腹上。
3.取活鸡1只,剖开胸腹趁热仆在患者胸腹上。此两法主要用于各种冷病。
4.将小鸡崽与鲜接骨药共同捶烂捣绒,敷于骨折部位,可以接骨。
(十五)热熨疗法
将颗粒状食盐炒热装入布袋内,趁热熨肚脐、胸腹、背心及其他病灶,也有医者直接用手掌蘸桐油烤热后为患者熨以上各部位,本法主要用于各种病情轻微的冷病。
(十六)刮脊抽腿疗法 用铜钱蘸桐油刮背脊两侧大筋,然后握住患者脚踝用力抽动其双腿。主治部分抽搐或痿瘫类疾病。
(十七)拍击疗法
, 百拇医药
用手蘸白酒在病人小腹及大腿内侧用力拍击,至病人痛不可忍为止。主治“扯肠风”、“缩阴症”等。
(十八)针挑疗法
在背脊肺俞穴、脾俞穴等部位,或大、小鱼际处,皮肤经消毒后,用大缝衣针挑破皮肤,挑出少量皮下脂肪并剪去,然后包扎好伤口。主治小儿疳积、哮喘、小儿麻痹症等。
(十九)外洗疗法
用药煎水或鲜药捣烂兑水外洗全身或局部病灶。主治各种皮肤病、痹证、偏瘫等。
(二十)药针疗法
, http://www.100md.com
根据病情不同有硫黄针和糖药针两种。
(1)硫黄针疗法:取缝衣针1枚,将针尾插入筷子头内,仅留出1.5毫米左右的针尖扎紧备用。在一粗瓷碗内燃烧硫黄,待熔化后用针尖蘸硫黄点刺患处,视患处大小点刺1至数针不等。(2)糖药针(又名弩药针)疗法:以川乌、草乌、南星、一支蒿、半夏、半截烂、断肠草等30多种鲜药榨汁,将药汁置放于阴凉通风处晾晒浓缩成膏状,然后收藏于瓷瓶内备用。用时以竹签挑出一小点如黄豆大,用500毫升酒或冷开水稀释,并加入适量的虎尿、马蜂尿(蜂毒),然后用上述针具蘸药水刺患处,视患处大小点刺1至数针。此两法皆主治风湿麻木、疼痛、偏瘫等。
(二十一)化水疗法
取清水1碗,医者定神运气后,用手指在水面上空根据不同病情画符,并默念口诀或投入必要药物,然后将此水喷向病人患处,可止血、止痛、安胎、催产、清热、消肿等。此法类似于心理暗示。气功疗法的原理。
, 百拇医药
(二十二)饮食疗法
根据不同季节食用某种食物或饮料达到一定的保健或治疗作用。如清明节前后采摘清明菜洗净,加入糯米饭中做成“清明粑”蒸熟食用,可以清热解毒或治劳伤筋骨疼痛,夏日则常以酸菜、酸汤为菜肴或饮料,可生津解暑、开胃止泻,冬腊月则酿制糯米甜酒食用活血行血、补体御寒,另外还有“热羊冷狗”之说,认为羊肉尤其是羊肝具有清热泻火之功,夏天适当食之可泻热清暑,冬季则食狗肉能补虚御寒、强筋健骨。
(二十三)体育疗法
苗胞常利用节日或农闲时间,以家具或农具作体育运动器材,举行拳、棍、刀、弩、叉术,及板凳舞、猴儿鼓等项目比赛或表演,既娱乐了情志又锻炼了身体,起到了增强体质、防病治病的作用。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