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健康快讯 > 健康谚语
编号:12326305
经典释义多则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0月4日 当代健康报
     经典释义

    原文:所谓五藏者,藏精气而不写(通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府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故曰:实而不满,满而不实也。——— 《内经·素问·五藏别论篇》

    释义:所谓五脏,贮藏精气,不能输泻。因此,五脏中精气盈满但没有水谷或废料。六腑转化水谷,不能贮藏精气。因此,六腑中充满水谷或废料而不是精气。食物所在的地方为实,不在的地方为虚,因此,吃入水谷,胃中充实而肠中虚空;食物传下后,肠中充实而胃中虚空。所以五脏和六腑的区别就在于:精气盈满则不能水谷充实,水谷充实则不能精气盈满。

    
, http://www.100md.com
    经典释义

    原文:夫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写(通泻)而不藏。此受五藏浊气,名曰传化之府,此不能久留,输写者也。魄门亦为五藏使,水谷不得久藏。———《内经·素问·五藏别论篇》

    释义: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这五个脏器,包藏水谷和废料,性质属阳,排泄浊气,所以是排泄器官,不储藏精气。水谷吃进人体,在这五个脏器中转化、排泄,所以是传化的脏器,负责输泻。虽然各脏器的糟粕由肛门排泄,但脏气的升降也靠它来调节,水谷不能一直储藏于此。

    

    经典释义
, 百拇医药
    原文:黄帝问曰:余闻方士,或以脑髓为藏,或以肠胃为藏,或以为府。敢问更相反,皆自谓是。不知其道,愿闻其说。岐伯对曰: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写。名为奇恒之府。

    ———《内经·素问·五藏别论篇》释义:黄帝问:我听医生说,有的把脑髓称为脏,有的把肠胃称为脏,或称为腑。冒昧问下,有的把肠胃称为脏,有的称为腑,这不同的说法,都说是对的。我不知道其中的道理,愿意听你详细解说。岐伯说:脑、髓、骨脉、胆、女子胞,这六个器官属阴,藏精而不泻。这六个器官形似六腑,但能贮藏精气,有别于一般的脏腑。

    

    经典释义
, http://www.100md.com
    原文: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一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

    ———《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篇》

    释义:这十二脏腑,不能彼此失去正常的协调关系。因此,如果心脏正常,那么其他脏腑间就会相安无事,遵照这个规则养生就会健康长寿,终生不致危险,以此治理国家则天下昌明。如果心脏异常,那么其他脏腑也会危险,十二脏腑相互联系的道路闭塞不通,身体就会大大受损,遵照这个规则养生就会危及健康,以此治理国家,国家统治地位则有倾覆的危险,一定要防备警惕。

    

, 百拇医药     经典释义

    原文: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太阴,通于冬气。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此为阴中之少阳,通于春气。

    ———《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

    释义:肾,像冬眠伏藏的虫子,具有闭藏和藏精的功能。肾主藏精,宜闭固而不妄泄。肾气的精华反映在头发,充盈在骨骼之中,肾在阴分中属太阴,与冬天主气相通。

    肝,主筋,筋主运动,所以是调节感受疲劳的根本,是魂的居处。肝气的精华反映在指甲,充盈在筋,是阴分中属少阳,与春天主气相通。

    
, http://www.100md.com
    经典释义

    原文:黄帝问曰:余闻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大小月三百六十日成一岁,人亦应之。今三阴三阳,不应阴阳,其故何也?岐伯对曰: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也,然其要一也。

    ———《内经·素问·阴阳离合论篇》

    释义:黄帝问道:我听说天属阳,地属阴,太阳属阳,月亮属阴,一年360天,人和天地日月相应。人体分为少阴、太阴、厥阴、少阳、太阳、阳明,为三阴三阳,和天地一阴一阳在数量上不能相对应,这是什么缘故?岐伯回答说:阴阳,一个个计算是十,推演出去可以是一百,一个个计算是一千,推演出去可以是一万,甚至比一万再大,无法计算。但是它最关键的还是一阴一阳和阴阳的对立统一。

    
, http://www.100md.com
    经典释义

    原文: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其病发惊骇,其味酸,其类草本,其畜鸡,其谷麦,其应四时,上为岁星,是以春气在头也,其音角,其数八,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其臭臊。

    ———《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篇》

    释义:东方对应青色,与肝脏相通,肝开窍在眼睛,精气藏在肝脏,一旦发病多表现为惊骇,酸味入肝,肝性柔而能曲直,与草木比类,五畜中鸡与之相应,麦为五谷之长,与东方相应,在天与岁星相应,春气上升,在人体对应头,音律中的角、数字中的八都与东方相应,肝主筋,病也多在筋,五臭中的臊味与之相应。

    
, http://www.100md.com
    经典释义

    原文:为冬病在阴,夏病在阳,春病在阴,秋病在阳,皆视其所在,为施针石也。故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此皆阴阳表里内外雌雄相输应也,故以应天之阴阳也。

    ——— 《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篇》

    释义:肾为阴中之阴,冬病在肾,所以属阴;心为阳中之阳,夏病在心,所以属阳;肝为阴中之阳,春病在肝,所以属阴;肺为阳中之阴,秋病在肺,所以属阳。这都要看脏腑的属性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背属阳,心系于背,位居上焦,外应于夏,所以是阳中之阳;背属阳,肺系于背,位居上焦,外应于秋,所以是阳中之阴;腹属阴,肾系于腹,,位居下焦,外应于冬,所以是阴中之阴;腹属阴,肝系于腹,位居膈下,外应于春,所以是阴中之阳;腹属阴,脾系于腹,外应长夏,居春夏与秋冬之交,由阳入阴,所以是阴中之至阴。这都是因为阴阳表里雌雄相互收受,天人相互呼应。
, http://www.100md.com
    

    经典释义

    原文: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言人身之藏府中阴阳,则藏中为阴,府者为阳,肝、心、脾、肺、肾五藏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府皆为阳。

    ———《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篇》

    释义:要说人的阴阳,体表在外属阳,脏腑在里属阴;说到人身体的阴阳,是以前后来分阴阳,背部属阳,腹部属阴;说到人身体脏腑的阴阳,五脏在里,藏精气而不泻,所以,肝、心、脾、肺、肾五脏皆为阴。六腑为表,传化物而不藏,所以,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皆为阳。
, 百拇医药
    

    经典释义

    原文:故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病痹厥。

    ———《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篇》

    释义:春季阳气上升,容易引发鼻塞流涕,鼻出血;夏天病位在心,因此容易引发胸胁疾病;长夏病在脾,脾主运化,脾阳衰微导致内寒,从而出现泄泻无度的症状;夏天宜疏泻,反之则汗不易出来,导致暑邪内伏,遇秋风,秋季寒气与暑天火热相战则引发疟疾;冬季阳气收敛内藏,经气虚弱,风寒容易侵入经脉,从而出现关节痹痛、手足麻木、逆冷等症状。

    
, 百拇医药
    经典释义

    原文: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西风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篇》

    释义:春季主东风,病位在肝,腧穴对应在颈项;夏季主南风,病位在心,腧穴对应在胸胁部位;秋季主西风,病位在肺,腧穴对应在肩部和背部;冬季主北风,病位在肾,腧穴对应在腰部和腿部;中央五行为土,病位在脾,腧穴对应在脊柱。

    

    经典释义
, 百拇医药
    原文: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息、听音声而知所苦;观权衡规矩而知病所主;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以治无过,以诊则不失矣。

    ———《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

    释义:擅长诊法的大夫,望闻问切应该先分清阴阳虚实;色诊既要分清颜色是清澈明亮还是污浊灰暗,还应分清面部的五色部位;观察喘息伴随的动态、听喘息的声音从而知道病人的病苦;了解四时常脉从而知道疾病的情况;切尺肤及寸口脉、观察脉象是浮是沉是滑是涩从而知道病是怎么生的。这样治病不会有误差,这样诊断不会有过失。

    

    经典释义
, 百拇医药
    原文: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观过与不及之理,见微得过,用之不殆。

    ———《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

    释义:善于治疗的大夫,从内脏、五脏、阴经、胸腹部、下部等可以调节治疗体表、六腑、阳经、背部、上部的疾病,从体表、六腑、阳经、背部、上部等可以调节治疗内脏、五脏、阴经、胸腹部、下部的疾病。三阴三阳经脉互相贯通,可以左边患病刺右边,右边患病刺左边。大夫可以通过正常的表现推测病理,通过外在的表现推测内在的变化,观察病人是邪气实还是正气虚,通过疾病初起时的表现,得知疾病的发展变化。运用上述治法,就不会发生延误病情的危险。

    
, 百拇医药
    经典释义

    原文:治五藏者,半死半生也。故天之邪气,感则害人五藏;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于六府;地之湿气,感则害皮肉筋脉。——— 《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

    释义:早期治疗,截断疾病的传变途径很重要,等到了治疗五脏时预后就很差。外感六淫邪气侵犯人体,由表入里,最终伤及人的五脏;食物寒热不适,饮食不节,人的肠胃会生病而伤及六腑;湿气重则导致营卫不行,人体肌肉属土,所以湿气侵犯人体伤及皮肉和筋脉。

    

    经典释义

    原文:天地者,万物之上下;阴阳者,血气之男女;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故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 百拇医药
    ———《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

    释义:天位于上为阳,地位于下为阴,天覆地载,万物化生其间,所以天地为万物的上下;阴阳之道,体现在人则是男女,体现在身体则是气血;左右是阴阳的道路;水火是阴阳特性的验证;阴阳是万物最终的本元。所以说,阴精收敛于内,阳气镇守在外;阳气在外,是阴精支配的结果。这说明阴阳二着相互为用,相互转化的关系。

    

    经典释义

    原文: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胜则濡泻。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
, http://www.100md.com
    释义:肝风内动,就会出现肢节动摇震颤的症状;内热盛导致阳气内郁,就会出现红肿,甚至聚而生成痈肿;燥邪盛就会出现内外津液干涸的症状;寒邪盛,就会阳气不行,出现胀满虚肿的现象;湿邪盛损伤脾气,就会导致腹泻。自然有春夏秋冬四季,五行属性,主生长收藏,不同季节有寒暑燥湿风等不同的主气。人体有五脏,五脏之气生成人的喜怒悲忧恐等五志。

    

    经典释义

    原文: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重寒则热,重热则寒。

    ——— 《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释义:阴气偏胜,则见阳气亏损之证;阳气偏胜,则见阴精耗伤之证,以此成为人体阴阳寒热盛衰的病理原则。阳主热,阴主寒,所以发热是病理性阳亢盛的表现,恶寒则是病理性阴偏胜的反映。阴阳可以相互转化,寒极化热,热极化寒。
, 百拇医药
    

    经典释义

    原文:水为阴,火为阳。阳为气,阴为味。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

    ——— 《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

    释义:水润下而寒为阴,火炎上而热为阳。气无形而升,因此为阳;味有质而降,因此为阴。药食之味滋养人的形体,人的形体依赖人体的真元之气通会于皮肤腠理之间得以生成,药食之气生成精,精的生成依靠气化过程,精的生成依赖药食之气,人的形体依赖饮食五味,气化过程生成精,人体的真元生成人的形体。

    
, 百拇医药
    经典释义

    原文: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支,浊阴归六府。

    ——— 《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

    释义:阳气轻清,上升积为天;阴气重浊,下降凝为地。地虽在下,而地气上升便为云;天虽在上,而天气下降便为雨。雨虽然是从天上降下,实际则是地气所生的云,因此雨出地气;云虽然是地气上升而成,实际则是天气所降的雨,因此,云出天气。人体属清阳之气者,如涕、唾、气、液之类,都出自耳、目、口、鼻等面部七窍;属浊阴之气者,如粪、便之类,都出自前后二阴。卫气通会于腠理,以防御病邪侵入;精血津液藏于五脏。饮食物化生的精气充实四肢,饮食糟粕则通过六腑代谢、排泄。

    
, 百拇医药
    经典释义

    原文:“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月真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

    释义:阳气轻清,轻清者上升,因此阳积则为天;阴气重浊,重浊者下降,因此阴凝则为地。此为天地之阴阳。静为阴,动为阳,静、动为阴阳的特性。阴阳可以互生,阳生阴长是阴阳之治,阳杀阴藏是阴阳之乱。阳,动而散,所以化气;阴,静而凝,所以成形。寒到极致生热,热到极致生寒,阴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阴具有重浊下降的趋势;阳具有清轻上升的趋势。清阳本该在上,如在下就容易出现大便不消化,也叫完谷不化;浊阴本该在下,如在上就容易出现胸腹胀满,有撑胀感。飧泄、月真胀等都是因为阳应升在上而反在下,阴应降在下而反在上,阴阳反常的结果。

, 百拇医药     本版所刊登的方药请在临床医生指导下选用。

    

    经典释义

    原文: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黄帝内经·素问·阴珩应象大论篇》

    释义:阴阳,是自然界的规律,是万物生长消亡的纲领,是事物变化的父母,是新生、消亡的根本,是自然万物运动变化的内在动力所藏的场所。治病必须辨明阴阳。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