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为何偏爱中国人 人不能做饭局的奴隶
糖尿病为何偏爱中国人(名家话血糖)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杨文英接受本报专访
专家小传
杨文英,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
阳光下总会有阴影,糖尿病就好比富裕生活的那片阴影。现在,中国有着世界上最大的糖尿病患者群,为何中国人容易得糖尿病?本报为此专访了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杨文英教授。
生命时报:2007—2008年,您主持了中国糖尿病患病率调查,从而让世人对中国的糖尿病患病情况有了清晰的认识,请问目前中国到底有多少糖尿病患者?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杨文英:2007年6月至2008年5月,由我牵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组织开展了一项“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患病率调查研究”,共涉及14个省市、4.6万多名成年人。研究结果表明,中国20岁以上的成年人中,9.7%有糖尿病;此外,15.5%处于糖尿病前期。由此推断,我国目前患糖尿病的总人数已达到9240万,糖尿病前期患者有1.48亿,中国已经超越印度,成了全球糖尿病人最多的国家。和10年前相比,我国的糖尿病患病人数增长了3倍左右。照这样持续下去,中国的糖尿病问题会给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负担。
, http://www.100md.com
生命时报:通过研究,您认为中国的糖尿病患者在分布上有什么样的特点?
杨文英:第一个特点是,我国糖尿病发病年龄前移。以前的情况是,患病率随年龄增加缓慢上升,60岁以后达到高峰,即到了老年,糖尿病患者才会明显增多;而最新的变化是,患病率从20岁开始,就呈加速上升趋势,中青年人的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增长迅猛。这么早就成为糖尿病前期或糖尿病患者,将来发生并发症的时间也会提前。
另外,虽然糖尿病的患病率存在城乡差别,农村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为8.2%,城市人群为11.4%,但农村增长速度明显更快,并且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城乡无差别。可见广大农村已逐渐成为糖尿病的“温床”。另外,肥胖超重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远远高于体重正常人群,达到了18.5%。
我国未诊断的糖尿病比例高于发达国家。在调查中,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占总数的60%,尽管比过去调查比例有所下降,但远高于发达国家。另外我们发现,男性、低教育水平是糖尿病的易患因素。男性患病风险比女性增加26%,文化程度在大学以下的人群糖尿病发病风险增加57%。
, 百拇医药
生命时报:糖尿病在我国迅速蔓延,是否意味着糖尿病“偏爱”中国人?
杨文英:应该说,我们中国人是糖尿病的易感人群。基因研究表明,中国人具有更多的糖尿病易感基因。从饮食习惯上说,我们的传统饮食以碳水化合物为主。根据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最新研究,每周吃5顿以上的白米饭与2型糖尿病发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近年来,人们有了钱之后喜欢下馆子,暴饮暴食,导致营养过剩。另外,以车代步、久坐不动、缺少锻炼的人很多,再加上精神压力大、睡眠时间减少,都在为患上糖尿病“铺路”。
生命时报:中国糖尿病患者与欧美相比,在发病表现、肥胖程度及自身体质上有哪些不同?
杨文英:与欧美人相比,中国人的血糖高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糖耐量受损的病人达70%。在常规体检中,人们往往只查空腹血糖,让许多单纯餐后血糖升高的人得以“蒙混过关”,因此造成的漏诊率高达50%。
, 百拇医药
从患者的肥胖程度看,中国人普遍比欧美的糖尿病患者“瘦”,即体重指数(BMI)更低。我国在BMI超过25的人群中,50%有内脏型肥胖,即使BMI在18.5—25的“正常人”中,内脏型肥胖也达到14%。而内脏型肥胖和糖尿病发病密切相关。可见,看上去不胖的人,也可能成为糖尿病患者。
研究还表明,东方人的β细胞功能低于西方人。胰岛素就是由胰岛β细胞合成分泌的。因此,应该适时开始相应的治疗,以防止β细胞衰竭。
生命时报:与西方人相比较,您认为中国人在糖尿病防治上最需要重视什么?
杨文英:对于糖尿病前期的理解和认知是防治的关键。所谓糖尿病前期,就是通过糖耐量试验筛查出的血糖异常升高者,而他们的血糖水平尚不够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糖尿病前期患者是糖尿病的“后备军”。我国大庆研究表明,糖尿病前期人群如果不进行干预,几乎不可避免都会变成糖尿病。不仅如此,他们还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
, 百拇医药
糖尿病前期人群如果坚持控制饮食、增加运动的生活方式干预,可使糖尿病发病减少一半左右。而且,这是一种相对经济的治疗手段,只要理解,人人都能做到。如果单靠生活方式干预无法控制病情,特别是过于肥胖或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的患者,应在正规医院专科医师的指导下开始药物治疗。大家记住,该用药就用药,不要讳疾忌医,以免耽误病情。▲ (张 彤)
人不能做饭局的奴隶(医生手记)
时代在变,人们得的病也在变。上世纪80年代以前,糖尿病还不是很常见。可是,看看如今各家医院的内分泌科,糖尿病患者已经占据了一半以上。究其原因,无非是生活水平高了,人们吃得更多、更好了,又不爱动,于是糖尿病找上门来。
, 百拇医药
我国近年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刚刚告别贫穷,走进富裕生活的人,往往更容易成为饭局的“奴隶”。一旦由于营养超标、活动不足患上了糖尿病,医生就会告诉你:首先要限制饮食。
民间有一种说法,“一个人一辈子的饭量是固定的”。意思是说,人自打生下来,你这一辈子的饭量就是个定数,如果平时饭吃七八分饱,人会更长寿,这相当于你把一辈子的饭匀开了慢慢吃。如果大吃大喝,前面消耗得多了,后面的饭就没了。当得了糖尿病、肥胖症、痛风、冠心病等,就不得不控制饮食量,不控制就得早亡,适当控制才能延缓疾病恶化。
朴素的民间智慧往往蕴藏着科学的道理。适度降低饮食量能让人更健康,益寿延年。其原因在于:我们如果将平均20天的食物集中在10天内吃完,消化和代谢器官的负担就会日益加重,慢性疾病就此产生。如果将20天的食量平均分配到30天吃完,器官的负担就会减少,寿命因此得以延长。过去不富裕的时期,人们经常肚子填不饱,因此胖子不多,身体也更好,糖尿病、冠心病、中风等疾病都少。而如今,各种美味伸手可及,如果放开肚子大吃,各种代谢性疾病就会跳出来告诉你,这样的日子难以为继,你要么管住嘴,要么与长寿无缘。如今,“吃饭”的概念还可以拓展得更宽,人在胎儿时期的营养也不能过剩。如果准妈妈成天大吃大喝,狂补各种高热量食物,肚子里孩子未来的健康也会受到负面影响。
, 百拇医药
需要特别强调的一点是,糖尿病等疾病不会一开始就让你的身体罢工,它会悄悄地积累,慢慢地侵蚀你的健康,等出现了“三多一少”的明显症状,身体已经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所以,大家千万不要等到糖尿病“现出原形”再来限制饮食,到那时已晚了点!▲ (上海长海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邹大进)
糖友外出,带上“两果”
水果热量低 坚果营养好
秋高气爽的时节,正是出游的好日子。糖友外出游玩,累了以后容易受到高热量垃圾食品的诱惑,一旦没忍住,多吃了几口,血糖就会因此波动。为此,美国“糖尿病健康”网站专门撰文,建议糖友外出要带上“属于自己的零食”——水果和坚果,既能充饥,又能解馋和预防低血糖。
, 百拇医药
水果虽含有糖分,但比起糕点、油炸食品等高糖高热量食品来说,糖分和热量较低,同时还含有大量水分及多种维生素,因此是糖友的优质零食。
选择水果的原则如下:血糖过高者,应选黄瓜、西红柿;尽量选择含糖分低的水果,如草莓、樱桃、猕猴桃、柚子、橙子、苹果、梨、葡萄、木瓜、火龙果等。不要吃或少吃荔枝、桂圆、香蕉、鲜枣、山楂、椰子、水蜜桃、石榴、柿子、蜜橘等。另外,水果类的加工产品,如水果罐头、果汁、干果、果脯等,一般都是加糖制作的,和新鲜水果差别很大,糖尿病人不宜吃。吃水果每次量不宜多,一般200克左右,每天吃水果最多不超过两次。吃水果的时间最好在两餐之间。
美国哈佛大学研究者发现,适量吃坚果能预防糖尿病,就在于坚果含有多不饱和脂肪酸、膳食纤维和镁,有控制血糖的作用。所以,每天吃点坚果对糖尿病人是有好处的,特别是外出游玩的时候。
坚果种类很多,包括核桃、花生、葵花子、杏仁、山核桃、松子、开心果、栗子、榛子等。不过,毕竟坚果富含脂肪,热量较高,吃得过多会导致热量超标,因此,一天最多吃50—100克瓜子或花生。同时,要把坚果的热量从主食里扣除。例如,吃75克的带壳葵花子,应少吃2两饭。▲
, 百拇医药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营养科教授李惠明)
信息快递
新降糖药能壮骨
美国《糖尿病治疗》杂志近期刊登了关于DPP-4抑制剂的汇总分析文章。该文章称,新型降糖药DPP-4抑制剂不但能降糖,还能抗骨质疏松。DPP-4抑制剂是肠促胰素类(GLP-1)新型降糖药。研究表明,DPP-4抑制剂能够明显降低骨折的风险。其机制在于,DPP-4抑制剂提高了体内一些物质的水平,激活成骨细胞,增加骨形成,同时抑制破骨细胞,减少骨吸收。▲
7%糖尿病源于运动少
, http://www.100md.com
吃得多、动得少,是2型糖尿病的罪魁祸首。如今美国布莱姆妇女医院的一项报告指出,运动不足与全球7%的2型糖尿病有关,并且和10%的早死、6%的心脏病以及10%的乳腺癌和结肠癌有关。该论文发表在近期的《柳叶刀》杂志上。负责此研究的李博士表示,所有运动不足的人若能起身参与即便很低水平的体力活动,预期寿命也能延长0.68岁。▲
婴儿个头小,父母血糖高
印度一项新研究表明,新生儿个头大小,是父母未来罹患糖尿病风险的重要评估指标。该研究纳入617例父母均无糖尿病的新生儿,测量出生体重、身长、上臂围、腿长、皮褶厚度、头围、腹围等指标。9年半以后,让这些父母检查糖耐量和空腹血糖。结果显示,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长越大,双亲患糖尿病的风险越低;而过胖或过瘦,母亲都易得糖尿病。▲
(童 言)
,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