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保健 > 分析解读
编号:12487380
“智”说养生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0月17日 北京晚报
“智”说养生

     众所周知,养生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延年益寿。但如何发挥中医养生的最佳作用,每一位养生爱好者却未必知晓。人们常说,中医治病“去根”。实际上,中医养生同样“去根”。只不过这个“去根”是远离诱发疾病的诸多因素,根据个人的体质和生活习惯进行针对性调养,以降低患病危险因素,达到养生目的。

    养生需要智慧。只有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才能实现《黄帝内经》“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意思是:用这样的道理来养生,就可以使人长寿,终生不会发生危险)”的目标。

    生病起于过用 养生贵在适度

    许多人热衷养生,各种方法身体力行,但由于不懂得“养生贵在适度,生病起于过用”的道理,对一些养生方法过度的迷信和痴迷,结果好心办坏事。某人坚信“生命在于运动”,不顾身体状况,在彻夜未眠,身体极度疲劳的情况下,于酷暑中进行跑步锻炼,结果猝死在跑步机上;有人迷信“大师”的教导,饮食极度偏嗜,滴油不沾,片肉不进,只吃大师推荐的几种食品,结果弄得自己形销骨立,重度营养不良。至于过分依赖某种功能食品、某些健身功法,甚至有病不治的案例,更是屡屡发生。养生者是无辜的,但教训是惨痛的!究其原因,在于养生知识匮乏,养生方法不当。

    “过则为病”是中医养生防病治病的重要原则,不能违背。过是指超越,超出某种范围或限度的意思。“过用”,指超越常度。在中医发病学中是指因过劳而导致的疾病。从整部《黄帝内经》来看,“过用”是“生病”最常见的病因,是人体致病的普遍规律。大家耳熟能详的“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都是在强调“过则为病”的道理。可见,无论是过度的劳累,还是过度的安逸,都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除形体的“过则为病”外,精神情致的“过用”也会致病,具体而言是导致五脏病。尽力谋虑则肝劳,起居过度则伤肝;曲运神机(即过于算计)则心劳,思虑过度则伤心;意外致思(即心思太重)则脾劳,饥饱过度则伤脾;遇事而忧则肺劳,喜怒悲愁过度则伤肺;矜持志节(此处指死要面子、摆谱)则肾劳,色欲过度则伤肾。

    各种养生方法本无高低贵贱之分,但却有各自适宜的人群;因错误养生而致病者,过错不在养生方法而在于使用者本人。包治百病的普遍适用的养生方法不存在,无论用什么方法养生,都要“适度”。

    “阴阳平衡”,“阴平阳秘”是中医学用以阐释生理、病理、治疗、发病和养生的重要原则。“阴平阳秘”是对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总概括;“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反映了这种平衡被破坏后的病理状态;“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则强调的是通过调理、治疗恢复人体阴阳平衡状态。养生治病,概莫能外。

    中医养生无新奇之法,只有平淡之法。惟于平淡之中见神奇者,方为善养生者。, 百拇医药(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 于智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