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用甘草
甘草是一味既普通又重要的药材。说它普通,是因为它药源丰富、价格低廉;说它重要,是因为它在众多的中药方剂中起着诸多微妙作用。从远古开始,甘草就为医家所重视。我国现存的古代第一部中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把甘草列为“上品”。公元五世纪的名医陶弘景所辑的《名医别录》,称它为美草、蜜草,还有“国老”的尊称。陶弘景说:“国老即帝师之称,虽非君而为君所宗,是以能安和草石,而解诸毒也”。又说甘草“最为众药之主,经方少有不用者”。甄权也说它“调和众药有功,故有国老之号”。
堪当大任
甘草看似普通平常,好像有它不多,无它不少,实则不然。甘草不但用途广泛,而且堪当大任。东汉医学家张仲景有两部经典《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从这两部文献的药方中可以看出:甘草不仅是补药,而且补气功能很强。在“炙甘草汤”、“甘草泻心汤”、“甘草干姜汤”、“芍药甘草汤”等方剂中都被立为君药(主药),担当主任,剂量达四两之多(东汉1两为15.6克)。在张仲景两部经典文献中,以甘草命名的处方有22个,其中,甘草用量四两以上的有4方;三两的2方;二两的12方;一两的4方。“甘草干姜汤”以辛甘化阳为主,“芍药甘草汤”以酸甘化阴为主,“甘草大枣汤”以甘补为主。总体说,甘草以甘补为主,但随配伍不同,既可补阳又可滋阴。炙甘草(炙:加入蜂蜜后炒黄)与桂枝同用,温而入心,补心之阳;“甘草泻心汤”与干姜同用,温而入胃,治阳陷阴凝胃虚。甘草用于补阳处方较多,补阳是主要的。《中国药典》记载:甘草性味甘、平,归心、肺、脾、胃经。《中药学》将甘草列入补气之药。甘者主和,故有调和脾胃之功;甘者主缓,故虽补脾胃而又非峻补。《黄帝内经》上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明末名医张景岳注曰:“生杀之道,阴阳而已。阳来则物生,阳去则物死。”就是说,人的生命全在“阳气”上。按中医理论,只有固护阳气,才能百病不生,也只有阳气旺盛,人体自我康复能力才能正常发挥,医药才有用武之地。甘草乃补阳、助阳、升阳之良药。
, 百拇医药
通除百毒
民国时期名医张锡纯说:甘草有炙、生之分。用蜂蜜处理谓之炙,炙甘草性多补,生甘草在甘补的同时又善解毒、通便。“解毒”是甘草的一大特色,其性味甘平,以清热降火解毒为长,治疮疡肿毒、湿疹、发热等须用生甘草。甘草能解百药之毒。不但能解中药之毒,还能解西药之毒。有一些病人病已经好了,但自己总感觉有“后遗症”。有经验的中医会判断这可能是过去服药太多,身体里有毒没排干净,一般建议喝生甘草,每天20克,代茶饮。喝过一段时间感觉就好了。张仲景《金匮要略》中记载:“凡诸毒,多是假毒以投,无知时,宜煮甘草、荠苊汁饮之,通除诸毒药”。
调和诸药
甘草在中药里的“国老”之称,就像中药王国里的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处处调解矛盾,缓和冲突,行善避害。甘草调和诸药,让众药团结一致,和谐共处,密切配合,扬长避短,这是甘草的又一奇功。张仲景在“甘草泻心汤”中用连、芩、半夏以泻心下之痞,又以甘草护心,不为诸药所损;至“白虎汤”用之,借其甘缓以缓寒凉下侵;在“四逆汤”中,用甘草以缓热药僭上;与芍药同用,能育阴缓中止疼。张仲景有“甘草芍药汤”,与干姜同用,能逗留其热力使之绵长,“甘草干姜汤”与半夏、细辛诸药同用,能解其辛麻之味,使归和平。治疗脘腹拘紧作痛时使用甘草,能使疼痛缓解或减轻;用麻黄发汗时加入甘草,可以去除附子的燥烈之危害;用大黄、葶苈子、二丑时加入甘草,可以使之攻而不烈、不损阴伤阳。惟与大戟、芫花、甘遂、海藻相反,不能配伍,其余皆相宜也。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甘草中含有甘草次酸、胆碱盐、氢琥珀酸双胆碱盐等物质,甘草次酸有明显抑制咳嗽中枢的作用,而胆碱盐或氢琥珀酸双胆碱盐还具有与可待因相似的镇咳作用。无论是属寒、属热,或是外感内伤,配甘草及其他止咳祛痰药均可达到止咳祛痰的作用。, 百拇医药(魏甡生)
堪当大任
甘草看似普通平常,好像有它不多,无它不少,实则不然。甘草不但用途广泛,而且堪当大任。东汉医学家张仲景有两部经典《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从这两部文献的药方中可以看出:甘草不仅是补药,而且补气功能很强。在“炙甘草汤”、“甘草泻心汤”、“甘草干姜汤”、“芍药甘草汤”等方剂中都被立为君药(主药),担当主任,剂量达四两之多(东汉1两为15.6克)。在张仲景两部经典文献中,以甘草命名的处方有22个,其中,甘草用量四两以上的有4方;三两的2方;二两的12方;一两的4方。“甘草干姜汤”以辛甘化阳为主,“芍药甘草汤”以酸甘化阴为主,“甘草大枣汤”以甘补为主。总体说,甘草以甘补为主,但随配伍不同,既可补阳又可滋阴。炙甘草(炙:加入蜂蜜后炒黄)与桂枝同用,温而入心,补心之阳;“甘草泻心汤”与干姜同用,温而入胃,治阳陷阴凝胃虚。甘草用于补阳处方较多,补阳是主要的。《中国药典》记载:甘草性味甘、平,归心、肺、脾、胃经。《中药学》将甘草列入补气之药。甘者主和,故有调和脾胃之功;甘者主缓,故虽补脾胃而又非峻补。《黄帝内经》上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明末名医张景岳注曰:“生杀之道,阴阳而已。阳来则物生,阳去则物死。”就是说,人的生命全在“阳气”上。按中医理论,只有固护阳气,才能百病不生,也只有阳气旺盛,人体自我康复能力才能正常发挥,医药才有用武之地。甘草乃补阳、助阳、升阳之良药。
, 百拇医药
通除百毒
民国时期名医张锡纯说:甘草有炙、生之分。用蜂蜜处理谓之炙,炙甘草性多补,生甘草在甘补的同时又善解毒、通便。“解毒”是甘草的一大特色,其性味甘平,以清热降火解毒为长,治疮疡肿毒、湿疹、发热等须用生甘草。甘草能解百药之毒。不但能解中药之毒,还能解西药之毒。有一些病人病已经好了,但自己总感觉有“后遗症”。有经验的中医会判断这可能是过去服药太多,身体里有毒没排干净,一般建议喝生甘草,每天20克,代茶饮。喝过一段时间感觉就好了。张仲景《金匮要略》中记载:“凡诸毒,多是假毒以投,无知时,宜煮甘草、荠苊汁饮之,通除诸毒药”。
调和诸药
甘草在中药里的“国老”之称,就像中药王国里的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处处调解矛盾,缓和冲突,行善避害。甘草调和诸药,让众药团结一致,和谐共处,密切配合,扬长避短,这是甘草的又一奇功。张仲景在“甘草泻心汤”中用连、芩、半夏以泻心下之痞,又以甘草护心,不为诸药所损;至“白虎汤”用之,借其甘缓以缓寒凉下侵;在“四逆汤”中,用甘草以缓热药僭上;与芍药同用,能育阴缓中止疼。张仲景有“甘草芍药汤”,与干姜同用,能逗留其热力使之绵长,“甘草干姜汤”与半夏、细辛诸药同用,能解其辛麻之味,使归和平。治疗脘腹拘紧作痛时使用甘草,能使疼痛缓解或减轻;用麻黄发汗时加入甘草,可以去除附子的燥烈之危害;用大黄、葶苈子、二丑时加入甘草,可以使之攻而不烈、不损阴伤阳。惟与大戟、芫花、甘遂、海藻相反,不能配伍,其余皆相宜也。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甘草中含有甘草次酸、胆碱盐、氢琥珀酸双胆碱盐等物质,甘草次酸有明显抑制咳嗽中枢的作用,而胆碱盐或氢琥珀酸双胆碱盐还具有与可待因相似的镇咳作用。无论是属寒、属热,或是外感内伤,配甘草及其他止咳祛痰药均可达到止咳祛痰的作用。, 百拇医药(魏甡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