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热点关注 > 特别关注
编号:12316211
“中国大学生生活现状”系列调查(全文)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0月19日 《生命时报》 2012.10.19
     性开放弥漫大学校园(记者调查)

    “中国大学生生活现状”系列调查之一

    二十多年前,象牙塔里的大学生们“谈性色变”,恋爱要悄悄地谈,同居更如同洪水猛兽;如今,性话题成了大学生间公开的谈资,不少学校设有安全套自动售卖机,甚至学校周边的“日租房”、“钟点房”应运而生。更有调查显示,近半大学生赞成婚前性行为。前不久,国家人口计生委发布的一组数据显示,中国每年人工流产多达1300万人次,位居世界第一。其中25岁以下女性占一半以上,大学生成为人流“主力军”。

    大学生性观念越来越开放,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性观念过度开放,不但存在健康隐患,还会影响婚姻家庭稳定,甚至造成社会责任感缺失。性观念变化所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令人深深地担忧,值得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与思考。

    一个班就有1/4学生同居
, http://www.100md.com
    当代大学生越来越开放,这基本上成了当下社会的“共识”。近日,广东省的一项调查显示,48%的大学生赞成“恋人间发生婚前性行为”。华南地区几所大学进行的一项大学生性观念抽样调查显示,近40%的大学生不介意自己的伴侣是否是处女(或处男)。

    近日,《生命时报》记者走访发现,大学生性观念日渐开放,通过学校周边的“设施”可见一斑。东湖新村是武汉一个颇具规模的城中村,村子的一个入口与武汉某著名高校的校园完全打通。村民们盖起了高矮不一的自建楼房,不光是村民自己住,它们还承载着另一个重要“功能”——每当夜幕降临,不少大学生情侣在上完课后成群结队走向东湖新村,他们一般会在村里的小饭店吃晚饭,然后并肩走进简易的出租屋过夜。还在读大三的李敏(化名)就是校外租住群体的一员,她最开始是为了考研,想自己租个房子住方便深夜复习。而后男友提出了一起住,说既可以互相照顾还可以分担房租,她也就同意了。这样的“同居生活”李敏并没有告诉父母。“我们班大概有1/4的同学在外面住。”李敏说,他们并不觉得同居是一件稀奇的事,不少人都习以为常。
, 百拇医药
    在辽宁省沈阳市的沈北大学城,坐落着四五个大型院校,路边“日租房”、“月租房”的招牌成了一道醒目的“风景”。校园周边的设施并不完善,但各式小宾馆和日租房却相当红火,服务对象主要是大学城的学生。一到晚上和周末,宾馆就热闹起来,学生情侣们手拉手大方地出入,人多时甚至要提前预定。其中一家宾馆的老板表示:“一到寒暑假,我们这里也就歇了,主要就是给学生开的,很少有其他人来住。”

    10月10日,记者来到北京外国语学校、北京师范大学,对20余名学生进行了随机采访,大多数学生表示可以接受婚前性行为,并对大学生去宾馆开房的行为表示理解。一名同学更是直言不讳:“大学生在校都可以结婚了,我们现在有权力选择这些。”记者在这两所学校调查时发现,告示栏中都贴有日租房、月租房信息。在学校附近一家房产中介,中介人员坦言,学校附近的小区租住者有一半多都是学生,其中以情侣一起租住居多。在某大学的论坛BBS上,专门开设了一个租房信息板块,记者发现上面有不少是男女朋友求租房或者合租的信息。

, http://www.100md.com     这样的情景,陈楠(化名)在十几年前根本不敢想象。1990年,陈楠大学毕业。她回想说,那时候的大学生,甚至连谈个恋爱都难以启齿。“我们当时对性方面的知识基本为零,同学谈恋爱了都羞于让别人知道,更别提婚前性行为了。”据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近70%的中国人有婚前性行为,而在20世纪80年代末,这一数字仅为16%。陈楠听说,她的学姐中也有极个别婚前怀孕的,有的甚至跳楼自杀了。“哪像现在的孩子,上着学呢就开始同居了。”

    前不久,国家人口计生委发布的一组数据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数据显示,中国每年人工流产多达1300万人次,位居世界第一,其中25岁以下妇女占一半以上,也就是600多万人,大学生成了人流的主力军。甚至有妇产科医生感慨,每年寒暑假期间,医院妇产科的人流手术量就会暴增,甚至有人称8月是“暑期学生人流月”。

    性观念开放背后的隐忧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大学生性观念的改变?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所长杨雄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社会大环境的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整体道德观随之逐渐宽松,离婚、同居、一夜情等事情不再让人“闻之色变”,甚至是司空见惯了。社会的宽容导致人们的价值观也在发生变化,处于思想变化期的大学生更容易接纳这些观点,对待“性”形成了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其二,是受网络发展的影响。有调查显示,网络是青少年获取性知识的第一渠道,网络发展也催生了诸如虚拟爱情等多种带有强烈性暗示的产物。其三,是青少年普遍生理早熟。生活条件的改善,体现在孩子营养丰富了,生理发育期提前,身体发育成熟与法定结婚年龄这中间长达十多年的时间,被称为性空白期,一方面是需要渠道释放生理需求,另一反面是晚婚大潮愈演愈烈,大学生正处于其中,因此也催生了性观念的开放。
, 百拇医药
    当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随波逐流,接受开放的性行为时,却很少有人注意这背后的隐忧。

    性安全意识淡薄。中国性学会青少年性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徐震雷表示,由于缺乏正规的性知识和正确的价值观,导致大学生群体的性安全意识淡薄。据《2010年广东省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研究报告》显示,大学生在各种性行为中,每次都戴安全套的比例仅为34.30%。而不安全的性行为存在很多健康隐患,受访的大学生中竟有16.96%“生殖器曾经患病”,包括炎症、性病,甚至有个别被确诊为艾滋病。

    社会责任感缺失。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夏学銮告诉记者,“性”本是一件纯洁美好,并且可以说是严肃的事情,但是有部分大学生却将其当成一种娱乐甚至是游戏行为。大学生是社会的人才储备,一旦将这种“游戏人生”的态度带到工作岗位和以后的社会生活中,势必造成他们缺乏历史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对社会生活中的大事漠不关心,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婚姻忠诚度降低。性观念开放,对个人寻求婚姻和婚姻的稳定会产生很大影响。如果把性看成很随便的事,婚姻的神圣感、尊严感和承诺意愿都会降低,随之而来的婚姻忠诚度瓦解、婚姻冲突等问题便会爆发。
, http://www.100md.com
    引发心理焦虑。有些女性与男友分手了,不但很难接受失去贞操的事实,还可能出现抑郁等情绪障碍,甚至自杀;同样,不少男孩子在发生性关系后,想对女方负责,但目前的个人条件还达不到,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焦虑。

    人流易造成女性不孕。如果在发生性关系时不注意安全,很可能产生未婚先孕、流产、被传染性病等危险。专家提醒,人工流产对女性生殖健康的影响存在于多方面,特别是重复流产的危害更为严重。短期内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如出血、感染月经不调、慢性盆腔炎等,从长期来看可能危害更大,重复流产4次以上92%会导致继发性不孕症。

    攀比成风,却由父母埋单。还有专家表示,现在很多大学生谈恋爱,攀比和炫耀心理严重,其恋爱消费大大超出了自己的承受能力,基本都由父母埋单。据一项调查显示,近75%的大学生恋爱经费出自父母给的生活费,只有25%左右表示能够自己通过兼职等方式满足恋爱花费。

    中国大学缺乏系统性教育
, 百拇医药
    在信息开放和对接全球化的语境下,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同样面临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性解放”的隐忧萌芽。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良好的性观念,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

    杨雄认为,对于“婚前性行为”,应该疏导分流,引导年轻人自我保护,合理宣泄欲望。除了课堂教育,在学校管理和家庭生活中有很多方式可以渗透性教育的理念、知识、正确的方式方法。

    徐震雷强调:“青少年性健康教育还要注意文化的敏感性,因为中国的文化和社会与其他国家不一样。我们应当结合青少年不同阶段的需求,制定相应的性健康内容,从情感、生理、性知识等角度进行引导,让他们学会为自己、为他人、为爱负责。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要学习国外注重能力决策的培养,其中包括人际交往技能、恋爱技能、生活技巧等,让大学生学会恋爱知识和技巧,在发生性关系后有能力应对。”

    为此,专家呼吁,高校开设性教育课势在必行,这样才能使大学生接受科学而系统的性教育。曾参与主持大学生性观念调查的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咨询研究中心主任李江雪介绍,性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要给青少年传授性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树立正确的性态度和形成良好的性道德。▲ (● 尹若雪 王 月)
, http://www.100md.com
    

    谁来拯救迷茫的一代(记者调查)

    “中国大学生生活现状”系列调查之二

    在你的记忆里,大学是什么?是如饥似渴地博览群书,还是意气风发地指点江山?如今,调查显示,上世纪80年代,大学生具有社会理想和道德理想的比例分别为94.12%和83.75%,而2010届大学生的相应比例则下降到24.83%和8.84%。另一项针对全国12.6万名大学生的调查发现,20.3%的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自杀已成为大学生意外死亡的主因。

    梁启超曾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然而,当迷茫、堕落、无聊成了大学的主题词,自杀、退学、暴力伤人等事件也屡屡出现在被喻为“净土”的校园。这群承载着国家未来和希望的年轻人,究竟面临着怎样的心理危机呢?
, http://www.100md.com
    “上课梦游化、逃课普遍化、恋爱闪电化、补考专业化”

    上午11点,阳光把宿舍照得透亮。在江西某高校宿舍,6名大二男生还在蒙头大睡,没有人理会早上8点开始的大学语文课。前一天晚上,他们在网络游戏“魔兽世界”中“厮杀”了一夜,地上散落着无数个烟蒂,吃剩的泡面汤在饭盒里发酵。刘军是这6人中的一个,他告诉记者,上网、睡懒觉、逃课、打牌这4个关键词便能概括他的大学生活,如果只能用一个词总结,那就是“堕落”。

    刘军从未想过,自己复读两年考进的大学本科生活竟是这个样子。“未来在哪里,我也不知道。上课的无非也是为了应付点名,点完名就趴在桌上睡觉。大一惧怕考试,还会认真听几门专业课。到了大二,考前两周临时抱佛脚,考完后便继续陷入了散漫、放纵、无聊的生活。”

    如今,有人用“上课梦游化、逃课普遍化、恋爱闪电化、补考专业化”来形容大学生活。大学本该是一个人人生中的“成长加速曲线”,汲取知识、丰富自我、积累人脉,现在却成了部分学生的“沉沦加速度曲线”,逃课、挂科、没有目标、思考人生等成了主题词。很多人感叹,虚度的大学时光如同一段“悠长的假期”,“不是在上大学,而是被大学上了”。
, 百拇医药
    如果说刘军是大学里虚度光阴者的代表,那衣涵(化名)则是心理问题的受害者。“哗……哗……”,当衣涵用一盆冷水往自己身上浇的时候,所有人都惊呆了。那是北京寒冷的1月。他已经连着一两个月没洗澡了,也不换衣服。没想到,室友一句善意的劝说,竟让他有如此惊人之举。3年前,衣涵以优异成绩从贵州贫困山区考进了北京某重点高校。大一时还会灿烂地笑着跟人打招呼,到了大二却几乎不与人交流,很少上课,有一次一连三天没有吃饭,除了睡觉就是打游戏,最后因晕倒被送入医院。大三下学期,他11门功课竟有10门不及格。

    原来,他家庭条件较差,大一时全班只有他没手机。竞选学生会干事,他的口音和穿着被人嘲笑。他渐渐变得自闭,自从买了二手组装电脑后,他就彻底沉溺其中荒废了学业,最终因抑郁症退学。

    据教育部相关调查,在所有已休学、退学的大学生中,有一半和衣涵一样是因各种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导致的。尽管多数大学生都能处理各种关系,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或为考研尽力拼搏,或为找好工作东奔西走,但也有调查显示,20.3%的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上海发布的《2009年大学生安全情况报告》指出,仅2009年一年,上海高校发生自杀事件23起,占当年大学生安全事故死亡人数的54.17%。尤其令人唏嘘的是,有人因考试作弊被抓取消学位自杀,有人因失恋就从数十层高楼跳下,还有人因毕业没找到理想工作轻生……这些人生中的挫折,却成了他们生命中的不可承受之重。
, 百拇医药
    “小社会”变复杂了

    大学是个“小社会”。南京心理危机干预中心主任张纯回忆起自己二三十年前的那个“小社会”时,觉得问题比现在少得多,家庭条件差别也不是太大,就业压力和竞争压力也都小得多。而如今的这个“小社会”变得更复杂。在这个到处“拼爹”的时代,社会的贫富鸿沟、价值观的差异等都在这里展示,出现在刚开始独立面对世界的大学生面前。

    与学生有多年接触的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宋振韶博士深有感触地说,大学生的心理变化反映了时代的特征,比如感受到更高的压力水平,表现出更多的职业生涯焦虑,人际互动技能呈退化趋势等。困惑和迷茫成了很多人心头挥之不去的重压。

    “现在大学生之间的贫富差距拉大,‘官二代’、‘富二代’与贫困生之间在经济能力、人际关系、就业机会等方面的差距会对后者造成压力,让其产生自卑、焦虑甚至是敌对情绪。一定程度上讲,衣涵就是这种差距的牺牲品。”中国心理卫生学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林永和说,社会上攀比、拜金的不正之风也正在逐渐侵蚀着校园,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过分看重金钱、工作机会等眼前利益,忽视长远的理想和信念。
, 百拇医药
    确实,这已是一个年轻人羞于谈理想的年代。多年来,重庆科技学院心理中心的老师坚持在多所大学进行一项名为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的测试。他们发现,上世纪80年代大学生中具有社会理想和道德理想的分别高达94.12%和83.75%,而2010届学生相应的比例分别只有24.83%和8.84%。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年研究所副所长邓希泉对此分析道:“现在的大学生已从‘塔尖层次’走向普通大众,他们的职业理想和社会理想可能会变得更功利、务实,这些都是正常的,但也要将其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大学生出现的诸多问题,与他们所处的人生阶段有一定关系。“18—20岁的年轻人处于从不独立到独立的转变阶段。”中国社会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教授李新影说,大学生需要开始思考人生大方向,很多人会迷茫和困惑,在遭遇恋爱、人际关系等问题时易出现心理波动。

    “除部分大学生自身不思进取之外,中国备受诟病的教育体制影响恶劣。家长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的理念,中小学的应试教育,也让学生从‘魔鬼式’高三学业中解放后,到了大学就变得学习目标不明确,加上大学考核体系、课程设置不合理等原因,不少人容易出现厌学、逆反等心理,”林永和表示。而在苏州荣格心理咨询中心高级督导王国荣看来,中国教育长期忽视生命科学的教育和人文意识的培养,部分高校已有的生命教育课也缺乏实用性和现实关怀,无法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 http://www.100md.com
    培养一个强大心灵

    “大学时代打下的心理基础,与一个人一生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的进步都有相关性。”邓希泉表示,大学时形成的心理状态会影响他们的职场表现,以及应对生活重担的能力。而青年履行社会责任的前提是心智健全,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满足社会和他人的需要。太脆弱的大学生步入社会后,很容易就被无力感吞噬,对社会的奉献也会大打折扣。大学生们所面临的迷茫需要引起重视。

    家庭教育要让孩子早独立。李新影指出,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意识,开发他们的自我管理潜能,鼓励他们规划好自己的生活。家长也应随时了解孩子在学校里的状况,积极引导。

    高校心理咨询要变被动为主动。王国荣建议,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应主动出击,真正走进宿舍、走进学生去发现问题,减少学生对心理咨询的陌生感和抗拒感。

, 百拇医药     积极心态培养应放第一位。资深媒体人白岩松曾在一次演讲中说:“同学们锻炼自己的诸多综合素质时,排第一位的不是才华,而是有没有一颗强大的心脏。”大学是培养积极心态、锻炼承受能力的关键时期。此外,专家还提倡大学生多阅读心理健康方面的书,放平心态,及时排解坏情绪。▲ (胡宇杰)

    

    生活费40年涨百倍(记者调查)

    “中国大学生生活现状”系列调查之三

    “十年寒窗人不知”,一语道出了旧时学生的辛酸。多少年来,学生一直是“清贫”的代名词。可是近些年,大学校门修得越来越富丽堂皇,进出的学生也渐渐摆脱了“穷学生”的帽子,甚至成为了高消费的主力军。以往,学生之间比拼的仅仅是学业;如今,各种炫耀性消费充斥大学校园。“苦了谁不能苦了孩子”,在这样的认知下,含辛茹苦的父母们倾其所有,满足孩子越来越多的需求。大学生活复杂了,生活花销也水涨船高了。
, 百拇医药
    4个时代,4种大学生活

    余先生 大学时间:1961—1966年 月生活费:15元

    “我那时上大学,一个月只有15元助学金,家里基本拿不出钱来,除了吃喝外,基本没有余钱。”余先生看着孙子手里正在摆弄的变形金刚,感慨地说。那时在兰州考上大学很不容易,“家里我是老大,父母对我高中毕业不工作本来就很有意见,我怎能伸手向他们要钱?”余先生是文革前毕业的最后一届大学生,正赶上三年困难时期,许多同学每天都饿着肚子念书。即便这样,年轻人的学业一点也没有耽误。

    吕女士 大学时间:1979—1983年 月生活费:30元

    吕女士是恢复高考后的头一批大学生,目前在北京一家央企做高管。她在西南交通大学念书时,每个月除了能领到22元的助学金外,还有母亲给的几块零花钱。吕女士说班里同学们的经济状况都差不多。谈恋爱的同学最多也就是请对方吃碗担担面。她说当时自己那些钱除了吃饭和买书外,偶尔会买个手绢头绳什么的,毕竟是女孩子嘛!
, 百拇医药
    张先生 大学时间:1995—1999年 月生活费:350元

    张先生1995年考上了武汉一所大学,那年正赶上高等教育试行并轨招生,每学期学费加住宿费大约1500元,生活费每月350元。当年的生活费中2/3是家里给的,1/3是勤工俭学挣来的。“那时我在大学里交了女朋友。我用做家教挣来的钱,攒了好几个月送给她一副两百元的真皮手套。她现在是我妻子,这副皮手套到现在还留着呢。”张先生笑着说。

    小李 大学时间:2008年至今 月生活费:2000元

    秋日的早晨,小李开着自己的大众速腾,驶入首都经贸大学校园。走下车,身穿里维斯的T恤、牛仔裤,脚蹬耐克最新款运动鞋,手拿iPhone4S手机的他,满面笑容地跟记者打招呼。小李的父母都在机关单位工作。“就我这么一个儿子,我要什么他们都会给。再说这些东西,同学们都有,我要是没有那不跌份吗?”小李说,他的同学家庭条件大多不错,好几个都有自己的车。“苹果三件套”(苹果电脑、手机和平板电脑)班上一半人都置齐了,都是父母给买的。小李每个月的生活费大约在2000元左右。
, 百拇医药
    一个大学养活一堆饭馆

    虽然大学生在校外打工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但据调查显示,九成以上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来自父母。他们的年龄大都在十八九岁,人生中第一次离开父母,自己当家作主,消费时往往由着自己的性子。据了解,当前大学生的消费构成主要分为4大块:基本生活费,包括衣、食、住、行;学习消费,如学费、书籍杂费、考证费、电脑等;休闲娱乐消费,包括休闲、健身、旅游、娱乐等;人际交往消费,如人情往来、谈恋爱等。

    10月中旬,记者走访了北京市几所大学。在中国传媒大学的操场上,记者留意到,很多学生穿的球鞋不是耐克就是阿迪达斯,几乎都是年度新款。首都经贸大学的学生宿舍楼下停满了各种轿车,其中不乏奥迪、奔驰等高档车。学校的自习室内,桌子上满是价格不菲的笔记本电脑和最新款的手机。一位工作一段时间后返校读研的学生告诉记者,很多女生对高档化妆品的熟悉程度比她这个工作了好几年的人还要高。

    记者调查发现,一个大学就能“养活”周围一堆饭馆。在中央民族大学附近开川菜馆的王先生说,每年开学和毕业的那几个月是餐馆最忙的时候,到了寒暑假生意就明显淡了。王先生说他这里还算好,有些大学附近的餐厅一到假期干脆关门了,就指着学生们做生意呢。中国传媒大学的王同学告诉记者,虽然现在大学食堂的饭菜已经非常丰富,但不少有条件的同学还是时不时约几个好友到外面“撮一顿”。他们去的餐厅档次一般不低,有时人均花费就要一两百元。吃了人家的饭,回请的档次也不能低,你来我往就攀比上了。“学生花钱最猛的是过生日,有的甚至会包场,一顿饭光酒水就上千块。”王先生说。
, 百拇医药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生的花销倾向性很大,特别是女生。中国传媒大学的李同学说,他们班上不少女生在“吃”上花的钱很少,要么是为了保持苗条的身材而节食,要么是为了省下钱来买名牌服装和包。男生花在电子产品上的钱更多,此外,一旦开始谈恋爱,男生的花销就会节节升高。武汉大学一个男生办了一堆信用卡,钱倒来倒去,最多的一月竟有上万元的债务。

    不过,不是所有大学生花钱都大手大脚。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消费水平差别很大,一般来自大城市的学生经济条件明显好于小城市和农村的学生。

    大学精神是炫耀文化的天敌

    大学生贫富悬殊的结果,直接影响到了学生之间的交往,“穷学生”、“富学生”各有各的圈子,彼此不相往来。中国政法大学的一位女生告诉记者,她们宿舍有两个同学家里非常有钱,吃喝用度和其他人完全不在一个档次。“她俩平时总爱在一起,很少跟我们说话,毕竟也聊不到一块儿,她们聊的那些时髦东西我们都买不起。她们新买了高档手机或化妆品,总喜欢在我们面前显摆。”时间长了,一些经济条件一般的学生也开始“打肿脸充胖子”。有的拼命地去打工;有的干脆找家人要,把压力转嫁到父母头上;有的甚至借钱去买,没走出校园就背了一身的债务。
, 百拇医药
    中国政法大学的符启林教授认为,对比国内,国外的孩子过了16岁,父母就不再是他们经济的主要来源了。自食其力对孩子的成长很有帮助。没受过赚钱的苦,就不会懂得如何花钱。另外,富裕家庭的孩子花钱无度,肯定会给其他同学带来很大的压力。大学是走向社会的门槛,大学生应该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理财能力,思考哪些是必要消费,哪些是冲动消费,对每个月的花销有个规划,走上社会以后会受用终身。

    对于大学里充斥的攀比和炫耀,中国青年研究中心青年所副所长邓希泉指出,大学一直被誉为社会良心、人间净土,必须保持对炫耀文化的免疫力和抵抗力。炫耀文化问题的最终解决,有赖于从精神层面和价值观上进行根治。大学精神与炫耀文化天然敌对,大学精神应为其中的一剂良药。邓希泉表示,对于家庭条件相对较差的大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怀,不仅要有物质上的帮助,更要有精神上的支持,以最基础的平等尊重,维护他们的尊严。“要使他们确信,生活方式有贫富之分,但人的尊严无贵贱之别;生活方式不是尊严的全部,也不是尊严的决定因素。”▲ (徐 焱)
, 百拇医药
    

    57万大学生待业在家(记者调查)

    “中国大学生生活现状”系列调查之四

    上大学、找工作、结婚、生子——原以为人生可以这样按部就班地过下去。可谁知,既定轨迹才刚行进到第二步,就意外地卡了壳。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找工作屡屡碰壁,“没有经验”成了他们被拒之门外的理由;更有不少大学生并非找不到工作,而是“高不成低不就”,放弃了手中的就业机会。种种原因,造就了一支庞大的“大学生失业军团”。

    据《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在2011年毕业的大学生中,有近57万人处于失业状态,10多万人选择“啃老”;即使工作一年的人,对工作的满意率也只有47%。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80万人,毕业人数再创新高,大学生将面临越来越沉重的就业压力。
, 百拇医药
    就业压力大催生“啃老族”

    前不久,网上一个《研究生毕业回家种地,老父气绝服毒》的视频,让河北保定的苗卫芳一下成了“热点人物”。她曾因考研成功变为整个村子的骄傲,如今却因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回家务农,致使父亲经不住周围压力选择服毒自杀。这位父亲的选择也许有些极端,但是连硕士生找工作都很难的现实,的确在我们身边上演着。

    正在攻读国际贸易专业硕士学位的小岳明年即将毕业,他已经深深体会到了就业的不易。“我面试了好几家小外贸公司实习,可他们一看我是硕士,都奇怪我是找了多少地方,才跑到这么一家小公司的。惊讶之后,多数人还会跟上一句‘现在很多研究生都不好找工作,学历高太难伺候’。”

    在“找工作难,找好工作更是难上加难”的情况下,很多大学生将目光锁定在考公务员上,于是出现了蔚为壮观的公务员热。10月22日,公务员考试报名还未截止,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一职位竞争比已达6348:1,一举刷新了近年国考报名竞争最激烈职位的纪录;而哈尔滨首次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事业单位编制的环卫系统员工,457个招聘岗位竟也引来11539个报名者,其中竟有近30名硕士研究生。
, http://www.100md.com
    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也造就了一支庞大的“啃老族”。杨洁是家中独女,从小受尽宠爱。自视甚高的她毕业后欲谋一份月薪上万的工作,然而眼高手低与缺乏工作经验,让从未受挫的杨洁屡屡碰壁,渐渐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状态,毕业一年至今仍待业在家。对此,杨洁父母却称,孩子还需要时间适应,反正家里也不缺她这点钱糊口。

    小杨本科毕业两年了,如今,他还当着没有稳定收入的“北漂一族”。从中国政法大学毕业后,小杨考过公务员,但以失败告终;去律师事务所打过工,但因为律考没过,只能端茶倒水打杂,熬了不久,辞了职。由于没有稳定收入,付不起房租,他常去同学的住处蹭住,一家住两个月,浑浑噩噩地“漂”了2年。老家也没怎么回,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没那个脸回去。”

    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达到680万人,再加上往年剩下没就业的,以及进城务工的农民和退伍复员的军人,估计至少需要1300万以上的新增岗位才能基本满足需求。但目前每年新增的岗位距离这样的需求还很远。
, http://www.100md.com
    求职难,关卡在哪

    为找到一份工作,大学毕业生们正在使出浑身解数,或早早找关系实习,争取留用;或为了增加就业砝码,拼命培训、考取证书,为自己充电。

    今年8月,暑假快过去一个月了,山西财经大学的王强还没有回家的打算。他正在认真准备9月份的外销员证书考试。而山西大学的小李,虽然已经“秘书证”和“公关证”两证在手,但还在琢磨着再考个什么。在就业压力面前,越来越多的学生涌入考证族。不管与专业有没有关系,本着“有证总比没证强”的原则,他们奔波在各个考场。

    除考证外,更多本科生则希望通过考研增加日后的竞争力。今年,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物理学院,一个寝室8名女生全部考研成功的事,让不少人津津乐道。但这背后,却有着她们的无奈:几乎没有单位接收这个专业的女生。考研,只是她们的解困之路。

    那么,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北京高教学会心理咨询研究会理事长林永和告诉记者,大学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大班上课,不讲究个性化培养;传统教学,不能与社会变化接轨;只重知识,忽略通用技能培训;缺乏实践,永远都在纸上谈兵。这些都导致大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适应能力不足,与职业要求存在巨大差距。这也是“企业求贤难,大学生求职难”局面产生的原因之一。
, 百拇医药
    此外,企业也难辞其咎。在招聘时,企业常常会附加各种专业以外的要求,比如外貌、性别、家庭、户口等,以至于很多毕业生不得不走上整形之路。而某些企业的急功近利,对人才“不求天长地久,只求一时拥有”的态度,也使年轻人失去了很多长线发展的机会。另一方面,很多大学生“眼高手低”,没有以一个成熟的心态去找工作,也是导致失业的原因。

    不要放弃每个实践机会

    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大学生就业难并非中国仅有,它已经成为一个全球现象。所不同的是,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各国努力推出一些举措的行动值得我们借鉴。如德国“慕尼黑就业模式”,由大学、企业、劳动局三方合作,共享信息,互相联动。学校设立就业市场学院,负责学生专业能力以外的其他能力的培训,企业则常年为毕业生提供实习基地。韩国政府鼓励高中毕业生“先就业后升学”,让年轻人真正学以致用。

    当然,这些外部环境的改变需要时间,作为大学生要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动手能力差、社会实践少都是就业道路上的“短板”。现在,多数大学都会安排实习时间,但很多学生并不珍惜这样的机会。回想起4年大学时光,刘晓彤十分后悔:“当时学校让我们自己联系实习单位,为图省事,我让爸妈找关系随便盖了个实习章,然后利用这段时间去旅游了。”毕业后找工作,招聘单位上来就问工作经验和作品,当时刘晓彤就傻了眼,最终好几份工作因她缺少实践经验被拒。
, http://www.100md.com
    因此,林永和建议,新生一入学就应为自己定好职业目标,做好时间管理,提高学习效率,强化学习和训练有用的技能,多参加与专业有关的实践。另外,找工作时树立一个合理的目标,摆正心态也很重要。▲

    编后:当代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终有一天会走出校园,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通过4期“中国大学生生活现状”系列调查,我们不难看出,大学生从性观念到心理,从消费观到就业,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也存在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反思和警醒。今后,《生命时报》仍将继续关注大学生群体,通过他们的生活透视整个社会的变化趋势。 (张 芳)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