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病笔谈2.pdf
http://www.100md.com
第1页 |
参见附件(133kb)。
文章编号:025522930 (2005) 1020711202
中图分类号:R24616 文献标识码:C
专病笔谈 — — — 面瘫(2)
面瘫的分期治疗及针法要求
杨兆福[1 ]
现在临床上对于面瘫一般有两种分期法: (1)分为 3 阶
段。第 1 阶段:发展期 1~7 天;第 2 阶段:静止期 7~20 天;
第 3 阶段:恢复期 20 天以后。(2)分为 3 期。急性期:2 周
内;恢复期:2 周至半年;后遗症期:半年以上。笔者认为后
者分为 3 期较为合理 ,因一般认为病程至半年可遗留不同程
度的后遗症 ,但经综合治疗大多数可望恢复痊愈。
急性期:因面神经正处在急性炎症水肿阶段 ,手法过重 ,刺入过深会加重组织水肿 ,应尽量浅刺并减少穴位 ,深刺会
徒伤气血引邪深入。也可循 《内经》 巨刺法:取健侧面部诸穴
和远道取穴进行治疗。笔者多采用浅刺补法加红外线照射
茎乳突部以加快微循环 ,促进水肿吸收。局部穴位用补法 ,远道取穴用泻法。刺激过重过强 ,针刺取穴过多常影响面瘫
恢复。急性期放弃针刺会使病程推迟延长 ,直接影响预后和
痊愈。
恢复期:包括静止期是面瘫治疗的大好时机 ,面部穴位
要加强刺激 ,多采用透针法 ,以加强针感。针灸并用加红外
线及针后用闪罐法或短暂留罐综合治疗。这段时间是面瘫
恢复的最好时机 ,约 80 %~90 %的患者都是在此期痊愈的。
后遗症期:包括陈旧性面瘫 ,一般认为 6 个月之内面神
经麻痹不能恢复就有留下后遗症的可能。这段时间治疗应
采用综合疗法 ,以补气养血祛风为主。笔者对后遗症期患者
采用局部用皮肤针叩刺加火罐和取穴透刺交替的方法 ,同时
加隔姜灸、 红外线、 适当按摩等综合疗法 ,也可采用传统的
“子午流注针法” ,辨证配合中药效果也较满意。
周 红[2 ]
笔者把面神经麻痹分为 4 个时期:1~8 天为急性期;9
~16 天为静止期;发病 16 天以上为恢复期;30 天以上为顽
固期。选取风池、 阳白、 地仓、 颊车、 下关、 迎香、 合谷为主穴 ,配以水沟、 太阳、 攒竹、 翳风、 足三里、 中冲等。一般选穴 5~
8个。急性期:轻刺、 浅刺 ,留针 20 分钟 ,并加艾灸 10 分钟;
静止期:取穴同上 ,留针 30 分钟 ,并加电针 20 分钟 ,弱刺激 ,电流量以病人刚感觉到疼痛为宜;恢复期:穴位同上 ,加足三
里、 中冲 ,多以透刺为主 ,加电针 30 分钟;顽固期多以患侧、健侧交替针刺 ,并配以按摩 ,还应注重配合穴位注射及中药
治疗 ,这样方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陈双文[3 ]
对于面瘫初期 ,为了避免针刺时受损的面神经受到针刺
的重复损伤 ,加重其炎症及水肿程度 ,一般要求以远道辨证
取穴和循经取穴施治为主 ,配合面瘫局部取穴进行治疗。远
部可取合谷、 风池、 翳风、 列缺、 曲池、 太冲、 前谷、 液门等 ,手
法依辨证多施泻法。而局部取穴宜少 ,以平刺为主 ,刺入宜
浅 ,不宜过深 ,手法宜轻柔 ,不施较重的提插捻转手法 ,一般
刺入有针感则止 ,如取阳白、 四白、 地仓、 下关、 颊车等。
另外 ,临床在上述针法治疗的同时 ,患处还多选用刺络
泻血、 闪罐、 毛刺等方法 ,都能起到明显提高疗效的作用。但
施治手法同样要求轻柔、 浅刺。闪罐吸力也不宜过大 ,每个
部位闪拔 1~3 次 ,不可过多重复 ,并宜隔日 1 次。毛刺以面
颊部疏散浅刺为主 ,不宜过多施针。
面瘫初期正虚邪侵 ,经络阻滞 ,面神经处于缺血、 水肿、功能失用等进展状态 ,若患处施用过重针法及深刺势必加重
面神经的损伤 ,使炎症水肿状态加重 ,从而延误康复 ,甚至变
生他症。
蔡晓刚[ 4 ]
对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一般临床上分为急性期(发病
至 1 周) 、 恢复期(1 周至 8 周) 、 后遗症期(8 周以后) 3 个阶
段。对于在急性期针灸好还是恢复期针灸好这个问题争论
比较激烈 ,见仁见智。笔者认为及时、 及早介入正确有效的
针灸方法直接关系着面瘫恢复与后遗症的多少。从西医学
角度看 ,面瘫多由于茎乳孔(面神经管)内组织急性水肿、 面
神经受压或面神经本身的炎症引起周围面神经损害不能对
面部肌肉支配而致 ......
中图分类号:R24616 文献标识码:C
专病笔谈 — — — 面瘫(2)
面瘫的分期治疗及针法要求
杨兆福[1 ]
现在临床上对于面瘫一般有两种分期法: (1)分为 3 阶
段。第 1 阶段:发展期 1~7 天;第 2 阶段:静止期 7~20 天;
第 3 阶段:恢复期 20 天以后。(2)分为 3 期。急性期:2 周
内;恢复期:2 周至半年;后遗症期:半年以上。笔者认为后
者分为 3 期较为合理 ,因一般认为病程至半年可遗留不同程
度的后遗症 ,但经综合治疗大多数可望恢复痊愈。
急性期:因面神经正处在急性炎症水肿阶段 ,手法过重 ,刺入过深会加重组织水肿 ,应尽量浅刺并减少穴位 ,深刺会
徒伤气血引邪深入。也可循 《内经》 巨刺法:取健侧面部诸穴
和远道取穴进行治疗。笔者多采用浅刺补法加红外线照射
茎乳突部以加快微循环 ,促进水肿吸收。局部穴位用补法 ,远道取穴用泻法。刺激过重过强 ,针刺取穴过多常影响面瘫
恢复。急性期放弃针刺会使病程推迟延长 ,直接影响预后和
痊愈。
恢复期:包括静止期是面瘫治疗的大好时机 ,面部穴位
要加强刺激 ,多采用透针法 ,以加强针感。针灸并用加红外
线及针后用闪罐法或短暂留罐综合治疗。这段时间是面瘫
恢复的最好时机 ,约 80 %~90 %的患者都是在此期痊愈的。
后遗症期:包括陈旧性面瘫 ,一般认为 6 个月之内面神
经麻痹不能恢复就有留下后遗症的可能。这段时间治疗应
采用综合疗法 ,以补气养血祛风为主。笔者对后遗症期患者
采用局部用皮肤针叩刺加火罐和取穴透刺交替的方法 ,同时
加隔姜灸、 红外线、 适当按摩等综合疗法 ,也可采用传统的
“子午流注针法” ,辨证配合中药效果也较满意。
周 红[2 ]
笔者把面神经麻痹分为 4 个时期:1~8 天为急性期;9
~16 天为静止期;发病 16 天以上为恢复期;30 天以上为顽
固期。选取风池、 阳白、 地仓、 颊车、 下关、 迎香、 合谷为主穴 ,配以水沟、 太阳、 攒竹、 翳风、 足三里、 中冲等。一般选穴 5~
8个。急性期:轻刺、 浅刺 ,留针 20 分钟 ,并加艾灸 10 分钟;
静止期:取穴同上 ,留针 30 分钟 ,并加电针 20 分钟 ,弱刺激 ,电流量以病人刚感觉到疼痛为宜;恢复期:穴位同上 ,加足三
里、 中冲 ,多以透刺为主 ,加电针 30 分钟;顽固期多以患侧、健侧交替针刺 ,并配以按摩 ,还应注重配合穴位注射及中药
治疗 ,这样方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陈双文[3 ]
对于面瘫初期 ,为了避免针刺时受损的面神经受到针刺
的重复损伤 ,加重其炎症及水肿程度 ,一般要求以远道辨证
取穴和循经取穴施治为主 ,配合面瘫局部取穴进行治疗。远
部可取合谷、 风池、 翳风、 列缺、 曲池、 太冲、 前谷、 液门等 ,手
法依辨证多施泻法。而局部取穴宜少 ,以平刺为主 ,刺入宜
浅 ,不宜过深 ,手法宜轻柔 ,不施较重的提插捻转手法 ,一般
刺入有针感则止 ,如取阳白、 四白、 地仓、 下关、 颊车等。
另外 ,临床在上述针法治疗的同时 ,患处还多选用刺络
泻血、 闪罐、 毛刺等方法 ,都能起到明显提高疗效的作用。但
施治手法同样要求轻柔、 浅刺。闪罐吸力也不宜过大 ,每个
部位闪拔 1~3 次 ,不可过多重复 ,并宜隔日 1 次。毛刺以面
颊部疏散浅刺为主 ,不宜过多施针。
面瘫初期正虚邪侵 ,经络阻滞 ,面神经处于缺血、 水肿、功能失用等进展状态 ,若患处施用过重针法及深刺势必加重
面神经的损伤 ,使炎症水肿状态加重 ,从而延误康复 ,甚至变
生他症。
蔡晓刚[ 4 ]
对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一般临床上分为急性期(发病
至 1 周) 、 恢复期(1 周至 8 周) 、 后遗症期(8 周以后) 3 个阶
段。对于在急性期针灸好还是恢复期针灸好这个问题争论
比较激烈 ,见仁见智。笔者认为及时、 及早介入正确有效的
针灸方法直接关系着面瘫恢复与后遗症的多少。从西医学
角度看 ,面瘫多由于茎乳孔(面神经管)内组织急性水肿、 面
神经受压或面神经本身的炎症引起周围面神经损害不能对
面部肌肉支配而致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33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