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穴部位.pdf
http://www.100md.com
第1页 |
第37页 |
第35页 |
参见附件(1732k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经 GB 12346一 90
穴 部 位
Lo c a t i o n o f p o i n t s
本标准中穴位名称的著录方式参照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总部针灸穴名国际标准化科学组会议审定通
过的《 标准针灸穴名》 。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人体脑穴定位的方法和3 6 1 个经穴、 4 8 个经外穴的标准定位。
本标准适用于针灸教学、 科研、 医疗、 出版及国内外针灸学术交流。
2 关于经穴定位的依据和方法
2 . 1 经穴定位的依据
根据中医典籍和历代针灸学专著, 如《 黄帝内经》 、 《 脉经》 、 《 针灸甲乙经》 和《 铜人愉穴针灸图经》 等
文献, 结合近年我国出版的高等医药院校和国际针灸培训班用的教材和专著, 通过分析、 讨论, 注重临床
实际和现代研究成果, 对十四经穴及部分经外穴进行标准化定位。
确定经穴标准部位, 是以中医学基础理论和经络学说以及审定穴位的准则为指导的。 中医学对人体
部位与方位的描述与现代解剖学不完全相同。 将上肢的掌心一侧即屈侧称为“ 内侧” , 是手三阴经穴所分
布的部位; 将手背一侧即伸侧称为“ 外侧” , 是手三阳经穴所分布的部位。 将下肢向正中线的一侧称为“ 内
侧” , 是足三阴经穴分布的部位; 将下肢背正中线的一侧称为“ 外侧” , 下肢的后部称为“ 后侧” , 是足共阳
经穴分布的部位
手足部掌面与背面皮肤的移行处称“ 赤白肉际” ; 掌指关节或拓趾关节都称“ 本节” , 以关节两端的圆
形突起( 包括关节囊所覆盖处) 为准, 区分为“ 本节前” 和“ 本节后” 。即以远端为“ 前” , 近端为“ 后” 。卜 肢
的前后方位则以拇指侧即挠侧为“ 前” , 小指侧即尺侧为“ 后” 。
头面躯干部的前后正中线分别为任脉穴和督脉穴的分布部位, 是审定分布于其两侧的三阴经穴或
三阳经穴的基础。
2 . 2 经穴定位的方法
经穴定位的方法分三种: a . 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b . “ 骨度” 折量定位法; c . 指寸定位法。 三者在应用
时互相结合, 即以体表解剖标志为主, 折量各部位的距离分寸, 并用手指来比量, 从而确定经穴位置。分
述如下:
2 . 2 . 1 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这是指以体表解剖学的各种体表标志为依据来确定经穴位置的方法 体表解剖标志, 可分为固定的
标志和活动的标志两种
固定的标志, 指各部由骨节和肌肉所形成的突起或凹陷, 五官轮廓, 发际, 指( 趾) 甲、 乳头、 脐窝等。
例如, 于胖骨头前下方定阳陵泉; 三角肌尖端部定臂孺; 眉头定攒竹; 两眉之中间定印堂; 两乳头之中间
定腋中等c
活动的标志, 指各部的关节、 肌肉、 肌腔、 皮肤随着活动而出现的空隙、 凹陷、 皱纹、 尖端等。例如: 听
国家技术监督局 1 9 9 0 一 0 6 一 0 7 批准 1 9 91 一 0 1 一 Ol实施GB 1 234 6一90
宫, 在耳屏与下领关节之间, 微张口呈凹陷处; 曲池. 在屈肘时, 肘横纹外侧端凹陷处。
全身各部的主要体表解剖标志如下:
头部:。 . 前发际正中( 头部有发部位的前缘正中) ;
b . 后发际正中( 头部有发部位的后缘正中) ;
c . 额角( 发角) (前发际额部曲角处) ;
d . i s 骨( 颜骨乳突)
面部:
a . 眉间( 印堂) ( 两眉头之间的中点处) ;
b . 瞳孔( 正坐平视, 瞳孔中央) 或目中( 目内毗至外毗连线的中点处) 。
颈、 项部:
a . 喉结( 喉头凸起处) ;
b . 第七颈椎棘突。
胸部:
a , 胸骨上窝( 胸骨切迹上方凹陷处) ;
b . 胸剑联合中点( 胸骨体和剑突结合部) ;。 . 乳头( 乳头的中央) 。
腹部:
a . 脐中( 神胭) ( 脐窝的中央) ;
b . 耻骨联合上缘( 耻骨联合上缘与前正中线的交点处) ;。 . 骼前上棘( 骼骨崎前部的上方突起处) 。
侧胸、 侧腹部:
a . 腋窝顶点( 腋窝正中央最高点) ;
b . 第十一肋端( 第十一肋骨游离端) 。
背、 腰、 能部:
e . 第七颈椎棘突;
b . 胸椎棘突 1 - - 1 2 , 腰椎棘突1 .5 , 能正中岭、 尾骨;
c . 肩脚冈根部点( 肩脚骨内侧缘近脊柱侧点) ;
d . 肩峰角( 肩峰外侧缘与肩押内连续处) ;
e . 骼后上棘( 骼骨峙后部的上方突起处) 。
卜 肢:
二 腋前纹头( 腋窝皱裳前端) ;
b . 腋后纹头〔 腋窝皱璧后端) ;
c . 时横纹;
d . 肘尖( 尺骨鹰嘴) ;
e . 腕掌、 背侧横纹( 尺、 挠二骨茎突远端连线上的横纹) 。
下肢:。 脾枢( 股骨大转子) ;
b . 股骨内侧辞( 内辅上) ;
: . 月 圣 骨内侧裸( 内辅下) ;
d . 臀下 横纹( 臀与大腿的移行部) ;
e . 犊鼻( 外膝眼) ) ( 骸韧带外侧凹陷处的中央) ;
f . 帼横纹( 胭窝处横纹) ;G B 1 23 4 6 一 9 0
g . 内躁尖( 内躁向内侧的凸起处) ;
h 外躁尖( 外躁向外侧的凸起处)
2 . 2 . 2 “ 骨度” 折1定位法
这是指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志折量全身各部的长度和宽度, 定出分寸. 用于经穴定位的方法 即以
《 灵枢· 骨度》 规定了人体各部的分寸为基础, 并结合历代学者创用的折量分寸( 将设定的两骨P 点之间
的长度折量为一定的等分, 每一等分为1 寸, 十等分为1 尺) , 作为定穴的依据 全身主要“ 骨度’ , 折h t寸
见下表和图 1 -图3 0
部位 起止点
前发际正中一 , 后发际正中
眉间‘ 印堂卜, 前发际正中
“ 音度” 折量寸表
{ 折 量 寸{ 度 量 法 说明
直寸
直寸
用干确定头部经穴的纵向距离
用于确定前或后发际及其头部经穴的纵向距
离
第七颈椎棘突下( 大推) , 后发际正中
眉间( 印堂) 一 , 后发际正中、第七颈椎棘突下
( 大椎)
前两额发角〔 头维) 之间
耳后两乳突‘ 完骨) 之间
直寸
直 寸
头
面
部
横 寸1 用 于 确 定 头 前 部 经 穴 的 横 向 距 离 · 横寸 } 用于确定头后部经穴的横向距离
胸骨上窝( 夭突)‘ 胸剑联合中点( 歧骨)
胸剑联合中点( 歧骨) 辛 脐中
脐中一 ‘耻骨联合上缘( 曲骨)
两乳头之间
腋窝顶点、第 1 1 肋游离端〔 章门)
直寸
直寸
直寸
横寸
直寸
用干确定胸部任脉穴的纵向距离
用于确定上腹部经穴的纵向距离
用于确定下腹部经穴的纵向距离。
用于确定胸腹部经穴的横向距离.
用于确定胁肋部经穴的纵向距离
胸
腹
胁
部
肩肿骨内缘~后正中线
肩峰缘~后正中线 横 寸} 用 于 确 定 背 腰 部 经 穴 的 横 向 距 离 横寸 ]用于确定肩背邵经穴的横向距离
腋前、 后纹头‘肘横纹( 平肘尖)
肘横纹( 平肘尖) ......
经 GB 12346一 90
穴 部 位
Lo c a t i o n o f p o i n t s
本标准中穴位名称的著录方式参照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总部针灸穴名国际标准化科学组会议审定通
过的《 标准针灸穴名》 。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人体脑穴定位的方法和3 6 1 个经穴、 4 8 个经外穴的标准定位。
本标准适用于针灸教学、 科研、 医疗、 出版及国内外针灸学术交流。
2 关于经穴定位的依据和方法
2 . 1 经穴定位的依据
根据中医典籍和历代针灸学专著, 如《 黄帝内经》 、 《 脉经》 、 《 针灸甲乙经》 和《 铜人愉穴针灸图经》 等
文献, 结合近年我国出版的高等医药院校和国际针灸培训班用的教材和专著, 通过分析、 讨论, 注重临床
实际和现代研究成果, 对十四经穴及部分经外穴进行标准化定位。
确定经穴标准部位, 是以中医学基础理论和经络学说以及审定穴位的准则为指导的。 中医学对人体
部位与方位的描述与现代解剖学不完全相同。 将上肢的掌心一侧即屈侧称为“ 内侧” , 是手三阴经穴所分
布的部位; 将手背一侧即伸侧称为“ 外侧” , 是手三阳经穴所分布的部位。 将下肢向正中线的一侧称为“ 内
侧” , 是足三阴经穴分布的部位; 将下肢背正中线的一侧称为“ 外侧” , 下肢的后部称为“ 后侧” , 是足共阳
经穴分布的部位
手足部掌面与背面皮肤的移行处称“ 赤白肉际” ; 掌指关节或拓趾关节都称“ 本节” , 以关节两端的圆
形突起( 包括关节囊所覆盖处) 为准, 区分为“ 本节前” 和“ 本节后” 。即以远端为“ 前” , 近端为“ 后” 。卜 肢
的前后方位则以拇指侧即挠侧为“ 前” , 小指侧即尺侧为“ 后” 。
头面躯干部的前后正中线分别为任脉穴和督脉穴的分布部位, 是审定分布于其两侧的三阴经穴或
三阳经穴的基础。
2 . 2 经穴定位的方法
经穴定位的方法分三种: a . 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b . “ 骨度” 折量定位法; c . 指寸定位法。 三者在应用
时互相结合, 即以体表解剖标志为主, 折量各部位的距离分寸, 并用手指来比量, 从而确定经穴位置。分
述如下:
2 . 2 . 1 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这是指以体表解剖学的各种体表标志为依据来确定经穴位置的方法 体表解剖标志, 可分为固定的
标志和活动的标志两种
固定的标志, 指各部由骨节和肌肉所形成的突起或凹陷, 五官轮廓, 发际, 指( 趾) 甲、 乳头、 脐窝等。
例如, 于胖骨头前下方定阳陵泉; 三角肌尖端部定臂孺; 眉头定攒竹; 两眉之中间定印堂; 两乳头之中间
定腋中等c
活动的标志, 指各部的关节、 肌肉、 肌腔、 皮肤随着活动而出现的空隙、 凹陷、 皱纹、 尖端等。例如: 听
国家技术监督局 1 9 9 0 一 0 6 一 0 7 批准 1 9 91 一 0 1 一 Ol实施GB 1 234 6一90
宫, 在耳屏与下领关节之间, 微张口呈凹陷处; 曲池. 在屈肘时, 肘横纹外侧端凹陷处。
全身各部的主要体表解剖标志如下:
头部:。 . 前发际正中( 头部有发部位的前缘正中) ;
b . 后发际正中( 头部有发部位的后缘正中) ;
c . 额角( 发角) (前发际额部曲角处) ;
d . i s 骨( 颜骨乳突)
面部:
a . 眉间( 印堂) ( 两眉头之间的中点处) ;
b . 瞳孔( 正坐平视, 瞳孔中央) 或目中( 目内毗至外毗连线的中点处) 。
颈、 项部:
a . 喉结( 喉头凸起处) ;
b . 第七颈椎棘突。
胸部:
a , 胸骨上窝( 胸骨切迹上方凹陷处) ;
b . 胸剑联合中点( 胸骨体和剑突结合部) ;。 . 乳头( 乳头的中央) 。
腹部:
a . 脐中( 神胭) ( 脐窝的中央) ;
b . 耻骨联合上缘( 耻骨联合上缘与前正中线的交点处) ;。 . 骼前上棘( 骼骨崎前部的上方突起处) 。
侧胸、 侧腹部:
a . 腋窝顶点( 腋窝正中央最高点) ;
b . 第十一肋端( 第十一肋骨游离端) 。
背、 腰、 能部:
e . 第七颈椎棘突;
b . 胸椎棘突 1 - - 1 2 , 腰椎棘突1 .5 , 能正中岭、 尾骨;
c . 肩脚冈根部点( 肩脚骨内侧缘近脊柱侧点) ;
d . 肩峰角( 肩峰外侧缘与肩押内连续处) ;
e . 骼后上棘( 骼骨峙后部的上方突起处) 。
卜 肢:
二 腋前纹头( 腋窝皱裳前端) ;
b . 腋后纹头〔 腋窝皱璧后端) ;
c . 时横纹;
d . 肘尖( 尺骨鹰嘴) ;
e . 腕掌、 背侧横纹( 尺、 挠二骨茎突远端连线上的横纹) 。
下肢:。 脾枢( 股骨大转子) ;
b . 股骨内侧辞( 内辅上) ;
: . 月 圣 骨内侧裸( 内辅下) ;
d . 臀下 横纹( 臀与大腿的移行部) ;
e . 犊鼻( 外膝眼) ) ( 骸韧带外侧凹陷处的中央) ;
f . 帼横纹( 胭窝处横纹) ;G B 1 23 4 6 一 9 0
g . 内躁尖( 内躁向内侧的凸起处) ;
h 外躁尖( 外躁向外侧的凸起处)
2 . 2 . 2 “ 骨度” 折1定位法
这是指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志折量全身各部的长度和宽度, 定出分寸. 用于经穴定位的方法 即以
《 灵枢· 骨度》 规定了人体各部的分寸为基础, 并结合历代学者创用的折量分寸( 将设定的两骨P 点之间
的长度折量为一定的等分, 每一等分为1 寸, 十等分为1 尺) , 作为定穴的依据 全身主要“ 骨度’ , 折h t寸
见下表和图 1 -图3 0
部位 起止点
前发际正中一 , 后发际正中
眉间‘ 印堂卜, 前发际正中
“ 音度” 折量寸表
{ 折 量 寸{ 度 量 法 说明
直寸
直寸
用干确定头部经穴的纵向距离
用于确定前或后发际及其头部经穴的纵向距
离
第七颈椎棘突下( 大推) , 后发际正中
眉间( 印堂) 一 , 后发际正中、第七颈椎棘突下
( 大椎)
前两额发角〔 头维) 之间
耳后两乳突‘ 完骨) 之间
直寸
直 寸
头
面
部
横 寸1 用 于 确 定 头 前 部 经 穴 的 横 向 距 离 · 横寸 } 用于确定头后部经穴的横向距离
胸骨上窝( 夭突)‘ 胸剑联合中点( 歧骨)
胸剑联合中点( 歧骨) 辛 脐中
脐中一 ‘耻骨联合上缘( 曲骨)
两乳头之间
腋窝顶点、第 1 1 肋游离端〔 章门)
直寸
直寸
直寸
横寸
直寸
用干确定胸部任脉穴的纵向距离
用于确定上腹部经穴的纵向距离
用于确定下腹部经穴的纵向距离。
用于确定胸腹部经穴的横向距离.
用于确定胁肋部经穴的纵向距离
胸
腹
胁
部
肩肿骨内缘~后正中线
肩峰缘~后正中线 横 寸} 用 于 确 定 背 腰 部 经 穴 的 横 向 距 离 横寸 ]用于确定肩背邵经穴的横向距离
腋前、 后纹头‘肘横纹( 平肘尖)
肘横纹( 平肘尖)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732KB,80页)。
闂勬劒绨張宥呭閸c劌甯囬崝娑崇礉缂冩垹鐝柈銊ュ瀻娣団剝浼呴崣顏冪返閻栧崬绺炬导姘喅閹存牗婀佹稉鈧€规氨袧閸掑棛娈戝▔銊ュ斀娴兼艾鎲冲ù浣筋潔閵嗭拷
濮濓拷 pdf閸忋劍鏋� 闂団偓鐟曪拷 5 缁夘垰鍨庨敍鍫濆帳鐠愯鏁為崘宀€娅ヨぐ鏇炴倵濮e繐銇夐崣顖欎簰妫板棗褰�10娑擃亞袧閸掞拷閿涘鈧拷
閺傚洨鐝烽悧鍫熸綀鐏炵偘绨崢鐔绘啿娴f粍娼堟禍鐚寸礉閼汇儲鍋嶇拋銈勮礋濮濄倖鏋冩稉宥呯杹鐞氼偅鏁硅ぐ鏇氱返婢堆冾啀閸忓秷鍨傞梼鍛邦嚢閿涘矁顕柇顔绘閹存牜鏁哥拠婵嬧偓姘辩叀閹存垳婊戦敍灞惧灉娴狀剚鏁归崚浼粹偓姘辩叀閸氬函绱濇导姘辩彌閸楀啿鐨㈤幃銊ф畱娴f粌鎼ф禒搴㈡拱缂冩垹鐝崚鐘绘珟閵嗭拷
瀵邦喕淇婇弬鍥╃彿
閸忚櫕鏁為惂鐐
鐠囧嫯顔戦崙鐘插綖
閹兼粎鍌ㄩ弴鏉戭樋
閹恒劌鐡ㄧ紒娆愭箙閸欙拷
閸旂姴鍙嗛弨鎯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