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资料下载2012 > 刺络放血疗法 > 正文
编号:12303122
血瘀证诊断标准研究述要及思考.pdf
http://www.100md.com
第1页

    参见附件(83kb)。

    2004 年1 月第11 卷第1 期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17 ·

    血瘀证诊断标准研究述要及思考 王 阶, 姚魁武

    ( 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 北京 100091)

    关键词:血瘀证;诊断标准

    中图分类号:R255.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5304(2004)01-0017-03

    血瘀证诊断标准作为血瘀证客观化、规范化进程中的一

    个重要课题而受到重视。血瘀证诊断标准的制定主要从症状

    体征、病因、治疗性诊断三方面进行。众多诊断标准反映出

    新的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指标的作用日益突出, 而研究者也

    从各个专科制定了各自的诊断标准, 用以指导临床诊断和疗

    效评价。 此外, 一些研究者从血瘀证目征、 瘀血腹诊等特殊体

    征方面探讨了血瘀证的诊断;而利用多因素分析等方法对血

    瘀证的症状、 体征、 实验室客观指标进行量化, 制定血瘀证量

    化诊断标准是此项研究的一大进展。 但迄今为止, 能够得到临

    床普遍认可并统一使用的标准仍欠缺。 针对现行的相关问题,继续整理有关血瘀证的文献, 与当代专家的系统调研相结合,确定标准化的证候体系, 采用临床流行病学/DME 方法和多因

    素统计分析进行计量诊断, 积极合理地应用现代科学技术, 进

    行大样本的临床研究可能成为未来血瘀证证候研究及诊断研

    究的较佳切入点。

    血瘀证是中医理论研究及临床运用的重要内容。随着研

    究的不断深入, 血瘀证诊断标准作为血瘀证客观化、 规范化进

    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而受到重视, 众多研究者分别从不同角

    度考察了血瘀证的证候诊断。为了做好血瘀证证候诊断及疗

    效评价, 诊断标准的制定就成为关键问题, 现就有关问题探讨

    如下。

    1 血瘀证相关诊断标准的制定

    1.1 血瘀证综合诊断标准

    血瘀证诊断标准的制定主要依据了古典式的血瘀证诊断

    方法, 即主要从 3个方面进行[1]。 一是依据症状体征进行诊断,这是古典血瘀证诊断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金匮要略》中

    对瘀血症状的描述有: “病人胸满, 唇痿舌青, 口燥, 但欲漱水

    不欲咽, 无寒热, 脉微大来迟, 腹不满, 其人言我满, 为有瘀血” ,这可以说是早期的血瘀证诊断标准。二是结合病因进

    行诊断。认为寒凝、热瘀、湿滞、气滞、情志、外伤、出血

    利水湿之法往往可以消肿。合并贫血者予输新鲜全血或新鲜

    血浆后也有助于 RA 病情的改善, 此类治法应属于扶正之法,亦符合中医辨证论治的精神。

    5 时刻顾护脾胃

    脾胃功能的强弱与 RA 的疗效、转归、预后有密切关系,因“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 “脾主肌肉四肢, 脾胃强健则五

    脏六腑俱旺, 气血充盈则筋脉关节得濡润, 四肢肌肉有所禀受

    也”。RA 患者多久服非甾体类抗炎药、肾上腺皮质激素、免

    疫抑制剂等有胃肠道副反应的西药;或久服辛温燥湿、苦寒

    利湿、祛瘀通络品, 也易伤脾败胃;临床出现如纳差、胃脘胀

    闷或疼痛、泛酸、呃逆、大便溏或结等。此时若再投以风湿

    之药物亦是枉然。有鉴于此, 应先着眼于中焦, 但见胃肠不适

    者, 甚至于可暂缓它症而专注脾胃。笔者常用小剂量四君子

    汤、参苓白术散、干姜泻心汤加减调理脾胃运化。纳呆者可

    用大量生谷芽、生麦芽( 各至少 30g) 资脾醒胃;胃酸多者可

    加海螵蛸、瓦楞子( 各至少 25g) 制酸止痛;大便秘结者可加

    枳实、肉苁蓉润肠通便。

    6 适时应用虫类药

    痹证日久出现关节强直畸形、活动障碍, 此为痰瘀深伏。

    若单用祛风胜湿、活血通络之草木之品, 则嫌力量不足, 如加

    用血肉有情之虫类药物窜逐搜剔, 以祛伏痰、逐瘀滞, 引诸药

    达病所, 往往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笔者临床常用穿山甲、 地龙、露蜂房、僵蚕、乌梢蛇、土鳖虫、蜈蚣、全蝎等, 取其钻透剔

    邪、搜风通络、消肿定痛、恢复关节功能之特性。但此类药

    物有一定的毒副作用, 故每方选用一至二味即可。 且因虫类药

    多偏温燥, 疾病之初定要慎用。

    7 灵活应用引经药和经验药

    痹证之形成, 乃由于外邪痹阻经络关节, 故针对痹痛出现

    之部位, 循经辨证, 选用相应的引经药, 使药达病所, 可取事半

    功倍之效。 此外, 尚有一些针对不同病位、 不同症状的经验用

    药, 可明显提高疗效。如肩颈痛者, 加葛根、钩藤;上肢痛者,加姜黄、桑枝;下肢痛者, 加牛膝、独活、桑寄生、续断、防

    己、苍术;下肢挛急者, 可加芍药甘草汤、木瓜等;踝关节肿

    胀难消者加泽兰、泽泻;手足小关节肿痛者加桂枝、忍冬藤;

    舌苔厚腻难消者, 加萆薢、蚕砂等。

    8 叮嘱患者调摄起居

    RA 的治疗和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除了药物治疗外,患者起居调摄亦与病情发展息息相关。 医者除处方用药之外,尚应叮嘱患者适寒温、防潮湿;饮食方面应少食冰冻之物,以防伤脾阳; 另外, 应忌酒, 因酒性湿热, 可增病邪; 多食鲜鱼、鲜蛇以增加营养兼取其通络之用。

    ( 收稿日期:2003 - 04 - 14)·18 ·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 4 年1 月第11 卷第1 期

    以及阴阳虚损、气血不足、虚劳久病、饮食起居等因素都会

    导致血液凝滞。三是治疗性诊断。即对于某些临床无证可辨

    或对症治疗不愈者, 以及疑难杂病、沉疴痼疾, 采用活血化瘀

    治疗往往获效, 因而反证其诊断。由此可知, 古典血瘀证的诊

    断是以临床为基础的。

    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第一次全国活血化瘀学术会议于

    1982 年制定的血瘀证诊断标准就依据上述 3点。包括:Ⅰ.

    主要依据:①舌质紫暗或舌体瘀斑、瘀点;②脉涩, 或结代、无脉; ③固定性刺痛或绞痛并拒按; ④病理性肿块, 包括内脏

    肿大、新生物、炎性或非炎性包块、组织增生变性;⑤血管

    异常, 包括舌下及其它部位静脉曲张、 毛细血管扩张、 血管痉

    挛、唇及肢端紫绀、血管阻塞;⑥出血及各种出血后引起的

    瘀血、黑粪、皮下瘀斑等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83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