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症中医辨治概述.pdf
http://www.100md.com
第1页 |
参见附件(175kb)。
山东中医杂志 2 0 0 7年 9月第 2 6 卷第 9期
·
综 述 ·
失眠症中医辨治概述
郝春华 , 张 静
(山东省泗水县人民医院, 山东 泗水 2 7 3 2 0 0 )
· 6 49 ·
[ 摘要]对失眠症的病因病机进行了系统分析, 认为其病机涉及气、 血、 阴、 阳四方面, 从寒热虚实来看, 有虚有实, 有寒有
热。虚主要有气虚、 阴虚、 血虚; 实主要有火邪、 热邪( 热毒) 、 寒邪、 风邪、 气滞、 痰饮( 痰涎) 、 瘀血等, 其中以火热、 气郁、 痰饮居
多, 涉及的脏腑包括心、 肝 、 脾 、 肺、 肾、 胆 、 胃、 三焦等。 其 中以心 、 胆 两脏最 普遍 。在此基础上 , 基 于从 火论 治、 从脾 胃论 治、 从肝
论 治 从营卫气血论 治、 从心论治、 从神 志论 治等方 , 对失眠症的临床 辨治规律进行 了概述 与总结 。参考文献 2 3篇 。
[ 关键词]失眠; 辨证论治; 理论研究
[ 中图分类号]R 2 5 6 . 2 3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0 2 5 7 — 3 5 8 X ( 2 0 0 7 ) 0 9 — 0 6 4 9 — 0 3
失眠症 中医古籍记载多为失 眠、 不得眠 、 不得
卧、 目不瞑、 不寐等 。其含义与现代医学失眠概念基
本一致 , 指入睡困难 , 或维持睡眠障碍( 易醒、 早醒和
再入睡困难) , 从而导致睡眠时间减少或质量下 降,不能满足身体生理需要 , 明显影响 日问活动和生活
质量的一种疾病。近年来 ,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 、 环境
变迁, 以及人类疾病谱 的改变 , 失眠症发病率急剧上
升 。现针对中医诊治失眠症 的辨证和理法方药规律
进行综述 , 以期对临床有效辨治本病提供指导和借
鉴 。
1 病因病机
清代及以前相关文献中, 对失眠病机 的描述非
常丰富。按病性分 , 涉及阴阳气血津液 ; 按脏腑分 ,涉及五脏及部分六腑。
失眠病机涉及气、 血 、 阴 、 阳、 津液的单一病变或
兼夹病变。属阴的病机中有阴虚, 也有阴盛; 属 阳的
病机中有虚阳外 浮, 也有 阳气下陷; 气病 中有气虚,也有气实 ; 属血的病机 中有血虚, 也有血瘀 ; 属津液
的病机中有亡津 , 也有痰水饮涎 ; 兼夹同病因素中以
气与痰同病最多。另外, 从寒热虚实属性来看 , 有虚
有实 , 有寒有热。虚主要有气虚 、 阴虚 、 血虚 ; 实主要
有火邪 、 热邪 ( 热毒) 、 寒邪、 风邪、 气滞、 痰饮( 痰涎) 、瘀血等, 其 中以火热、 气郁 、 痰饮居多。脏 腑方面 ,《 类经》 云: “ 凡五藏受伤 , 皆能使卧不安 ……五藏主
藏精者也 , 藏有所伤则精有所失, 精有所失则神有所
不安。 ” 失眠涉及 的脏 腑包括 心、 肝 、 脾 、 肺 、 肾、 胆 、胃、 三焦等, 其中以心、 胆两脏最普遍。许多学者从
以方测证角度对失 眠症病因病机开展了相关研究。
[ 收稿 日期]2 0 0 7 — 0 5 — 3 1
程茜[ 1 ] 共收集清代及 以前治疗失眠的方剂 3 1 l首,其中病在心者 6 2首 , 病在胆者 2 5首, 心胆 同病者 5
首 , 约占总方数的 1 / 3 。统计资料表明 , 心与胆是失
眠的重点病变脏腑。《 素问 ·灵兰秘典论 》 云: “ 心
者, 君主之官, 神明出焉……主明则下安……主不明
则十二官危……胆者 , 中正之官 , 决断出焉。 ” 《 灵枢
·
邪客 》 云: “ 心者 , 五脏六腑 之 大主 , 精神之 所舍
也 。 ” 心藏神 , 胆主决断 , 与精神活动关系密切。失眠
属精神 神经 系统 疾病 , 故与心 、 胆 二脏 联 系密 切。
“ 曲运神机 , 心血耗尽 , 阳火旺于阴中, 则神 明内扰,而心血不宁。 心有忧恚 , 伏气在胆 , 所以睡卧不安,心多惊悸 , 精神怯弱 , 盖心气忧伤 , 肝胆虚冷 , 致不得
睡也 ” 这些描述充分反映出古代医家对失眠症病因
病机的基本认识 。
2 辨证论治
2 . 1 从火论治 田令群I 2 ] 认为 , 失眠症病在心神 ,其发生不外心神失养及心神受扰两大类。治疗方面
除心神失养有虚而从补虚着手外 , 因心神受扰所致
失眠症的病机与阴阳失交, 阳不入阴, 阳盛或阳盛阴
衰有关 , 其病性多由火所致 , 或为实火、 或为虚火 , 故
从火( 热) i S治 , 临证分别从心火、 肝火、 痰火及虚火
治之。蔡向红_ _ 3 从火论治的基本立足点也是从心论
治 , 因为心为火脏 , 心火静 , 则神安而寐 ; 火失常, 舍
不安则患失眠症 临床不论虚证实证 , 均归结于火 。
2 . 2 从脾 胃论治 苏卫东等I 4 提出失眠症多由“ 气
血衰 、 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 、 神不守宅” 引起 , 而脾 胃
是气血生化之源, 因此 , 损其心者 , 当调其营卫 , 从脾
胃论治, 分为营卫失调 、 脾 胃失和 、 中气亏损 、 中阳虚
衰、 中焦阴阳俱损等证型。肖玉英I 5 ] 发现失眠症 因
胃气不和所致者 , 临床屡 见不 鲜, 遵《 素 问 ·逆 调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 650 ·
论》 : “ 人有逆气不得卧……是阳阴之逆也” 之 旨, 采
用清化和胃、 化痰和胃、 消滞和胃、 温中和胃、 养阴和
胃五法治之 。
2 . 3 从肝论治 李怀美[ 6 ] 从肝论治失眠症的主要
依据有以下几点 , 从临床表现分析 , 失眠症除不能获
得正常睡眠外 , 其他症状有烦躁易怒、 多梦、 头胀头
痛, 或心情抑郁、 悲伤欲哭等精神情志方面的变化。
人的情志因素最易影响肝 , 各种精神刺激 , 使肝脏功
能发生变化, 气机失常, 气血紊乱, 使阳不能潜于阴,阳或阴衰, 阴阳失交 , 终致失眠发生。徐明涟 ] 观察
到失眠症患者多以情绪变化、 精神刺激为主因 ......
·
综 述 ·
失眠症中医辨治概述
郝春华 , 张 静
(山东省泗水县人民医院, 山东 泗水 2 7 3 2 0 0 )
· 6 49 ·
[ 摘要]对失眠症的病因病机进行了系统分析, 认为其病机涉及气、 血、 阴、 阳四方面, 从寒热虚实来看, 有虚有实, 有寒有
热。虚主要有气虚、 阴虚、 血虚; 实主要有火邪、 热邪( 热毒) 、 寒邪、 风邪、 气滞、 痰饮( 痰涎) 、 瘀血等, 其中以火热、 气郁、 痰饮居
多, 涉及的脏腑包括心、 肝 、 脾 、 肺、 肾、 胆 、 胃、 三焦等。 其 中以心 、 胆 两脏最 普遍 。在此基础上 , 基 于从 火论 治、 从脾 胃论 治、 从肝
论 治 从营卫气血论 治、 从心论治、 从神 志论 治等方 , 对失眠症的临床 辨治规律进行 了概述 与总结 。参考文献 2 3篇 。
[ 关键词]失眠; 辨证论治; 理论研究
[ 中图分类号]R 2 5 6 . 2 3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0 2 5 7 — 3 5 8 X ( 2 0 0 7 ) 0 9 — 0 6 4 9 — 0 3
失眠症 中医古籍记载多为失 眠、 不得眠 、 不得
卧、 目不瞑、 不寐等 。其含义与现代医学失眠概念基
本一致 , 指入睡困难 , 或维持睡眠障碍( 易醒、 早醒和
再入睡困难) , 从而导致睡眠时间减少或质量下 降,不能满足身体生理需要 , 明显影响 日问活动和生活
质量的一种疾病。近年来 ,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 、 环境
变迁, 以及人类疾病谱 的改变 , 失眠症发病率急剧上
升 。现针对中医诊治失眠症 的辨证和理法方药规律
进行综述 , 以期对临床有效辨治本病提供指导和借
鉴 。
1 病因病机
清代及以前相关文献中, 对失眠病机 的描述非
常丰富。按病性分 , 涉及阴阳气血津液 ; 按脏腑分 ,涉及五脏及部分六腑。
失眠病机涉及气、 血 、 阴 、 阳、 津液的单一病变或
兼夹病变。属阴的病机中有阴虚, 也有阴盛; 属 阳的
病机中有虚阳外 浮, 也有 阳气下陷; 气病 中有气虚,也有气实 ; 属血的病机 中有血虚, 也有血瘀 ; 属津液
的病机中有亡津 , 也有痰水饮涎 ; 兼夹同病因素中以
气与痰同病最多。另外, 从寒热虚实属性来看 , 有虚
有实 , 有寒有热。虚主要有气虚 、 阴虚 、 血虚 ; 实主要
有火邪 、 热邪 ( 热毒) 、 寒邪、 风邪、 气滞、 痰饮( 痰涎) 、瘀血等, 其 中以火热、 气郁 、 痰饮居多。脏 腑方面 ,《 类经》 云: “ 凡五藏受伤 , 皆能使卧不安 ……五藏主
藏精者也 , 藏有所伤则精有所失, 精有所失则神有所
不安。 ” 失眠涉及 的脏 腑包括 心、 肝 、 脾 、 肺 、 肾、 胆 、胃、 三焦等, 其中以心、 胆两脏最普遍。许多学者从
以方测证角度对失 眠症病因病机开展了相关研究。
[ 收稿 日期]2 0 0 7 — 0 5 — 3 1
程茜[ 1 ] 共收集清代及 以前治疗失眠的方剂 3 1 l首,其中病在心者 6 2首 , 病在胆者 2 5首, 心胆 同病者 5
首 , 约占总方数的 1 / 3 。统计资料表明 , 心与胆是失
眠的重点病变脏腑。《 素问 ·灵兰秘典论 》 云: “ 心
者, 君主之官, 神明出焉……主明则下安……主不明
则十二官危……胆者 , 中正之官 , 决断出焉。 ” 《 灵枢
·
邪客 》 云: “ 心者 , 五脏六腑 之 大主 , 精神之 所舍
也 。 ” 心藏神 , 胆主决断 , 与精神活动关系密切。失眠
属精神 神经 系统 疾病 , 故与心 、 胆 二脏 联 系密 切。
“ 曲运神机 , 心血耗尽 , 阳火旺于阴中, 则神 明内扰,而心血不宁。 心有忧恚 , 伏气在胆 , 所以睡卧不安,心多惊悸 , 精神怯弱 , 盖心气忧伤 , 肝胆虚冷 , 致不得
睡也 ” 这些描述充分反映出古代医家对失眠症病因
病机的基本认识 。
2 辨证论治
2 . 1 从火论治 田令群I 2 ] 认为 , 失眠症病在心神 ,其发生不外心神失养及心神受扰两大类。治疗方面
除心神失养有虚而从补虚着手外 , 因心神受扰所致
失眠症的病机与阴阳失交, 阳不入阴, 阳盛或阳盛阴
衰有关 , 其病性多由火所致 , 或为实火、 或为虚火 , 故
从火( 热) i S治 , 临证分别从心火、 肝火、 痰火及虚火
治之。蔡向红_ _ 3 从火论治的基本立足点也是从心论
治 , 因为心为火脏 , 心火静 , 则神安而寐 ; 火失常, 舍
不安则患失眠症 临床不论虚证实证 , 均归结于火 。
2 . 2 从脾 胃论治 苏卫东等I 4 提出失眠症多由“ 气
血衰 、 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 、 神不守宅” 引起 , 而脾 胃
是气血生化之源, 因此 , 损其心者 , 当调其营卫 , 从脾
胃论治, 分为营卫失调 、 脾 胃失和 、 中气亏损 、 中阳虚
衰、 中焦阴阳俱损等证型。肖玉英I 5 ] 发现失眠症 因
胃气不和所致者 , 临床屡 见不 鲜, 遵《 素 问 ·逆 调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 650 ·
论》 : “ 人有逆气不得卧……是阳阴之逆也” 之 旨, 采
用清化和胃、 化痰和胃、 消滞和胃、 温中和胃、 养阴和
胃五法治之 。
2 . 3 从肝论治 李怀美[ 6 ] 从肝论治失眠症的主要
依据有以下几点 , 从临床表现分析 , 失眠症除不能获
得正常睡眠外 , 其他症状有烦躁易怒、 多梦、 头胀头
痛, 或心情抑郁、 悲伤欲哭等精神情志方面的变化。
人的情志因素最易影响肝 , 各种精神刺激 , 使肝脏功
能发生变化, 气机失常, 气血紊乱, 使阳不能潜于阴,阳或阴衰, 阴阳失交 , 终致失眠发生。徐明涟 ] 观察
到失眠症患者多以情绪变化、 精神刺激为主因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75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