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脊穴埋线治疗中风偏瘫临床观察.pdf
http://www.100md.com
埋线与膏药,埋线疗法文献资料,中风偏瘫、面瘫
第1页 |
参见附件(128kb)。
中医药临床杂志 2 0 0 7年 8月第 1 9卷第 4期
夹脊穴埋线治疗中风偏瘫临床观察
朱慎勇
安徽省淮北市烈山镇医院 2 3 5 0 2 5
· 3 9 5·
摘 要 目的: 探讨夹脊穴埋线治疗中风偏瘫的有效性。方法: 将 5 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夹脊穴埋线组( 试验组) 和常规
体针组( 对照组) 各 2 5例进行治疗, 对照观察 2 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试验组愈显率、 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 P均 > 0 . 0 5, 无显著
差异。结论: 夹脊穴埋线治疗中风偏瘫疗效确切, 与常规体针相似, 但取穴少、 治疗次数少 , 具有明显优势。
关键词 中风后遗症 偏瘫 夹脊穴 埋线疗法
大量的临床资料和实践已证明穴位埋线治疗中风
偏瘫同针刺一样疗效肯定, 但 以往治疗所选穴位多局
限在四肢部位。经临床应用观察存在两点不足: 一是
埋线初期的 1 — 5 d内患者往往因肢体埋线局部的疼痛
不适而不敢主动或被动活动, 影响了功能锻炼 ; 二是会
加重痉挛期病人 的肌痉挛, 不利于协调运动的形成。
近年来笔者尝试在夹脊穴埋线治疗 中风偏瘫, 取得了
与常规针刺相似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病例选择
本组所有病例均参照全国第 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
议修订的《 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 … , 全部经 C T
或 MR I 确诊。排除有下述情况 : ①检查证实是因心脏
疾病合并房颤引起脑栓塞者。②合并有肝、 肾、 造血系
统和内分泌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 精神病患者。③
妊娠期妇女。④不能坚持治疗或难以随访者。⑤所应
治疗穴位或穴位附近皮肤有感染者。
2 一般资料
5 O例患者中, 3 2例来自本院针灸科门诊, 1 8例来
自内科病房。按就诊顺序先后随机分为 2组。试验组
2 5例中, 男 1 6例, 女9例 ; 平均年龄( 6 7 . 1 + 9 . 7 ) 岁; 出
血性 5 例 , 缺血性 2 O例。对照组 2 5例 中, 男 1 5例, 女
1 O例; 平均年龄( 6 6+7 . 2 ) 岁; 出血性 6例, 缺血性 1 9
例。2组性别、 年龄、 病情、 病程相似, 具有可比性。
3 治疗方法
3 . 1 试验组 ①取穴: 瘫痪侧夹脊穴, 每次交替选取7
—
9穴; ②器械材料: 1 2—1 6号腰穿针、 镊子、 定点笔、1 . 5— 3 e m长的( 2 / 0 ) 号医用羊肠线、 无菌纱布、 创可
贴; ③操作方法: 按无菌操作进行, 选准穴位后, 用定点
笔做好标志, 皮肤常规消毒, 把羊肠线穿人腰穿针内,以一定角度快速穿过皮层, 再缓慢进入一定深度的肌
层 内, 出现针感后, 边退针边将羊肠线推人。消毒沙布
按压针孔片刻, 外用创可贴固定。3 d内埋线部位不要
着水, 1 周施术 1 次, 一般治疗6— 8 次。
3 . 2 对照组 按全国高等医学院校试用教材《 针灸
学》 中风的常规治疗方法。上肢取穴: 肩髑、 曲池、 手三
里、 内关、 合谷、 后溪。下肢取穴: 环跳、 风市、 委中、 足
三里、 阳陵泉、 丰隆、 三阴交、 太冲。按常规操作, 1 O次
为 1 个疗程, 疗程间休息 3 d , 一般治疗 3— 4个疗程。
疗效观察
1 疗效标准
参照《 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 【 , 基本治
愈: 神志清楚, 语言与肢体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生活自
理; 显效 : 神志清楚, 语 言、 上下肢体有一项恢复不完
全; 有效: 神志、 语言功能好转, 肢体功能部分恢复; 无
效: 连续治疗3个疗程以上无效。
2 治疗结果
试验组愈显率为5 6 . O %, 有效率为9 2 . O %; 对照组
愈显率为6 0 . 0 %, 有效率为8 8 . O %。组间比较( P均 >
0 . 0 5 ) , 无统计学差异。见表 1 。试验组平均每人治疗
6 . 8 次, 对照组平均每人针治3 4 . 6次。组问比较( P均
<0 . 0 5 ) , 具有显著差异。
表 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
塑 型 蕉奎渔垒 星垫 查垫 垫 试验组( n= 2 5) 6 ( 2 4 . 0 ) 8 ( 3 2 . 0) 9 ( 3 6 . 0) 2 ( 8 . 0)
对照组( n= 2 5) 7 ( 2 8 . 0 ) 8 ( 3 2 . 0) 7 ( 2 8 . 0) 3 ( 1 2 . 0)
讨 论
夹脊穴又称华佗夹脊穴 ......
夹脊穴埋线治疗中风偏瘫临床观察
朱慎勇
安徽省淮北市烈山镇医院 2 3 5 0 2 5
· 3 9 5·
摘 要 目的: 探讨夹脊穴埋线治疗中风偏瘫的有效性。方法: 将 5 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夹脊穴埋线组( 试验组) 和常规
体针组( 对照组) 各 2 5例进行治疗, 对照观察 2 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试验组愈显率、 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 P均 > 0 . 0 5, 无显著
差异。结论: 夹脊穴埋线治疗中风偏瘫疗效确切, 与常规体针相似, 但取穴少、 治疗次数少 , 具有明显优势。
关键词 中风后遗症 偏瘫 夹脊穴 埋线疗法
大量的临床资料和实践已证明穴位埋线治疗中风
偏瘫同针刺一样疗效肯定, 但 以往治疗所选穴位多局
限在四肢部位。经临床应用观察存在两点不足: 一是
埋线初期的 1 — 5 d内患者往往因肢体埋线局部的疼痛
不适而不敢主动或被动活动, 影响了功能锻炼 ; 二是会
加重痉挛期病人 的肌痉挛, 不利于协调运动的形成。
近年来笔者尝试在夹脊穴埋线治疗 中风偏瘫, 取得了
与常规针刺相似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病例选择
本组所有病例均参照全国第 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
议修订的《 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 … , 全部经 C T
或 MR I 确诊。排除有下述情况 : ①检查证实是因心脏
疾病合并房颤引起脑栓塞者。②合并有肝、 肾、 造血系
统和内分泌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 精神病患者。③
妊娠期妇女。④不能坚持治疗或难以随访者。⑤所应
治疗穴位或穴位附近皮肤有感染者。
2 一般资料
5 O例患者中, 3 2例来自本院针灸科门诊, 1 8例来
自内科病房。按就诊顺序先后随机分为 2组。试验组
2 5例中, 男 1 6例, 女9例 ; 平均年龄( 6 7 . 1 + 9 . 7 ) 岁; 出
血性 5 例 , 缺血性 2 O例。对照组 2 5例 中, 男 1 5例, 女
1 O例; 平均年龄( 6 6+7 . 2 ) 岁; 出血性 6例, 缺血性 1 9
例。2组性别、 年龄、 病情、 病程相似, 具有可比性。
3 治疗方法
3 . 1 试验组 ①取穴: 瘫痪侧夹脊穴, 每次交替选取7
—
9穴; ②器械材料: 1 2—1 6号腰穿针、 镊子、 定点笔、1 . 5— 3 e m长的( 2 / 0 ) 号医用羊肠线、 无菌纱布、 创可
贴; ③操作方法: 按无菌操作进行, 选准穴位后, 用定点
笔做好标志, 皮肤常规消毒, 把羊肠线穿人腰穿针内,以一定角度快速穿过皮层, 再缓慢进入一定深度的肌
层 内, 出现针感后, 边退针边将羊肠线推人。消毒沙布
按压针孔片刻, 外用创可贴固定。3 d内埋线部位不要
着水, 1 周施术 1 次, 一般治疗6— 8 次。
3 . 2 对照组 按全国高等医学院校试用教材《 针灸
学》 中风的常规治疗方法。上肢取穴: 肩髑、 曲池、 手三
里、 内关、 合谷、 后溪。下肢取穴: 环跳、 风市、 委中、 足
三里、 阳陵泉、 丰隆、 三阴交、 太冲。按常规操作, 1 O次
为 1 个疗程, 疗程间休息 3 d , 一般治疗 3— 4个疗程。
疗效观察
1 疗效标准
参照《 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 【 , 基本治
愈: 神志清楚, 语言与肢体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生活自
理; 显效 : 神志清楚, 语 言、 上下肢体有一项恢复不完
全; 有效: 神志、 语言功能好转, 肢体功能部分恢复; 无
效: 连续治疗3个疗程以上无效。
2 治疗结果
试验组愈显率为5 6 . O %, 有效率为9 2 . O %; 对照组
愈显率为6 0 . 0 %, 有效率为8 8 . O %。组间比较( P均 >
0 . 0 5 ) , 无统计学差异。见表 1 。试验组平均每人治疗
6 . 8 次, 对照组平均每人针治3 4 . 6次。组问比较( P均
<0 . 0 5 ) , 具有显著差异。
表 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
塑 型 蕉奎渔垒 星垫 查垫 垫 试验组( n= 2 5) 6 ( 2 4 . 0 ) 8 ( 3 2 . 0) 9 ( 3 6 . 0) 2 ( 8 . 0)
对照组( n= 2 5) 7 ( 2 8 . 0 ) 8 ( 3 2 . 0) 7 ( 2 8 . 0) 3 ( 1 2 . 0)
讨 论
夹脊穴又称华佗夹脊穴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28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