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埋线配合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观察.pdf
http://www.100md.com
第1页 |
参见附件(110kb)。
第 2 9卷第 2期
2 0 0 7年 4月
大 连 医 科 大 学 学 报
Jo u r na l o f Da l i a n Me d i c a l Un i v e r s i t y
Vo J . 2 9 NO. 2
Apr .2 0 0 7
穴位埋线配合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观察
毕伟莲
( 大连医科大学 第二临床学院 中医科,辽宁 大连 1 1 6 0 2 7 )
摘要: [目的] 观察穴位埋线配合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治疗效果。[ 方法] 原发性痛经患者5 0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
2 5例( 穴位埋线配合艾灸治疗) 与对照组 2 5例( I = / 服消炎痛) , 观察治疗 3个月的疗效并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 穴
位埋线配合艾灸治疗效果情况优于I = / 服消炎痛, 治疗组 2 5例患者 中, 总有效率 8 8 %, 对照组2 5例患者 中, 总有效
率2 4 %, P< 0 . 0 5 。有显著性意义。[ 结论] 穴位埋线配合艾灸是治疗原发性痛经较为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 穴位埋线; 灸法; 原发性痛经; 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 : R 2 4 5 . 8 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 6 7 1— 7 2 9 5 ( 2 0 0 7 ) 0 2— 0 1 6 8— 0 2
痛经是指妇女在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下腹疼痛或痛引
腰骶部, 影响工作及 日常生活者。痛经分为原发和继发两
种。前者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 又称功能性痛经; 后者
指因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引起的痛经, 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 , 盆腔炎等。痛经是妇科常见病 , 多发病 , 据报道
发病率高达 5 0 %以上。本篇收录均为原发性痛经。
1 材料和方法
1 . 1 一般资料
本组5 0例病例均为门诊收治女性患者, 年龄最大 3 3
岁, 最小 l 5岁 , 病程最长 1 2年, 最短 1年, 均符合《中医临床
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拟定的痛经诊断标准: 经妇科及超声检
查, 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 患者多为月经初潮后 2~ 3
年的青春期少女, 或未生育的年轻妇女, 在经期或经期前、 后
一
周内出现周期性下腹疼痛, 伴胸胁乳房作胀, 腰腿酸软等 ,以致影响工作、 生活者。将 5 0例病例随机分成两组, 两组年
龄、 病程经 t 检验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具有可比性。
1 . 2 方 法
治疗组分别采用穴位埋线和艾条灸的方法。
1 . 2 . 1 穴位埋线: 穴取十七椎下( 经外奇穴, 位于人体后正
中线, 第五腰椎棘突下) 、 关元穴( 脐下 3寸) , 于月经来潮前
一
周做穴位埋线治疗。令患者分别仰卧及俯卧于床上 , 选好
穴位做标记 , 皮肤常规消毒, 盖上洞巾, 将腰穿针内 2 c m长
羊肠线段植于皮下, 出针后用无菌纱布覆盖包扎 , 2 d后取
掉, 治疗后2 d内不得洗澡, 一周内忌食鱼虾。
1 . 2 . 2 艾条灸: 穴取双侧至阴、 公孙穴, 于月经来潮前一周
开始至月经结束 , 用温和的雀啄灸每穴施灸 1 5 m i n / d , 以局
部皮肤潮红, 患者耐受为度。
对照组于月经来潮前一天开始 口服消炎痛 , 至月经结
束, 每次口服2 5 m g , 3次/ d , 饭后服用。
1 , 3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 中医l 临床病症诊断疗效
标准》 的疗效标准: l 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 连续三个月经周
期未见复发为痊愈; 症状及体征减轻或消失 , 不能维持三个
月经周期者为好转 ; 症状及体征无改善者为无效。
2 结 果
经过 3个疗程的治疗, 治疗组 2 5例患者中, 痊 愈 9例
( 3 6 %) , 好转 l 3例 ( 5 2 %) , 无效 3例 ( 1 2 %) , 总有效 率
8 8 %, 对照 组 2 5例患 者 中, 痊 愈 1例 ( 4 %) , 好 转 5例
( 2 0 %) , 无效 l 9例 ( 7 6 %) , 总有效率 2 4 %。两组 比较 P<
0. 05。
3 典型病例
吴某某 , 女, 2 0岁, 学生, 2 0 0 3年 3月来院就诊。主诉 :
经期小腹疼痛 3年。月经每月按时来潮, 经期小腹疼痛, 连
及会阴及腰骶部, 经色暗淡夹有血块, 经妇科及超声检查, 未
见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患者面色恍白, 形体消瘦, 恶寒, 手
足不温, 舌淡苔薄白, 脉沉细。中医诊断为“ 经行腹痛” , 西
医诊断为“ 原发性痛经” 。于月经来潮前一周做穴位埋线治
疗 , 并灸至阴、 公孙穴各 1 5 m i n / d , 至月经结束。经过 1个月
治疗 , 自述症状缓解大半, 又经过 2个月治疗, 疼痛消失, 面
色正常, 手足温暖, 遂停止治疗 , 嘱其注意经期保暖, 少食生
冷, 随诊 1 年未见复发。
收稿 日期 : 2 0 0 6一l 1—3 0; 修 回 日期 ; 2 0 0 7—0 l—o 4
作者简介: 毕伟莲( 1 9 6 8一) , 女, 辽宁大连人, 副主任 医师, 硕士。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期 毕伟莲: 穴位埋线配合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观察 1 6 9
4 讨 论
中医认为, 妇女痛经的发生多由月经期间受寒饮冷, 胞
宫受寒, 气血运行不畅而引起疼痛; 或情志不畅 , 肝郁气滞,血行受阻而引发痛经。十七椎下位于督脉 , 关元穴属任脉,二穴一前一后, 近于胞宫 , 采用穴位埋线的方法, 刺激量大,起效时间长, 对调整子宫的活动状态起重要作用; 公孙是脾
经的络穴 ......
2 0 0 7年 4月
大 连 医 科 大 学 学 报
Jo u r na l o f Da l i a n Me d i c a l Un i v e r s i t y
Vo J . 2 9 NO. 2
Apr .2 0 0 7
穴位埋线配合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观察
毕伟莲
( 大连医科大学 第二临床学院 中医科,辽宁 大连 1 1 6 0 2 7 )
摘要: [目的] 观察穴位埋线配合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治疗效果。[ 方法] 原发性痛经患者5 0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
2 5例( 穴位埋线配合艾灸治疗) 与对照组 2 5例( I = / 服消炎痛) , 观察治疗 3个月的疗效并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 穴
位埋线配合艾灸治疗效果情况优于I = / 服消炎痛, 治疗组 2 5例患者 中, 总有效率 8 8 %, 对照组2 5例患者 中, 总有效
率2 4 %, P< 0 . 0 5 。有显著性意义。[ 结论] 穴位埋线配合艾灸是治疗原发性痛经较为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 穴位埋线; 灸法; 原发性痛经; 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 : R 2 4 5 . 8 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 6 7 1— 7 2 9 5 ( 2 0 0 7 ) 0 2— 0 1 6 8— 0 2
痛经是指妇女在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下腹疼痛或痛引
腰骶部, 影响工作及 日常生活者。痛经分为原发和继发两
种。前者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 又称功能性痛经; 后者
指因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引起的痛经, 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 , 盆腔炎等。痛经是妇科常见病 , 多发病 , 据报道
发病率高达 5 0 %以上。本篇收录均为原发性痛经。
1 材料和方法
1 . 1 一般资料
本组5 0例病例均为门诊收治女性患者, 年龄最大 3 3
岁, 最小 l 5岁 , 病程最长 1 2年, 最短 1年, 均符合《中医临床
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拟定的痛经诊断标准: 经妇科及超声检
查, 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 患者多为月经初潮后 2~ 3
年的青春期少女, 或未生育的年轻妇女, 在经期或经期前、 后
一
周内出现周期性下腹疼痛, 伴胸胁乳房作胀, 腰腿酸软等 ,以致影响工作、 生活者。将 5 0例病例随机分成两组, 两组年
龄、 病程经 t 检验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具有可比性。
1 . 2 方 法
治疗组分别采用穴位埋线和艾条灸的方法。
1 . 2 . 1 穴位埋线: 穴取十七椎下( 经外奇穴, 位于人体后正
中线, 第五腰椎棘突下) 、 关元穴( 脐下 3寸) , 于月经来潮前
一
周做穴位埋线治疗。令患者分别仰卧及俯卧于床上 , 选好
穴位做标记 , 皮肤常规消毒, 盖上洞巾, 将腰穿针内 2 c m长
羊肠线段植于皮下, 出针后用无菌纱布覆盖包扎 , 2 d后取
掉, 治疗后2 d内不得洗澡, 一周内忌食鱼虾。
1 . 2 . 2 艾条灸: 穴取双侧至阴、 公孙穴, 于月经来潮前一周
开始至月经结束 , 用温和的雀啄灸每穴施灸 1 5 m i n / d , 以局
部皮肤潮红, 患者耐受为度。
对照组于月经来潮前一天开始 口服消炎痛 , 至月经结
束, 每次口服2 5 m g , 3次/ d , 饭后服用。
1 , 3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 中医l 临床病症诊断疗效
标准》 的疗效标准: l 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 连续三个月经周
期未见复发为痊愈; 症状及体征减轻或消失 , 不能维持三个
月经周期者为好转 ; 症状及体征无改善者为无效。
2 结 果
经过 3个疗程的治疗, 治疗组 2 5例患者中, 痊 愈 9例
( 3 6 %) , 好转 l 3例 ( 5 2 %) , 无效 3例 ( 1 2 %) , 总有效 率
8 8 %, 对照 组 2 5例患 者 中, 痊 愈 1例 ( 4 %) , 好 转 5例
( 2 0 %) , 无效 l 9例 ( 7 6 %) , 总有效率 2 4 %。两组 比较 P<
0. 05。
3 典型病例
吴某某 , 女, 2 0岁, 学生, 2 0 0 3年 3月来院就诊。主诉 :
经期小腹疼痛 3年。月经每月按时来潮, 经期小腹疼痛, 连
及会阴及腰骶部, 经色暗淡夹有血块, 经妇科及超声检查, 未
见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患者面色恍白, 形体消瘦, 恶寒, 手
足不温, 舌淡苔薄白, 脉沉细。中医诊断为“ 经行腹痛” , 西
医诊断为“ 原发性痛经” 。于月经来潮前一周做穴位埋线治
疗 , 并灸至阴、 公孙穴各 1 5 m i n / d , 至月经结束。经过 1个月
治疗 , 自述症状缓解大半, 又经过 2个月治疗, 疼痛消失, 面
色正常, 手足温暖, 遂停止治疗 , 嘱其注意经期保暖, 少食生
冷, 随诊 1 年未见复发。
收稿 日期 : 2 0 0 6一l 1—3 0; 修 回 日期 ; 2 0 0 7—0 l—o 4
作者简介: 毕伟莲( 1 9 6 8一) , 女, 辽宁大连人, 副主任 医师, 硕士。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期 毕伟莲: 穴位埋线配合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观察 1 6 9
4 讨 论
中医认为, 妇女痛经的发生多由月经期间受寒饮冷, 胞
宫受寒, 气血运行不畅而引起疼痛; 或情志不畅 , 肝郁气滞,血行受阻而引发痛经。十七椎下位于督脉 , 关元穴属任脉,二穴一前一后, 近于胞宫 , 采用穴位埋线的方法, 刺激量大,起效时间长, 对调整子宫的活动状态起重要作用; 公孙是脾
经的络穴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10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