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埋线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pdf
http://www.100md.com
埋线与膏药,埋线疗法文献资料,消化疾病、慢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
第1页 |
参见附件(151kb)。
中国中医药杂志 2 0 0 5年 1 1月 第 3 卷 第 1 1 期 ·9 7 5 ·
·
论著 ·
穴位埋线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
赵维杰
( 江苏省苏州市同济医院 康复科 2 1 5 0 0 0 )
【 摘要】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8 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
疗组 ( 穴位埋线组 ) 与对照组 ( 针刺治疗组 ) 进行对照观察。结果:埋线组有效率为 9 0 . 1 1 %,优于针剌组 7 4 . 2 8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 尸 <0 . 0 5) ;埋线组各型治疗前后近期总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 尸<0 . 0 5 ) ,其中,肝气
乘脾型,脾胃虚弱型与肾阳虚衰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 尸<0 . 0 5) ;病程在 1 年以下患者与 5 年以上患者的
有效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 尸 <0 . 0 5 ) 。结论:穴位埋线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肯定疗效,且对肝气乘脾型和脾
胃虚弱型疗效更好,病程短者疗效最好。
【 关键词l针灸疗法 溃疡性结肠炎 穴位埋线
中图分类号:R 5 7 4 . 6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7 2 8 —6 0 7 7( 2 0 0 5 )1 1 —0 9 7 5 —0 3
针灸对该病治疗的最大优点在于可以避免服药
所致的副作用,特别是对消化道的刺激,减少消化道
的负担。笔者自 1 9 9 5年 8月~2 0 0 5年 7月,用羊肠
线穴位埋植治疗本病 4 5例并与针刺治疗组进行随机
对照,现报道如下。
1 诊断和疗效标准
参照 《 常见疾病临床诊断和疗效标准》( 江苏省
卫生厅编)的标准。
l _ 1 诊断标准 ①起病可缓可急,主要表现有腹痛、腹泻、血便、发热等。轻型:多见,病变局限于直肠
或乙状结肠,起病缓,症状轻,腹泻次数少,无或仅
有少量肉眼血便。重型:病变广泛或全结肠受累,腹
泻次数多、水泻或血便,腹痛较重,发热,常有多关
节炎、虹膜炎、结节性红斑等肠外表现。爆发型:少
见,起病急、发展快,腹泻重、便血常见,全身症状
重,如高热、贫血,很快出现衰竭:腹部压痛明显:
易发生中毒性巨结肠,表现为鼓肠、肠鸣音消失、失
水。② 内镜检查:直肠、结肠有弥漫性病变,黏膜充
血、水肿或呈颗粒状隆起,触之易出血,有多发性浅
溃疡,附有脓血性分泌物,可见多发性假息肉,肠袋
变钝或消失。粘膜活检示炎性反应,有糜烂、隐窝脓
肿,腺体排列紊乱、数量减少及上皮不典型增生等变
化。③x线钡餐灌肠检查:肠袋分布失去规律性及对
称性,或变钝以至消失,或边缘平滑呈管状肠腔:肠
管边缘模糊,出现锯齿状边缘 ( 多发性溃疡引起)或
圆形或环行充盈缺损 ( 息肉所致 ) 。晚期肠管狭窄、缩短呈铅管状。
黏膜活检及有关检查可除外前癌、阿米巴痢疾、吸血虫病、肠结核及克隆病者,如临床表现典型,内
镜活钡灌肠检查符合者可确诊;手术切除活病理标本
有本病打体活组织学特点者亦可确诊。
1 . 2 疗效标准 治愈: . 症状消失,内镜和 ( 或)钡
灌肠示黏膜病变基本恢复正常或仅留疤痕;显效:症
状基本消失或明显减轻,内镜和 ( 或)钡灌肠示病变
减轻;有效:症状较以前有所改善;无效:症状无变
化或加重。
2 对象和方法
2 . 1对象 8 O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均来 自本人针灸
门诊。按来诊先后顺序通过查看随机数字的方法随机
分为埋线治疗组及常规针刺治疗组。
埋线治疗组:病例 4 5例,其中男性 2 4例,女
性 2 1 例: 年龄 1 9 ~6 5岁, 平均年龄 3 8 . 7 1 ±9 . 7 2 岁;
病程为 5 . 5 个月~2 6 年, 平均 1 1 . 1 2 ±8 . 3 6年; 肝气
乘脾 1 8例,脾胃虚弱 2 O例,肾阳虚衰 7例。
常规针刺治疗组:病例 3 5例,其中男性 2 O例,女性 1 5例;年龄 2 O . 6 3岁, 平均年龄 4 O . 5 2 ±1 O . 1 6 ;
病程为 6个月~2 9年, 平均 1 0 . 9 3 - - +9 . 0 7 年; 肝气乘
脾 1 3 例 ......
·
论著 ·
穴位埋线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
赵维杰
( 江苏省苏州市同济医院 康复科 2 1 5 0 0 0 )
【 摘要】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8 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
疗组 ( 穴位埋线组 ) 与对照组 ( 针刺治疗组 ) 进行对照观察。结果:埋线组有效率为 9 0 . 1 1 %,优于针剌组 7 4 . 2 8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 尸 <0 . 0 5) ;埋线组各型治疗前后近期总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 尸<0 . 0 5 ) ,其中,肝气
乘脾型,脾胃虚弱型与肾阳虚衰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 尸<0 . 0 5) ;病程在 1 年以下患者与 5 年以上患者的
有效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 尸 <0 . 0 5 ) 。结论:穴位埋线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肯定疗效,且对肝气乘脾型和脾
胃虚弱型疗效更好,病程短者疗效最好。
【 关键词l针灸疗法 溃疡性结肠炎 穴位埋线
中图分类号:R 5 7 4 . 6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7 2 8 —6 0 7 7( 2 0 0 5 )1 1 —0 9 7 5 —0 3
针灸对该病治疗的最大优点在于可以避免服药
所致的副作用,特别是对消化道的刺激,减少消化道
的负担。笔者自 1 9 9 5年 8月~2 0 0 5年 7月,用羊肠
线穴位埋植治疗本病 4 5例并与针刺治疗组进行随机
对照,现报道如下。
1 诊断和疗效标准
参照 《 常见疾病临床诊断和疗效标准》( 江苏省
卫生厅编)的标准。
l _ 1 诊断标准 ①起病可缓可急,主要表现有腹痛、腹泻、血便、发热等。轻型:多见,病变局限于直肠
或乙状结肠,起病缓,症状轻,腹泻次数少,无或仅
有少量肉眼血便。重型:病变广泛或全结肠受累,腹
泻次数多、水泻或血便,腹痛较重,发热,常有多关
节炎、虹膜炎、结节性红斑等肠外表现。爆发型:少
见,起病急、发展快,腹泻重、便血常见,全身症状
重,如高热、贫血,很快出现衰竭:腹部压痛明显:
易发生中毒性巨结肠,表现为鼓肠、肠鸣音消失、失
水。② 内镜检查:直肠、结肠有弥漫性病变,黏膜充
血、水肿或呈颗粒状隆起,触之易出血,有多发性浅
溃疡,附有脓血性分泌物,可见多发性假息肉,肠袋
变钝或消失。粘膜活检示炎性反应,有糜烂、隐窝脓
肿,腺体排列紊乱、数量减少及上皮不典型增生等变
化。③x线钡餐灌肠检查:肠袋分布失去规律性及对
称性,或变钝以至消失,或边缘平滑呈管状肠腔:肠
管边缘模糊,出现锯齿状边缘 ( 多发性溃疡引起)或
圆形或环行充盈缺损 ( 息肉所致 ) 。晚期肠管狭窄、缩短呈铅管状。
黏膜活检及有关检查可除外前癌、阿米巴痢疾、吸血虫病、肠结核及克隆病者,如临床表现典型,内
镜活钡灌肠检查符合者可确诊;手术切除活病理标本
有本病打体活组织学特点者亦可确诊。
1 . 2 疗效标准 治愈: . 症状消失,内镜和 ( 或)钡
灌肠示黏膜病变基本恢复正常或仅留疤痕;显效:症
状基本消失或明显减轻,内镜和 ( 或)钡灌肠示病变
减轻;有效:症状较以前有所改善;无效:症状无变
化或加重。
2 对象和方法
2 . 1对象 8 O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均来 自本人针灸
门诊。按来诊先后顺序通过查看随机数字的方法随机
分为埋线治疗组及常规针刺治疗组。
埋线治疗组:病例 4 5例,其中男性 2 4例,女
性 2 1 例: 年龄 1 9 ~6 5岁, 平均年龄 3 8 . 7 1 ±9 . 7 2 岁;
病程为 5 . 5 个月~2 6 年, 平均 1 1 . 1 2 ±8 . 3 6年; 肝气
乘脾 1 8例,脾胃虚弱 2 O例,肾阳虚衰 7例。
常规针刺治疗组:病例 3 5例,其中男性 2 O例,女性 1 5例;年龄 2 O . 6 3岁, 平均年龄 4 O . 5 2 ±1 O . 1 6 ;
病程为 6个月~2 9年, 平均 1 0 . 9 3 - - +9 . 0 7 年; 肝气乘
脾 1 3 例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51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