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资料下载2012 > 针灸书和针灸文献 > 正文
编号:12306118
民间针灸三百方-杨医亚.pdf
http://www.100md.com
第1页
第22页
第122页

    参见附件(413kb)。

    民间针灸三百方

    杨医亚 著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图书在版编目(C I P)数据

    民间针灸三百方/ 杨医亚编著 . —天津:天津科学技

    术出版社,2002. 10

    ISBN 7-5308-3312-X

    Ⅰ. 民 . . . Ⅱ. 杨 . . . Ⅲ. 常见病—针灸疗法

    Ⅳ. R246

    中国版本图书馆 CIP 数据核字 (2002) 第 054713 号

    责任编辑:刘 锟

    版式设计:雒桂芬

    周令丽

    责任印制:张军利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出版人:王树泽

    天津市张自忠路 189 号 邮编 300020 电话 ( 022 ) 27306314

    印刷

    新华书店天津发行所发行

    

    开本 850×1168 1/ 32 印张 4. 75 字数 76 000

    2002 年 10 月第 1 版

    2002 年 10 月第 1 次印刷

    印数 : 1-00 000

    定价:000. 00 元一、 绪 论

    (一)刺针注意事项

    解 释 工 作

    对病人,尤其对第一次接受针灸治疗的病人,要做好解释工

    作,告诉病人扎针并不那么疼,不要紧张,让病人和医生很好地

    合作,以防晕针。对于虚弱的病人或曾经晕过针的病人,刺针时

    最好采用卧位;如果在刺针时发现病人有头晕、 眼花、 出汗等情

    况,应立即按晕针办法处理。

    安置好病人姿势

    按照针刺的穴位,决定病人应该是坐或卧,要使病人的姿势

    自然,能够支持较久,不致中途移动体位,以免进针后有不良反

    应。例如,刺腹部、 头面部、 四肢部的穴位,一般用仰卧位;刺背

    部、 下肢后面的穴位,一般用俯卧位;刺大腿侧面的穴位,可用侧

    卧位;刺头面及四肢的穴位,也可以用坐或仰靠的体位。

    消 毒 工 作

    扎针前医生的手要洗干净,用酒精棉球擦净手指。针具煮

    沸 10 分钟左右,或放在 75%的酒精中泡 15 分钟消毒。穴位局

    部亦用酒精棉球消毒,以防感染。

    1针 具 检 查

    在刺针以前,首先检查针体有没有死弯,有没有生锈,最重

    要的是针尖有无损伤,如果发现有上述情况,就应该另换一支好

    针。如针身没有损伤,针尖尖而不利,圆而不钝,刺针时进针无

    杂音,就可以放心应用了。

    寻 找 穴 位

    寻找穴位是针前很重要的工作,古人叫做 “按摩爪切” 。什

    么叫按摩爪切 ? 就是在应刺的部位,用左手食指或大拇指微微

    按摩,探寻骨隙,用手切之,问病人是否感觉酸麻,如有酸麻感觉

    即是穴。穴位找好后,再用指甲在穴位上轻轻划一 “十” 字作为

    记号。

    防 止 曲 针

    如果病人的皮肤紧张,刺针每感剧烈疼痛时,可先进行局部

    按摩,使皮肤和缓后刺针。如果病人肌肉发生挛急,切不可强力

    刺入,应立即停止,待挛急缓解后再缓慢刺针,否则易发生曲针。

    小 儿 宜 浅 刺

    本书中每个穴位应刺的深度,是指成年人讲的,如为小儿刺

    针,要浅刺,不行针,一般的穴位刺入 6~10 毫米深就可以了。

    要 穴 要 慎 用

    对于人体要穴要慎重对待。

    2 (二)刺针的基本手法

    针刺的基本手法,关系到治疗的效果,手法不同,所起的作

    用也就不同。针刺的手法是根据《内经》中 “实则泻之,虚则补

    之” 的理论确立的治疗原则。泻法为强刺激手法,作用是祛除病

    邪,恢复正常生理状态,适用于体力健壮,病邪属实或气滞血瘀

    的患者。补法为轻刺激手法,作用是使人体防御功能增强或恢

    复,适用于体质虚弱亏损的患者。一般说,凡是实、 热、 急性的疾

    病用泻法;凡是虚、 寒、 慢性的疾病用补法。对于一般寒热虚实

    不明显的疾病,或寒热夹杂,虚实互见的疾病,可采用平补平泻

    的手法。历代针灸学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创造和总结了许

    多针刺补泻手法,现将最常用的几种手法介绍如下。

    提 插 补 泻 法

    针刺 “得气” 后,医生将针身上下提插(提就是将针身向上

    提,插就是将针身向下扎) ,先浅后深,反复重插轻提就是泻法。

    捻 转 补 泻 法

    针刺 “得气” 后,医生将针捻转,拇指偏重向前多捻转,就是

    补法;相反,拇指偏重向后多捻转,就是泻法。

    平 补 平 泻 法

    针刺 “得气” 后,医生用拇、 食二指均匀地捻转, 或上下同等

    指力的提插,就是平补平泻法。本法在临床上是最常用的一种

    手法。

    另外,在行补、 泻手法后,多暂时不起针,使针停留在穴位内

    一定时间后再起针,叫做留针或行针。

    3 (三)刺针处方规律

    针灸治疗疾病, 必须选取适宜的穴位, 组成合理的配穴处

    方,发挥合力作用,才能提高疗效。针灸处方,除掌握十四经的

    腧穴主治作用外,从临床实际需要出发,可按如下处方规律,选

    用一种或两种以上配穴方法结合起来,组成处方,兹介绍如下。

    局 部 取 穴

    是指何处有病,就在何处取穴。此种方法,不但可以治疗局

    部的体表疾病,而且也可治疗局部深处的内脏疾病。例如,胃痛

    取中脘穴,腹痛取天枢穴,头痛取太阳穴等。

    由于这种方法是在患部取穴,那就必须注意到局部的情况,如果穴位是在重要器官上,或者穴位上患有某种病而不能针刺

    或艾灸时,就用邻近穴位代替。

    邻 近 取 穴

    是指在患处邻近的部位,或邻近自经,或邻近它经上取穴。

    此种取穴方法,对各科疾病都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它取穴

    方法配合应用。例如,目疾取上星穴,牙疼取颊车穴等。

    循 经 取 穴

    是指某一经,连同脏腑发生病变时, 循该经路线,取该经肘

    膝以下的腧穴来治疗。此种取穴方法,对于急、 慢性疾患都可以

    应用,尤其对于急性病和痛症更为适宜。例如,牙痛取合谷穴,疝气取行间穴,心病取内关穴等。

    4对 称 取 穴

    是指在与病变相对称部位、 经脉上取穴,或上病在下取穴,或下病在上取穴。此种取穴方法,适用于慢性疾病,尤其是偏瘫

    患者。例如,左侧面瘫,取右侧面部的攒竹、 迎香、 颊车; 左肩关

    节痛,取右肩肩荙;脱肛取百会;落枕取悬钟等。

    经 验 取 穴

    是指根据历代医生心得和经验取穴,特点是针刺和艾灸某

    穴位对某种疾病有卓效。例如小儿疳积取四缝,偏头痛或眼生

    翳膜取耳尖,哮喘取气喘等。

    5二、 各 论

    (一)内科 神经科

    感 冒

    普通感冒(又称伤风) ,是一种冬、 春两季最多见的疾病。由

    于身体强弱和受邪的性质不同; 临床上可分为风寒、 风热两大

    类。

    恶寒发热,头痛,无汗,鼻塞流清涕,打嚏涕,全身酸痛,咽痒

    咳嗽,咯稀白痰,舌苔薄白,脉浮紧,即为风寒证。凡发热微恶风

    寒,有汗不多,头痛身痛,咳嗽,痰少黄稠,口干微渴,咽喉红肿疼

    痛,舌苔薄微黄,脉浮数,即为风热证。

    另外还有一种全身症状较重,发高烧、 头痛厉害,咽喉红肿、疼痛,四肢酸痛,消化不良,全身无力,食欲不振,还有恶心呕吐

    等症,同时容易并发生肺炎症状,为流行性感冒,俗称流感。

    第一方

    主治:感冒风寒证。

    取穴:风门、 风池、 列缺、 合谷。

    手法:用毫针浅刺;用泻法。先针风门、 风池、 用力

    捻转,角度要大,频率要快。次针列缺、 合谷二穴,要逆

    经而刺,行针得气后,局部酸胀,留针 15 分钟,起针时摇大针孔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413KB,13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