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资料下载2012 > 符中华浮针疗法 > 正文
编号:12306569
浮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临床观察.pdf
http://www.100md.com
第1页

    参见附件(80kb)。

    [收稿日期 ]2008 - 02 - 18

    □ 非药物疗法 □

    浮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临床观察

    孙怀玲

    (临沂市中医医院,山东 临沂 276002)

    [中图分类号 ]R245 . 355 . 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4 - 2814 (2008) 08 - 514 - 02

    [摘 要 ]目的:观察浮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 60例采用浮针疗法,对照组 60例采用常规针

    刺法,两组均治疗 20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 93 . 33%,对照组总有效率 70 . 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 P < 0 . 05)。结

    论:浮针疗法和常规针刺法均可有效缓解肩手综合征所致疼痛,改善运动功能,减轻水肿,但浮针疗法优于常规针刺法。

    [关键词 ]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浮针;对照治疗观察

    中风后肩手综合征 ( Shoulder hand syndrome, SHS)又

    称作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综合征 (Reflex sympathetic

    dystr ophy, RSD)是指中风后并发肩、 手疼痛及运动障碍,其

    临床表现为病变对侧肢体肩、 手指、 肘关节疼痛,手指、 腕

    部肿胀、 僵硬、 多汗,常伴有皮肤颜色和温度改变,关节活

    动受限。笔者用浮针疗法为主治疗肩手综合征,取得满意

    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 120例,均为我院针灸科门诊及住院患者,按先后顺

    序分为两组。治疗组 60例,男 35例、 女 25例,年龄 (55 . 48

    ± 9 . 22)岁,病程 14~100天。对照组 60例,男 37例、 女 23

    例,年龄 (56 . 92 ± 7 . 80)岁,病程 17~108天。两组临床资

    料无显著差异 ( P > 0 . 05) ,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 ① 经头颅 CT或 MR I证实患者脑梗死或脑

    出血,有偏瘫体征,伴有患肢肩部疼痛,运动受限和手肿胀

    者。② 均为首次患脑血管病,病程小于 4个月 。③生命体

    征稳定,神志清楚,配合查体。

    排除标准: ①合并有肝、 肾、 造血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严

    重原发性疾病患者。② 治疗及查体不能配合者,如感觉性

    失语或混合性失语,血管性痴呆、 严重的精神或情绪障碍

    者。③ 各种肌病、 关节痛。④ 肿瘤患者。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 0 . 6mm ×32mm的浮针,由于针具较粗,针刺前应对患者做好解释工作,使其消除对针刺的顾虑。

    患者取侧卧位,患肢在上,然后在其患肢上由远端开始寻

    找病痛点,在距痛点 6~10cm处选择进针点。对针刺部位

    及医者手指进行常规消毒,医者用右手的拇指、 食指挟持

    针柄,状如斜持毛笔,用左手拇指、 食指挟持辅助针身,类

    似毫针刺法中的挟持进针法。进针时针体与皮肤呈 15° ~

    25° 角左右,由远而近地直对病痛部位刺入,透皮速度要快,不要刺入太深,一般 5mm,略达肌层即可,然后松开左手,右手改变斜持毛笔样的姿势,用拇指、 食指、 中指 3指拿捏

    针座,仔细地轻轻提拉,使针身离开肌层,退于皮下,然后

    运针。运针时单用右手,沿皮下向前推进,推进时稍稍提

    起,使针尖勿深入。运针时可见皮肤呈线状隆起,在整个

    运针过程中右手感觉空松、 软滑易进,患者没有酸、 胀、 麻、痛等感觉,运针完毕后作扫散动作。具体操作方法是以进

    针点为支点,手捏针座、 左右摇摆,使针体做扇形运动,动

    作要轻柔有节律、 稳定,要圆中有方、 方中有圆,医者要专

    注,细心体会针下的感觉和患者的反应,操作时间一般 2~

    3min,直到患者的疼痛完全消失或不再减轻为止。扫散完

    毕,抽出针芯,弃之安全处,然后把胶布贴附于针座,以固

    定留于皮下的软管,在进针点,可用一小干棉球盖住针孔,再用胶布贴附,以防感染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80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