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资料下载2012 > 颈椎病的自然疗法 > 正文
编号:12307520
颈椎病的非手术疗法.doc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52kb)。

    颈椎病的非手术疗法

    颈椎病的非手术疗法(一)

    颈椎病的非手术疗法,既往多称之误用保守疗法。但此种疗法有可能使颈椎病症状减轻,明显好转,甚至治愈,对早期病例尤其如此。非手术疗法也是手术疗法的基础,因其具有明确的积极意义,并非一般认为属于消极的保守概念,因此不应采用"保守疗法"一词,而称之以非手术疗法较为确切。

    一、牵引疗法

    (一)作用机理

    1.对颈椎盘突出症可起到"复位"的作用。曾有人根据牵引疗法前后X线平征对比,证明牵引后每一椎间隙可增宽2.5~5mm。椎间隙被拉开必然增加了椎间盘内的负压,这样原来突出的椎间隙受负压的影响即使不能全部被吸回,亦必然减轻了突出的程度,进一步养活了以神经根据的刺激,就能使临床症状得到改善。

    2.使颈椎后关节嵌顿的滑膜复位。

    3.粘连之关节囊及神经根经过牵引疗法可被松解。

    4.在牵引下原来松弛的后纵韧带被牵拉而紧张,这亦有利于突出的颈椎间盘还纳。

    5.在牵引中使颈部组织得到固定及休息,促使局部的炎症消退。

    6.牵引下使椎间盘也变大,对原来因椎间孔狭窄压缩刺激神经根而引起的上肢或头部的放射痛减轻。

    7.椎动脉型颈椎病因颈椎间隙退变、颈椎间隙变窄而造成了上、下横突孔互相选拔,进一步使在横突孔中的椎动脉扭曲,影响了血流。经牵引后这种扭曲可获解除,改善了椎动脉的供血量。

    (二)适应证

    1.颈椎病 多年来国内外广泛应用牵引疗法治疗各种类型的颈椎病,而且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被认为是有效的措施。文献上报告的有效率虽多少不一,但对神经根型肯定有效。

    2.颈椎骨折、脱位 枕颌布带牵引系作为临时应急措施。所为对颈椎骨折、脱位的治疗多需采用颅骨牵引手术。

    3.由于肌筋膜等引起的严重颈肩痛,牵引可使肌肉松弛,休息、改善血运。

    4.儿童的颈1、2自发性半脱位。

    (三)禁忌证

    1.绝对禁忌症 肿瘤,结核,椎体融合术后。

    2.相对禁忌症 重型椎 -基动脉供血不足,重型椎管狭窄,局部感染,下颌关节炎,颈椎严重畸形等。

    (四)牵引方法 多用枕颌布带牵引法

    1.姿势 分坐式、卧式和悬吊式3种。一般采用坐式,因此式简便易行,易于调整牵引重量、角度等。如果牵引的同时配合按摩和整复,则坐式更为有利。卧式对颈椎病并合急性损伤者,较为方便。悬吊式较不采用,但亦有一定疗效。这里主要介绍坐式牵引。

    2.牵引装置 过去采用的古老坐式装置,多是单纯机械的杠杆或滑轮装置,已逐渐被机械电子多功能微机牵引床所代替。其优点是:操作方便,可控制时间和角度,并且有持续牵引和间歇牵引之发,可供调整。另外还有颈椎气囊牵引。

    3.牵引重量 牵引力大小众说不一,有的认为2~4kg,最大6kg;有的则认为牵引力应等于体重或超过体重;还有人根据X线片测得牵引力小于6kg,椎间盘无明显改变,牵引力在6~10kg时椎间隙最宽,牵引力大于10kg,椎间隙则无明显加宽现象。根据我们观察,个体差异较大,持续牵引力一般按体重的15~20%给予,从低重量开始,根据病人的适应情况可以适当加减。持续牵引之后,再给予间歇牵引,间歇牵引力按体重的10%给予,一般可使椎间隙达到最大增宽。

    4.牵引时间 无统一规定。有人认为重症患者(如急怀颈椎间盘脱出)可住院用大重量持续牵引,每日6~8小时,轻者每次20~60分钟。有人从生物力学观点探讨颈椎病牵引时间,应用蠕变方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所得方程中的有关参数表明,颈牵引时间取10~20分钟最适合,既符合生物力学的实验结果,又和颈牵引疗效与时间关系的分析相一致,本院根据多年经验,牵引总定时一般为15~20分钟,其中持续牵引10~15分钟,间隙牵引5分钟。在间歇牵引中,牵引20秒,间歇10秒。一般每日一次,156天为一疗程,共2~3个疗程或更长,两个疗程间隔3~7天。一般牵引10次时效果明显。我们曾对患者做持续牵引和持续牵引配合间歇牵引对比,后者优于前者。因为持续牵引虽可使颈椎应力变小,椎间隙增大,但牵引带持续性压迫肌肉、血管、神经,因牵拉反射可引起肌痉挛,血管收缩。缩短持续牵引过程,节律地增加间歇牵引时间,可使肌肉、血管及神经得以休整,免受持续压迫。

    5.牵引角度 过去多数人采用垂直牵引,往往得不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经验表明,牵引角度在牵引治疗中起极重要的作用,不适当的牵引角度不但不能达到治疗的,反而会造成病情加重。根据生物力学,通过光弹子试验颈椎应力的分布证明:牵引角度不同,最大应力位置不一样,其病理情况和生理情况亦不相同。如颈椎生理曲度消失时,牵引角度前屈5°,最大应力在C5、C6,而当颈椎呈生理曲度时,其最大应力则在G4、G5,牵引角度为0°;病变在C5、C6,牵引角度为前屈5°~10°;病变在C6、C7,牵引角度为前屈15°;病变在C7~T1,牵引角度为前屈20°~30°;病变在上颈椎,牵引角度多为后伸5°~20°。颈椎病一般不仅仅累及1~2个椎体,而是多个椎体受累,因此多选择前屈5°~15°。临床上还要注意根据病人的感觉、颈椎有无侧屈、旋转,而做各方向角度的调整。

    6.牵引同时配合按摩、整复或局部用药加TDP照射 坐式牵引下整复,可使失稳的椎体易于直接复位。TDP照射,具有远红外线的热效应,其辐射极涂有多种微量元素,可以促进神经、肌肉组织代谢,局部用药和按摩,可以消炎镇痛、舒筋活血,与牵引结合起来,可以达到互补协同作用,缩短治疗时间,增强治疗效果。

    (五)注意事项

    1.少数人可有头胀、头昏,多系牵引角度不当所致,适当调整牵引角度,上述症状即可缓解。

    2.颈背疼痛疲劳感在起初几次可以出现,如果掌握好牵引力,从小剂量开始,多能避免。

    3.对重度椎管狭窄,牵引时可出现下肢症状,如果调整牵引力量和角度后仍改善,可终止牵引。

    颈椎病的非手术疗法(二)

    二、按摩 (一)作用机理

    按摩深受颈椎病的病人所欢迎,亦逐渐被更多的临床医师所接受。国内外对按摩作用机理作了大量研究,使人们对按摩有了新的认识,但其全部机理尚未能彻底解决。

    1.改善循环

    外伤和病变组织的修复及复原,细胞的活动都需要能量与营养物质作为基础。在正常情况下组织中大部分的毛细血管是关闭的,只有少部分的毛细血管呈扩张开放状态而有血液通过,但足以维持生理需要。在显微镜下看不到那些关闭的毛细血管,而只能看到那些扩张的也就是正在工作着的毛细血管。正常肌肉内可看到的毛细血管数为31~270根/mm3。按摩后则毛细血管被刺激而扩张,毛细血管数在显微镜子下可增加到1800根/mm3。如配合医疗体育,则进一步增至3000根/mm3。毛细血管量的增多说明局部血液灌注量的提高,给局部组织提供了充分的营养物质和能量,从而加快了康复的速度。

    2.加速淋巴的流动

    在动物的关节腔内注入染料,经过按摩一可发现关节内染料的逐渐消失,而四周组织中有大量染料的存在,未经按摩的肢体,染料则大部分停留在关节腔中,说明按摩促进了淋巴的流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DOC附件(52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