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的辨位诊断和针.ppt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5575kb)。
颈椎病的辨位诊断和针刀操作技巧
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医院针刀疼痛科
金弦浩 张瑾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关于颈椎病的诊断和分型,各种文献上都有更权威的报告,在此我们不做过多的阐述。但目前有关各种颈椎病的诊断和分型,都很难指导我们的针刀临床治疗,因为这些诊断都不容易反映具体的损伤部位和层次,所以病位的诊断,对于我们针刀临床意义更大。笔者今天结合多年的临床体会,从针刀临床的角度,来探讨颈椎病的辨位诊断和针刀操作技巧。
一:根据症状,判断病位
根据病人主诉的症状去推断
颈椎病的病变部位。
* 1、头面、五官的症状:如眩晕、头痛、耳鸣、视力模糊、失眠等,其病变部位
* 主要--上下项线之间
* 次要--上位颈椎的后关节、C2棘突旁、C1-5横突。
* 2、上肢的症状:如肩、臂、手指的疼痛麻木,其病变部位
* 主要--C4-T1后关节、横突。
* 其次--冈上窝、冈下窝、肩胛内上角、肩关节盂外侧和盂下、肱骨内外上髁、腕横韧带等
二、仔细触诊,精确定位。
针刀大夫不能仅用脑子看病,更重要的是用手去诊病。仔细寻找压痛点,触摸条索、硬结的范围、方向和层次,精确定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我们说,针刀治病,检查的时间比治疗的时间长,就说明这个步骤的重要性。
三、颈椎常见病变部位的定位和针刀入路层次
* 1、上下项线之间
* 我们把上下项线之间由后正中线至乳突分为三等份(见上图),中内1/3交界处和中外1/3交界处,是最常见的损伤点,常可扪及硬结、条索,前者有枕大神经穿出(相当于枕外隆突旁开2.5cm左右),后者有枕小神经穿行(相当于枕外隆突旁开5cm左右),乳突部有耳大神经穿行,这三条神经卡压常脉可引起额、颞、枕部的疼痛。此外,上下项线之间还是椎枕肌的附着处,又临近寰枕关节,此处组织的损伤,最易卡压、刺激椎动脉,导致椎动脉供血不足而至眩晕。故这三个部位是我们治疗头痛、眩晕的首选治疗点。
* 刀口线与人体纵轴平行,垂直于颅骨面方向刺入,纵行切割,注意不横切。然后将针刀稍抬起,沿颅骨面向寰枕关节方向稍进不超过1cm
* 2、颈后部:由内向外分为六条纵线(见上图)。
* 1)项韧带线:即后正中线,松解项韧带,层次不一定到骨面,可横切。
* 2)项韧带旁线:即后正中线旁开1.5~2.0cm,刀口线与人体纵轴平行垂直于皮肤刺入,不一定到骨面,纵横切割,松解项后部的肌肉、筋膜。
* 3)关节突线:后正中线旁开3~4cm,颈部肌肉最薄弱处,刀口线与人体纵轴平行,与骨面呈45°角斜刺,先松解肌筋膜,再达关节突骨面,松解关节囊、并可滑向关节突的外侧缘。均可行纵横切割,
* 4)关节突外侧缘线:后正中线旁开4~6cm,斜向内侧进针,松解关节突外侧缘的肌筋膜、关节囊。
* 5)横突后结节线:在环状软骨水平,胸锁乳突肌后缘可扪及C6横突后结节,从乳突至C6横突做一连线,在此连线上,从乳突尖一一往下扪,可摸到各颈椎的横突后结节。侧位直刺进针。
* 6)横突前结节线:在胸锁乳突肌前缘,侧位或仰位直刺进针。
* 注意: 横突前、后结节均应逐一摸清定准,进皮后先松解浅层肌筋膜,再摸索摆动进针达横突骨面后小幅度的铲切,刀口线始终与人体纵轴平行。
*
四、颈椎的针刀操作技巧
* 颈椎解剖部位比较复杂,有重要神经血管通过,在外行看来,似乎颈椎的针刀操作难度更大。然而,笔者在多年的针刀临床和与国内外同行的广泛的学习交流中 ......
颈椎病的辨位诊断和针刀操作技巧
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医院针刀疼痛科
金弦浩 张瑾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关于颈椎病的诊断和分型,各种文献上都有更权威的报告,在此我们不做过多的阐述。但目前有关各种颈椎病的诊断和分型,都很难指导我们的针刀临床治疗,因为这些诊断都不容易反映具体的损伤部位和层次,所以病位的诊断,对于我们针刀临床意义更大。笔者今天结合多年的临床体会,从针刀临床的角度,来探讨颈椎病的辨位诊断和针刀操作技巧。
一:根据症状,判断病位
根据病人主诉的症状去推断
颈椎病的病变部位。
* 1、头面、五官的症状:如眩晕、头痛、耳鸣、视力模糊、失眠等,其病变部位
* 主要--上下项线之间
* 次要--上位颈椎的后关节、C2棘突旁、C1-5横突。
* 2、上肢的症状:如肩、臂、手指的疼痛麻木,其病变部位
* 主要--C4-T1后关节、横突。
* 其次--冈上窝、冈下窝、肩胛内上角、肩关节盂外侧和盂下、肱骨内外上髁、腕横韧带等
二、仔细触诊,精确定位。
针刀大夫不能仅用脑子看病,更重要的是用手去诊病。仔细寻找压痛点,触摸条索、硬结的范围、方向和层次,精确定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我们说,针刀治病,检查的时间比治疗的时间长,就说明这个步骤的重要性。
三、颈椎常见病变部位的定位和针刀入路层次
* 1、上下项线之间
* 我们把上下项线之间由后正中线至乳突分为三等份(见上图),中内1/3交界处和中外1/3交界处,是最常见的损伤点,常可扪及硬结、条索,前者有枕大神经穿出(相当于枕外隆突旁开2.5cm左右),后者有枕小神经穿行(相当于枕外隆突旁开5cm左右),乳突部有耳大神经穿行,这三条神经卡压常脉可引起额、颞、枕部的疼痛。此外,上下项线之间还是椎枕肌的附着处,又临近寰枕关节,此处组织的损伤,最易卡压、刺激椎动脉,导致椎动脉供血不足而至眩晕。故这三个部位是我们治疗头痛、眩晕的首选治疗点。
* 刀口线与人体纵轴平行,垂直于颅骨面方向刺入,纵行切割,注意不横切。然后将针刀稍抬起,沿颅骨面向寰枕关节方向稍进不超过1cm
* 2、颈后部:由内向外分为六条纵线(见上图)。
* 1)项韧带线:即后正中线,松解项韧带,层次不一定到骨面,可横切。
* 2)项韧带旁线:即后正中线旁开1.5~2.0cm,刀口线与人体纵轴平行垂直于皮肤刺入,不一定到骨面,纵横切割,松解项后部的肌肉、筋膜。
* 3)关节突线:后正中线旁开3~4cm,颈部肌肉最薄弱处,刀口线与人体纵轴平行,与骨面呈45°角斜刺,先松解肌筋膜,再达关节突骨面,松解关节囊、并可滑向关节突的外侧缘。均可行纵横切割,
* 4)关节突外侧缘线:后正中线旁开4~6cm,斜向内侧进针,松解关节突外侧缘的肌筋膜、关节囊。
* 5)横突后结节线:在环状软骨水平,胸锁乳突肌后缘可扪及C6横突后结节,从乳突至C6横突做一连线,在此连线上,从乳突尖一一往下扪,可摸到各颈椎的横突后结节。侧位直刺进针。
* 6)横突前结节线:在胸锁乳突肌前缘,侧位或仰位直刺进针。
* 注意: 横突前、后结节均应逐一摸清定准,进皮后先松解浅层肌筋膜,再摸索摆动进针达横突骨面后小幅度的铲切,刀口线始终与人体纵轴平行。
*
四、颈椎的针刀操作技巧
* 颈椎解剖部位比较复杂,有重要神经血管通过,在外行看来,似乎颈椎的针刀操作难度更大。然而,笔者在多年的针刀临床和与国内外同行的广泛的学习交流中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PT附件(5575kb)。
闄愪簬鏈嶅姟鍣ㄥ帇鍔涳紝缃戠珯閮ㄥ垎淇℃伅鍙緵鐖卞績浼氬憳鎴栨湁涓€瀹氱Н鍒嗙殑娉ㄥ唽浼氬憳娴佽銆�
姝� ppt鍏ㄦ枃 闇€瑕� 5 绉垎锛堝厤璐规敞鍐岀櫥褰曞悗姣忓ぉ鍙互棰嗗彇10涓Н鍒�锛夈€�
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微信文章
关注百拇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
推存给朋友
加入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