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资料下载2012 > 针灸书和针灸文献 > 正文
编号:12307982
彭靜山針灸妙訣採擷.rtf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68kb)。

    彭靜山針灸妙訣採擷

    局部繆刺治療疼痛

    局部繆刺法與傳統繆剌法迴然不同。其方法是,先找出疼痛點,其疼痛點以 1 厘米以內為最佳,若疼痛面積較大,可找出最疼痛的一點並作好標記,並在其對面找到對應點作標記。然後用 1 寸毫針,找準對應點針刺八分,施以提插術,上提時針尖不退出皮膚,以針刺點為中心向前或稍向四周斜刺,使之得氣,留針以疼痛消失為度,痛止即可起針。此非左臂痛刺右臂相對穴,而是以某一部位為準找相對穴。如臂外側痛,在臂內側對應部位針刺﹔後背痛,在其對應的胸腹部針刺﹔頭頂痛,在頦下針刺﹔左頭痛,在右側針刺﹔內踝痛,針其外踝﹔股前痛,針其股後。總之,在疼痛對面的部位針之,對應點找的愈準,療效愈好。局部繆刺法適用於體表各部位出現的疼痛,包括針灸後遺痛 (即由於針刺所遺留的疼痛,局部疼痛不變,只是疼痛不已,其部位都在其穴位上)、外傷痛、痺痛等。當體表出現疼痛對,該部位之氣血在前後、左右有其偏盛偏衰之變化。採用局部繆刺法,以調整前後、左右氣血之偏移,使陰平陽秘、氣血調和、經絡平衡,則疾病得癒。

    〔病案一〕周某,男,22歲,學生。1991年 5 月 6 日初診。

    一週前因打籃球被撞倒,全身懸起後背著地摔下,即出現腰背疼痛、活動受限、腰部第四腰椎右側微腫, X線攝片示腰椎未見異常。診為腰部軟組織挫傷。

    經服用跌打損傷葯及理療,局部腫脹已消,功能恢復正常,唯局部疼痛不止。後腰部皮色正常,脊柱居中、左右對稱,第四腰椎右側有一壓痛點、如手指頭大小,其部位在命門穴右旁開 2 .5 寸、下 1 .5寸處,在此作好標記後,找到其對應點為腹部臍中右旁開2.5寸、下 1 .5 寸處。常規消毒後,取30號 1 寸毫針刺入 8 分並行提插瀉法, 5 分鐘後疼痛消失。隨訪半年,未見復發。

    身柱退高熱

    身柱穴為督脈第12號穴,位於上背部後正中線上,第 3 、第 4 胸椎棘突之間。用28號 1 .5 寸毫針沿棘突間向上斜刺入 1 寸,使全脊柱有麻木感,不捻轉、不提插,留針20分鈄。治療外感風寒、暑熱及流感所引起的高熱不退極有靈驗,還可增強體質、預防感冒及傳染病。

    〔病案二〕林某,女,49歲,幹部。1991年 7 月12日初診。

    感冒發燒 3 天,高熱不退。 3 天前被雨淋而感冒,即出現發熱惡寒、頭痛無汗,體溫在 39.2度持續不退,口服撲熱息痛片、感冒通,靜脈點滴青霉素,均無明顯好轉。面赤,舌質微紅少津,苔薄黃,脈浮數。偶見促脈,體溫 38.9度,咽微赤,喉核稍大。

    取28號2寸毫針,於身柱穴常規消毒後刺入1寸,以脊柱有酸麻脹感為度,留針20分鐘。針後症狀逐漸減輕,10分鐘後汗出熱退、脈靜身涼,全身感到舒服而病癒。

    大接經治頑症

    凡慢性病久治不癒者,如郁證、心悸怔忡、不寐、癲癇、周身疼痛等,多屬經絡左右不平衡,可用大接經法治之。其法有二﹕ 1 、按十二經順序,由肺經起至肝經終、從肺經原穴接大腸經絡穴,再接胃經原穴,依次下接至肝經絡穴止,其具體取穴順序為太淵、偏歷、沖陽、公孫、神門、支正、京骨、大鐘、大陵、外關、丘墟、蠡溝﹔ 2 、按十二經順序,由肺經絡穴起接大腸經原穴,再接胃經絡穴,依次下接至肝經原穴止,其具體取穴順序為列缺、合谷、豐隆、太白、通里、腕骨、飛揚、太溪、內關、陰池、光明、太沖。隔日一次交替針灸,第一次按原絡順序,第二次按絡原順序,平補平瀉不留針,第 1 穴得氣後起針扎第 2 穴,第 2 穴得氣後起針扎第 3 穴,以此類推針完為止,並左側針完針右側。大接經治法,就是運用全身的原絡配穴法,以調整十二經,以便達全身經絡之平衡,使病得癒。

    〔病案三〕范某,女,47歲,幹部。1991年3月16日初診。

    失眠已 3 年。 3 年前出現失眠,日益加重,甚則整夜不能入寐,有時即使入寐片刻也因惡夢而驚醒。遍嚐中西葯,施遍針灸、理療,均無效果。患者形體消瘦,神疲色黃,舌質淡少苔,脈沉細無力。此屬素體虛弱、心脾兩虛、神不守舍,病久經絡失衡所致。予大接經治療。

    當日按十二經脈順序,先原後絡,先針太淵,得氣出針後針偏歷,又得氣出針後再針沖陽,依次下接至蠡溝止,並左側針完針右側。第 3 日按十二經順序,先絡後原,先針列缺,按同樣方法再針合谷、豐隆,依次下接至太沖止。針刺三週後病癒,隨訪半年未見復發。

    翳風治牙痛

    翳風穴為手少陽三焦經第17號穴,其位於耳廓後下方,當耳垂根後方的凹陷處。臨床治療牙痛,多取手足陽明經穴。翳風穴為手足少陽經之交會穴,手少陽三焦經之脈從耳後上達耳上部至額,再屈以下行至面頰部﹔足少陽膽經之脈,從眶下下行經頰車。經脈所行,疾病所主,因而針患側翳風穴治療齒根膜炎引起的牙痛,一次即可癒。以30號2寸毫針直刺1.5寸,快速捻轉行瀉法,得氣痛止則即可出針。

    〔病案四〕李某,女,40歲,工人。1991年10月 7 日初診。

    牙疼已 3 天。 3 天前出現牙痛,持續不止,夜間加重,難以忍受,不能入睡,服止痛葯無效。口腔科欲將牙鑽開,但牙鑽剛接觸牙齒,則劇痛難忍,故拒絕治療而到中醫科就診。痛苦面容,手捂左側面頰,舌質稍紅、苔黃,脈沉數。牙齒外觀無變化,但痛不可近,用鑷子碰擊左側臼齒則疼痛更劇。診為胃火牙痛。

    取30號 2 寸毫針,於左側翳風穴刺入 1 .5 寸,行瀉法。得氣後疼痛立止,未見復發。

    彭静山教授针灸特色选介

    彭静山系北京中医药大学名誉教授,现已90岁高龄。他学识渊博,经验丰富,1999年彭教授在南宁开诊之时,笔者有幸侍诊,得其指点,获益菲浅,现将其针灸特色介绍 一二如下。

    缪刺法

    分局部缪刺、左右缪刺、平行缪刺、前后缪刺、上下缪刺。主要适用于痛证。针法:首先寻找痛点,确定痛点后画上记号,在痛处同侧或另侧对应处刺之,按虚实行补泻手法,留针5m in,起针后检查痛点,一般起针即效。如痛在内关可取同侧外关或另一侧内关;胸痛刺背;背痛刺胸;腰痛刺腹;腹痛刺腰。

    某一面瘫患者,针灸起针后自觉右侧翳风穴处疼痛,张口咀嚼困难,即取左侧翳风穴,用1.5寸毫针刺之,行提插泻法,留针5min,起针后疼痛消失,张口自如。

    双刺、三刺、多刺法

    旨在加强针感,提高针刺效果。适用于痛证、肌肤麻木、大便秘结等症。针法:在所取穴位上先刺入一针,在其旁再加刺一针,名为双刺,或持2支毫针同时刺入一个穴位上;刺入3针为三刺;刺入4~5针为多刺。

    马某,男性,70岁。腰及左侧臀腿疼痛2年余,腰椎CT诊断为腰4~5椎间盘脱出症,在左侧环跳、委中及痛点取双刺法,疼痛明显减轻,治疗4个疗程而愈。

    睛明、球后深刺法

    适用于治疗近视眼、结膜炎、白内障;各种原因引起的视力下降、复视;眼睑下垂及闭合不全。针法:晴明穴,用1.5寸毫针沿眶缘,避开眼球垂直进针,不捻转,直插到位即止。球后 穴,用2寸毫针,沿眶下缘刺入眼睑1分许,绕过眼球,针尖向后上方刺入。针此二穴,以流泪、眼球发胀为佳。注意避开眼球,出针时紧按针孔,以防出血。

    眼睑刺法

    适用于恢复眼睑功能,如眼睑下垂、眼睑闭合不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RTF附件(68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