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资料下载2012 > 秘方单方名方录 > 正文
编号:12307014
日本汉方医学临床经验传.doc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686kb)。

    日本汉方医学及临证经验

    原著:(日)矢数道明等

    整理: 徐孺子

    病因论

    一气留滞说

    1,百病生于一气之留滞后滕艮山认为,在机体内循环不息的一气,如常行不滞,既使有内外病因,也不能成为发病因子。假使一气留滞,则易感受各种内外病因而为病,故艮山说:百病生子一气留滞(《救弊医话》)。一气留滞的关键在气而不是病因本身。所谓"一气"就是元气,故又叫一元气。《救弊医话》指出、人身有一元气,如天之元阳。天以此气而运行不息,动则为阳,静则为阴。人以此气循环不爽。觉则动、寝则息。养皮肉脏府以为形,适四肢九窍以为用a保护此气谓之形.内外一贯养活其形谓之气。形气二者不相离.,气离则形寒而死。由此可见,"一气"就是中国中医学所说的人身阳气。如把"一气"议看作机体防御因子是不全面的。

    实际七,气的留滞,就是气的逆而不顺。故《病因论》说:平与病,存与亡,惟一元气之顺逆。这与中国中医学的气滞理论有所不同。

    一气留滞包括虚郁两个方而艮山认为。一气留滞,就是应当顺运、充实、壮健、清爽、通畅的一元气发生异常所致。

    通常而言.虚是其始,郁是其终,但虚郁又互相影响、其间关系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1)元气偏微而不充,以致邪气侵入而留滞,(2)元气虚而不行,以致抑郁而不畅。

    (3)已经形成虚郁,若人不能养慎,则加虚增郁,互相影响。为病更甚。

    4)虚郁同病。即一处元气虚.另一处元气郁,此为有余.彼为不足,虚郁并见。所以,《救弊医话》说:百病生于一气滞留,可以虚郁二字而尽蔽其义。

    疾病所以多种多样.皆由于一气留滞之浅深。久近、轻重、.缓急而引起的。

    由于一气留滞说否定脏腑经络娜沦,因而不能充分阐明病变的多样性,于是便引入了浅深、久近、轻重、缓急等概念来加以说明。浅深,指虚郁的存在部位,也包括邪气存在的部位。久近,指形成时向,即新病宿疾等,缓急是疾病的急性、慢性。轻重指病变的程度。

    一气回转则病愈因为艮山在临床上常用"顺气剂"出入加减疗诸病收效、由此逆推,就导出一气留滞的病因论。

    既然百病皆由一气留滞而生,其治自当以顺气为纲,使一气回转则病愈。这里的回转包括虚者得壮、郁者得通之义。这里的"顺1气",也与中国中医学的行气不同。实包括多种.方法在内,艮山好用灸、温泉,熊胆、辣椒).顺气。他认为熊胆能唤醒脱气,气味快活,缓急俱叮。普收全功,于此即可见一斑。

    2.万病一毒说病与不病在于毒之有无吉益东洞认为,"邪气者,毒也。"除了毒没有其他病因。他认为六淫、七情、饮食劳倦等,都要转化为毒,或因体内有毒方能致病。外邪致病关键在体内有毒无毒,而与四时之气无关。去毒是治病的唯一法则,采用汗、吐、下、和四法治病。

    3气血水说

    藤平健等人认为:气血水是一种朴素而原始的液体病理概念。其中,气最重要,血和水略居从属地位.

    1.气毒气,被认为只有功能而无形态,是与血、水一起在体内正常流行之物。由呼吸而来的天气,由食入谷物而来的地气,分别被摄入体内,综合生成气而在体内循环不息。气的正常流行,如因某种原因被阻碍,则发生种种异常。气的异常。就是气毒。气毒表现就是气毒症,认为许多精神神经症状都是气毒所致。例.如,将更年期;终合症加以分析,属气毒症者约占三分之二。归纳起来,气毒症有如下一些特征:

    体格:瘦型。

    性格:意志强,乐观.息长气短,易怒,神经质,或忧虑。感情脆弱。

    皮肤:轻微的泡状荨麻疹。

    体质:腺病质,上:火症,疲劳性,弱,过敏体质,神经症,自律神经失调

    症。

    梦:可怕,愉快,不清。

    头:上火,眩晕,痛,重,脱毛症,头垢症。

    面色:有光泽或无光泽,白,皲,粗糙,落屑

    胸胁:打隔儿,呼吸困难。

    口舌:皲,舌干,口臭。

    目:青。

    嗜好品:辛味,酒,油腻,鱼,肉食。

    气毒症大休可以分为气上冲与气郁滞两类:

    (1)气上冲,气上冲是指正常流行的气,向上方逆而不能下行的状态。气上冲则上火而面发烧,甚则发生头痛,还常有目眩、动悸等表现。由于气不能循行于下方,血液的正常流动也受影响,多数情况同时出现足冷。这种头热足寒的状况。俗称"冷上.火方或"上火冷"。不仅气血可以同时发生异常,气水也可

    同时发生异常。在气血、气水同时异常时,多难以判定是以气的异常为主,还是以血、水的异常为主,例如,桂枝甘草汤是悸甚时的良方。是治疗单纯气失常引起的动悸者。方中加入茯苓、白术为苓桂术甘扬,则以水异常所致的起则头眩,即起立性眩晕为主,而动悸为辅。方中以茯苓为主,可以认为以水的异常为主,气的异常为辅。又如,桃核承气汤为桂枝甘草汤加挑仁、大黄、芒硝而成。从方中明显重用桃仁和大黄,可以认为是以血为主,气为辅,而苓桂廿枣汤由茯苓,甘草、大枣,桂枝构成,一般认为桂枝、茯苓同为主药,因此难以骤然判断是以气的失常为主,还是以水的失常为主。治气上冲的代表药物是桂枝,因此由桂枝配伍而成的药方,虽有某种程度的差异,但多伴有上冲之症。

    藤平健等认为,气上冲有两种状态,其一为静态的上冲,其二为动态的上冲。静态的上冲,就是上火。其表现为面部洪热,有单见而热的,也有同时伴见手足冷的。而热甚则可以变为头痛或神识错乱。其处方以苓桂五味甘草汤、桃核承气汤为代表。面部呈酒醉样发赤,热得不得了的.用苓桂五味甘草汤。上火而心烦,血向面部上涌,甚则呈错乱状态者用桃核承气汤。至于动态上冲.则是身体内有某种向上奔走的感觉。具表现一种是从下腹附近冒起某种奇妙感觉,冲达头顶,上火而心烦得不得了(桂枝加桂汤证)。另一种为.上冲于胸部停止的同时,脐周有剧烈动悸。r由于某种不能言传的痛苦导致如狂或时有发狂(苓桂廿枣汤)。应该认为,气上冲包括了由于自律神经失调而造成的状态,也许还包括歇斯底里及现代医学还不能完全解释的状态。

    (2)气郁::气的郁滞称为气游或梅核气。其表现为有物附着于咽部的感绝。无论咳嗽清嗓还是吞下唾液,仍觉原封不动地附着于咽部。弄得病人心绪恶劣。古人认为是气滞于咽部而发生的症状。治疗本症的药物有紫苏叶、厚朴。

    这些药物配成的半夏厚朴汤是治气之郁滞的代表方。气之郁滞多见于喘息和慢性.支气管炎,也多见于歇斯底里神经官能症。近来癌症增多,作为癌和神经官能症的一种临床表现而出现的特别多。对这些疾病,半夏厚朴汤多能发挥很大效力,但多数情况下,伴有其他方证则合方便用。

    2.血毒血与气一样在体内循环,如果正常就是健康,如发生异常而郁滞于某处的状态,则为出现疾病的病理概念,叫做淤血。淤血也就是血毒.血,可以认为包括现代医学的血液、淋巴。所谓淤血,也可以认为是由于血液停滞而引起的各种疾病状态。在认为心血管系统的症状为血毒。

    淤血是怎样产生的呢?历来有多种说法。汤本求真提出溶血、遗传、月经异常等来血成因说。大堹敬节认为血室指肝脏,热入血室大概是淤血成因之一。

    矢数道明认为现代医学的劳心所致的粥样血液与淤血可能有关。间中喜雄提出种种原因引起肝毛细血管阻力7加而导致门脉系统郁血为原因说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DOC附件(686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