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立功长圆针疗法.ppt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902kb)。
经筋理论与长圆针疗法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经筋研究室 薛立功
中国人民解放军202 医院经筋研究室 李江舟
经筋基本概念与内涵
? "经筋"一词首见于《灵枢》经。
? 隋·杨上善所著《黄帝内经太素》,已把经筋与经脉分立卷宗,指出经筋与经脉各有其解剖实体与规律,它们有着质的区别。
? 明·张介宾指出:"十二经脉之外而复有经筋者,何也?盖经脉营行表里,故出入脏腑,以次相传;经筋联缀百骸,故维络周身,各有定位。"
经筋与肌学
? 《说文解字》释曰:"筋者,肉之力也"。经筋的"筋"字是一个惯用的会意字,从竹、从力、从月(肉)旁。竹者节也,说明为筋之物可以有竹节样的外形变化;从力,指出了随着筋出现竹节样外形变化的同时,可以产生力量;从月肉旁者,则更明确了筋是肉性组织。
? 在人体中,筋可随人的意志伸缩变形并产生力量、牵拉肢体产生相应活动的组织,也就是现代医学所指的骨骼肌。《灵枢·经脉》又说:"骨为干,筋为刚。"都是对运动肌的描述。
? 《说文解字》云:经,织也。从系,劲音。也是会意字。系是丝织的交织线,经是主干和纵长者。
? 用经总结筋的分布,是指筋中的纵行主干线。经筋所反映的干线,恰与其"主束骨而立机关"的功能力线和沿力线出现的规律性筋性疾病相符合。
经筋与韧带学
? 《素问·痿论》提出:"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者也"。束者约束也,束骨即指骨的关节联结问题,涉及的是解剖学的韧带学内容。
? 关节的主要组织有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关节的辅助结构有滑膜皱襞、韧带、关节盂、关节盂缘等属于经筋学的范畴,同样,在关节韧带受到被动牵拉力时,其应力点,即韧带在骨骼的附着点,出现结筋病灶点。
经筋与运动力线
? 经筋主束骨而利机关,即主人体百骸的联接与关节运动。而非生理的运动又可以造成肌肉及其相关组织的损伤。损伤性的肌肉收缩时,在肌肉的两端,即起止点施加同样的力,故肌肉起止点会同时受到损伤。虽然,由于解剖结构不同,可以先在某一端出现,或表现的比较显著,但是,反复、长期的非生理的肌收缩,必然会使两端受力点受伤。将两点相连,则成为一条痛点联线。而这一联线,也恰恰是该肌肉的运动力线。
? 从生理上概括出参与同项运动的肌肉组分布规律;在病理发展过程中,又是病痛传变的潜在扩延线,这一临床现象基本符合《灵枢.十二经筋》的描述。这种规律性总结,可以称作点线规律。
经筋与运动力线
? 人的主动运动,不仅是主动肌及其相应力线上肌肉组参与,而且有固定、协同肌参与协助。协同肌损伤的痛点就分布于主动肌力线的两旁。将这些病痛点与主动肌力线上痛点相连,则往往形成一个"面",这又可称作线面规律。
? 除主动肌外,任何运动都需要固定肌的参与。起着固定原动肌起或止点所附着骨骼作用的肌群叫固定肌。故经筋的损伤范围会进一步扩大。除上述几组肌肉参与关节活动外,尚有与主动肌相对抗的肌肉参与,这就是"拮抗肌"。借助拮抗肌主动弛缓或"伸展",使主动运动平稳,节制其运动过度,防止出现急跳或痉挛运动。不协调的运动和劳损性伤害,它不仅损伤主动肌,而且可以损及拮抗肌。拮抗肌分布在肢体对侧面,当其损伤时,其病状会出现在肢体对侧,使痹痛病状向立体方向发展, "由面到体"的逐渐进展规律可称为面体规律。
经筋的概念
? 综上所述,对经筋可作如下的表达:十二经筋是古人运用当时解剖学知识,用当时的医学术语,以十二条运动力线为纲,对人体韧带学、肌学及其附属组织生理和病理规律的概括和总结。
? 非教课书所云:"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于筋肉关节的体系,是十二经脉的外周连属部分"。
经筋的分布特点
? 1 向心分布,不入脏腑 :十二经筋皆起于四末,循肢节上于胸腹头颈,不入于脏腑。
? 2 结聚关节:《素问·五脏生成篇》"诸筋者,皆属于节也"。
? 3 中无有孔:经筋指筋肉(韧带学、肌学及其附属组织等软组织部分),不能通行气血。
? 4 伏行经脉:《灵枢· 经脉篇》"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
经筋辨证论治
? 经筋辨证论治是针对经筋病的辨证论治方法。
? 经筋病是原发于筋肉韧带上的疾病,包括因经筋而继发的经脉和内脏疾病。
? 经筋病有其发生、发展规律,这些规律可归纳为点、线、面、体的发生发展规律,这其中点线规律是总纲,其具体内容正如《灵枢·经筋》篇所述。
? 根据某经筋病病痛处所处经筋,沿其循行分布的点线规律,检出所有的阳性和隐性的结筋病灶点,并根据点线所在的经筋再检查左右相临经筋上的结筋病灶点,乃至肢体对侧的相对经筋上的结筋病灶点,从而从整体上把握经筋疾病的治疗范围,这就是经筋辨证。
经筋辨证论治
? 病因有外感、劳损、外伤、内伤之分。但劳损是经筋痹痛产生的主要原因。
? 《灵枢·九针论》:"五劳: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此五久劳所病也。"
? 正因经筋病为慢性、细小损伤的积累,所以发病初期常因症状轻微而被忽视。
? 经筋损伤发生病理变化时,亦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经脉的畅通,阻碍气血的运行,从而导致经筋痹痛等临床症状。
临床表现
? 1 有反复损伤史。
? 2 结筋病灶点不仅有压痛和不适而且有痛性条索、挛块等病理性器质性损伤。
? 3 采用教科书上的传统方法,即毫针法、灸法、水针法、推拿按摩法等往往效果不佳甚至无效。
经筋痹痛的原理
? 《灵枢·百病始生》篇"...温气不行,凝血蕴里而不散,津液涩渗 ..."
? 《灵枢·周痹》篇:"风寒湿气客于外,分肉之间,迫切而为沫,沫得寒则聚,聚则排分肉而分裂也,分裂则痛,痛则神归之。"
? 总之,经筋损伤后,即会并发气血不通,津液外渗,致痛物质析出和相应的病理反应,相当于西医学的无菌性炎症。
解结法
? 正如《灵枢·刺节真邪》篇所指出的:"一经上实下虚而不通者,此必有横络盛加于大经之上,令之不通。视而泻之,此所谓解结也"。显然,解除此横络的卡压是解决大经不通又是治疗经筋病乃致经络脏腑疾病的前提和关键。解除经筋粘连而形成的横络,松解强加于经脉上的结络、条琐压迫,这就是"解结"法。
长圆针疗法
长圆针疗法是在经筋理论指导下,运用仿古长圆针,结合现代医学技术,以"解结法"治疗经筋顽固痹痛和相关内脏疾病的治疗方法。
? 1.长圆针
? 《灵枢·官针》篇指出:"九针之宜,各有所为,长短大小,各有所施。"可见,古代医家创制九针是各有其形状及使用范围的(并非仅用毫针)。九针中第八针为长针,"长针者,锋利身薄,可以取远痹"(《灵枢·九针十二原》),同时,在《灵枢·九针论》篇亦说明了其应用范围、机理和形状。"八者应风,风者人之股肱八节也......八风伤人,内含于骨解、腰脊节、腠理之间,为深痹也 ......
经筋理论与长圆针疗法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经筋研究室 薛立功
中国人民解放军202 医院经筋研究室 李江舟
经筋基本概念与内涵
? "经筋"一词首见于《灵枢》经。
? 隋·杨上善所著《黄帝内经太素》,已把经筋与经脉分立卷宗,指出经筋与经脉各有其解剖实体与规律,它们有着质的区别。
? 明·张介宾指出:"十二经脉之外而复有经筋者,何也?盖经脉营行表里,故出入脏腑,以次相传;经筋联缀百骸,故维络周身,各有定位。"
经筋与肌学
? 《说文解字》释曰:"筋者,肉之力也"。经筋的"筋"字是一个惯用的会意字,从竹、从力、从月(肉)旁。竹者节也,说明为筋之物可以有竹节样的外形变化;从力,指出了随着筋出现竹节样外形变化的同时,可以产生力量;从月肉旁者,则更明确了筋是肉性组织。
? 在人体中,筋可随人的意志伸缩变形并产生力量、牵拉肢体产生相应活动的组织,也就是现代医学所指的骨骼肌。《灵枢·经脉》又说:"骨为干,筋为刚。"都是对运动肌的描述。
? 《说文解字》云:经,织也。从系,劲音。也是会意字。系是丝织的交织线,经是主干和纵长者。
? 用经总结筋的分布,是指筋中的纵行主干线。经筋所反映的干线,恰与其"主束骨而立机关"的功能力线和沿力线出现的规律性筋性疾病相符合。
经筋与韧带学
? 《素问·痿论》提出:"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者也"。束者约束也,束骨即指骨的关节联结问题,涉及的是解剖学的韧带学内容。
? 关节的主要组织有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关节的辅助结构有滑膜皱襞、韧带、关节盂、关节盂缘等属于经筋学的范畴,同样,在关节韧带受到被动牵拉力时,其应力点,即韧带在骨骼的附着点,出现结筋病灶点。
经筋与运动力线
? 经筋主束骨而利机关,即主人体百骸的联接与关节运动。而非生理的运动又可以造成肌肉及其相关组织的损伤。损伤性的肌肉收缩时,在肌肉的两端,即起止点施加同样的力,故肌肉起止点会同时受到损伤。虽然,由于解剖结构不同,可以先在某一端出现,或表现的比较显著,但是,反复、长期的非生理的肌收缩,必然会使两端受力点受伤。将两点相连,则成为一条痛点联线。而这一联线,也恰恰是该肌肉的运动力线。
? 从生理上概括出参与同项运动的肌肉组分布规律;在病理发展过程中,又是病痛传变的潜在扩延线,这一临床现象基本符合《灵枢.十二经筋》的描述。这种规律性总结,可以称作点线规律。
经筋与运动力线
? 人的主动运动,不仅是主动肌及其相应力线上肌肉组参与,而且有固定、协同肌参与协助。协同肌损伤的痛点就分布于主动肌力线的两旁。将这些病痛点与主动肌力线上痛点相连,则往往形成一个"面",这又可称作线面规律。
? 除主动肌外,任何运动都需要固定肌的参与。起着固定原动肌起或止点所附着骨骼作用的肌群叫固定肌。故经筋的损伤范围会进一步扩大。除上述几组肌肉参与关节活动外,尚有与主动肌相对抗的肌肉参与,这就是"拮抗肌"。借助拮抗肌主动弛缓或"伸展",使主动运动平稳,节制其运动过度,防止出现急跳或痉挛运动。不协调的运动和劳损性伤害,它不仅损伤主动肌,而且可以损及拮抗肌。拮抗肌分布在肢体对侧面,当其损伤时,其病状会出现在肢体对侧,使痹痛病状向立体方向发展, "由面到体"的逐渐进展规律可称为面体规律。
经筋的概念
? 综上所述,对经筋可作如下的表达:十二经筋是古人运用当时解剖学知识,用当时的医学术语,以十二条运动力线为纲,对人体韧带学、肌学及其附属组织生理和病理规律的概括和总结。
? 非教课书所云:"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于筋肉关节的体系,是十二经脉的外周连属部分"。
经筋的分布特点
? 1 向心分布,不入脏腑 :十二经筋皆起于四末,循肢节上于胸腹头颈,不入于脏腑。
? 2 结聚关节:《素问·五脏生成篇》"诸筋者,皆属于节也"。
? 3 中无有孔:经筋指筋肉(韧带学、肌学及其附属组织等软组织部分),不能通行气血。
? 4 伏行经脉:《灵枢· 经脉篇》"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
经筋辨证论治
? 经筋辨证论治是针对经筋病的辨证论治方法。
? 经筋病是原发于筋肉韧带上的疾病,包括因经筋而继发的经脉和内脏疾病。
? 经筋病有其发生、发展规律,这些规律可归纳为点、线、面、体的发生发展规律,这其中点线规律是总纲,其具体内容正如《灵枢·经筋》篇所述。
? 根据某经筋病病痛处所处经筋,沿其循行分布的点线规律,检出所有的阳性和隐性的结筋病灶点,并根据点线所在的经筋再检查左右相临经筋上的结筋病灶点,乃至肢体对侧的相对经筋上的结筋病灶点,从而从整体上把握经筋疾病的治疗范围,这就是经筋辨证。
经筋辨证论治
? 病因有外感、劳损、外伤、内伤之分。但劳损是经筋痹痛产生的主要原因。
? 《灵枢·九针论》:"五劳: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此五久劳所病也。"
? 正因经筋病为慢性、细小损伤的积累,所以发病初期常因症状轻微而被忽视。
? 经筋损伤发生病理变化时,亦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经脉的畅通,阻碍气血的运行,从而导致经筋痹痛等临床症状。
临床表现
? 1 有反复损伤史。
? 2 结筋病灶点不仅有压痛和不适而且有痛性条索、挛块等病理性器质性损伤。
? 3 采用教科书上的传统方法,即毫针法、灸法、水针法、推拿按摩法等往往效果不佳甚至无效。
经筋痹痛的原理
? 《灵枢·百病始生》篇"...温气不行,凝血蕴里而不散,津液涩渗 ..."
? 《灵枢·周痹》篇:"风寒湿气客于外,分肉之间,迫切而为沫,沫得寒则聚,聚则排分肉而分裂也,分裂则痛,痛则神归之。"
? 总之,经筋损伤后,即会并发气血不通,津液外渗,致痛物质析出和相应的病理反应,相当于西医学的无菌性炎症。
解结法
? 正如《灵枢·刺节真邪》篇所指出的:"一经上实下虚而不通者,此必有横络盛加于大经之上,令之不通。视而泻之,此所谓解结也"。显然,解除此横络的卡压是解决大经不通又是治疗经筋病乃致经络脏腑疾病的前提和关键。解除经筋粘连而形成的横络,松解强加于经脉上的结络、条琐压迫,这就是"解结"法。
长圆针疗法
长圆针疗法是在经筋理论指导下,运用仿古长圆针,结合现代医学技术,以"解结法"治疗经筋顽固痹痛和相关内脏疾病的治疗方法。
? 1.长圆针
? 《灵枢·官针》篇指出:"九针之宜,各有所为,长短大小,各有所施。"可见,古代医家创制九针是各有其形状及使用范围的(并非仅用毫针)。九针中第八针为长针,"长针者,锋利身薄,可以取远痹"(《灵枢·九针十二原》),同时,在《灵枢·九针论》篇亦说明了其应用范围、机理和形状。"八者应风,风者人之股肱八节也......八风伤人,内含于骨解、腰脊节、腠理之间,为深痹也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PT附件(902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