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资料下载2012 > 保健推拿按摩疗法
编号:12308295
2第二节 发热.txt
http://www.100md.com
    第二节 发热

    发热不仅是指体温升高而言,也包括五心烦热等自觉症状。为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可以在许多疾病中出现。能够引起发热的原因很多,如外感六淫之邪,均可导致发热。若脏腑虚损,气血亏耗,阴阳不足,或气郁、血瘀等,也能引起发。所以临床上常将发热症候区分为外感发热与内伤发热两大类。本篇则只讨论内伤发热。

    内伤发热,早在《内经》中就有论述,如《素问.调经论》说:“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又说:“阴虚生内热奈何?岐伯曰: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热气熏胸中,故内热。”指出了虚热的病因病理。张仲景曾在《金匮要略》中用小建中汤治疗气血亏虚,阴阳失调所致的“虚劳里急……手足烦热,咽干口燥”之证。后世医家李东垣提出了脾胃气虚而导致发热的理论,并指出治疗当用甘温药物以除热,创制了著名的甘温除热的治疗法则。朱丹溪有“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论,谓阴不足则内热生,主张滋阴清热,从不同方面论述了内伤发热的机理。这些论述,概括了内伤发热的基本内容。内伤发热多因脏腑、阴阳、气血虚损或失调所引起,故多属虚证,但也偶有实证。内伤发热的特点,一般发病缓慢,病程较长,症状时有起伏,以低热较为常见。治疗应根据内伤发热的病因病理,辨明虚实,分别治之。
, 百拇医药
    现代医学中的功能性低热、血液病、肿瘤以及其他慢性感染性疾病和原因不明的发热,可参考本证辨治。

    (病因病理)内伤发热,有虚实之分。由于脏腑机能衰弱,阴阳气血偏虚所引起的发热,多属虚热;但若因气郁化火,瘀血停滞,饮食积滞所导致的发热则多属实证。

    1.阴虚发热 患者素体阴虚,或温病、热证经久不愈,伤津耗液,或因过用温燥药物,损伤阴液,阴亏则阳有余,阳性属热,故导致发热。此即《素问.逆调论》所指出的“阴气少而阳气性,故热而烦满也。”

    久病脾虚,生血不足,或心肝血虚,或产后亡血,或因手术后失血过多以及生血疾患,导致了血虚阴亏,阴血大虚,内无营守,阳气失于依附,浮越于外而发热。如《证治汇补》所说:“一切吐血便血,产后崩漏,血虚不能配阳,阳亢发热……。”

    2.气虚发热 劳逸不均,劳累过度,饮食失调,损伤脾胃,脾胃气虚,中焦之阳下陷,虚阳外越而发热。
, 百拇医药
    3.肝郁发热 精神受到刺激,引起情志抑郁,肝失调达疏泄,气郁化火而引起发热。或者气郁导致血瘀,或者脉络损伤,瘀血停滞,以致气机不利,气血壅滞,郁而发热。

    此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伤食停滞,食滞化热,亦是内伤发热的原因之一。

    (辩证论治)内伤发热,多属虚热,以低热较常见,但也有表现为高热,或自觉五心烦热者。一般发病缓慢,病程较长,发热而不恶寒,或有周身怯冷,但能得衣被则减,其热时作时止,或发有运时,其手心热甚于手背热。

    如属虚证则常有头晕身倦,自汗盗汗,脉弱无力等症状。治疗时应根据证情,或滋阴清热,或补益气血,或疏肝外郁,或活血化瘀,或消食导滞,均宜随证治之。

    1.阴虚发热

    主证 午后或夜间潮热,口燥咽干,两颧发红,手足心热甚,或心烦盗汗,失眠多梦,舌质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 http://www.100md.com
    分析 阴虚生内热,故午后或夜间潮热,手足心热;阴虚火旺,虚火上炎,则两颧发红,口燥咽干;虚火逼津外泄,故入夜盗汗;阴虚心火偏亢,则心烦、失眠、多梦。舌质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皆属阴。血属阴,血虚即阴虚,血虚也可发热。

    治则 滋阴清热或养血清热。

    选穴 百会、关元、手三里、足三里、印堂。可重用基本手法擦抹百会潜阳法,捏拿小腿滋阴法与揉压阳明清热法。

    2.气虚发热

    主证 发热以上午常见,热势或高或低,劳累后发热加重或复发,自汗,易患感冒,倦怠乏力,少气懒言,四少便溏,舌质淡,脉虚大、无力。

    分析 劳倦伤脾,脾气虚弱,气虚则发热;劳则气耗,故发热在劳累之后加重或复发;脾气虚,生化不足,则倦怠乏力;脾失健运,则食少便溏;中气虚故气短懒言;气虚不能卫外,表卫不固,故自汗,易患感冒。舌质淡,脉大无力,皆为气虚之象。
, http://www.100md.com
    治则 益气健脾,甘温除热。

    选穴 脾俞、肾俞、中脘、粱门、关元、手三里、足三里、太白、公孙。可重用揉按背俞健脾法,推揉腹部益气法,掌揉关元壮阳法与揉压阳明清热法。

    3.肝郁发热

    主证 时觉身热,或午后低热,平时情绪急躁易怒,喜叹息,胸胁胀满,口苦,舌苔黄,脉弦数。

    分析 肝气郁结,气郁化火,故身热或午后发热;肝郁不舒,故急燥易怒;叹息则肝气暂得舒展,故喜叹息;肝火上逆,则口苦。舌苔黄,脉弦数,为肝郁化火之象。

    治则 疏肝理气,清热化瘀。

    选穴 肝俞、章门、期门、率谷、太冲。可重用晃拨俞穴行气法,指拨两颞利胆法,推揉胸胁舒肝法,推拿腹部开郁法。配用揉压阳明清热法。
, http://www.100md.com
    (基本手法)

    1.揉压背俞健脾法 单掌分推背部膀胱顶内侧线;叠掌揉、双拇指交替按压以上路线;双拇指对揉对压背部俞穴(肝俞、脾俞、胃俞)。

    2.晃拨俞穴利气法 单掌根着力,依靠脘关节作手掌晃动动作,带动掌根晃拨,分别刺激肝、脾、胃、三焦俞等俞穴,手下压力要适度,晃拨频率均匀。

    3.捏拿小腿滋阴法两手小鱼际直于小腿后肌群二侧,自上而下对揉;两手多指交替捏拿或拿揉小腿后肌群。

    4.推揉胸胁舒肝法 患者侧卧,医者两手掌从腋中线自上而下分推前胸与后背,叠掌缓揉以上部位;亦可双手多指自后向前循肋间隙交替推抚。

    5.推拿腹部开郁法 医者两手掌顺时针轮状推脘腹;两掌自上而学左右分推腹部,两手多指左右推动上腹后作拿颤动作,两掌捧揉、振荡腹部,压放天枢或大横。
, 百拇医药
    6.推揉腹部益气法 两手掌自右下腹交替推、颤至左上腹,两手多指揉拨肾区后;捧拢腹肌向上推颤;单手多指左右轻拨腹直肌,自下而上;叠掌上行揉左侧腹部胃经路线,掌根揉关元,拇指揉中脘,单指压颤膻中穴等;以上手法应反复操作约8分钟。

    7.掌揉关元壮阳法 用单掌根顺时针环揉关元穴;单掌根按压关元,以上揉、按手法交替进行。

    8.压放肓俞活血法 用双拇指或小鱼际分别压放肓俞穴,以热流向下传导为宜,可反复压放2到3次。

    9.揉压阳明清热法 用拇指或小鱼际肌分别揉手、足阳明经前臂及小腿段,以按揉手、足三里穴为主。

    10.搓擦百会潜阳法 单拇指腹自后向前快速擦抹百会穴500次,频率以120次/分为宜;用单拇指按揉百会穴。

    11.推抹额颞降火法 患者正坐,医者立于其侧,用双拇指自印堂交替上推至发际下,再左右分抹至太阳穴,两拇指分别按揉两侧太阳,改用小鱼际肌向后平推至耳上过耳后,经风池,走颈侧至肩井,多指捏拿肩部肌肉结束。
, 百拇医药
    12.指拨两侧颞利胆法 单手多指拿揉头顶两侧胆经路线,双手并拢四指同揉双太阳,两手中指同拨两侧颞前动脉。

    内伤发热,除以上四种类型以外,还有阳虚发热和食滞发热等型。阳虚发热,其证发热,体温虽高,但形寒畏冷,头面并不灼手,口渴不欲饮,头晕、身卷卧,腹中痛,四肢不温或者四肢厥冷,舌淡苔白,脉细弱,或浮大无根。可重用小鱼际搓命门、双拇指揉肾俞以温补肾阳。

    食质发热,证见午后微热,胸脘痞满,腹胀时痛,嗳气酸臭,呕恶或大便溏垢,舌苔厚腻,脉沉滑。治宜消积和胃,清热导滞,可在波形揉的基础上,作推、扒、拿、擅动作。

    各种不同类型的发热,可以互相转化,或彼此兼挟,如气郁发热,可逐渐伤阴耗液,转为阴虚发热;气血关系密切,相互影响,可混合出现。气本属阳,气虚可导致阳虚,气虚发热常向阳虚发热发展等等。故临床上不应受分型的框框限制,要根据证情做交替分析,随证立法遣方,以利于提高治疗效果。

    内伤发热,一般病程较长,除积极治疗外,要劝告病人,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对待疾病,减轻思想负担,坚定战胜疾病的信心,劳逸结合,这对提高疗效,往往是不可忽视的。发热经按摩治疗后,热已消退,但仍需继续按摩一个阶段,以巩固疗效。, http://www.100md.com
  • 2第二节 发热.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