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资料下载2012 > 王文远平衡针疗法 > 正文
编号:12308945
关于高血压的临床研究.doc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48kb)。

    关于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王文远 张利芳

    (北京军区总医院全军平衡针灸治疗培训中心,北京 100026)

    [摘要] 目的:探讨临床治疗高血压的有效平衡穴位,调查研究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和规律。方法:通过长达20余年的临床研究和病因学调查,成功找到了治疗高血压的有效穴位--降压穴;心理失调是引发高血压的主要因素。结果:经临床1380例疗效统计:即时显效率90%。一个疗程有效率95%。结论:平衡针灸平衡医学综合疗法是预防治疗高血压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高血压/西医/中医/平衡医学/平衡针灸

    高血压指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以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称为原发性高血压,通常简称高血压,占总高血压的95%以上。继发性高血压是指由某些确定的疾病或病因引起的血压升高,约占所有高血压的5%。由于划分增高与正常之间的界限是人为的,迄今国际尚无统一诊断标准,有人认为应根据性别、年龄、种族不同而异,这就增加了复杂性。世界卫生组织高血压专家委员会于1978年确定的高血压标准:正常成人的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中医典籍中所记载的"肝阳"、"肝风"、"眩晕"等证,实际上有一部分包括了本病及其并发症的一系列症状。"中风"、"半身不遂"等则为其并发症或后遗症。故高血压病实属上述诸病症的范畴。本病病位主要在肝、肾、心,病之本为阴阳失调,病之标为风、火、痰、瘀,是虚实相兼的疾病。《素问?至真要大论》载:"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灵枢?海论》谓"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指出了肝风、眩晕、耳鸣等高血压常见的表现,与肝肾失调关系最大。

    Vierorder 于1854年发明了血压计以后,医学上才有了高血压这个病。血压的标志主要反应心脏的收缩和大动脉血管弹性以及血液在动脉血管中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所致。通过血压的变化可以了解观察心脏、心脑、心肺、心肾等重要脏器的动态功能的变化。

    1 西医对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1.1 病因病理

    1.1.1 高血压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目前尚未完全明了,有如下几种学说:

    (1) 精神原学说 认为机体内外环境的不良刺激,造成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失调,皮质下血管舒缩中枢功能紊乱,出现交感功能亢进,引起全身小动脉痉挛,造成血压升高。

    (2)神经原学说 认为周围小动脉是植物神经调节血压的反射弧的靶器官,当此反射弧的任何部分出现异常时,均可使周围小动脉发生痉挛而使血压升高。

    (3)内分泌学说 认为肾上腺髓质和皮质激素的作用是造成高血压的主要因素。肾上腺素增加心排血量,去甲肾上腺素引起周围小动脉收缩,皮质激素使钠水潴留及血管的反应增强,这些均是血压升高的原因。

    (4)肾原学说 认为: ① 高血压与肾脏缺血有关。肾脏缺血促使肾小球旁细胞分泌的肾素增多,并与肝脏产生的血管紧张素原作用,形成血管紧张素Ⅰ,经转化酶的作用成为血管紧张素Ⅱ,造成全身小动脉收缩。同时,刺激肾上腺皮质,使醛固酮分泌增高,引起钠水潴留,造成血容量增加。②肾实质受破坏时,肾降压物质系统(激肽酶--激肽--前列腺素系统)可出现缺陷,导致拮抗血压升高的机制减弱。

    (5)遗传学说 鉴于本病有家族性,且高血压病患者的亲属其血管反应性增高,红细胞Na+-K+-ATP酶系统有缺陷。并且在实验动物中已能选出自发性高血压的品种,因此有人提出,本病具有单基因异常遗传特性。但也有人认为属多基因异常。

    (6)过多摄钠学说 大量的实验、临床和流行病学资料均已证明,钠的代谢和高血压病有密切关系。食盐的摄入量与高血压的发病率呈正相关关系,限制钠的摄入即可改善高血压的情况。服用利尿药增加钠的排泄,亦可降低增高的血压。由于上述学说均不能单独解释高血压病的发病机制,因此目前认为高血压病可能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1.2 病理变化

    早期全身细小动脉痉挛,周围血管阻力增高。如果小动脉压力持续升高,则动脉管壁缺氧,呈透明样变性,动脉内膜纤维组织增生,管腔变窄。随着细小动脉的硬化和血压的持续增高,各脏器发生继发性改变,其中以心、脑、肾的改变最为重要。

    (1)心脏、血压增高后左心室负荷加重,心肌发生肥厚,如仍不能代偿,则心腔扩大,最后出现心力衰竭。持久的高血压还促使脂质在大、中动脉内膜沉积,日久可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心肌肥厚和冠脉硬化均使冠脉氧供需状况恶化,导致心脏缺血呈恶性循环。

    (2)脑:小动脉硬化常见。如伴有血管痉挛或血栓形成,可造成微小动脉瘤,破裂后可引起脑出血。广泛而急剧的脑小动脉痉挛与硬化使毛细血管壁缺血,通透性增高,导致急性脑水肿。

    (3)肾:肾入球细动脉玻璃样变形和纤维化,引起一部分肾单位萎缩、消失,另一部分肾单位则代偿性肥大,病变重者可导致肾功能衰竭。

    (4)主动脉:可发生粥样硬化、囊样中层坏死和夹层动脉瘤。

    (5)视网膜:早期视网膜小动脉发生痉挛、硬化,晚期视网膜可发生渗出、出血及视神经乳头水肿。

    1.2 临床表现与并发症

    1.2.1 症状

    大多数起病缓慢、渐进,一般缺乏特殊的临床表现。常见症状有头晕、头痛、颈项扳紧、疲劳、心悸等,呈轻度持续性,在紧张或劳累后加重,不一定与血压水平有关,多数症状可自行缓解。也可出现视物模糊、鼻出血等较重症状。约1/5患者无症状,仅在测量血压时或发生心、脑、肾等并发症时才被发现。

    2.2.2 体征

    血压随季节、昼夜、情绪等因素有较大波动。冬季血压较高,夏季较低;血压有明显昼夜波动,一般夜间血压较低,清晨起床活动后血压迅速升高,形成清晨血压高峰。患者在家中的自测血压值往往低于诊所血压值。体格检查听诊时可有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收缩期杂音或收缩早期喇叭音,少数患者在颈部或腹部可听到血管杂音。

    1.2.3 并发症

    (1)高血压危象:因紧张、疲劳、寒冷、嗜咯细胞瘤阵发性血压发作、突然停服降压药等诱因,小动脉发生强烈痉挛,血压急剧上升,影响重要脏器血液供应而产生危急症状。在高血压早期与晚期均可发生。危象发生时,出现头痛、烦躁、眩晕、恶心、呕吐、心悸、气急及视力模糊等严重症状,以及伴有痉挛动脉(椎基底动脉、颈内动脉、视网膜动脉、冠状动脉等)累及的靶器官缺血症状。

    (2)高血压脑病:发生在重症高血压患者,由于过高的血压突破了脑血流自动调节范围,脑组织血流灌注过多引起脑水肿。临床表现以脑病的症状与体征为特点,表现为弥漫性严重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精神错乱,甚至昏迷、局灶性或全身抽搐。

    (3)心脏并发症:高血压通过某些机理可致左心室向心性肥厚,最终导致心室功能减退,心腔扩大,产生心力衰竭。高血压可以加速形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产生心绞痛。体格检查可发现心界增大,主动脉瓣第二音亢进和主动脉瓣相对关闭不全所产生的舒张期吹风样杂音。高血压心脏病由于左心室顺从性差,左心房收缩加强可产生第四心音(收缩期前)。左心室功能不好时可闻及舒张期奔马律。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可见左心室肥厚,以后者的检出率高。晚期可见心肌缺血和梗死,病人多死于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DOC附件(48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