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息经络手诊法.doc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60kb)。
附一
全息经络手诊法
刮痧疗法是一个人人可以掌握、人人可以使用的保健治病方法。如能和人人可以掌握、人人可以运用的简明诊病方法相结合,则能更好地应用刮痧疗法。在诸多简明诊病法中,简便易学者,等属手诊。故将"全息经络手诊法"附于此处,以供大家参考习用。
"望手诊病"起源于民间,历史悠久。古今中外,研究者甚多,因其方法简便易学、准确实用而长盛不衰。望手诊病的流派很多,各有所长。我国流传的望手诊病方法多以中医理论为诊断依据,属中医望诊的范畴。近年来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修瑞娟教授微循环理论与张颖清教授全息生物学理论的产生,进一步证实手诊医学的科学性,使望手诊病得以迅速发展,迈入一个新的阶段。
根据生物全息理论,生物体的任何一部分,都记载了生物整体的信息,手是人体中重要的器官之一,自然包含着人体全部的生物信息。人体的各脏腑器官、四肢孔窍在手部均有其对应的部位。脏腑组织器官的任何病理变化,在对应的部位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过去的病变会留下痕迹,现在的病变会有明显的反应,潜伏的病变也会有须兆出现。以中医理论分析研究手指掌各部位的信息特征,可以查过去、诊现在、知未来。人体手部皮肤的结构特点为含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末梢,手掌表皮厚而致密,因缺少色素,有较好的透明性,且无汗毛干扰,可以观察到皮下气血的盈虚盛衰、异常形色的疏密浮沉。掌握了各种病变在手部反映的气色形态规律,就可以判断人体组织器官的健康状况。
人体还有6条经脉循行于手部,通过络脉的阴阳表里连接作用,手部可以反应全身五脏六腑的健康状况。祝总骧教授研究证实经络的存在和其组织结构特点,为手诊医学又提供了一个有力的证据。郝万山教授提出"经络树"的新见解,综合了生物全总理论与经络学说的精华,说明手诊医学有其组织结构基础。他们进一步阐明人体每个局部都是整体的缩影,贮存着整个生物体的全部信息,是观察人体健康的窗口。手诊医学是对中医望诊的发展,集中体现了中医望诊的精华。这一方法不须借助任何医疗设备,随时随地可以进行诊断,方便、快速、实用。笔者在多年的刮痧临床与教学实践中将手诊与刮痧结合起来,观手诊病,刮痧疗疾,效果明显。
作为医务人员,掌握这两项技术,可以增加诊病的方法和治疗的手段。而不懂医学知识的广大学友,学会这两项技术,可随时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有针对性的治疗保健。刮痧与手诊如能推广普及,对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显然会大有神益。
在众多的手诊法中,笔者认为张颖清教授第二掌骨桡侧全息穴位群诊病法;张延生、刘剑锋先生的手部全息定位气色形态诊病法;吕季儒教授和中、日众多学者根据中医经络脏腑理论总结的望手指诊病法,以及中医传统的望小儿三关指纹诊病法较为简明、实用。这些手诊法可以概括为两大类,即全息手诊法和经络手诊法。全息手诊法不但定位准确,参考全息位点气、色、形态的变化还可以判断疾病的性质。经络手诊法简明、直观,可以快速判断机体各系统的健康状况,临诊时如取各家之长,综合运用,可提高级手诊病的准确率。
望手诊病时,应首先观察手指掌部整体气色、手指形状和指掌部静脉显露的颜色与部位,根据经脉的循行分布,经脉与肌腑的关系,并结合望诊的知识,判断整体的健康状况,发现被诊者体质的弱点。然后根据生物全息律观察全息位点气、色、形态的变化,并重点观察体质弱点部位,综合判断各脏腑器官有无病理改变及确定病变的性质。发现病变部位后,可用第二掌骨桡侧全息穴位群诊病法加以验证。对发现的各种疾病及潜伏的病变,即可用第二掌骨桡侧全息穴位群治病法和刮痧法进行治疗。这就充分显示出全息经络手诊法的临床意义和作用。
望手诊病时应注意手指掌不能用力挺直,应自然张开,这样指掌脉络通畅,表面凹凸明显,可以真实地反映身体的健康状况。依据全息位点的气、色、形态变化判断健康状况,最好在光线明亮处,因为过强或过弱的光线均影响观察的准确性。另外,手部的光泽明润程度受年龄、温度、气候、情绪、职业、生理等内外因素的影响。望手诊病时应因人、因时综合考虑。望气色时要排除因气候因素、制冷作业和突然的情绪波动等内外因素引起的一过性反应。
用手部全息定位法分析健康状况时,须遵循男左女右的原则,用经络手诊法判断健康状况,可不遵循男左女右的原则。无论用哪种方法诊病,都应有整体观念,综合判断,尽量避免单一方法的局限性。
望手诊病是诊查疾病的一种方法,目前尚缺乏明确的诊断指标依据,完全根据诊察者的经验判断,诊察者经验越丰富,准确率越高。因此运用此法须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水平。还要知道也有些病症不一定会全部从手上反映出来,更须通过综合分析予以判断。在望手诊病中,一旦提示患有某一类疾病时,应当到医院去进一步检查确认,及早治疗。虽然望手诊病是科学的,万不能以之取代中医的"四诊"及现代医学的物理化学诊断,只有与其他医学诊断方法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其独特作用,在实践中避免偏差。
第一节全息经络手诊法的基础知识
全息经络手。诊法是通过观察手部气、色、形态的变化来诊断疾病的方法。气、色、形态是三个不同的概念,对诊断疾病有各自的独特意义。
一、望气
全息经络手诊法中的望气,主要是观察手诊部位皮肤的光泽情况。皮肤的光泽是脏腑气血的外在表现,可提供脏器的生理或病理信息。望气可以对疾病的轻重、预后好环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皮肤明亮润泽为"有气",晦暗枯槁为"无气"。指掌的肤纹颜色红润光泽,是身体健康的表现,即使有某些自觉症状,或有疾病,康复也较快。皮肤暗淡无华,表明身体素质不太好,如果出现晦暗枯槁,则提示可能有潜伏的病变,或体内已有重病。
二、望色
望色是指通过对各手诊部位的颜色及其变化来判断身体健康状况的一种方法。望色诊病以中医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是五脏配五色理论的具体运用。虽然手部色泽由于遗传、职业、性别、年龄、民族的不同,以及气候、季节的变化,会有所差异,但仍有一定的共性。色泽以润为本,润是气色匀调、光华明亮。我国正常人的手掌呈淡红色或粉红色,明润光泽。如明润含蓄,脏腑虽病,胃气未伤,预后多良;若晦暗暴露,胃气大伤,脏腑病变严重,预后多凶。人体由于劳动、饮酒、或七情过激的影响,会出现某些色泽变化,一般不应视为病色。
五色主病有两种含义,首先是代表不同脏腑的病变。《灵枢·五色篇》提出"以五色命五脏,青为肝,赤为心,白为肺,黄为脾,黑为肾"。其次是五色代表不同性质的病症,"青黑为痛,黄赤为热,白为寒"。
白色
白色主虚、主寒、主失血症、炎症、贫血和疼痛。白为气色不荣之候,凡阳气虚衰、气血运行无力,或耗气失血致使气色不足,脏腑的相应手诊区则呈白色。如肾区呈白白的一片,是肾气虚;脾胃区有白白的一片是脾胃虚;白而虚浮者多属阳气不足;淡白而消瘦者多为营血亏虚;红白相间者多为炎症;整个手掌(包括指甲)呈白色是贫血和失血的象征。
黄色
黄色主虚、主湿、主久病。黄为脾虚湿蕴之征象,也常提示肝胆病,或慢性病。各脏器的慢性疾病一般在相应的手诊区内会出现黄色斑点,或茧样的结节。肝胆病所致阻塞性黄疸,面、目、身俱黄,在手指上也普遍呈黄色。黄而鲜明,如橘子色者,为阳黄 ......
附一
全息经络手诊法
刮痧疗法是一个人人可以掌握、人人可以使用的保健治病方法。如能和人人可以掌握、人人可以运用的简明诊病方法相结合,则能更好地应用刮痧疗法。在诸多简明诊病法中,简便易学者,等属手诊。故将"全息经络手诊法"附于此处,以供大家参考习用。
"望手诊病"起源于民间,历史悠久。古今中外,研究者甚多,因其方法简便易学、准确实用而长盛不衰。望手诊病的流派很多,各有所长。我国流传的望手诊病方法多以中医理论为诊断依据,属中医望诊的范畴。近年来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修瑞娟教授微循环理论与张颖清教授全息生物学理论的产生,进一步证实手诊医学的科学性,使望手诊病得以迅速发展,迈入一个新的阶段。
根据生物全息理论,生物体的任何一部分,都记载了生物整体的信息,手是人体中重要的器官之一,自然包含着人体全部的生物信息。人体的各脏腑器官、四肢孔窍在手部均有其对应的部位。脏腑组织器官的任何病理变化,在对应的部位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过去的病变会留下痕迹,现在的病变会有明显的反应,潜伏的病变也会有须兆出现。以中医理论分析研究手指掌各部位的信息特征,可以查过去、诊现在、知未来。人体手部皮肤的结构特点为含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末梢,手掌表皮厚而致密,因缺少色素,有较好的透明性,且无汗毛干扰,可以观察到皮下气血的盈虚盛衰、异常形色的疏密浮沉。掌握了各种病变在手部反映的气色形态规律,就可以判断人体组织器官的健康状况。
人体还有6条经脉循行于手部,通过络脉的阴阳表里连接作用,手部可以反应全身五脏六腑的健康状况。祝总骧教授研究证实经络的存在和其组织结构特点,为手诊医学又提供了一个有力的证据。郝万山教授提出"经络树"的新见解,综合了生物全总理论与经络学说的精华,说明手诊医学有其组织结构基础。他们进一步阐明人体每个局部都是整体的缩影,贮存着整个生物体的全部信息,是观察人体健康的窗口。手诊医学是对中医望诊的发展,集中体现了中医望诊的精华。这一方法不须借助任何医疗设备,随时随地可以进行诊断,方便、快速、实用。笔者在多年的刮痧临床与教学实践中将手诊与刮痧结合起来,观手诊病,刮痧疗疾,效果明显。
作为医务人员,掌握这两项技术,可以增加诊病的方法和治疗的手段。而不懂医学知识的广大学友,学会这两项技术,可随时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有针对性的治疗保健。刮痧与手诊如能推广普及,对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显然会大有神益。
在众多的手诊法中,笔者认为张颖清教授第二掌骨桡侧全息穴位群诊病法;张延生、刘剑锋先生的手部全息定位气色形态诊病法;吕季儒教授和中、日众多学者根据中医经络脏腑理论总结的望手指诊病法,以及中医传统的望小儿三关指纹诊病法较为简明、实用。这些手诊法可以概括为两大类,即全息手诊法和经络手诊法。全息手诊法不但定位准确,参考全息位点气、色、形态的变化还可以判断疾病的性质。经络手诊法简明、直观,可以快速判断机体各系统的健康状况,临诊时如取各家之长,综合运用,可提高级手诊病的准确率。
望手诊病时,应首先观察手指掌部整体气色、手指形状和指掌部静脉显露的颜色与部位,根据经脉的循行分布,经脉与肌腑的关系,并结合望诊的知识,判断整体的健康状况,发现被诊者体质的弱点。然后根据生物全息律观察全息位点气、色、形态的变化,并重点观察体质弱点部位,综合判断各脏腑器官有无病理改变及确定病变的性质。发现病变部位后,可用第二掌骨桡侧全息穴位群诊病法加以验证。对发现的各种疾病及潜伏的病变,即可用第二掌骨桡侧全息穴位群治病法和刮痧法进行治疗。这就充分显示出全息经络手诊法的临床意义和作用。
望手诊病时应注意手指掌不能用力挺直,应自然张开,这样指掌脉络通畅,表面凹凸明显,可以真实地反映身体的健康状况。依据全息位点的气、色、形态变化判断健康状况,最好在光线明亮处,因为过强或过弱的光线均影响观察的准确性。另外,手部的光泽明润程度受年龄、温度、气候、情绪、职业、生理等内外因素的影响。望手诊病时应因人、因时综合考虑。望气色时要排除因气候因素、制冷作业和突然的情绪波动等内外因素引起的一过性反应。
用手部全息定位法分析健康状况时,须遵循男左女右的原则,用经络手诊法判断健康状况,可不遵循男左女右的原则。无论用哪种方法诊病,都应有整体观念,综合判断,尽量避免单一方法的局限性。
望手诊病是诊查疾病的一种方法,目前尚缺乏明确的诊断指标依据,完全根据诊察者的经验判断,诊察者经验越丰富,准确率越高。因此运用此法须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水平。还要知道也有些病症不一定会全部从手上反映出来,更须通过综合分析予以判断。在望手诊病中,一旦提示患有某一类疾病时,应当到医院去进一步检查确认,及早治疗。虽然望手诊病是科学的,万不能以之取代中医的"四诊"及现代医学的物理化学诊断,只有与其他医学诊断方法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其独特作用,在实践中避免偏差。
第一节全息经络手诊法的基础知识
全息经络手。诊法是通过观察手部气、色、形态的变化来诊断疾病的方法。气、色、形态是三个不同的概念,对诊断疾病有各自的独特意义。
一、望气
全息经络手诊法中的望气,主要是观察手诊部位皮肤的光泽情况。皮肤的光泽是脏腑气血的外在表现,可提供脏器的生理或病理信息。望气可以对疾病的轻重、预后好环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皮肤明亮润泽为"有气",晦暗枯槁为"无气"。指掌的肤纹颜色红润光泽,是身体健康的表现,即使有某些自觉症状,或有疾病,康复也较快。皮肤暗淡无华,表明身体素质不太好,如果出现晦暗枯槁,则提示可能有潜伏的病变,或体内已有重病。
二、望色
望色是指通过对各手诊部位的颜色及其变化来判断身体健康状况的一种方法。望色诊病以中医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是五脏配五色理论的具体运用。虽然手部色泽由于遗传、职业、性别、年龄、民族的不同,以及气候、季节的变化,会有所差异,但仍有一定的共性。色泽以润为本,润是气色匀调、光华明亮。我国正常人的手掌呈淡红色或粉红色,明润光泽。如明润含蓄,脏腑虽病,胃气未伤,预后多良;若晦暗暴露,胃气大伤,脏腑病变严重,预后多凶。人体由于劳动、饮酒、或七情过激的影响,会出现某些色泽变化,一般不应视为病色。
五色主病有两种含义,首先是代表不同脏腑的病变。《灵枢·五色篇》提出"以五色命五脏,青为肝,赤为心,白为肺,黄为脾,黑为肾"。其次是五色代表不同性质的病症,"青黑为痛,黄赤为热,白为寒"。
白色
白色主虚、主寒、主失血症、炎症、贫血和疼痛。白为气色不荣之候,凡阳气虚衰、气血运行无力,或耗气失血致使气色不足,脏腑的相应手诊区则呈白色。如肾区呈白白的一片,是肾气虚;脾胃区有白白的一片是脾胃虚;白而虚浮者多属阳气不足;淡白而消瘦者多为营血亏虚;红白相间者多为炎症;整个手掌(包括指甲)呈白色是贫血和失血的象征。
黄色
黄色主虚、主湿、主久病。黄为脾虚湿蕴之征象,也常提示肝胆病,或慢性病。各脏器的慢性疾病一般在相应的手诊区内会出现黄色斑点,或茧样的结节。肝胆病所致阻塞性黄疸,面、目、身俱黄,在手指上也普遍呈黄色。黄而鲜明,如橘子色者,为阳黄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DOC附件(60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