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资料下载2012 > 钱氏医缘-竖横针剌法-理论及操作说明 > 正文
编号:12309173
“颈肌针法”治疗颈源性头痛.doc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479kb)。

    "颈肌针法"治疗颈源性头痛

    颈源性头痛是由颈部病因所产生的头痛。在中医文献《素问.五脏生成篇》即有"头痛巅疾"的记载。《证治准绳 》中说:"浅而近者名头痛,其病卒而至,易于解散速也。深而远看为头风,其病作出不常,愈后遇触复发也。"除此之外还有"头风"及"脑风"记载,实际上"头风"、"脑风"均属头痛。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可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其病因多端,涉及范围很广。本篇虽作治疗颈源性头痛,若为某一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兼症,可参照本篇治疗。

    【病因病机】

    传统医学:

    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又为"髓海"所在,其正常生理活动要求经络通畅,气血供应充足,使髓海得以滋养,才能发挥正常生理作用。否则就会发生功能上的失调,出现病理性头痛。凡六淫之邪外袭或内伤诸疾皆可导致头痛。颈上通头部,下系四肢与脏腑,诸阳经上头必经之路。如风寒侵袭,通道阻遏,或挟湿邪上犯清窍,可发头痛;若情志所伤肝失疏泄,肝阳上亢,气血上扬,恰遇颈部有不适之疾,扬抑不调,清阳受损,可发头痛;若颈部劳损、转筋,可使气血阻塞,脑海失濡而致头痛;或外伤跌扑,气血瘀滞,脉络受阻而致头痛。

    祖国医学辨证分型一般分为:外感型头痛和内伤型头痛。临床也有以六经辨证分:少阳头痛、阳明头痛、太阳头痛、厥阴头痛等。但细研其理,不难看出外感型头痛和内伤型头痛与现代医学"颈源性头痛"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外感头痛 传统医学认为,一般发病较急,头痛连及项背。颈源性头痛其因在颈,颈在中,头、颈、背相连,定能牵涉或放射到背部疼痛。

    内伤头痛 传统医学认为,一般发病较缓。在颈源性头痛慢性颈颈部气血壅堵中,可见肝阳上亢,头痛目眩心烦易怒,口苦,脉弦散。气血失和可使脑海失濡,"目得血方能视",血不和则弦,肾虚髓不上承,症见头痛眩晕,耳鸣,腰痛,神疲乏力。颈源性头痛如少阳头痛,颈部受阻则易耳鸣,肾经虽不经颈,但与太阳膀光经相表里,太阳直至巅顶入传于脑,头痛则伴眩晕。若血淤阻络,则头痛迁延日久,或头痛有外伤史,痛有定处。总之,颈部脉络不通,筋经劳损,气血不畅,头痛迁延日久为主症的均属颈源性头痛。

    现代医学;

    颈源性头痛是指由颈椎或颈部软组织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病损所引起的以头痛为主症的慢性、单侧头部疼痛综合征。并认为疼痛性质是一种牵涉痛。其临床特征:疼痛首发于颈部,随之至同侧的额、颞及眶部;多为单侧头痛;间歇性发作,劳累加重,后期可持续发作;呈钝痛或胀痛,以额颞、眼眶部为重;颈部活动、不良姿势以及按压所支配区域(c1__3)可诱发;颈部僵硬,活动受限,可伴有同侧肩及上肢痛;其他相关症状和体征,如恶心、呕吐、畏光、视力模糊、流泪、声音恐怖、眩晕等。

    现代医学普遍认为:此病多发于20~60岁人群中,发病率达0.1~0.3%,占头痛人群中17,8%,有逐年上升趋势。另外此病与工作性质、天气变化、体位、姿势、解剖结构有密切关系。然而在描述发病原因时,认为是颈部有菌或无菌性炎症:如高位椎间盘炎、高位颈椎退变所致小关节韧带、肌筋膜炎症;肿瘤、外伤、先天或后天畸形;及神经卡压。

    竖横针刺法:

    颈源性头痛是由颈部肌肉束或肌肉群压迫神经或血管所产生的头部疼痛。其为放射痛或牵涉痛,或兼有之。

    颈源性头痛的分类:

    血管压迫型头痛:一般是指颈动脉被压迫,被谁压迫?是被颈部胸锁乳突肌压迫。因为从头痛的症状来看颈动脉所管辖的血液营养线路与头痛部位相同,当我们松解了胸锁乳突肌时症状就得到缓解。事情不是那么简单的,因为颈动脉分为颅内、外动脉,临床一般以颅外动脉压迫型头痛为主,其最主要的特征是太阳穴部有血管在跳痛,或刺痛。而颅内动脉压迫型头痛特征是病者头痛一般不知在何处疼痛,或告诉医生全头都痛,往往会伴视物模糊、头晕、呕吐、出冷汗、胸闷等一两个症状。

    枕大、小神经压迫型头痛: 枕大、小神经上头部位在枕骨偏外部位,它的疼痛为间歇性的放射性的,枕大神经疼痛按其路线到眉头,疼痛时会使眉紧,视物模糊;而枕小神经痛只是偏头痛,一般以颞部为主,也有可能放射到眼外侧,有时会牵涉到三叉神经,从而会产生三叉神经痛的症状。所以临床上是非常错综复杂的,并不是单一的一个病种让医生们去诊断,去治疗,必须充分了解疾病的主要原因和一系列可能产生的牵涉病症,或可能发生的"后病"。

    竖横针刺法非常清晰地把颈源性头痛分成二大类,对治疗带来了科学化和可复制的理念。

    颈源性头痛

    1) 血管压迫型头痛

    颅外动脉压迫型头痛:

    特征:太阳穴部有血管在跳痛,或刺痛。

    颅内动脉压迫型头痛:

    特征:病者头痛一般不知在何处疼痛,或告诉医生全头都痛,往往会伴视物模糊、头晕、呕吐、出冷汗、胸闷等一两个症状。

    2) 枕大、小神经压迫型头痛

    枕大神经疼痛:枕大神经疼痛按其路线到眉头,疼痛时会使眉紧,视物模糊。

    枕小神经痛:只是偏头痛,一般以颞部为主,也有可能放射到眼外侧,有时会牵涉到三叉神经,从而会产生三叉神经痛的症状。

    【小资料】

    枕大神解剖部位: 枕大神经的走行、分布与分段分别为:(1)枕大神经为C2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出椎管后呈弧形绕过头下斜肌下缘,向上内行走,与矢状面约呈70°角,冠状面呈60°角,穿行于头半棘肌和头最长肌之间。(2)枕大神经起始点约位于C2棘突上2.0cm,后正中线旁开2.5cm处。在C2棘突上方约2.2cm,后正中线旁开约2.0cm处穿出肌肉,在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腱性止点纤维深面,紧贴项筋膜,于筋膜水平位,斜形走向外上,开始段与后正中线约呈30° ~40°角,邻近上项线处增至55°~70°角,走行距离约5cm,在上项线距枕外隆突约3.5cm处,浅出皮下,该处为斜方肌腱性索带与枕骨之间形成一纤维骨性孔道,直径约2mm。浅出皮下后,与枕动脉伴行,分成2~5支,支配枕部皮肤,皮支最远可解剖到冠状缝。(3)根据枕大神经解剖走行特点,可将枕大神经分为肌内段及筋膜内段。

    枕小神经解部位:枕小神经在胸锁乳突肌后缘,行至枕部皮下,穿行于枕颈部肌肉之间,与枕大神经、耳大神经共同支配枕部皮肤的感觉。

    【治 疗】

    颈源性头痛大多由颈部肌肉气血壅堵,挛急压迫神经或血管所产生。颈肌针法对放松颈部不通、挛急的肌肉群(束)是任何针法和物理性治疗方法都不能比及的。以通治痛,以松治痛,通则不痛,松则不痛,头痛之疾可愈。

    【临床症状】

    颈源性头痛以一侧或两侧头痛为主症,有呈持续性,有呈阵发性丶间歇性疼痛。疼痛首发于颈部,随之至同侧的额、颞及眶部,多为单侧头痛;间歇性发作,劳累加重,后期可持续发作;呈钝痛或胀痛,以额颞、眼眶部为重;颈部活动、不良姿势以及按压所支配区域(c1__3)可诱发;颈部僵硬,活动受限,可伴有同侧肩及上肢痛;其他相关症状和体征,如恶心、呕吐、畏光、视力模糊、流泪、声音恐怖、眩晕等。

    【临床诊断要点】

    1)疼痛性质:凡跳痛、刺痛一般为血管性;而呈钝痛或胀痛或阵发性疼痛为神经性。

    2)疼痛部位;血管性头痛一般在人头部的侧则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DOC附件(479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