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横针刺法》中的运动生物力学.doc
http://www.100md.com
钱德金
参见附件(199kb)。
《竖横针刺法》中的运动生物力学
【前 言】《竖横针剌法》是钱氏所创,全称为:运动障碍性疾病骨骼肌竖横针刺法。
1986年通过省部级鉴定,并获江苏省卫生厅甲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从获奖科研成果那一天起20多年临床治疗中"润物细无声"。
今天公开《 竖横针刺法中的运动生物力学》一文是为了让这一科研成果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并告诉人们中国针灸博大精深,其内涵还包容了现代医学。
现代中医绝对不能只知中医的一鳞一角,而不知去挖掘,去总结。
中国针灸,不仅是"中国创造",而且是"世界制造"。本文初步分五个章节,因每章节较长,为了让大家学习方便,所以分而发布,每节后将把本节名词进行摘录。不便之处望朋友们谅之。
《竖横针刺法》中的运动生物力学
运动生物力学是研究生物系统机械运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是一门力学与生物学科相互结合和相互渗透的边缘科学,也是注重研究人体生理的科学。
当人体运动失衡或者运动产生障碍时,人体机械运动规律就被打破。打破这种规律,一是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的生理过制约,二是肌肉本身生理功能与关节生理功能的制约。规律打破,规律乱;规律乱,无秩序,运动障碍。
竖横针刺法治疗运动障碍性疾病的指导思想就是让针刺这一古老治疗手段发挥更奇特的治疗效果,达到被打破的规律得以恢复正常秩序,恢复与调节人体机械运动。
人体运动发生变化的原动力--骨骼肌,这是运动生物力学中最具有吸引力及最有挑战性的问题。肌肉力学是研究人体机械运动规律的重要基础。竖横针刺法就是骨骼肌竖横针刺法,是从恢复、调节肌肉功能,治疗运动障疾病的中国针灸全新针刺方法。
一 .竖横针剌法是通过肌肉力学原理达到人体自由机械运动
人的运动有时看起来非常简单,很自如,比如拿笔写字、吃饭的动作、行走、起卧、活动等等一系列生理动作。这是因为你无任何运动障碍,一切都处于生理之中,一切的运动、动作非常有秩序而又非常有规律运行,可以说"为所欲为",随心所欲。
在运动生物力学中对肌肉的收缩研究一般是从功能方面的研究,竖横针刺法研究其生理运用到临床病理变化中,并去化解、调节,使病理恢复到生理,达到人体自由机械运动。
1 . 肌肉在运动时,就要进行一定的收缩。如在打羽毛球动作不正确就有可能造成"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症)",这是因为在打球时要用手,要用腕。在挥球拍时肘部伸肌群要有一个强大的离心收缩力,并以拇指伸肌、食指伸肌、中指伸肌、指总伸肌离心收缩力最大,这些肌群的起始点都附着在肱骨外上髁上。从肌肉力学观点来看,当以上伸肌在强烈收缩时肱骨外上髁上承受拉力最大,就易受伤,受伤了,就会产生压痛。竖横针刺法中有个非常实用并对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的试验,钱氏定名为"分指背伸试验"。其方法是屈肘五指自然平放,医者用手指分别指压患者五指,同时令患者分别背伸各指,看那一指在背伸时牵肱骨外上髁部疼痛,一般以拇、食、中指伸肌劳损(损伤)为主,我们在握物用力时实质上也是以拇、食、中指的肌力为主。这个试验通过肌肉力学原理明确而又精确地告诉医者是什么伸肌放松功能失调,则可用竖横针刺法中"网球肘针法"有的放矢地调节其功能失调的肌肉,使之从病理恢复到生理,一般第一枚针刺入后(只需二枚2寸针),肱骨外上髁部压痛立减,甚至消逝。"分指背伸试验"比"mills试验"更能准确地反应其病理。
2 .人体四肢肌肉有伸肌与屈肌,在中医理论中伸肌为阳,阳主动,屈肌为阴,伸屈相对平衡,相互制约,阴阳相对平衡。竖横针刺法中有个非常实用的固定针法"反针法"就是用伸、屈肌的相互制约的原理,比如在膝副韧带损伤的病例中往往会出现膝后紧痛,膝关节不能伸直的症状,一般是由于半腱肌、半膜肌肌张力太强,挛急造成。"反针法"就从伸膝肌群股四头肌、胫前肌的收缩,从而使后部肌群达到放松,恢复其放松功能。其理渗透着"被拉长的肌肉,其张力有随着时间的延长而下降的特征,这一特征称为:肌肉松驰。"运动生物力学的道理。
临床运用渗透着运动生物力学的"反针法"适应病症非常广泛,不仅下肢可用,上肢适应病症也可用,每用则灵验,疗速迅速。这一灵感来源于祖国传统针刺法中的"正治与反治"之法,但有本质的区别。这里就不作讨论。
3 .人的躯干中间是脊柱(椎),二侧的肌肉产生的动态平衡运动是受到运动生物力学制约的,当然也受到所支配的神经制约,它保持着人的椎体稳定性,功能的正常。当受外因或在运动过程中损伤,或长期劳损等因素会导致二侧肌肉张力极度不平衡,以致脊椎侧弯。竖横针刺法治疗脊椎侧弯则运用典型的竖横针刺式"平衡针法",将肌张力太过的一侧进行放松,另一侧用具有收缩功能的刺式,借助针灸治疗仪加其"载荷",使脊柱移正。有意思的是当载荷达到一定量时,患者就感到脊柱向一侧拉。"平衡针法"中交融着肌肉力学的原理。
4 .我们发现当所支配肌肉的神经麻痹时,肌肉松驰而瘫痪,肌肉无力,这与运动生物力学中"肌肉松驰"的定义完全不同,前者是病理性,后者为生理性。在学习中绝对不要只见表面文字生吞活剥,要研求实质与内涵。
竖横针刺法在治疗肌肉松驰与肌无力型病症则用增强肌肉张力的刺法,刺激松驰或无力的肌肉明显地增加其收缩力,并能逐涉恢复其收缩功能。在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额纹消逝和重症肌无力上眼帘下垂时就用收缩额肌与眼轮匝肌的"抬眉针法",提高肌张力,达到恢复生理功能。
5 .增加肌肉收缩功能,临床上要求我们考虑是增加肌肉的"向心收缩"功能,还是"离心收缩"功能。在运动生物学中的向心收缩与离心收缩是指肌肉收缩的方向,是向心,还是离心。临床治疗时,我们认为一定要掌握肌肉用力做功的方向才能有效地治疗运动障碍性疾病,肌肉收缩的方向与用力做功的方向是二回事,二个概念。所以在竖横针刺法中不仅要了解运动生物学中肌肉收缩的方向,而且必须清楚肌肉用力做功的方向。只有恢复其肌肉能做功,方能恢复肌肉收缩,这就是竖横针刺法中又一核心理论之一。
让我剖析一下《运动生物力学》中所举的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例如,把一杯水从桌子端起,举向嘴边时,肱二头肌便发生向心收缩。在这个情况下,阻力是前臂,杯子和水的重量。"这里所讲的肱二头肌向心收缩,收缩的方向是向上(向心)。但是,实质上肱二头肌肌纤维用力的方向是向下(离心),才能拉动肘关节拿起水杯产生喝水动作。当我们用竖横针刺法增加肱二头肌肌力拿起水杯时就必须用"离心刺式",加针灸治疗仪进行被动收缩,就可以看到肘关节自行被动收缩;在进行"向心刺式"时,牵动的就不是肘关节了,而是肩关节。
竖横针刺法对于运用"向心刺法"还是"离心刺法"必认真根据病症进行鉴别,直接关系疗效。在针灸理论中有句名言"不懂经络,动针便错";竖横针刺法中也有句话:不知用力方向,动针则错。
由于竖横针刺法中蕴含运动生物力学,所以在竖横针刺法中除以上介绍的固定针法外,还有许多临床行之有效的固定针法,这对患者来说减少用针多的针刺之痛苦,又能迅速治愈疾病,用其它治疗疗效不行的,竖横针刺法可以得到疗效,竖横针刺法可以得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对学习者来说,方法简易,但要动脑。这是其它针法无法相比的 ......
《竖横针刺法》中的运动生物力学
【前 言】《竖横针剌法》是钱氏所创,全称为:运动障碍性疾病骨骼肌竖横针刺法。
1986年通过省部级鉴定,并获江苏省卫生厅甲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从获奖科研成果那一天起20多年临床治疗中"润物细无声"。
今天公开《 竖横针刺法中的运动生物力学》一文是为了让这一科研成果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并告诉人们中国针灸博大精深,其内涵还包容了现代医学。
现代中医绝对不能只知中医的一鳞一角,而不知去挖掘,去总结。
中国针灸,不仅是"中国创造",而且是"世界制造"。本文初步分五个章节,因每章节较长,为了让大家学习方便,所以分而发布,每节后将把本节名词进行摘录。不便之处望朋友们谅之。
《竖横针刺法》中的运动生物力学
运动生物力学是研究生物系统机械运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是一门力学与生物学科相互结合和相互渗透的边缘科学,也是注重研究人体生理的科学。
当人体运动失衡或者运动产生障碍时,人体机械运动规律就被打破。打破这种规律,一是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的生理过制约,二是肌肉本身生理功能与关节生理功能的制约。规律打破,规律乱;规律乱,无秩序,运动障碍。
竖横针刺法治疗运动障碍性疾病的指导思想就是让针刺这一古老治疗手段发挥更奇特的治疗效果,达到被打破的规律得以恢复正常秩序,恢复与调节人体机械运动。
人体运动发生变化的原动力--骨骼肌,这是运动生物力学中最具有吸引力及最有挑战性的问题。肌肉力学是研究人体机械运动规律的重要基础。竖横针刺法就是骨骼肌竖横针刺法,是从恢复、调节肌肉功能,治疗运动障疾病的中国针灸全新针刺方法。
一 .竖横针剌法是通过肌肉力学原理达到人体自由机械运动
人的运动有时看起来非常简单,很自如,比如拿笔写字、吃饭的动作、行走、起卧、活动等等一系列生理动作。这是因为你无任何运动障碍,一切都处于生理之中,一切的运动、动作非常有秩序而又非常有规律运行,可以说"为所欲为",随心所欲。
在运动生物力学中对肌肉的收缩研究一般是从功能方面的研究,竖横针刺法研究其生理运用到临床病理变化中,并去化解、调节,使病理恢复到生理,达到人体自由机械运动。
1 . 肌肉在运动时,就要进行一定的收缩。如在打羽毛球动作不正确就有可能造成"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症)",这是因为在打球时要用手,要用腕。在挥球拍时肘部伸肌群要有一个强大的离心收缩力,并以拇指伸肌、食指伸肌、中指伸肌、指总伸肌离心收缩力最大,这些肌群的起始点都附着在肱骨外上髁上。从肌肉力学观点来看,当以上伸肌在强烈收缩时肱骨外上髁上承受拉力最大,就易受伤,受伤了,就会产生压痛。竖横针刺法中有个非常实用并对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的试验,钱氏定名为"分指背伸试验"。其方法是屈肘五指自然平放,医者用手指分别指压患者五指,同时令患者分别背伸各指,看那一指在背伸时牵肱骨外上髁部疼痛,一般以拇、食、中指伸肌劳损(损伤)为主,我们在握物用力时实质上也是以拇、食、中指的肌力为主。这个试验通过肌肉力学原理明确而又精确地告诉医者是什么伸肌放松功能失调,则可用竖横针刺法中"网球肘针法"有的放矢地调节其功能失调的肌肉,使之从病理恢复到生理,一般第一枚针刺入后(只需二枚2寸针),肱骨外上髁部压痛立减,甚至消逝。"分指背伸试验"比"mills试验"更能准确地反应其病理。
2 .人体四肢肌肉有伸肌与屈肌,在中医理论中伸肌为阳,阳主动,屈肌为阴,伸屈相对平衡,相互制约,阴阳相对平衡。竖横针刺法中有个非常实用的固定针法"反针法"就是用伸、屈肌的相互制约的原理,比如在膝副韧带损伤的病例中往往会出现膝后紧痛,膝关节不能伸直的症状,一般是由于半腱肌、半膜肌肌张力太强,挛急造成。"反针法"就从伸膝肌群股四头肌、胫前肌的收缩,从而使后部肌群达到放松,恢复其放松功能。其理渗透着"被拉长的肌肉,其张力有随着时间的延长而下降的特征,这一特征称为:肌肉松驰。"运动生物力学的道理。
临床运用渗透着运动生物力学的"反针法"适应病症非常广泛,不仅下肢可用,上肢适应病症也可用,每用则灵验,疗速迅速。这一灵感来源于祖国传统针刺法中的"正治与反治"之法,但有本质的区别。这里就不作讨论。
3 .人的躯干中间是脊柱(椎),二侧的肌肉产生的动态平衡运动是受到运动生物力学制约的,当然也受到所支配的神经制约,它保持着人的椎体稳定性,功能的正常。当受外因或在运动过程中损伤,或长期劳损等因素会导致二侧肌肉张力极度不平衡,以致脊椎侧弯。竖横针刺法治疗脊椎侧弯则运用典型的竖横针刺式"平衡针法",将肌张力太过的一侧进行放松,另一侧用具有收缩功能的刺式,借助针灸治疗仪加其"载荷",使脊柱移正。有意思的是当载荷达到一定量时,患者就感到脊柱向一侧拉。"平衡针法"中交融着肌肉力学的原理。
4 .我们发现当所支配肌肉的神经麻痹时,肌肉松驰而瘫痪,肌肉无力,这与运动生物力学中"肌肉松驰"的定义完全不同,前者是病理性,后者为生理性。在学习中绝对不要只见表面文字生吞活剥,要研求实质与内涵。
竖横针刺法在治疗肌肉松驰与肌无力型病症则用增强肌肉张力的刺法,刺激松驰或无力的肌肉明显地增加其收缩力,并能逐涉恢复其收缩功能。在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额纹消逝和重症肌无力上眼帘下垂时就用收缩额肌与眼轮匝肌的"抬眉针法",提高肌张力,达到恢复生理功能。
5 .增加肌肉收缩功能,临床上要求我们考虑是增加肌肉的"向心收缩"功能,还是"离心收缩"功能。在运动生物学中的向心收缩与离心收缩是指肌肉收缩的方向,是向心,还是离心。临床治疗时,我们认为一定要掌握肌肉用力做功的方向才能有效地治疗运动障碍性疾病,肌肉收缩的方向与用力做功的方向是二回事,二个概念。所以在竖横针刺法中不仅要了解运动生物学中肌肉收缩的方向,而且必须清楚肌肉用力做功的方向。只有恢复其肌肉能做功,方能恢复肌肉收缩,这就是竖横针刺法中又一核心理论之一。
让我剖析一下《运动生物力学》中所举的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例如,把一杯水从桌子端起,举向嘴边时,肱二头肌便发生向心收缩。在这个情况下,阻力是前臂,杯子和水的重量。"这里所讲的肱二头肌向心收缩,收缩的方向是向上(向心)。但是,实质上肱二头肌肌纤维用力的方向是向下(离心),才能拉动肘关节拿起水杯产生喝水动作。当我们用竖横针刺法增加肱二头肌肌力拿起水杯时就必须用"离心刺式",加针灸治疗仪进行被动收缩,就可以看到肘关节自行被动收缩;在进行"向心刺式"时,牵动的就不是肘关节了,而是肩关节。
竖横针刺法对于运用"向心刺法"还是"离心刺法"必认真根据病症进行鉴别,直接关系疗效。在针灸理论中有句名言"不懂经络,动针便错";竖横针刺法中也有句话:不知用力方向,动针则错。
由于竖横针刺法中蕴含运动生物力学,所以在竖横针刺法中除以上介绍的固定针法外,还有许多临床行之有效的固定针法,这对患者来说减少用针多的针刺之痛苦,又能迅速治愈疾病,用其它治疗疗效不行的,竖横针刺法可以得到疗效,竖横针刺法可以得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对学习者来说,方法简易,但要动脑。这是其它针法无法相比的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DOC附件(199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