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针法.doc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55kb)。
足针疗法
主要刺激区
一、足部穴区定位法
(一)足跟后缘中点与二、三趾间连线折为10寸,并以此线为正中线。
(二)足底各趾间与足跟后缘连线平行于正中线,其间隔各为1寸。
(三)足背部以表面解剖定位取穴。
(四)内外踝顶点与足底内外缘垂直线各折为3寸。
二、常用足穴
常用足穴共22个。
1、头穴
【定位】位于足跟下赤白肉际中点处前1寸。
【主治】有较好的止痛作用,多用于头痛、牙痛。
2、鼻穴
【定位】在头区前1寸,位于正中线上。
【主治】急、慢性鼻炎。
3、目穴
【定位】鼻穴旁开0.6寸,略后于鼻穴0.1寸处。共2穴。
【主治】急、慢性眼部病症。
4、耳穴
【定位】在鼻穴旁开1.2寸,略后于鼻穴0.1寸处,共2穴。
【主治】耳鸣、耳聋等。
5、口穴
【定位】鼻穴前1寸,位于正中线上。
【主治】牙痛、咽炎、扁桃体炎等。
6、喉穴
【定位】口穴前0.6寸,位于正中线上。
【主治】发热、咽痛、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等。
7、心穴
【定位】在喉穴前1.1寸处,位于正中线上。
【主治】高血压、心力衰竭、喉炎、舌炎和失眠多梦等病症。
8、肺穴
【定位】在心穴旁开1寸,略后于心穴0.1寸处。
【主治】咳嗽、气喘、胸闷、胸痛。
9、胃穴
【定位】在心穴前1.4寸,位于正中线上。
【主治】胃痛、呕吐、呃逆、消化不良症等。
10、肝穴
【定位】胃穴内侧1.2寸处。
【主治】慢性肝炎、胆囊炎、目视不明、肋间神经痛等。
11、脾穴
【定位】胃穴外侧1.2寸。
【主治】消化不良、腹胀、尿闭、腹泻、血液病等。
12、胆穴
【定位】肝穴后0.3寸处,与肝穴对直。
【主治】胆囊炎、胆石病、胁肋痛等。
13、小肠穴
【定位】胃穴旁开1寸,向前03寸处,与肺穴对直。共2穴。
【主治】腹胀、腹痛、肠鸣不适等。
14、前后隐珠穴
【定位】系2穴,均位于正中线上,前隐珠穴在涌泉穴(体穴)前0.4寸,后隐珠穴在涌泉穴后0.6寸处。
【主治】前后隐珠穴均用于治疗高血压、精神分裂症、癫痫、高热昏迷等病症。
15、肾穴
【定位】涌泉穴旁开1寸处,与小肠穴对直。共2穴。
【主治】高血压、精神分裂症、急性腰痛、尿潴留等症。
16、癌根1穴
【定位】肝穴前1寸,与肝穴对直。
【主治】本穴对胃、贲门、食道下段恶性肿瘤,有镇痛及改善症状的作用。刺激时宜透向涌泉、然谷、公孙等穴。
17、大肠穴
【定位】共2穴。左大肠穴位于后隐珠穴内侧1.2寸向后02寸处,右大肠穴位于后隐珠穴外侧2寸向后0.2寸处。
【主治】腹痛、肠功能紊乱症、慢性结肠炎等。
18、膀胱穴
【定位】涌泉穴前1寸,在正中线上。
【主治】遗尿、尿潴留等症。
19、生殖器穴
【定位】膀胱穴前0.3寸,在正中线上。
【主治】月经不调、白带、睾丸炎、尿潴留等。
20、癌根2穴
【定位】位于膀胱穴内侧2寸前0.1寸处。
【主治】本穴对脐部以下的内脏肿瘤及淋巴转移癌有镇痛和改善症状的效果。刺激时宜透向公孙、涌泉、癌根1穴等。
21、肛门穴
【定位】在里陷谷穴前0.6穴;位于正中线上。
里陷谷穴位置为陷谷穴掌侧面对应点。
【主治】脱肛、痔等肛门疾患。
22、癌根3穴
【定位】在里侧肺穴前0.6寸处。
【主治】本穴对食道上、中段与肺、颈、鼻、咽部等处恶性肿瘤;有镇痛、解痉和改善症状的作用。
三、新增足穴
新增足穴颇多,现择常用且与前述穴位不重复者予以介绍,共25穴,均以编号命名。
1、2号穴
【定位】足底后缘中点直上3寸,内旁1寸处。
【主治】三叉神经痛等。
2、3号穴
【定位】位于正中线上,外踝与内踝连线之中点。
【主治】神经衰弱、癔病、失眠、低血压、昏迷等。
3、4号穴
【定位】足底后缘的正中点直上3寸,外旁开1寸。
【主治】肋间神经痛、胸闷、胸痛。
4、5号穴
【定位】足底后缘的中点直上4寸,外旁开1.5寸。
【主治】坐骨神经痛、阑尾炎、胸痛等。
5、6号穴
【定位】足底后缘中点直上5寸,内旁开1寸。
【主治】痢疾、腹泻、消化道溃疡病等。
6、7号穴
【定位】足底后缘的中点直上5寸。
【主治】哮喘、大脑发育不全。
7、8号穴
【定位】7号穴外旁开1寸。
【主治】神经衰弱、癫痫等。
8、9号穴
【定位】拇趾与第二趾间后4寸。
【主治】痢疾、腹泻、子宫炎等。
9、11号穴
【定位】涌泉穴外旁开2寸。
【主治】肩痛、荨麻疹等。
10、12号穴
【定位】足底拇趾与第二趾间后1寸。
【主治】牙痛。
11、14号穴
【定位】足底小趾横纹中点。
【主治】遗尿、尿频、尿急 ......
足针疗法
主要刺激区
一、足部穴区定位法
(一)足跟后缘中点与二、三趾间连线折为10寸,并以此线为正中线。
(二)足底各趾间与足跟后缘连线平行于正中线,其间隔各为1寸。
(三)足背部以表面解剖定位取穴。
(四)内外踝顶点与足底内外缘垂直线各折为3寸。
二、常用足穴
常用足穴共22个。
1、头穴
【定位】位于足跟下赤白肉际中点处前1寸。
【主治】有较好的止痛作用,多用于头痛、牙痛。
2、鼻穴
【定位】在头区前1寸,位于正中线上。
【主治】急、慢性鼻炎。
3、目穴
【定位】鼻穴旁开0.6寸,略后于鼻穴0.1寸处。共2穴。
【主治】急、慢性眼部病症。
4、耳穴
【定位】在鼻穴旁开1.2寸,略后于鼻穴0.1寸处,共2穴。
【主治】耳鸣、耳聋等。
5、口穴
【定位】鼻穴前1寸,位于正中线上。
【主治】牙痛、咽炎、扁桃体炎等。
6、喉穴
【定位】口穴前0.6寸,位于正中线上。
【主治】发热、咽痛、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等。
7、心穴
【定位】在喉穴前1.1寸处,位于正中线上。
【主治】高血压、心力衰竭、喉炎、舌炎和失眠多梦等病症。
8、肺穴
【定位】在心穴旁开1寸,略后于心穴0.1寸处。
【主治】咳嗽、气喘、胸闷、胸痛。
9、胃穴
【定位】在心穴前1.4寸,位于正中线上。
【主治】胃痛、呕吐、呃逆、消化不良症等。
10、肝穴
【定位】胃穴内侧1.2寸处。
【主治】慢性肝炎、胆囊炎、目视不明、肋间神经痛等。
11、脾穴
【定位】胃穴外侧1.2寸。
【主治】消化不良、腹胀、尿闭、腹泻、血液病等。
12、胆穴
【定位】肝穴后0.3寸处,与肝穴对直。
【主治】胆囊炎、胆石病、胁肋痛等。
13、小肠穴
【定位】胃穴旁开1寸,向前03寸处,与肺穴对直。共2穴。
【主治】腹胀、腹痛、肠鸣不适等。
14、前后隐珠穴
【定位】系2穴,均位于正中线上,前隐珠穴在涌泉穴(体穴)前0.4寸,后隐珠穴在涌泉穴后0.6寸处。
【主治】前后隐珠穴均用于治疗高血压、精神分裂症、癫痫、高热昏迷等病症。
15、肾穴
【定位】涌泉穴旁开1寸处,与小肠穴对直。共2穴。
【主治】高血压、精神分裂症、急性腰痛、尿潴留等症。
16、癌根1穴
【定位】肝穴前1寸,与肝穴对直。
【主治】本穴对胃、贲门、食道下段恶性肿瘤,有镇痛及改善症状的作用。刺激时宜透向涌泉、然谷、公孙等穴。
17、大肠穴
【定位】共2穴。左大肠穴位于后隐珠穴内侧1.2寸向后02寸处,右大肠穴位于后隐珠穴外侧2寸向后0.2寸处。
【主治】腹痛、肠功能紊乱症、慢性结肠炎等。
18、膀胱穴
【定位】涌泉穴前1寸,在正中线上。
【主治】遗尿、尿潴留等症。
19、生殖器穴
【定位】膀胱穴前0.3寸,在正中线上。
【主治】月经不调、白带、睾丸炎、尿潴留等。
20、癌根2穴
【定位】位于膀胱穴内侧2寸前0.1寸处。
【主治】本穴对脐部以下的内脏肿瘤及淋巴转移癌有镇痛和改善症状的效果。刺激时宜透向公孙、涌泉、癌根1穴等。
21、肛门穴
【定位】在里陷谷穴前0.6穴;位于正中线上。
里陷谷穴位置为陷谷穴掌侧面对应点。
【主治】脱肛、痔等肛门疾患。
22、癌根3穴
【定位】在里侧肺穴前0.6寸处。
【主治】本穴对食道上、中段与肺、颈、鼻、咽部等处恶性肿瘤;有镇痛、解痉和改善症状的作用。
三、新增足穴
新增足穴颇多,现择常用且与前述穴位不重复者予以介绍,共25穴,均以编号命名。
1、2号穴
【定位】足底后缘中点直上3寸,内旁1寸处。
【主治】三叉神经痛等。
2、3号穴
【定位】位于正中线上,外踝与内踝连线之中点。
【主治】神经衰弱、癔病、失眠、低血压、昏迷等。
3、4号穴
【定位】足底后缘的正中点直上3寸,外旁开1寸。
【主治】肋间神经痛、胸闷、胸痛。
4、5号穴
【定位】足底后缘的中点直上4寸,外旁开1.5寸。
【主治】坐骨神经痛、阑尾炎、胸痛等。
5、6号穴
【定位】足底后缘中点直上5寸,内旁开1寸。
【主治】痢疾、腹泻、消化道溃疡病等。
6、7号穴
【定位】足底后缘的中点直上5寸。
【主治】哮喘、大脑发育不全。
7、8号穴
【定位】7号穴外旁开1寸。
【主治】神经衰弱、癫痫等。
8、9号穴
【定位】拇趾与第二趾间后4寸。
【主治】痢疾、腹泻、子宫炎等。
9、11号穴
【定位】涌泉穴外旁开2寸。
【主治】肩痛、荨麻疹等。
10、12号穴
【定位】足底拇趾与第二趾间后1寸。
【主治】牙痛。
11、14号穴
【定位】足底小趾横纹中点。
【主治】遗尿、尿频、尿急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DOC附件(55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