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资料下载2012 > 整脊疗法资料文档 > 正文
编号:12309048
生物力学机理在脊诊整脊手法诊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doc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28kb)。

    生物力学机理在脊诊整脊手法诊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

    天津北辰北门医院 300400 史巡政

    [摘要] 目的:分析脊诊整脊手法运用生物力学机理诊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采用脊诊整脊手法诊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0例疗效进行分析。结果:脊诊整脊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总有效率92%。结论:1.脊诊确定治疗手法顺序、力度、方向、角度,准确定位病灶(突出部位)"阳性"反应点及代偿"阳性"反应点。2.整理肌肉韧带时运用生物力学中的蠕变理论疗效明显。3.整脊复位先治疗代偿"阳性"反应点,后治疗病灶"阳性"反应点,疗效满意,痛苦小,无副作用,脊柱稳定性强,复发率低,正确的操作及适应证的选择是确保安全及取得良好临床疗效的关键。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脊诊整脊手法 生物力学 疗效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常见病,我们通过脊诊整脊复位手法运用生物力学机理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观察其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观察1999年8月---2004年6月在本科门诊及住院患者300例,其中门诊196例,住院104例;男186例,女114例;年龄19岁----58岁,平均37岁,病程15天---22年;突出部位L3、4 9例;L4、5 156例;L5S1135例。左侧突出138例,右侧突出121例,中间突出141例,单节段突出163例,两节突出74例,合并有椎间关节增生,黄韧带肥厚、钙化等导致椎管狭窄症8例,无合并马尾神经障碍。6例有胶原功能溶盘术史,骶管、硬膜外注射史18例,21例有三维牵引史。

    1.2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均以腰痛和下肢放射痛、麻木为主要症状,伴有间歇性跛行42例,直腿抬高试验阳性269例,拇背伸肌力下降83例,跟腱反射下降32例,小腿感觉下降163例。所有病例均行胸椎、腰椎正侧位片、骨盆正位拍片及腰椎CT或MRI检查确诊。以确保手法的安全性,即可做整脊手法。

    1. 3方法

    1.3.1 脊诊检查法:被检查者取俯卧位,双手臂放于身体两侧,被检查者头偏向左侧,充分暴露脊柱,患者全身放松,医者站于患者头侧,脚呈"丁"字步,首先整体观察脊柱及两侧的异常变化,随后医者用右手食中指指腹协同平等放于脊柱两侧,紧贴脊柱进行自上而下触按,对患者脊柱棘突、横突、关节突、骶髂关节等进行细致反复诊查比较,查找"阳性"反应点,来判断脊柱内外平衡失调后的脊柱及软组织的异常微细变化。

    1.3.2整肌理筋法:术者姿势及患者体位姿势同上,患者全身放松,下腹部(髂前上棘处),垫一3-5cm左右的软枕,术者首先用双手拇指指腹倒"八"字分别置于脊柱棘突两侧约2cm处,缓慢有节律的自胸背部至腰骶部反复由浅到深,力度由小到大的进行抖动推按5-10次,同时用双拇指平行沿肩胛内侧缘自上而下沿肩胛线抖动推按数次,以达到皮肤微红透热为佳。然后,站于患者一侧,双腿呈"弓"字步,用肘部(前臂后1/3处)屈曲90度左右,平放于背部及腰骶部、髋部做滚、按、揉三结合的手法约10分钟,使肌肉放松后,再用双手拇指重叠点按或弹拔椎体旁阳性反应点,肥胖患者可用肘关节,使"阳性"反应点达到理筋的效果,最后配合用拇指点按肾俞、腰眼、 髎、环跳、秩边、风市等穴。

    1.3.3整脊复位手法:

    (1)拇指掌根按压法:主要用于胸椎、腰椎的复位,患者取俯卧位,全身放松,下腹部(髂前上棘处)放约3-5cm软枕,术者站于患者患侧,面朝向患者,双脚成"八"字形站立,以患者L5棘突左侧受限,棘突偏向右侧为例,术者用左手拇指指腹贴压于患椎同侧的棘突旁,右手掌根压于拇指掌指关节面附近,拇指、拇远节指略上翘,术者双手肘部及腕部弯曲,术者弯腰将自身前倾至患者复位部位的上方,然后将自身的重量经双肘传到左手指及右手掌根,双手合力力度由小到大,由浅入深向患侧后关节突方向逐渐用力,用力的方向由后上向前下、前内,当拇指感觉已将软组织推开,将后关节推至极限时,瞬间稍发力,此时拇指下有轻度滑动感或听到弹响声,结束。如果局部软组织损伤后粘连钙化,可用此法在"阳性"反应点反复按压3-5次,胸椎做复位时,将软枕移于胸部胸椎中段。

    (2)掌根重叠按压法:主要用于骶骨移位复位,患者体位不变,术者站于一侧骶部。以患者左侧骶椎向下,左侧骶椎下缘向上为例,医者站于右侧髋部,面朝向患者骨盆方向,以前弓后剑的姿势,左手豆状骨缓慢推开患部软组织后,贴实吸定于右侧骶椎的下缘(骶骨与尾骨交界处),其余四指朝向对侧下肢方向,右手的拇指与其余四指握左右手的手腕关节处,掌根压在左手手背上,术者双手协同发力进行有节律的、缓慢的由右向左,由后向前牵拉颤动,力度由小逐渐到大,当手下有明显阻力感时,向右前方稍加用力按压,然后重复此手法3-5次,手法结束。

    1.3.4 善后手法:整脊复位后再用双拇指推按法放松背部、肌骶部肌肉,消除整脊后肌肉的紧张感和病人的恐惧心理。

    1.3.5 辅助方法:急性期患者治疗后患者卧床休息,同时给予甘露醇250ml、地塞米松5mg加能量合剂静滴3天,以抗炎、脱水、营养神经治疗,急性期缓解后患者根据病情不同采用中药熏蒸、针灸、刮痧火罐、理疗及心理选择性运用治疗。

    2. 疗效观察

    2.1 疗效评定标准:优:症状体征完全消失,恢复工作。良:症状体征基本消失,体征无明显阳性表现,劳累后出现轻微症状,休息后消失。差:症状体征稍有好转或无变化。

    2.2治疗结果:本组300例患者中治疗最长6个疗程(一疗程15天),最短2个疗程,随访2-3年无复发。结果:优:168例;良:114例;差:18例。总有效率92%。

    3. 讨论

    3.1 脊诊生物力学依据:脊柱运动有三维六自由度,即冠状轴的屈伸和左右平移,纵轴的轴向压缩,牵拉和顺逆时针旋转,矢状轴的左右侧曲及前后平移。三维六自由度空间内脊柱的曲度的改变及影响脊柱并与姿势有关的肌肉,韧带进行分析是最为关键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主要是由于脊柱运动时髓核不能被压缩,但发生应力改变,再由于脊柱在前屈后伸和旋转时起着轴承作用,因弯曲和扭转暴力是椎间盘受损伤的主要原因,因此突然暴力或椎间盘随着年龄增长退变的加重,原轴承作用势必大大减弱,导致三维运动功能减退,脊柱不稳定而导致髓核突出,造成腰部脊柱曲度异常改变,发生侧凸、前凸或后凸改变,肌肉、韧带损伤(劳损、撕裂、结节、增生、钙化呈条索状或块状),为了达到人体两侧重力平衡,改变的腰部脊柱曲度的上、下又继发形成反向的曲度改变,说明整个脊柱已发生代偿反应,这种代偿正符合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律及力的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DOC附件(28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