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资料下载2012 > 胡超伟圆利针疗法 > 正文
编号:12309108
胡超伟《圆利针疗法》.ppt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44945kb)。

    《圆利针疗法》

    * 作者

    * 胡超伟

    作者简介

    * 胡超伟 男 1971年生 ,康复专业, 从事针灸临床工作14年,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疾病,从业针具达60多种,对临床多种慢性常见病及疑难病有独到见解,治疗方法独具一格,遵古而不泥古,崇今而不废古,"辨症施治,因病施针",充分发挥各种针具的特性,疗效神速。日门诊量达90人次左右,在全国各大期刊杂志发表论文十余篇,2003年被中华传统医学会授予"中华名医"称号。

    概 论

    *

    * 圆利针疗法是通过对引起疼痛或功能受限的动作或姿势进行分析,结合人体解剖、生理、病理、生物力学来确定参与该动作或维持该姿势的肌肉或肌群,然后根据软组织损伤的三大特点(如压痛、结节、病变肌肉被动牵拉、主动或抗阻收缩产生疼痛)来确定受损的肌肉进行圆利针治疗的一种针灸疗法。

    圆利针的针具

    * 古代圆利针针具

    * "圆利针,取法于氂针,微大其末,反小其身,令可深内也,长一寸六分。"其针形为一未开的荷花形。

    * 古代圆利针针具的缺点

    * 第一,因针尖部位大针刺时不易进针,难于操作。

    * 第二,针刺时疼痛厉害,患者不易接受。

    * 改进型圆利针针具

    * 小号圆利针:

    * 针体长50mm,针柄长35mm,针体直径0.7mm。

    * 中号圆利针:

    * 针体长75mm,针柄长35mm,针体直径0.7mm。

    * 大号圆利针:

    * 针体长100mm,针柄长50mm,针体直径0.7mm。

    改进型圆利针针具的特点

    * 1、保持了古九针中圆利针粗大特点。

    * 2、进针时的疼痛感明显比古圆利针减轻。

    * 3、手法操作较古圆利针方便。

    * 4、治疗面较古圆利针多。

    圆利针针刺手法

    * 1、采用近似于针灸"合谷刺"的三点三通法

    * 2、针刺时只需将针刺入要求达到肌肉或肌腱的起点、止点和中点即可。

    * 3、针刺不论补泻。

    * 4、留针期间不做行针手法。

    针刺时医患双方的感觉及处理方法

    * *

    软组织损伤的病理机制

    * 1、动态平衡与静态平衡失调理论。

    * 2、化学因素变化对感觉器的刺激。

    * 3、组织内压的增高对感受器的刺激。

    * 4、类瘢痕化、纤维化、类骨刺增生对感觉神经的刺激与压迫 。

    * 5、痹症学说 。

    软组织损伤的临床表现

    * 1.疼痛

    * 2.功能障碍

    * 3.植物神经紊乱的症状

    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特点

    * 1、压痛。

    * 2、结节。

    * 3、病变软组织被动牵拉和主动收缩或抗阻收缩产生疼痛 。

    软组织损伤的诊断原则

    * 1、对临床无明显外伤史而出现的剧烈疼痛,以及疑难痛症,应先将各种可能的所有器质性疾病排除之后,方可考虑软组织损伤。

    * 2、对有恶性肿瘤病史的患者就诊时,首先要排除局部的疼痛是否是由恶性肿瘤的转移。

    * 3、头面部的疼痛,应先排除颅内器质性病变的可能 。

    * 4、对久治无效的软组织损伤,我们应考虑诊断的正确性,要对其协同肌及拮抗肌进行检查,以及上下相关联肌肉的检查 。

    * 5、重视胸腹腔内脏器疾病引起的颈腰肢痛 。

    * 6、详细的问诊、仔细全面的体查,可以减少各种漏诊、误诊的机会 。

    * 7、在辅助检查方面,CT、MRI等先进检查手段对软组织引起疼痛的确诊及排除诊断有重要的意义,但也不能忽视常规的检查手段 。

    * 8、不应轻视心理性疼痛病因的可能 。

    圆利针治疗软组织损伤的机理

    * 1、恢复肌细胞的内部平衡

    * 2、解除高应力纤维

    * 3、减轻骨纤维管的高压

    * 4、减轻组织内压

    * 5、解除组织间的粘连

    * 6、改善局部组织的无菌性炎症

    * 7、改善局部软组织的血液循环

    圆利针针刺点的选择

    * 1、明确引起疼痛或运动障碍的参与肌肉或肌群,或维持某一姿势发生疼痛的参与肌肉或肌群

    * 2、根据力学分布原理和运动学原理找出最易劳损的肌块小、肌力弱的肌肉

    * 3、确定肌肉的起点、中点和止点做为治疗点

    临 床 各 论

    * 1、头夹肌损伤

    * 2、肩周炎

    * 3、旋前圆肌综合征

    * 4、腰三横突综合征

    * 5、梨状肌炎

    * 6、膝后疼痛综合征

    * 7、中风后遗症

    头夹肌损伤

    * 局部解剖

    * 头夹肌起自上部胸椎和C7的棘突及项韧带,止于枕骨上项线外侧部分及乳突的后外侧,其浅层有斜方肌,深层有竖脊肌。其作用单侧收缩使头转向同侧,双侧收缩使头后仰。

    * 病因病理

    * 1.头颈部大幅度的频繁活动及肩部负重时,易引起该肌肉产生水肿及慢性劳损,导致临床症状。

    * 2.第7颈椎为颈胸交界处,胸椎因肋骨的支撑活动范围小而颈椎的活动以第一胸椎为支点,因此颈部活动时所产生的应力集中于第7颈椎的附着点,所以该处易反复的积累性劳损从而形成纤维增生,形成一个圆形的病性结节点,即俗称"扁坦疙瘩"。

    头夹肌损伤的诊断和选点

    * 诊断

    * 头夹肌起点C7棘突旁可扪及痛性结节,止点枕骨上项线外侧部分可扪及痛性结节及条索状劳损,低头伴牵拉时,其起止点时有牵拉痛及不适感,抬头抗阻试验阳性。

    * 选点

    * a点:患侧C7棘突阳性点。

    * b点:头夹肌起止点中间,项韧带旁开1~2cm处。

    * c点:颈上项线外侧阳性点。

    肩周炎

    * 局部解剖

    * 肩关节肌肉韧带较多,分两层。前面有肱二头肌,其长头起自肩胛骨关节盂的下方,通过关节囊,沿肱骨结节间沟下行。短头起自肩胛骨喙突。两头合成一个肌腱,经肘关节前方,止于桡骨粗隆。喙肱肌起于喙突尖,沿肱二头肌内侧肌纤维向下,止于肱骨内侧缘中点,肩胛下肌止于肱骨小结节。肩关节上面有冈上肌,止于肱骨大结节最上面的小面;后上方有冈下肌,止于肱骨大结节中部的小面;后方有小圆肌,止于肱骨大结节最下面的中部的平面;外层是三角肌,起自锁骨外1/3前缘,肩峰尖与其外侧缘及肩胛冈嵴包绕肩关节的上、前、后和外面,向下收缩成一窄腱止于肱骨三角肌粗隆。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与肩胛下肌组成肩袖。最外层为三角肌和胸大肌覆盖于整个肩部。

    * 肩关节属球窝关节,运动范围最广,有三个运动轴。如冠状轴上有前屈、后伸、上举功能;在矢状轴上有内收、外展功能;在垂直轴上有内旋、外旋功能 ......

    此PPT文档大小超过了40mb,受服务器性能和网络带宽限制,网站暂停点击下载功能。

    文件现已上传到百度云盘或360网盘,如果您需要此资料文档,可以给小杜(QQ:1330396 或百拇医药群:246743154)留言索取。

    给您带来了不便,深表歉意。